【2019-2020】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2溶解度9.2.1饱和溶液教学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课题2 溶 解 度。课题2 溶 解 度。质,当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jiàozuò)这种。(1)
No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_____________。质,溶质_________,则溶液饱和。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一般情况):。结晶析出后所得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从上图可以 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xiānghù)转化(一般情况):
增加 蒸发 (zēngjiā)
(zhēngfā)
降低
增加
升高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微点拨】 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róngjiě)的最大量随温 度的升高而降低,此类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 升高温度。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二、结晶
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___晶__体形(式jīng(txǐí)ngshì)析出的过程。 2.方法: (1)冷__却__(_l_ěn_gq_uè_)_热__饱__和_,溶如液从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硝酸
钾晶体。
(2)_________,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蒸发溶剂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利用信息、分析(fēnxī)例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学科素材】
化学中有许多(xǔduō)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思维行动】 (1)从上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什么? (2)已知20℃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食盐正好(zhènghǎo)达到饱和, 现将0.9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可归入图中______(填 “Ⅰ”“Ⅱ”“Ⅲ”“Ⅳ”)区域。
[精品]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精品]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26dd527cd184254b353588.png)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辩证关系。
(2)学会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知道溶液的两种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了解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及观察、记录、分析等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难点】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相关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在一定的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结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限量与溶剂的量和温度有关。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答:向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对于底部有剩余固体的溶液,可直接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答: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能溶解,因为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的,某溶液对一种溶质是饱和的,对另一种溶质不一定饱和。
【教师点拨】1.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案+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①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②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重点①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②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实验仪器:烧杯、天平、玻璃棒、酒精灯、药匙、量筒、试管、试管夹、滴管实验药品: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水等教学过程投影 1、什么叫溶液?你能说出下列溶液的组成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能说出蔗糖在一杯水中溶解的现象吗?学生:回答教师:让我们将这过程再展示一次实验一 1学生操作板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师:请你们再取一点硝酸钾和食盐放入,观察能否继续溶解学生:回答现象此时你们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教师:化学中,将一定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实验一 2学生:回答现象此时你们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教师:板书你们的观点是教师:要想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学生:加热,加水教师:你们的提议可不可行呢?让实验来证明吧投影实验一 3学生:回答现象教师:影响饱和溶液的因素有哪一些?学生: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板书教师:能否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做一个描述?学生:回答投影教师:这个概念是否有缺陷?怎么完善呢?拿试管,投影观察教师: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否溶解其他的物质,怎样证明?加什么样的物质,有利于现象的观察?教师:提示加有色物质实验三学生:学生总结板书注意点试题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这些转化方法只是一般的规律,如升温、降温、蒸发溶剂只针对溶质是固体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9.2.1饱和溶液教学

第4页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防疫人员经过喷洒含氯消毒 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以下对不饱和溶液 描述正确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溶液 C.一定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溶液 解析: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定联络,因为不 一样溶剂对不一样溶质溶解能力不一样,所以它们到达饱和状态时 溶解溶质量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 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C错误;因溶液未到达饱和,在一定温 度下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错误,D正确。 答案:D
(填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关闭 增大 饱和
答案
第9页
轻松尝试应用
12345
5.请依据题意,选择以下词语填空:“饱和”“不饱
和”“浓”“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
已知: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和熟石灰分别为36 g和
0.17 g,现有甲、乙两只烧杯各盛100 g水,在20 ℃时,分别进行以下
试验:
(1)在甲烧杯中加入30 g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甲为
溶液。因为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
,所以属于
溶液。
(2)在乙烧杯中加入1 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溶
液乙,则乙为
溶液。因为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
关闭,
所(1以)不属饱于和 多 浓溶液。
由(2试)饱验和可知少,对稀于不不一一样定溶质不来一说定,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稀
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
第10页
课题2 溶解度
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主要内容: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转化。
2.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3. 对学生进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中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一.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无限溶解吗?猜想与假设()能无限溶解()不能无限溶解12⎧⎨⎩实验:(1)在试管或烧杯中加入10ml水,第一次加入一匙(约2克),氯化钠固体观察现象,再加入一匙氯化钠,再加入一匙……(2)在试管或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水,第一次加入一匙(约2克)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再加入一匙硝酸钾,再加入一匙……二. 溶液是怎样分类的呢?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1. 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2. 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结论: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练习:1. 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________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答:根据溶液质量m m m液质剂=+。
133,36,136,136。
2. 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答: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答: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剂倒出一些。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5g硝酸钾,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再冷却。
2.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https://img.taocdn.com/s3/m/4809007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1.png)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专题2溶解度(两学时)从容说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第一部分通过“活动与探索”介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分析、讨论和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条件,判断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和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引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一个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
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相应的概念。
(2)学会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困难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归纳、实践和实践。
用心爱心专心-1-教具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设备: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勺子、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坐标纸。
药物:氯化钠、硝酸钾。
课程安排:2学时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教学过程A部分[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导言】我们知道盐很容易溶于水形成溶液,但盐能无限期地溶解在一杯水中吗?[学生发言]1。
是的。
不[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加入5毫升水。
结论2。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用心爱心专心-2-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并冷却[学生活动,教师巡逻][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KNO3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 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注重交流合作,掌“溶”的底固体溶质。
通“疏忽”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视“一定量”这个要素。
挥教师“引”的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
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40,习题1、5、6。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