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1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1913年后,亚细亚将拍摄制作的工作交给张石川与 郑正秋组建的新民公司处理,自身只负责影片的投资、 发行以及提供相关电影设备。这种经营方式为中国电 影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模式,由外方出资、国人办事。 这种合作既保证了本土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又未使 投资者经济受损,同时为国人拍摄电影积累下许多宝 贵的经验,也避免了外国人自行拍摄会产生的很多细 节问题。这种投资发行与拍摄制作分离的方式,直到 今天仍在电影业大面积沿用。
《定军山》:中国电影的开端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一百多个年头。一百年前,中 国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 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多部电影。 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了10年,这个距离并不算 大,而1905年的《定军山》,也给了中国电影一 个还算体面的开始。
1905年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口述影像:中国最早的影评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 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 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 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 泡影耳。” ——《观美国影戏记》,刊登于1897 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中国最早的影评。 这是一篇有着桐城派古文风格和士大夫文人气质的文章, 对电影视觉画面产生了中国文人独有的联想。
导演汤晓丹的回忆
“除了看排练话剧,沈西苓又约我同进电影院„„提篮桥的虹口大戏 院,建立于本世纪初,是西班牙商人用剥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 起来的,偷工减料,设备简陋,票价比别的电影院低。我和沈西苓总 是带着干粮进去,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长达十几小时反复看一部 影片,对于我们极有帮助。” 一方面,电影对当年文化青年的吸引力可以从这回忆中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雷玛斯低价路线和“一票到底”策略在为自己赚 钱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批铁杆观众。

中外电影史第一章 电影的诞生

中外电影史第一章 电影的诞生
B,梅斯吉谈到:“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 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 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 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 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大英百科全书》)。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卢米 埃尔的电影观念,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纪录本性。
C,但卢米埃尔影片无可否认地存在着另一种潜能:电 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
电影很快被艺术家们所利用。
早期电影: 娱乐工具、赚钱手段
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的12部一分钟的影 片的三个特点
第一,这些影片都是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
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再 现生活”。
二 卢米埃尔兄弟的现实主义态度
拍摄:从室内走向室外,脱离了“照相 馆模式”,镜头转向广阔开放的自然空 间。
内容: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 的事情和生活,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 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水浇园丁》、《代表们登陆》、 《警察游行》等等。
1900年,在英格兰南部的一个叫 Brighton布莱顿的海滨城市,电影的新 兴之火被点燃。
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 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而不是像梅 里爱那样局限于纪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 式,于是“布莱顿学派”诞生了。
5,发表声明:要拍摄富有幻想的艺 术场景,或复制舞台演出的场面 。他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 不同的创作道路。
三、四种类型
1,魔术片:类似“独幕剧”,用于尝试各种特 技-《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 人》(移动摄影)、《魔窟》(迭印法)、《多 头人》(遮盖法)等等。
2,排演的新闻片:1898年的《哈瓦那湾战舰梅 茵号的爆炸》;1899年的《得莱夫斯案件》。 虽不忘尝试各种电影特技,但此处梅里爱对现实 主义的追求,使他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 河。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中国著名电影院线: 万达国际 广东大地 中影星美 四川太平洋 上海联合(上影国际)
23
24
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年摄制戏曲片 《定军山》, 是中国自己 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由任 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 馆摄制。该片是一部无声 的, 纯粹对谭鑫培主演的 京剧《定军山》做纪录式 的摄制。片长两本,约20 分钟。成为中国电影的开 端之作。中国电影史也是 从这里算起
打造经典的第三代
代表人物:
崔嵬(1912—1979)
《杨门女将》《穆桂英 大战洪洲》《青春之歌 》 水华:白毛女》《林家 铺子》 谢铁骊:《早春二月》 《智取威虎山》 1995年 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 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导演奖 凌子风:《骆驼祥子》 《红旗谱》 桑弧:《太太万岁》首部 彩色故事剧《祝福》
关锦鹏的《阮玲玉》并非 纪录片,却格外成功地还 原了真实。
张曼玉也因为这部电影成 功甩掉“花瓶”称号。
周璇
一代歌后,号称“金嗓子 ” ,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 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 曲和插曲100多首,代表 作有《马路天使》、《忆 江南》等。 1957年 周璇在拍戏时旧 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 院,最后,在挣扎中因脑 炎而离开了人世,享年39 岁。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神女》 (1934年)
《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 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 给予她高度赞誉。
阮玲玉在片中以精湛的演技 ,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 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 地融合为一体,出神入化, 令人心灵为之震动。
影片《阮玲玉》是香港导 演关锦鹏在1992年推出的 力作,因其视角的独特, 套层结构的熟稔运用,触 及问题的深锐,故此片一 出,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

世界电影发展史1

世界电影发展史1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
• 1、库里肖夫 《死光》、《西伯利亚人》
• 2、维尔托夫 ▪ 《十月革命周年纪念》 电影眼睛派倡导者
• 3、普多夫金 ▪ 《母亲》
• 爱森斯坦 ▪ 《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 ▪ 理性电影倡导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 2、制片厂制度 ▪ 制片人和明星制
• 3、代表人物 ▪ 喜剧大师卓别林
• 《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 《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
(一)电影发展简史 (二)电影发展的“第一” (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四)世界著名电影公司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形成期(1895-1907)
• 早期电影
▪ 发展期:(1908-1926)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 •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5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电影史1——法国电影

电影史1——法国电影

印象派最初的代表作品是谢尔曼.杜拉克的 《西班牙节日》 (1919年) 。《西班牙节日》 以异国情调作为背景,描写两个男人被一个 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 杀致死。 杜拉克的另一个成就是进行具有先锋派精神 的创作: 1.《贝壳与 僧侣》(1927年) 被看作 是超现 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2.抽象主义电影:《957号唱片》(1928年, 根据肖邦的音乐创作), 《阿拉伯花市》 (1929年,根据德彪西的音乐创作)。




《游戏规则》揭示了说谎就是上流社会的准则, 谁违背谁就遭殃的逻辑。 影片在叙事上按照小说的特点,以强调平行的事 件、平行的结构、平行的人物、平行的反应、平 行的细节等,精心结构而成。 影片大量使用了移动摄影,将复杂而又富于戏剧 性的人物关系揭示出来,从而突出了法国人特有 的风趣和幽默感,以及那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 艺术态度。 这部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以及远近皆清的深焦距 镜头的使用,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一种摄影方法。 这也正是这部影片为什么时常被排列榜首,被推 崇为最优秀影片的重要原因。



马赛尔· 卡尔内曾做过克莱尔和费戴尔的助手。他 导演的代表作品有:《雾码头》(1938年)、《北方 旅店》(1938年)、 《太阳升起》(1939年)、《夜 间来窖》(1942年)、《天国的子女们》 (1945年) 和《夜之门》(1964年)。 卡尔内的创作与超现实主义诗人、对白作家雅 克·普莱卫密不可分,普莱卫几乎成为卡尔内导演 的全部影片的编剧。 萨杜尔曾指出:“除 德吕克之外,法国以前一直 忽视电影编剧的重要性。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印 象派之所以 未能对国际电影艺术发生什么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在他们中间缺少一个有才干 的剧作家,缺少一个法国的卡尔.梅育所致”。30 年代,法国电影编剧开始在法国取得 了重要地位, 而普莱卫如同是这一时期法国的“卡尔· 梅育”。

西方电影史1

西方电影史1

布莱顿学派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诞生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

由于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都在布莱顿出生和工作,学派也以此命名。

这一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

史密斯和威廉逊最初都是海滨照相师,后来成为新闻片的摄影师。

柯林斯曾是游艺场的喜剧演员,成为导演后发展了喜剧类型的追逐片。

他们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经验,拍摄了一系列在电影制作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短片,如《让我再梦一次》(1900)、《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国教会被袭记》(1900)、《汽车中的结婚》(1903)、《病猫》(1903)等等。

1、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1)代表作:《让我再梦一次》、《祖母的放大镜》[见《卢米埃尔》碟片] (2)电影技巧:A、发明推拉焦距:电影第一次使用“推拉焦距”的手法,是在史密斯的《让我再梦一次》(1900)中。

通过这种技法,摄影师能调整摄影机的焦距,让影像从明晰变模糊,是为“柔焦”效果。

如片中,史密斯通过调节焦距的方式让影像失焦,使得一个男人与一个漂亮女人接吻的镜头变得模糊,后面再接上另一个男人与他(看来不起眼的)妻子接吻的镜头。

这种手法可以用来表现离奇的梦境以及强烈的妄想。

B、发明特写镜头: 1900年,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中,首次使用特写镜头。

这部电影早已湮灭,我们从目录中可以得知剧情:一个小孩从祖母的放大镜中看到一个个被放大的物体。

1903年,他在《病猫》一片中,再次使用了特写镜头。

影片先给出一个主镜头:一个房间、两个小孩、一只病猫。

主镜头后面紧接着一个特写镜头:一汤匙药、一只小猫。

这种突然跳接到事物的细节的方式,可能会干扰到当时观众的看戏习惯,因为在戏剧剧场中,观众都是处在固定的距离观看舞台表演,而现在,史密斯用特写镜头显示了电影和戏剧的差异。

世界电影史1——意大利电影

世界电影史1——意大利电影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世界电影史》(一)意大利电影一、基本知识点梳理1.默片时期:阿尔伯里尼《贡献罗马》;吕基·麦几《庞贝城的末日》;帕斯特隆纳《特洛伊的陷落》、格佐尼《君王何处走》、《卡比利亚》;尼诺·马尔托格里奥《迷失在黑夜中》。

二战时期:勃拉塞蒂《萨尔瓦特·罗情史》、《云中四部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小美人》、《金钱豹》、《威尼斯之死》;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德·桑蒂斯《罗马11时》、《悲惨的追逐》、《艰辛的小米》、《橄榄树下无和平》。

意大利现代电影时期: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呼喊》、《奇遇》、《夜》、《蚀》、《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费德里科·费里尼:《道路》、《卡里比亚之夜》、《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丽叶塔的精灵》、《罗马》、《卡萨诺瓦》意大利当代电影时期:纳托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特征:①内容特征:在1948年之前,主要内容是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和反法西斯斗争,反映战争和政治给人民特别是底层群众的饥饿、贫穷、失业、堕落、妄作牺牲的反抗等;②形式特征:写实性,用写实技法拍摄电影,主要表现为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长镜头和景深景深镜头的运用;地方方言的运用。

③叙事特征:去戏剧化,情节松散,不注重时间的因果关系、善恶规律、高潮低调化、事件不分主次开放式的结局,开放式的结尾。

④理论特征:真实体现:运用电影手段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心理;运用写实主义的电影技法、方言、非职业演员、实景的拍摄等。

二、重要概念和重要理论1、历史上,史诗电影可说是随着电影的兴起而兴起的,史诗片强调景观和大卡司,通常有著名历史或圣经情节的电影。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一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一

国重新发行。发行商想当然地认为观 众只是为了一睹嘉宝十年前的风采才 会去看《没有
欢乐的街》,因此他们把 阿斯特•尼尔森所饰演的角色完全删 去了——这部分几乎占原 版影片的百 分之四十。就是这个残缺不全的1935 年版,至今仍作为派伯斯特的《没有欢 乐的街》被影片的主要发行商出租给高 校电影课和电视台用。《没有欢乐的 街》所遭删
• 况且,科学实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历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验论史学 家压低了历史学家的文化或哲学取向对于历史解 释的影响,他们认为科 学研究是一门“客观的”事业,因而无视研究者之间文 化、政治或道德 的差别。他们会承认下述事实:历史学家与实验科学家所使 用的工具是不 同的。但他们又会争辩说,这并不妨碍历史学家像科学家对科 学知识作 出解释那样,对过去作出解释。
第一章:作为历史的电影史
• 电影史是什么? • 许多电影史书名所显 示的表面一致,歪曲了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观
点差异。任何一种严肃的学科研究都须界定并不断重新界定它的对象、目 的、 范围和方法。 • 电影研究的三个主要分支: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 电影理论家“拟设并验 证关于电影的假说或对电影的一些看法”。电影理 论把一般所说的电影的 本性、特质和功能作为自已的研究领域。
电 影教学进人高等院校以及电影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价 值得到 承认,都是在“文化”这一概念得以改变——从排斥电影和其他 大众艺术及 娱乐活动到顺应对它们的研究——之后才实现的。
(以前)大多数“文化守护人”至多不过把电影看作是像滑旱冰一样的 大众消遣,并不认为它是文化。
• 美国和欧洲的人类学家扩展了对“文化”一词的用法:他们把文化看作是对 一种特定生活方式或者 对一些指导某个群体行为的价值和意义的描述。文 化的这一人类学含义把需 要研究的文化活动范围从社会精英和经济栋梁的 有限领域扩大到整个工业 化社会,用以涵盖诸如趣味、价值和各阶级间的 社会活动等许多其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卫防.《香港电影史1897-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张燕.《映画:香港制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陈飞宝编著.《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黄仁、王唯编著.《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出版.2004
1、课程教学安排思路:
#1首先梳理两岸三地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幼稚到成熟的历史演变,奠定清晰的纵向电影史发展脉络和架构;
#2然后以武侠类型、喜剧类型(题材)等为视角,具体切入两岸三地电影发展中的美学流派、杰出导演和重要作品。所有教学内容集中在18周内完成。
2、类型电影的概念
所谓“类型电影”,指按照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场景设置等多方面存在相似特点的电影。换言之,类型电影指的是拥有相同主题、相似情节、相似人物、相似场景及相似视听技巧的影片集合。
2、旨在学生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能够清楚地掌握各阶段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类型、主要导演和重要作品,为进入后面的当代中国电影研究建立好准确的纵横坐标系。
教学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专题讨论相结合;
2、理论教学、影片观摩相结合。
教学工具:
1、多媒体理论教学;
2、影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授课内容
本课程的突出特色,在于在传统电影史教学的内地电影基础上,完善了电影史地两岸三地架构,全新纳入台湾电影史、香港电影史,真正形成完整的中国电影史教学体系。
二、教学安排:
为了更好地架构两岸三地的电影史纵横比较、相互补充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经典老片和优秀新片的关注热情,本课程打破传统电影史教学中以线性历史推进为主的讲授模式,而尝试引入适用于香港商业电影发展的类型电影概念,使之与商业机制不完善的内地电影、台湾电影中常见的题材范畴概念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全新的纵向线索梳理、横向类型题材对比的教学架构。
专题讨论
影片观摩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包括香港和台湾)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以及介绍重要的类型、导演和作品,有点有面、有史有论。
鉴于学生普遍对早期电影缺乏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教学互动的效果,本课程在主要依据历史分期的纵向教学模式基础上,将类型题材的范畴巧妙引入教学过程,并全新贯通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史,摸索出将早期电影与当代电影、内地电影与港台电影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1、课堂讲授:
2、组织讨论:
3、作业方式:
四、重要参考书目:
1、指定教材:
周星等.《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参考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八十年.北京广播学院出.2000
《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卷》、香港《电影双周刊》、台湾《电影欣赏》等重要刊物;相关电影网站。
本学期专题讨论题目:
1、张彻与胡金铨电影
2、20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片多元化创作
3、20世纪90年代内地喜剧创作
4、许冠文与周星驰喜剧电影比较
1、观摩纪录片《百年光影》
2、观摩影片《西洋镜》
类型电影其实是电影叙事系统(即讲故事)的规律化和模式化。一般要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公式化的情节,即故事情节的结构方法比较模式化。
#2模式化的人物,即人物形象设计的定型化。
#3类型化的场景,也即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环境空间的概念化。
三、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影片、思考问题的能力。
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教学内容说明:
1、整体介绍《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性质和本学期教学安排,推荐两岸三地电影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2、推介观摩重要影片或相关专题片,进行专题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电影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旨在让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使他们既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了解和掌握中国电影史的两岸三地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