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诗词八首》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诗词八首》ppt课件
莲山课件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 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 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 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 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 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 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 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 “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 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 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 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 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 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莲山课件
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 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 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 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 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 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 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 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 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 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需背诵古诗文集锦 (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需背诵古诗文集锦 (1)

七·上《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元末明初·刘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学习《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鹧鸪天代人赋》《初春》六首诗词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的无穷的魅力。

对于春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倾听一段音乐,听完请大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放音乐柴可夫斯基钢琴曲《四季》中的《春》片段或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片段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春的美是多样的,在《春》这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对春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倾吐了深情的赞颂。

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我们都预习了诗词十首,请同学们看看在这十首诗词中,哪几首的情调与朱自清的《春》相似,充满对春天的赞颂?(说明:本问题是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的第一问。

设问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有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引起注意,初步思考十首诗词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引出教学内容:从集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来看,主要有《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鹧鸪天代人赋》《初春》六首诗词。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本课的这六首诗词。

二、朗读六首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学生纠正自己读错或不准确的读音,在课本上注音。

2、学生自由质疑,针对不能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加以解决。

(学情预测:这六首诗词都比较浅显,略难理解的词语在课本上都已经加以注释,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

)三、学生品读课文,对比、探讨各首诗词表现春天的特点、方法。

1、学生默读六首诗词,思考并且分学习小组讨论它们写的是春天的哪个时候,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组织讨论,自由发言。

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说明理由。

可以用我最喜欢句,因为它 . 的句式来说。

(说明: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倾听,理解各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揣摩其不同的选材、表达特点等。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十首》课件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十首》课件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huáng】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 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 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 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 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 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 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 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 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 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 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汉族,祖籍 陇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 (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 碎叶。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 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 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 年病卒,享年61岁。
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描写了诗人山 居时的有趣生活。诗中描绘的是山中的傍 晚景象。云烟缭绕,竹林茂密,飞鸟天晚 归巢,由于房屋地势高,洁白的云彩竟然 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全是描绘了四种生动美丽的山中景物, 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景夕照图。动静结合, 由远及近。诗中的修饰语“来”与“出”、 “落”与“飞”,两两相对,错落有致。 “来”与“出”,给人一种吐纳万象,出 尘超然的感觉。“落日”使气氛较为凝重, “飞鸟”显得较为轻灵,使事物动态变化
1、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 时而吹吹口哨。指的是哪两句? 独坐幽篁里,【huáng】弹琴复长啸。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 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清心淡泊,怡然自得的心情。 独坐、秋,影入平羌江水流【qiāng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课件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课件
视频编辑新星
二、思考探究(一):
• 1、对照注解前两句字面意思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 • 2、这两句是叙事,还是写景?
• 3、是在对什么的赞美 ?
二、思考探究(二):
• 山重/ 水复/ 疑 /无路, • 柳暗/ 花明/ 又 /一村。 • 1、对照注解这两句字面意思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 • 2、这两句是叙事,还是写景?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 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 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 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思考?
• 《春夜喜雨》描绘并赞美春雨。题 目中的“喜”字统摄全文。全诗八 句,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 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请问:诗题 中“喜”字,在四联中是怎样体现 的?
• 野径云俱黑,灯船火独明。 • 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 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 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定会变成繁 花似锦的世界。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诗文赏析: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乃:于是,就; 发生:指春雨催动植物萌发生长 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视频编辑新星
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
见彩虹?”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 ,唐代 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 杜少陵 陵野老”,世称 。也因曾经 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 杜工部 又称他为 。其作品显示了唐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诗圣 “诗史”, 他亦被称为 。有 ” 《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 吏”“三别”。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语文七年级(下)(北宋) 赵普《宋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登岳阳楼》 (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黄鹤楼》 (唐) 阎伯理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lóngz 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坐窥井邑(yì),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于园》 (明末清初) 张岱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精华,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歌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赏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写实
铜东 雀 风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

春 不 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深 与 的胜利,恐怕吴国 锁 周 的国色大乔、小乔
歌 赏
二 郎 就要被幽禁在曹操 乔 便 的铜雀台上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 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 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 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 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 (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 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 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 至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辛酸怅惘 巴山楚水凄凉地,
诗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
歌 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赏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境界?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 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 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感慨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下)
(北宋) 赵普《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黄鹤楼》 (唐)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lóngz 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坐窥井邑(yì),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于园》 (明末清初) 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hâ),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jiàn)外,一壑旋下如螺蛳(sī)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jiū)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yǎo)。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yìn yìn)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sh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xiá),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li áng)大㘎(hǎn)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孤雁》 (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1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zhâgū
《鹧鸪》(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叶》(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cīcī)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赠荷花》(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hàndàn),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莲》(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â)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
南市买辔(pâ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
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
2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yì)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破阵子》(南宋)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xián)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