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修定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全册教案(审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全册教案(审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三、检查预习。

1、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斑蝥máo,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五、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a)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的印象。

c)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六、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内容分析: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分析:7、8节,请学生朗读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教师可以范读———把关键词划出来: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下面两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读出韵味,读懂母爱的深沉。

1.学生自主选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刚请的朗读。

2.重点品读: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三、读出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1.重点品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又是秋天,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四、读出感悟,“读懂好好儿活”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内容分析一、教材构成部分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祖国”、“献身”、“奋斗”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千古涛声、斑斓春色、慷慨正气、伟岸人格、逆流勇进、心志坚毅。

继续着重培养精读能力,进一步学习“比较”阅读法,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略读实践。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心灵的欢歌、独特的自我、动人的事、寻常的人、抒发真情、感悟生活,涉及写的基本观念问题和克服说的心理障碍。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看得见也听得见的字、“春”字变形记、日+月+草=?、“活”与“死”的妙用、语义联想和文学欣赏、语言“仪仗队”。

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

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

原来,同样的对象,是可以用不同的笔调抒发很不相同的情感的。

由此拓展,“比较?探究”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赞美黄河长江,或一往情深,或慷慨激昂;同样是江涛河浪,或抒发战斗的豪情,或倾诉人生的苦难……而且,同样写黄河长江,还有各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歌词、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加以发现、分析、领悟、体会,慢慢地使自己的心灵宝藏丰富起来。

然后,试着从家乡的小山、门前的小溪、学校的操场、老屋的天井中,寻觅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动,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把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看看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

先从当众口述开始,是说得“一样”有人听还是说得“不一样”有人听?第二单元:在千古涛声的回响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课程进入了春的主题。

本单元的主读课文,第一篇是朱自清的《春》。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

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应为:永葆童心、寻找自己的秋天、感悟亲情、生活的棱镜、关注动物朋友、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开口,认识到写、说的要求比小学提高了,但都不是太难的事。

“语文趣谈”六个单元的题目是:有趣的汉字、“秋”与颂秋悲秋、三口之家父母子、从“蛇”说到问候语、“猫狗”语义面面观、“睡”与“寐”。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也许大家都曾在泥墙跟下听过油蛉的低唱,但未必都有过嫁给卖灶糖老汉的痴想;也许你家也有个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但你一定没有收到过雪人寄来的贺卡……刚刚告别了童年的初一学生,童年就好比是刚睡醒时朦胧又清晰的梦,美丽而幼稚,快乐又可笑。

本单元的童年主题,主读课文2篇,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比较•探究”课文4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和沉河的《生命》。

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感觉、趣味。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精读和比较、拓展阅读,唤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并对某些事情作出初步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比如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吗?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等等。

同时通过精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然后,说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值得回味、怀念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比他们更精彩,更调皮,有着更多的梦幻和秘密?最后把同学所说的童年故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居然也粗略成文,继而就会发现,刚才在同学口中挺生动的语言,写在纸上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明白:原来说和写,并不是一回事。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

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应为:永葆童心、寻找自己的秋天、感悟亲情、生活的棱镜、关注动物朋友、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开口,认识到写、说的要求比小学提高了,但都不是太难的事。

“语文趣谈”六个单元的题目是:有趣的汉字、“秋”与颂秋悲秋、三口之家父母子、从“蛇”说到问候语、“猫狗”语义面面观、“睡”与“寐”。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也许大家都曾在泥墙跟下听过油蛉的低唱,但未必都有过嫁给卖灶糖老汉的痴想;也许你家也有个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但你一定没有收到过雪人寄来的贺卡……刚刚告别了童年的初一学生,童年就好比是刚睡醒时朦胧又清晰的梦,美丽而幼稚,快乐又可笑。

本单元的童年主题,主读课文2篇,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比较•探究”课文4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和沉河的《生命》。

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感觉、趣味。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精读和比较、拓展阅读,唤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并对某些事情作出初步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比如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吗?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等等。

同时通过精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然后,说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值得回味、怀念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比他们更精彩,更调皮,有着更多的梦幻和秘密?最后把同学所说的童年故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居然也粗略成文,继而就会发现,刚才在同学口中挺生动的语言,写在纸上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明白:原来说和写,并不是一回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说课稿(主课) 北师大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说课稿(主课) 北师大版 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

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2023年份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教案五篇

2023年份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教案五篇

2023年份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教案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所表现美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

(学生说观感)二、自主学习——听雨篇1.自查资料,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师生共同诵读文本。

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示例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听到的沙沙声。

”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的爱恋的雨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语文素养决定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质量。

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怎样学语文(一)夯实语文基础1.语文基础的基本内容:汉语言的基本要素;各种语文知识2.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扎实积累,能动运用(二)大量积累语文材料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三)积极思维,积极表达(四)理性思考和感性体悟相结合;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认真:认真写字,认真阅读,认真听话,认真说话,认真写文章,认真看电视2.主动: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表达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4.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5.树立“大语文”观念:a.生活处处有语文b.各门学问广泛联系c.各门学科首先都可以当作语文去学习四、关于语文课堂(一)语文课的特点1.语言材料是散乱的2.语文知识不系统,语文课本呈现的不是语文知识,知识藏在语言运用即言语(词语、句子、篇章等)的背后3.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是吸收别人的言语(听、读),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表达为自己的言语(说、写);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和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活动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二)语文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和认识1.老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表达活动2.学生用记住老师讲解的结论代替自己的阅读、思考、发现、感悟必须明确:语文阅读训练的意义在过程而不在结论(三)语文课堂上应怎么做1.老师:安排任务,讲解知识,组织活动,引导、启发思维,答疑解惑2.学生: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查找、分析、批注、交流、表达;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发问,乐于表达。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注意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

2、能了解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出处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3、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清理要素,讲清关键情节。

能用简介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能力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学习铺垫的写作方法,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德育目标1、懂得珍惜纯正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信心。

2、学习长妈妈、卖灶糖老汉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优秀品质单元阅读指导本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在诵读中清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仔细钻研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三、教学用时:3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3.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án 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î此处状声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 学识深广确凿záo 菜畦qí桑椹shân 油蛉 líng 攒cuán 斑蝥máo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陌mî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 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 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 窦dîu 厥士juã拗ǎo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 bï4.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二、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4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板书:乐园三、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四、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3分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五、提问: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

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分钟)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2分钟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3分钟)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0分钟)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3分钟)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

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

“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

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本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⑤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