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资料常用分类与分级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类型1. 按用途分类地图按用途可分为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气候图、经济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
地形图是以真实的地貌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地形、地貌和地势。
土地利用图主要描述用地情况和土地的利用形式。
气候图是以气候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地图,用于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经济资源分布图用于反映各种经济资源的分布状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交通运输图主要描述某一区域的交通网和交通运输情况。
2. 按比例尺分类地图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一般指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1:5000、1:1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小范围的区域。
小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如1:1000000、1:500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大范围的区域。
3. 按图形类型分类地图可分为平面图、立体图、立体平面图、主题图等。
平面图是指用平面来表现地球的地图,是地图的常见形式。
立体图是将地图上的要素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地图更加直观。
立体平面图是将立体图和平面图相结合的一种地图形式。
主题图是以某个特定主题为内容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
二、地图的制图方法地图的制图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地形测量、卫星摄影测量、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等。
平面测量是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测量可得到地图上各种要素的位置和大小。
地形测量是测量地表高程和地形特征的方法,用于制作地形地图。
卫星摄影测量是通过卫星拍摄的影像资料来获取地图信息,是地图制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地图制图方法。
三、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是地图制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图投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圆柱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如墨卡托投影和兰伯特投影。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可测量性、可比性)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数学要素(骨架) :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地理要素(主体)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按比例尺分: -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 1:10 万~1:100 万) -小比例尺地图(≤1:100 万) -微缩地图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 -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 -专题地图 (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a=[φ/4°]+1 φ纬度; b=[λ/6°]+31 λ经度 1:1 万(G) 1:5000(H)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 1′15″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X1X2X3 X4 X5X6X7 X8X9X10λ0=(X2X3-31)*6° φ0=(X1-1)*4°λ =λ0+(X8X9X10-1)* △λ φ =φ0+(4°/△φ-X5X6X7)* △φ法的综合性科学┏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 ~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 (地图符号学) 、地图感受理论、地图概括 (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现代地图学╋ 地图制图学 (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 ~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 **、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地理信息数据 分类分级依据

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依据
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它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属性等信息。
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和分级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
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空间位置: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地理空间位置进行分类,例如城市、农村、海洋等。
2. 地理特征: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地理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3. 地理属性: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地理属性进行分类,例如气候、植被、土壤等。
4. 地理用途: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地理用途进行分类,例如农业、林业、渔业等。
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级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度: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可以根据数据的精度进行分级,例如高精度、中精度、低精度等。
2. 时间:地理信息数据的时间可以根据数据的时间进行分级,例如历史数据、现状数据、预测数据等。
3. 范围:地理信息数据的范围可以根据数据的范围进行分级,例如全国范围、地区范围、城市范围等。
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和分级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从而更好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表达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 知识清单

《表达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知识清单一、地图的定义与分类(一)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
它反映了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分类1、按内容分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表自然和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包括地形、水系、植被、居民点、交通线等基本地理要素。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如气候图、人口图、交通图等。
2、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 1:10 万,内容详细,精度高。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 1:10 万至 1:100 万之间,能反映较大区域的地理状况。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 1:100 万,概括性强,主要用于宏观了解地理分布。
3、按制图区域分世界地图:展示全球地理状况。
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
国家地图:详细描绘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
省(市、区)地图:展现特定行政区域的地理情况。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一)图形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包括地物、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
(二)数学要素1、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的曲面转换为平面的数学方法。
2、坐标系统:确定地面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3、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三)辅助要素1、图名:地图的名称,简明扼要地反映地图的主题。
2、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的解释和说明。
3、指向标:指示地图的方向。
4、文字说明:补充地图内容的文字描述。
三、地图的绘制方法(一)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获取地理数据,然后绘制地图。
(二)编绘成图利用已有的地图资料、影像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和综合,编制新的地图。
四、地图的用途(一)军事领域用于战略规划、战术指挥、武器定位等。
(二)交通领域帮助规划道路、航线,指导出行。
(三)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建设。
(四)资源勘查寻找矿产、水资源等。
地图的种类有哪些

地图的种类有哪些
地图的种类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图种类:
1. 政治地图:显示国家、边界和首都等政治信息,用于了解各个国家和行政区划。
2. 物理地图:显示陆地、水体、山脉、河流和湖泊等地理特征,帮助人们理解地球的自然地貌和地形。
3. 多彩地图:以鲜艳的颜色标识不同的地区,使地图更易于阅读和区分。
4. 气候地图:显示气候区域、季风路径和气候类型等信息,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5. 交通地图:主要展示道路、铁路、航线和交通枢纽等交通网络,方便人们规划旅行路线和出行方式。
6. 地形地图:以等高线、山脉和峡谷等方式表示地形起伏和地势高低,有助于户外运动和地质研究。
7. 统计地图:使用统计数据来展示人口、经济指标、资源分布等信息,帮助分析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
8. 海图:专门用于航海和海上活动的地图,显示航道、港口、浮标和深度等海洋导航信息。
9. 火星地图:显示火星表面的地理特征和探测器着陆点等信息,用于研究和探索火星。
10. 旅游地图:为游客提供旅行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包括景点、酒店、交通和旅游路线等。
这些只是常见的地图种类,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还可以有其他特殊类型的地图,如地下地图、历史地图和环境地图等。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地图分类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地图分类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地图分类
普通地理图是以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2.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3.按其具体应用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为: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等。
5.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6.按其印刷开本分为:16开、8开、4开,对开,全张、两全张、三全张、四全张,九全张。
7.按地图分类:地图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影像地图等。
总结: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符号系统测(或编)制的,全面而详尽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满足多方面用图的需要,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原始资料。
地理有关地图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有关地图的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种类1.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通常在1:1000、1:5000等,在城市规划、矿区开发等领域使用较多。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一般在1:50000、1:100000等,适用于行政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等领域。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通常在1:500000、1:1000000等,适用于国家间边界的划定、世界地图等。
2.按内容分为政治地图、物理地图、人文地图。
(1)政治地图:主要显示行政区划、交通运输、城市分布等。
(2)物理地图:主要显示地形地貌、水系、地质构造等地理自然环境。
(3)人文地图:主要显示人口分布、文化景观、宗教信仰等。
3.按使用目的分为专题地图和综合地图。
(1)专题地图:主要突出某一特定地理现象,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
(2)综合地图:显示地理现象的全貌,如地球仪、政治世界地图等。
二、地图的制作和使用1.地图的制作主要分为地理调查、测量制图、图形符号设计和地图编辑等环节。
(1)地理调查:通过地面调查、卫星遥感等手段收集地理信息。
(2)测量制图:通过测量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获取地理数据。
(3)图形符号设计:根据地理信息设计符合地图表达的图形符号。
(4)地图编辑:将地理信息图形化表达,制作成地图。
2.地图的使用主要包括信息查询、路线规划、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1)信息查询:可以通过地图查找地名、地形、城市分布等信息。
(2)路线规划:可以通过地图规划行程、查找地图上的道路和交通线路。
(3)教学研究: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三、地图阅读技巧1.理解比例尺: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距离和面积。
2.识别方向:地图上通常有方位指示标识,通过指示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
3.分辨图例:地图的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要认真阅读图例。
地图的分类

随着地图广泛使用到各种领域,地图的品种五花八门,可以说地图的品种是无限的。
为了便于制作,使用和管理地图,有必要对地图加以分类。
(一)地图按其内容分类
普通地图
是以 相对平衡
(
对表示的现象同等看待,没有哪一要素更重要一些,但它们在图上并不是一样多,其多少根据实地情况来定。
)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
以某一项或几项要素为主题,详细 加以表示,而其他要素则视反映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转绘。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
地形图
详细表示自然现象和社会人文现象 的地图。
一般比例尺大于1:100万。
一览图(地理图)
表示的内容较概略,但 主要目标很突出,强调反映各要素
的基本分布规律,比例尺<1:100万。
( 二)地图按比例尺分类
国家基本比例尺:
1:5000,1:1万, 1:2.5万,1:5万,1:10万, 1:25万,1:50万,1:100万。
(三)按地图所包括的区域范围分类
世界图:包括整个全球的地图
大陆地图:包括一州或几州的地图
部分大陆图:包括某个州的一部分的地图
国家地图
省(区)地图
市,县地图
乡镇地图
(四)按其他标志分类
按地图用途:
通用地图 : 向读者提供科学参考或一般参考的地图。
专用地图: 为各种专门用途而制作的地图。
按地图的使用方式
桌面用图,挂图,野外用图,折叠图
按地图的存储介质
纸质地图,胶片地图,丝绸地图,磁介质地图
按地图的感受方式
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文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2,10=min{d24,d29}= min{1.47,1.66}=1.47
d3,10=min{d34,d39}= min{1.23,1.20}=1.20
例:最短距离法
d5,10=min{d54,d59}= min{4.77,4.84}=4.77
d6,10=min{d64,d69}= min{2.99,3.06}=2.99
d7,10=min{d74,d79}= min{4.06,3.32}=3.32 d8,10=min{d84,d89}= min{1.29,1.40}=1.29
(2)这样就得到G1,G2,G3,G5,G6,G7,G8, G10上的一个新的8×8阶距离矩阵
d rk min{ d pk , d qk }
( k p, q )
(3.4.10)
计算原来各类与新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得到一个新的 (m-1)阶的距离矩阵; 再从新的距离矩阵中选出最小 者dij,把Gi和Gj归并成新类;再计算各类与新类的距离, 这样一直下去,直至各分类对象被归为一类为止。
例:最短距离法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3 G10 G12 G13 0 3.10 2.19 1.32 4.72 0 1.20 2.24 1.86 0 1.29 2.99 0 3.96 0 G3 G10 G12 G13
(6)在第4步所得的5×5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 元素中最小者为d3,10=1.20,故将G3与G10归并为一 类,记为G14,即G14={G3,G10}={G3,(G4, G9)}。再按照公式(3.4.10)计算G1,G12,G13 与G14之间的距离,可得一个新的4×4阶距离矩阵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2 G3 G5 G6 G7 G8 G10 0 1.52 0 0 0 0 0 0 0 3.10 2.70 G2 G3 G5 G6 G7 G8 G10
5.86 6.02 3.64
4.72 4.46 1.86 1.78 1.32
5.79 5.53 2.93 0.83 1.07 2.19 1.47 1.20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13 G15 0 4.72 1.32 0 1.86 0 G13 G15
(8)在第6步所得的3×3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中最 小者为d1,15=1.32,故将G1与G15归并为一类,记为G16, 即G16={G1,G15}={(G1,(G2,G8),(G3, (G4,G9))}。再按照公式(3.4.10)计算G13与G16 之间的距离,可得一个新的2×2阶距离矩阵
(4)在第2步所得到的7×7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元素中最小 者为d28=0.88,故将G2与G8归并为一类,记为G12,即 G12={G2,G8}。再按照公式(3.4.10)分别计算G1, G3,G6,G10,G11与G12之间的距离,可得到一个新的 6×6阶距离矩阵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3 G6 G10 G11 G12 0 3.10 0 0 2.99 0 3.32 0 0 4.72 1.86 2.19 1.20 5.79 1.32 G3 G6 G10 G11 G12
地图资料常用分类与分级
My name contact information or project description
目录
地图资料分类 地图资料分级 小组成员介绍
地图资料常用分类
• 分类定义:根据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与亲疏程度, 用数学方法将其做不分成若干个类别,最后得到 一个能够反映现象之间亲疏程度的客观分类系 统,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专题地图制图数据的分类,一般采用聚类分析法 • 聚类分析方法:将制图对象中,有最大相似程度 的现象聚合为类,反映呈地域分布的地理现象的特 征,从而编制各种类型图或区划图。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12 G13 G14 0 1.32 4.72 2.19 0 3.96 1.29 0 1.86 0 G12 G13 G14
(7)在第5步所得到的4×4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
中最小者为d12,14=1.29,故将G12与G14归并为一类, 记为G15,即G15={G12,G14}={(G2,G8), (G3,(G4,G9))}。再按照公式(3.4.10)计算 G1,G13与G15之间的距离,可得一个新的3×3阶距离 矩阵
地图资料常用分类
最短距离法
地图资料分类
重心法 Data Base
聚类分析方法
最长距离法
中间距离法
系统聚类方法
PS:除此之外还有类 平均法,离差平方 和法等等
例:最短距离法
• 原理 最短距离聚类法,是在原来的m×m距离矩阵的非对角 元素中找出d pq min{d ij },把分类对象Gp和Gq归并为一新类 Gr,然后按计算公式
例:最短距离法
G13 G16 G13 0 0 G16 1.86
(9)将G13与G16归并为 一类。此时,所有分类对 象均被归并为一类。 综合上述聚类过程, 可以作出最短距离聚类谱 系图(图3.4.2)。
例:最短距离法
图3.4.2 最短距离聚类谱系图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 分级实质:认识事物群体特征的一种概括 手段,而且是常用方法。对各种专题数据 进行分级,处理,并选用相应的表示方法, 制成专题图。
2.93 1.07
2.24 3.96 1.29 5.03
(5)在第3步所得的6×6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 元素中最小者为d6,11=1.07,故将G6与G11归并为一 类,记为G13,即G13={G6,G11}={G6,(G5, G7)}。再按照公式(3.4.10)计算G1,G3,G10, G12与G13之间的距离,可得到一个新的5×5阶距离 矩阵
0.88 2.24 5.14 3.96 5.03
4.77 2.99 3.32 1.29
例:最短距离法
(3)在上一步骤中所得到的8×8阶距离矩阵中,非 对角元素中最小者为d57=0.83,故将G5与G7归并为 一类,记为G11,即G11={G5,G7}。 按照公式(3.4.10)式分别计算G1,G2,G3, G6,G8法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以上资料来自统计专题地图 分级数据处理模型设计P285)
小组成员
• PPT展示:裴杰 • 资料收集:唐儒罡 • PPT制作:武子鸣 邢利钧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分位数分级 数列分级 最优分割分级
传统分级方法
逐步模式识别分级
级数分级 逐步聚类分级 模糊聚类分级
现代分级方法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传统分级方法
数列和级数分级法由于仅仅依据分级数据的最大值、最 小值和分级数就可以确定分级界限,所以把各种数列和 级数分级方法称为传统分级方法。
地图资料常用分级
例:最短距离法
G1 G1 G2 G3 G6 G8 G10 G11 0 1.52 3.10 4.72 1.32 2.19 5.79 0 2.70 4.46 0.88 1.47 5.53 0 1.86 2.24 1.20 2.93 0 3.96 2.99 1.07 0 1.29 5.03 0 3.32 0 G2 G3 G6 G8 G10 G11
例题:以下根据式(3.4.9)中的距离矩阵,用最 短距离聚类法对某地区的9个农业区进行聚类分 析。
例:最短距离法
(1) 在9×9阶距离矩阵D中,非对角元素中最小者是 d94=0.51,首先将第4区与第9区并为一类,记为G10={G4, G9}。按照公式(3.4.10)式分别计算G1,G2,G3,G5, G6,G7,G8与G10之间的距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