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浸润童心

合集下载

红色童心题目

红色童心题目

红色童心题目
1、童心永向党,快乐伴成长。

2、一颗小童心,浓浓爱国情。

3、红色教育润童心,红色文化共传承。

4、红色润童心,礼赞百年情。

5、韵红色童心,延红色血脉。

6、红色传承,润泽童心。

7、红色润童心,爱国教育从小做起。

8、红色故事润童心,红色精神永传承。

9、童心向党——红色文化浸润童心。

10、红色沁童心,阅读伴我行。

11、童心向党——用艺术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12、红色经典润童心
13、红色润童心,共筑中国梦。

14、红歌颂祖国,童心齐绽放。

15、红色故事润童心,红色精神亮童年。

16、红色润童心,快乐伴童年。

17、红色经典,浸润童心。

18、红心闪闪耀童心
19、红色基因入童心,奋斗精神助我行。

20、红色润童心,红色文化代代传。

经典传承文明 诗词润泽童心

经典传承文明 诗词润泽童心

经典传承文明诗词润泽童心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日,平罗县西庄小学开展了“经典传承文明诗词润泽童心”的活动。

此次诗歌朗诵比赛,是该校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六一"儿童节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比赛中,选手们身着汉服,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诵读经典诗歌。

诵读内容有古诗、现代诗和现代词曲等。

选手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诗经》里那一首首饱含浓浓爱意的诗词;学生们在朗诵中仿佛走进了诗歌世界,用一首首美妙动听的诗词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氛围......活动中还穿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唱着《祖国,我爱你》等歌曲,共同唱响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和赞美。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一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读诗吟诵中浸润。

打造书香校园经典润泽童心

打造书香校园经典润泽童心

打造书香校园经典润泽童心朱永新教授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为此,我们学校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园首届读书节,开展“书香校园”读书系列活动,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

其中将我校搞了多年的古诗词诵读活动纳入其中。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我校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的初见成效,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加强古诗词日常教学,重视方法指导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摸索,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熟读成诵。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二是想象入境。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学生也可以将想象出的画面表述出来,说给其他同学听,或写在本上。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做到水到渠成。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是讲究诵读形式多样。

古诗词讲究韵律美、意境美,诵读古诗文要讲究读,读中感悟,悟中品味。

教师要讲究范读,要培养领读,学会运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最后上升到背诵,直至诵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诗词的节奏、韵律,以此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语感、美感。

二、规定诵读内容,体现诵读的层次性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学段,依据学生各学段的认知特点,这三个学段规定的诵读内容有所区别。

如:一二年级诵读新课标《古诗八十首》的前20--30首,三四年级诵读《古诗八十首》的前50--60首,五六年级诵读《古诗八十首》的80首。

《浸润童心 守望童年》沈芬芳

《浸润童心 守望童年》沈芬芳

浸润童心守望童年灵芝镇城北小学沈芬芳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篇和蜗牛有关的文章: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牠,我扯牠,甚至踢牠,蜗牛受了伤,牠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2014年 11月7日致城北小学一(2)班的爸爸妈妈:今天无意间看到了这个蜗牛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因为拼音过关检测在即,给孩子们抽读拼音的场景。

今天一下午都在给孩子们抽读拼音,孩子们的拼音掌握当然有好有差,当我听到班级中徐梦涛的拼音朗读后很生气,因为声调没一个是对的,更不说读句子了,可是这些确是拼音过关时都要考到的知识点,教他读,教一次读错一次,教两次读错两次,心中的火自然就蹭蹭地上去,对孩子自然是大声地斥责。

现在看到这个蜗牛的故事,让我不禁反思,我不就是那个上帝叫我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人吗?当初给我们班取名叫小蜗牛中队,是因为喜欢周杰伦翻唱的《蜗牛》中的这两句: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跟小蜗牛一样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永不放弃的力量和人想要做点事情,坚持和韧劲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不是比我们更聪明,而是比我们多坚持了那么一会儿,多走了那么一步……殊不知,这也是给了我一次跟孩子们成长的机会,陪着他们欣赏成长路上的点滴风景,看着他们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懂事的小孩!仔细想来从开学到现在我们班的小蜗牛真的成长了很多。

传承经典,润泽童心

传承经典,润泽童心

传承经典,润泽童心祖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汇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闪耀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光芒。

习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校也深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学校在推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主要有:一、纲要引领,立德树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中对传统文化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高尚情操,实现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学校的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但归根结底,就是文化育人。

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如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影响着全体师生的成长、发展。

经过千百年思想精粹、价值取向与我校“以德育人,精心做事,打造最美乡村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有利于焕发师生精神,积淀办学底蕴,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同分享的精神家园。

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在经典的名篇佳句中受到熏染、得到教益、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精心编选,继承发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在传统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精选内容,尽量选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段。

还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选读:低年级学习诵读《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字经》;高年级学习诵读《朱子家训》《大学》《中庸》等。

我们剔除消极、过时甚至愚昧、落后的篇章、句段,努力为学生送上一份纯正、高雅的传统文化大餐。

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发展及趣味编写了校本课程,把十二生肖以诗词引领,诵读生肖诗词、生肖成语、生肖故事等方式将生肖文化蕴于其中。

传承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童年

传承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童年

SHAN XI JIAO YU2019.616传承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童年■文/临汾市乡宁县幼儿园 贺改灵 郑 慧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在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园几代幼教人依托深厚的文化根基不断进行着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园在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有序实施的基础上,基于园所发展和幼儿需要,历经五年,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化园本课程,即“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

一、文化自信 引领方向课程探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些年,我们一直追随时代的步伐,探究新理念引领下的课程,而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似乎已被忽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作为幼儿园,有责任将这些经典根植于幼儿心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因此,如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思考。

立足现实、思考分析。

我园开展的“我和音乐做游戏”“启迪儿童绘画”特色课程,丰富了我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但透过每学期的听评课活动和每学期梳理出来的教研内容,可以发现欣赏活动是我园艺术领域内容的一大缺口。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课程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反复教研,结合我园课程历史基础,决定将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内容进行探究。

这一课题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究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二、学习理论 指导实践作为新的特色课程探究内容,怎样与其他两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哪些适宜的途径实施,它的加入会不会造成课程的超载,既然是创新,内容来源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经历了前期的盲从,我们决定用“自学+外援”的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们探究、梳理、理解课程的规律和方法。

首先,针对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寻找、筛选有关方面的书籍再次进行深度学习,把握探究方向的正确性。

其次,依靠“外援”,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同教授做系列讲座,深切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经典浸润童心 厚植家国情怀文案

经典浸润童心 厚植家国情怀文案

经典浸润童心厚植家国情怀文案1.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迷失了童心,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纯真与无忧无虑的心态。

让经典来浸润我们的心灵,唤回那份美好的童年。

2. 经典是孩童时代最好的伴侣,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故事和角色如今也成为了我们成年人的精神慰藉。

重温那些经典,是一种重拾快乐的方式,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浓厚植入。

3. 经典蕴含了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宝藏。

通过孩童时代所接触的经典,我们学会了坚持、勇敢和正义的价值观,这些也是塑造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在经典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它们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我们带入无限可能的境地,彰显了家国情怀的独特魅力。

5. 经典作品是对家国历史和文化的真实记录,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感受到丰富多样的民族精神和文明积淀。

6. 经典如明灯般指引着我们成长的道路,它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纷繁的尘世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和美好。

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对家国情怀的忠诚。

7. 经典的故事和角色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它们不仅令人难以忘怀,更寄托了我们对家国的热爱和希望。

8. 经典的力量在于它们永恒的影响力,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它们的价值和意义都不会减损。

这种经典的魅力也是我们对家国情怀的一种追求。

9. 经典是一扇回到童年时光的门,我们通过它们能够重新感受到那份纯真和快乐,也能够将这份愉悦和喜悦传递给下一代。

10. 经典作品是文化的传承,是对国家精神底蕴的积淀和传达。

它们是我们家国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和呵护。

11. 经典是灵魂的滋养,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浸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能够认识和爱护家园。

12. 经典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形象和故事,它们像一朵永远绽放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向我们传递着家国情怀的魅力和温暖。

13. 经典作品引导我们追求真理和智慧,他们提醒我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激励我们为家国而奋斗,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书香浸润校园_经典滋润童年

书香浸润校园_经典滋润童年

书香浸润校园经典滋润童年书香浸润校园经典滋润童年——泽国小学经典诵读特色建设报告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座落于泽国复兴路260号,创办于民国十年(1921)。

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00余人,教职工总数为107人。

学校为全国经典诗文诵读重点实验学校、浙江省活动课程研究会实验学校(基地)、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台州市经验基本现代化学校。

多年来,学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创建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为学校的办学,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

【规划运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自2000年开始,泽国小学把经典诵读建设列为学校的特色,2004年由教代会审议通过,纳入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之中。

为使学校逐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学校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

优化图书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投入建设图书室,购买图书,创建电子阅览室,优化图书室管理,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重镇";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建设班级星级书架、学生绘画壁、师生书法墙,在操场周围的围墙上创设寓言、古诗图文墙,建设阅读广场、阅读廊亭等。

学校从强化师资入手,以教师发展引领阅读。

强师资即强学校,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

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对其中的教育类书,并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要求分别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学校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浸润童心
——经典诵读展示
活动理念:
书声琅琅,其乐融融,于诵读经典诗文中净化心灵,于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既在背诵表演中巩固旧学,又在探究中感悟新知。

活动目标:
1.通过回顾诵演,对学过的经典诗文进行巩固。

2.通过搜集整理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思路:
1、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进入诗词的话语情境,在反复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
2、在荷诗探究活动中,在感悟古诗文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学写研究报告。

活动准备:
1、一周前让学生搜集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2、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的经典诗文;
3、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四个荷诗探究小组,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汇报材料。

活动时间:
1课时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亲临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面对这种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能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我们就带着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献给在座的老师吧!
向老师问好。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雅士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

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循着他们的笔迹去领略中华文化的俊美与睿智。

我们的口号是——(齐)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二、蒙学经典回顾
1.《论语》诵读师: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蒙学经典穿
越时空,承续着中华文明,千古华章,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古老的文字,朴素的智慧,是孔夫子的谆谆告诫。

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孔夫子的超然情怀。

让我们重温《论语》经典语句。

(课件音乐渔舟唱晚)学生接力诵读。

2诵读《三字经》片段师:被誉为“蒙学之冠”的《三字经》,我们早已牢记心怀。

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让我们知道了——(生)学习的重要。

师:“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让我们懂得了——(生)孝亲敬长。

男女分组诵读 3.诵演《弟子规》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

让我们心怀感恩,一起来诵演《弟子规》。

(课件音乐)
三、古诗词探究
(一)唐诗宋韵
1.师: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不是诗人写作的最佳题材。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图吟诗。

2点击课件,出示不同画面,让学生背出相应的古诗。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首古诗?指名学生背诵。

师:孩子们,一首诗就像一幅画,一首诗就像一首歌,它像清泉一样流进我们的心窝。

(视频)学生齐唱。

师:诗中有歌,诗中有乐。

戏蝶的儿童,采莲的小娃,捕蝉的
牧童,垂纶的稚子。

那是诗人向我们展现儿童的天真,童年的快乐。

你听!《宿新市徐公店》《池上》《所见》《小儿垂钓》
师:诗词中有乐,诗词中有苦。

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中秋的明月,思念的苦。

那是诗人向我们诉说游子思乡之愁,游子思念之苦。

你听!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师:诗词中有乐,诗词中有苦。

那是祖先向我们诉说山河破碎之忧,诉说戍卒征战之苦,诉说壮志未酬之情。

你听!春望杜甫凉州词王翰满江红岳飞
(二)“荷”诗探究
1.师:唐宋时期,中国诗词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诗词共辉,云蒸霞蔚。

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

我们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形成富有活力的有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营造起书香浮动的文化校园。

在和畅楼一楼有一条荷诗廊,收集了十多首和荷花有关的诗文。

荷花使我们的校花,“荷”寓意为“和”,我们学校是和乐校园,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和”文化研究,而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和荷花有关的诗文。

下面进入第三部分:“荷”诗探究。

上星期,我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荷诗进行探究,今天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探究成果,大家准备好了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小结研究报告的内容。

评出“最佳合作组”“最佳口才组”“最佳朗诵组”“最佳书画组”“探
究优胜组”为最高奖项。

3.师:从大家的探究中不难发现,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莲花不仅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姿容,还有高洁的品格。

正如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感悟荷花的美好。

点击课件,配乐朗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爱莲说》。

四、课堂总结“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童心”诵读古代经典诗句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只要我们胸中有学问,胸中有诗书,气质自然就优雅,美丽,老师祝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音乐《江南》,在孩子们欢快的舞蹈与歌声中结束本次课堂活动。

教后反思:经典诵读的课堂,应当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触诵读吟唱古诗文。

当孩子们真正接触了这些凝练优美的诗文佳作,当孩子们真正进入了经典世界,他们的审美情趣会自然而然地高尚起来,他们的行为举止会自然而然地文明起来,他们的行为气质会自然而然地高雅起来。

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氛围,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目光牵引向经典诗文的沃土里。

那个时候,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语文修养的提高,不仅仅是孩子们气质修养的变化,更是民族灵魂的回归,是民族精神的复苏和振兴。

经典诵读就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本堂经典诵读研讨课,是一节展示课,展示本班这学期经典学习的一些成果。

本课的展示,主要是以三大主题展开活动:第一章是蒙学经典回顾,这部分主要试对孩子们前面进行的蒙学经典诵读的一个复习巩固;第二章是对诵读过的古诗文进行分类积累诵读,在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第三章结合我们学校的特色,展开荷诗研究,让学生尝试自己感悟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将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课堂融演、画、诵、唱、写于一体,多管齐下,形式清新活泼。

本节课,活动度充分展开,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课堂中飘歌飞画,挥洒出一种灵性,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诵读领悟欠味道。

学生的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等诸多方面。

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

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诵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细细品味。

只有品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才能读出节奏美、韵味美。

在第三章荷诗探究的活动中一味地进行汇报,并没有引导学生对词进行细细的品味,词中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没有品出来。

因此读起来缺少韵味,导致诵读的氛围太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