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实验指导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5个技术指导原则

5个技术指导原则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3)一、概述 (3)二、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内容 (3)(一)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3)(二)实验性临床试验 (3)(三)扩大临床试验 (3)三、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的共性要求 (4)(一)以中兽医学理论为指导 (4)(二)试验设计原则 (4)(三)试验方案 (5)(四)试验记录 (6)(五)统计方法 (7)(六)结论推导 (7)(七)临床试验报告 (7)四、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7)五、实验性临床试验 (7)(一)—般性原则 (7)(二)人工发病或复制病证模型 (7)(三)自然病例的临床试验 (8)六、扩大临床试验 (9)(一)一般性原则 (9)(二)试验设计 (9)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原则 (10)一、概述 (10)二、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0)(一)报告封面或扉页 (10)(二)报告目录 (10)(三)缩略语 (10)(四)报告摘要 (10)(五)报告正文 (11)(六)附件 (13)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4)一、概述 (14)二、基本原则 (14)三、基本内容 (14)(一)受试物 (14)(二)生物材料 (14)(三)样本数和对照 (15)(四)给药途径 (15)(五)剂量或浓度 (15)(六)给药次数和检测时间 (15)(七)观察指标 (15)(八)结果及分析 (16)四、名词解释 (16)兽用中药、天然药物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 (17)一、基本原则 (17)二、命名细则 (17)(一)药材命名 (17)(二)饮片命名 (18)(三)提取砌命名 (18)(四)成方制剂命名 (18)兽用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一、概述 (20)二、处方及原料 (20)三、制备工艺 (20)四、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20)(一)质量研究的文献资料 (20)(二)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 (21)(三)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21)1.质量标准制定前提 (21)2.质量标准内容及起草说明 (21)3.标准物质内容及要求 (23)五、制剂稳定性试验要求 (24)六、参考文献 (24)附件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5个技术指导原则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临床试验是指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科学地考察和评价兽药治疗或预防靶动物特定疾病或证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目录一丶牛病的诊法(辨证论治)二、猪病的诊法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及蜡叶标本制作四、原色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五丶常用中药炮制方法六、膜剂、栓剂、颗粒剂与片剂的制作七、中药蜜九剂的制备八、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九、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别十、清热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十一、清热药的体内抗菌实验十二、承气汤系列的攻下作用比较十三、杏仁及批把叶的平喘作用十四、大蒜的抑菌作用十五、洋金花制剂的麻醉效果观察十六、牛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七、猪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八、犬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九、白针疗法二十、血针疗法实验一、辨证施治牛病的诊法(一)目的通过本实习,了解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通过牛病临床诊断的基本过程,掌握牛病一般望、闻、问、切法的操作技术,并了解其注意事项及应;(二)准备1.动物牛(奶牛、黄牛、水牛均可)2头。
2.药物5%碘酊,70%酒精棉球。
3.器材牛鼻钳,听诊器,体温计,病历夹,病历表,保定绳。
(三)方法和步骤1.望诊望诊的内容很多,大体可分为望全身、望局部和察口色三个方面。
实习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望全身:精神:精神的好坏在全身很多方面均有所表现,其中突出地反应在眼睛、耳朵、面部表情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上,故望精神应重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形体:外形、体质的肥瘦强弱,其与五脏相应。
一般说来,五脏强壮的,形体也强健;五脏虚弱的,外形也衰弱。
其中形体变化与脾胃功能更为密切。
被毛:被毛的变化可反映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及家畜气血的盛衰和营养状况,同时也体现着肺气的强弱和有无机械性损伤。
动态:健康牛卧多立少,站立时常低头,休息时常半侧卧,两耳前后搧动或用舌舔鼻或被毛,人一接近即行起立,起立时前肢跪地,后肢先起,前肢再起,动作缓慢。
卧地或站立时,常间歇性反刍。
(2)望局部:眼:眼为肝之外窍,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说明望眼除了在望神中有重要意义外,还可测知五脏的变化。
具体内容有望眼神、望目形、察眼色等。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兽医学》实验课

的时间内,每周 2 次测定尿液 pH 值和尿液或乳中酮 体,pH值呈酸性或酮体呈阳性应予以注意,采用碳
酸氢钠、葡萄糖等治疗。
二、酮体的定量试验
微量凯氏蒸馏、水杨醛比色法。该法可测得全 量酮体。
样品以氢氧化钡和硫酸锌去除蛋白,其中丙酮
首先被蒸馏分离,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经先后加入 硫酸和重铬酸钾氧化,变成丙酮而蒸馏,蒸馏液与 芳香族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红色反应。
【酮体的临床意义】
出现酮血症或酮尿症,表明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紊 乱。
常见于奶牛酮病、绵羊妊娠毒血症、母牛肥胖综合
征、真胃变位、糖尿病性酮酸中毒、长期饥饿等。
实验五 动物血清
转氨酶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测定的实验条件、
吸光度,所得差值与对应得卡门氏酶活力单位作
图。
血清ALT的测定
【临床意义】
很多脏器都含有 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
内AL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
的可溶性部分,测定ALT对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 血清ALT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
实验三 常见毒物亚 硝酸盐定性检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毒物定性检验的基本原理、毒物的性质。
熟练地掌握毒物的检测方法,懂得运用定性检
测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动物中毒作出
较为确切的判定。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动物亚硝酸盐中毒,多数是采自亚硝酸盐含量很高 的饲料而发生。 将新鲜白菜切碎置于 10℃ 气温下,自然风干腐烂, 在 2~ 3d内亚硝酸盐含量略有增加,第 4天急剧上升 至 190mg/kg,第7天达到最高( 2609mg/kg)。将这 种切碎的新鲜白菜置于37℃保温时,第2天亚硝酸盐 的含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 504mg/kg),出现亚硝 峰。青饲料在锅里微火慢煮时,经硝化菌作用,亚 硝酸盐转化最快、最多。
《兽医药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以便正确地应用于临床;更重要的是加强智能培养,即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与提高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实验设计与统计的能力,初步具备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一、实验前1. 仔细预习《药理学实验教程》,了解拟进行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2.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3. 预测实验中各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注意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实验时1. 实验分小组进行,每次实验前做好明确分工,同时要密切配合,使实验时能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
2. 先检查仪器、药品、动物是否与实验教程相符合,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3. 严格按实验讲义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注意爱护动物和标本,节约实验材料和药品。
4. 保持实验室肃静和实验台面清洁与整齐,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仪器损坏时,应立即报告教师,按规章处理。
5. 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联系理论实际,动脑思考,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
三、实验后1. 认真整理实验结果,必要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经过分析讨论,作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指导老师。
2. 整理实验器材,均应主动参加洗净、擦干和妥善安放等收尾工作。
将死动物及其它废物丢入指定场所,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
四、对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1.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精通实验内容及各项实验在整个实验课中所处的地位。
2. 指导实验课要认真、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严谨的科学作风。
兽医药理学实验目与要求及基本技术

2、按照实验步骤,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循序操作, 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注意保护实验动 物和标本,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
3、仔细、耐心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要 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如:1>.发生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三、实验结束后 1、将实验用具整理就绪,所用器械擦洗干净。
手食指摸到心搏,右手取注射器选择心搏 最强处穿刺。
6、颈静脉 作一般颈外静脉分离手术。颈静脉
暴露楚后,用注射器针头沿静脉平行方 向刺入,抽取所需血量,采用此法取血 ,体重20克的小鼠可取0.6ml左右,体重 300克的大鼠可取血8ml左右。
二、家兔和豚鼠
1、心脏:
将兔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把左侧胸部相当 于心脏的部位的被毛剪去,用碘伏、酒精消毒皮 肤。实验者用左手触摸左侧第3-4肋间,选择心 跳最明显处作穿刺。一般由胸骨左缘外3mm处将 注射针头插入第三肋间隙。穿刺时最好用左手触 诊心跳,在触诊的配合下穿刺。 经6-7天后,可以重复进行心脏穿刺术。家兔一 次可采取全血量的1/6-1/5。
用金属制的牌号固定于实验动物的耳上。
大动物可将号码烙压在圆形或方形金属牌上(最 好用塑料、铝或不锈钢的,它可长期使用不生锈) ,或将号码按实验分组编号烙在栓动物颈部的皮带 上,将此颈圈固定在动物颈部。该法适用于狗等大 型动物。
打孔或剪缺口法
可用打孔机在兔耳一定位置打一小孔来表示一 定的号码。如用剪子剪缺口,应在剪后用滑石粉捻 一下,以免愈合后看不出来。该法可以编至1~9999 号,此种方法常在饲养大量动物时作为终身号采用
2020/6/24
2020/6/24
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前
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 求、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做到充分 理解。 3、预测该实验各个步骤应得的结果。 4、注意和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误差。
中兽医实验内容

实验一常用中草药标本识别实验目的:通过中草药干制标本、浸制标本及个子和饮片的观察,重点观察其原植物形态及炮制后的饮片形态,认清各类中药分类及其代表药味。
实验要求:通过多种中草药各种形态标本识别,使同学掌握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的中草药药味名称、药物归类、形态及其临床药理作用。
地点:南校区动物医院三楼中兽医标本室实验二常见中药炮制方法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炮制的意义和常用的炮制方法。
实验要求:通过本实验,同学重点掌握清炒法中的炒黄、炒焦、炒炭,加料炒中麸炒及酒炙这几种常用炮制方法。
实验内容:清炒:①炒黄:炒决明子,取决明子用文火炒至微有爆裂声并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炒王不留行,取王不留行,文火炒至爆花。
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②炒焦:焦山楂,取净山楂,用强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200g×7包焦大黄,取大黄片入锅炒,初冒黄烟,最后见冒灰蓝烟时急取放凉。
200g×7包③炒炭:炮姜,取干姜片置锅内,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取出放凉;200g×7包地榆炭,取地榆片入锅,炒成焦黑为止。
200g×7包麸炒:称取白术40g,麸皮50g,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动,炒至白术呈黄褐色取出,筛出麦麸。
酒炙:称取大黄片50g,以黄酒50ml喷淋拌匀,稍闷,用文火微炒,至色泽变深时,取出放凉。
地点:南校区动物医院三楼中兽医标本室和牛黄研究室。
实验三热邪致病的实验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热邪致病后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表现,加深理解热邪的致病特点。
(二)实验准备:①动物:雄性小鼠4只;②器材:鼠笼、鼠筒、台秤、广口瓶(带有两孔的胶塞)、500ml烧杯、乳钵、温度计(-20-100℃)、酒精灯、三角支架、石棉网、火柴、体温计、镊子和白瓷板。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①称取体重相近的雄性小鼠2只,测定体温后分别放入两个广口瓶内,一广口瓶内小鼠为实验用,另一广口瓶内小鼠为对照观察。
中国执行兽医师中兽医学·应试指南

第14篇中兽医学第1单元绪论【要点难点】中兽医学的概念,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特点。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俱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内容。
它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形成的中国传统兽医学。
在1904年以前,中国的畜牧兽医没有分科,畜牧学隶属于中兽医学,因此,1904年以前的中国畜牧兽医科学均属于中兽医学。
古书《司牧安骥集》和《元亨疗马集》中均涵盖畜牧学的内容,当然也涵盖寄生虫和传染病。
中兽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开始驯化野生动物成为家畜的时期。
考古学发现,桂林甑皮岩遗址(距今约11310 多年)出土有家猪的骨骼,表明那时中国开始有家畜饲养。
因此认为中兽医学距今有1万年的历史。
自从1904年北洋马医学堂在保定成立,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现代兽医教育。
西方兽医科学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进而,畜牧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逐渐从兽医学科分离出来。
本指南所说的中兽医学,是以针灸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狭义中兽医学。
(二)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兽医学是自成体系的独特的传统兽医学。
它的起源远远早于现代实验兽医学。
因此,中兽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点。
概括起来,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1.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基本含义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1)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现代兽医学是把动物体按照功能划分若干系统,如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肺等;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肠、肝、胰、肛门,等等。
根据各个系统来分析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兽医学则不然,中兽医学是把动物体看成是以五脏为核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由内脏到体表,内外联系,五大系统之间也密不可分,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表里相联;脏腑与体表五官九窍之间,存在归属开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目录一丶牛病的诊法(辨证论治)二、猪病的诊法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及蜡叶标本制作四、原色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五丶常用中药炮制方法六、膜剂、栓剂、颗粒剂与片剂的制作七、中药蜜九剂的制备八、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九、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别十、清热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十一、清热药的体内抗菌实验十二、承气汤系列的攻下作用比较十三、杏仁及批把叶的平喘作用十四、大蒜的抑菌作用十五、洋金花制剂的麻醉效果观察十六、牛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七、猪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八、犬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九、白针疗法二十、血针疗法实验一、辨证施治牛病的诊法(一)目的通过本实习,了解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通过牛病临床诊断的基本过程,掌握牛病一般望、闻、问、切法的操作技术,并了解其注意事项及应;(二)准备1.动物牛(奶牛、黄牛、水牛均可)2头。
2.药物5%碘酊,70%酒精棉球。
3.器材牛鼻钳,听诊器,体温计,病历夹,病历表,保定绳。
(三)方法和步骤1.望诊望诊的内容很多,大体可分为望全身、望局部和察口色三个方面。
实习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望全身:精神:精神的好坏在全身很多方面均有所表现,其中突出地反应在眼睛、耳朵、面部表情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上,故望精神应重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形体:外形、体质的肥瘦强弱,其与五脏相应。
一般说来,五脏强壮的,形体也强健;五脏虚弱的,外形也衰弱。
其中形体变化与脾胃功能更为密切。
被毛:被毛的变化可反映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及家畜气血的盛衰和营养状况,同时也体现着肺气的强弱和有无机械性损伤。
动态:健康牛卧多立少,站立时常低头,休息时常半侧卧,两耳前后搧动或用舌舔鼻或被毛,人一接近即行起立,起立时前肢跪地,后肢先起,前肢再起,动作缓慢。
卧地或站立时,常间歇性反刍。
(2)望局部:眼:眼为肝之外窍,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说明望眼除了在望神中有重要意义外,还可测知五脏的变化。
具体内容有望眼神、望目形、察眼色等。
察眼色时只要两手握住牛角,将牛头扭向一侧,巩膜、瞬膜即可外露。
欲检查结膜时,可用两手大拇指将上、下眼脸拨开观察。
耳:耳的动态与牛的精神好坏、肾及其他脏腑的某些病证有关。
健康牛两耳灵活,听觉正常。
两耳下垂、歪斜、竖立、唤之无反应均提示相应疾病的发生。
鼻:应注意观察鼻孔的开张,鼻涕的有无及性质,特别是鼻镜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常情况下,鼻镜湿润,且有少许水珠存在,触之有凉感。
患病后鼻镜即发生不同变化。
为了更好地观察鼻汗分泌的情况,也可左手牵住鼻孔,右手擦去鼻汗,稍待即可看见鼻汗分泌情况,可从分泌快慢、汗珠大小、分布情况等判定寒热、虚实。
口唇:望口唇,不仅要从外部观察口唇的形态及运动,还要打开口腔观察内部的情况和变化。
口唇变化不仅反应脾气的盛衰,而且可以反映出全身功能状态。
观察时注意口唇有无歪斜,牙关是否紧闭,唇、舌、齿龈、颊部等处有无疮肿、水泡、溃烂、破伤等,口津多少,流涎程度及性质等。
呼吸:呼吸异常往往与肺有关,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也可影响气机,从而造成呼吸功能的变化。
在疾病过程中,呼吸的次数及状态常发生变化,主要有快、慢、盛、微、紧缓不齐、姿势异常等。
饮食:望饮食包括观察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作和咀嚼吞咽情况等,特别是反刍情况更应注意。
正常情况下,反刍的次数、时间均有一定的规律,多为食后30~60 min即开始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在20min至lh不等,每昼夜反刍4~8次,每次返回口腔的食团再咀嚼40~60次,高产乳牛的反刍次数较多且每次的持续时间长。
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均可出现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每次反刍的持续时间短,昼夜间反刍的次数少以及每个食团的再咀嚼次数减少,严重时甚至反刍完全停止。
躯干;观察胸、背、腰、肚等部位的变化,注意被毛及上述部位有无胀、缩、拱、陷等外形异常。
四肢:观察四肢站立和走动时的姿势和步态以及四肢各部分的形状变化。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
前阴指外生殖器,注意观察阴茎的功能、形态;阴门的形态、色泽及分泌物的情况。
后阴指肛门,观察时注意其松紧、伸缩及周围的情况等。
粪尿:注意观察粪尿的数量、颜色、气味、形态等。
乳房:在奶牛检查时尤为重要,注意其对称情况、大小、形状、外伤、皮肤颜色、疹疮及挤乳时患牛的表现,乳汁的颜色、粘稠度、有否絮状物及混杂物物。
此时最好结合触诊(温度、质地、结节)进行。
(3)察口色:方法:检查者站于患牛头部的左侧方,先用手轻轻拍打牛的眼睛,在其闭眼的瞬间,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两侧鼻孔同时伸入,并捏住鼻中隔(或握住鼻环)向上提举,另一手从口角伸人口腔,拨开嘴唇、推动舌体,此时可进行观察。
部位:牛的口色由于受色素沉着的影响,故观察部位以颊部、舌底及卧蚕和仰池为主。
表现:正常口色呈淡红色。
病理口色有白、赤、青、黄、黑等五色的变化。
正常舌苔薄白。
病理舌苦为白、黄、灰黑三种表现。
正常舌筋(舌下静脉)不粗不细不分枝,形如棉线。
病理舌筋有的粗大,分枝明显,呈乌红色,形如麻线;有的细小,不明显,不分枝,呈苍白色,形如细丝线。
将舌体等分三段,舌尖部舌筋变化与上焦病证有关,舌中部舌筋变化与中焦病证有关,舌根部舌筋变化与下焦病证有关。
看口津,主要是分辨口津的多少和性质,是量少而影稠,还是量多而清稀。
看舌形,主要是看舌体形状、大小及手感有力无力,如舌体是肥瘦适中,还是舌肿满口,板硬不灵,或是舌软如绵,伸缩无力。
2.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包括耳闻声音和鼻嗅气味两个方面。
(1)闻声音:包括叫声、呼吸音、咳嗽声、咀嚼及胃肠音,同时结合听诊心、肺等音响。
叫声:健康牛在求偶、呼群、唤子等情况下,往往发出洪亮而有节奏的叫声,疾病过程中,叫声的宏微高低常有变化,甚至出现低微的呻吟声。
呼吸音:一般不易听到,剧烈运动和劳役时,呼吸音变粗大,疾病过程中,呼吸气息常有变化,严重者出现气息急促而喘。
咳嗽:健康牛一般不咳嗽,咳嗽是肺经病的一个重要症候。
由于疾病性质和病程不同,咳嗽的声音、时间及伴随的症状也不相同,有实咳、虚咳、干咳、湿咳,白天咳嗽、夜晚咳嗽的不同。
咀嚼:健康牛在采食、反刍时,可听到清脆而有节奏的咀嚼声,疾病过程中可见到咀嚼缓慢小心、声音低微,或口内并无食物而牙齿咬磨作响等异常表现。
瘤胃、瓣胃、真胃音:多以听诊器进行间接听诊。
正常时,随瘤胃每次蠕动而出现逐渐增强而又逐渐减弱的沙沙声,似吹风样或远雷声,断续性细小的捻发音,于采食后较为明显,主要判定蠕动音是否减弱或消失。
真胃音呈流水声或含漱音,主要判定其强弱和有无蠕动音的变化。
肠音:健康牛在整个右腹侧,均可听到短而稀少的肠蠕动音,呈流水音或含漱音。
(2)嗅气味:包括口气、鼻气、粪、尿、乳汁等的气味。
口气:健康牛口内带有草料气味。
无异臭。
若出现异常气味,多为口腔及前胃疾病。
鼻气:健康牛鼻无特殊气味。
若出现异常气味,多是肺经有病。
在牛患醋酮血病时,鼻气中出现烂苹果气味。
粪:正常时有一定的臭味。
在某些胃肠疾病过程中,臭味不显,多为虚寒证;臭味浓重,多为湿热症。
尿:正常时气味较小。
在疾病过程中,气味熏臭,多为实热;无异常臭味,多属虚寒。
乳汁:正常时有一定的乳香味。
在患病时出现异常气味,如在患醋酮血病时出现特异的烂苹果样的丙酮气味。
在某些中毒性疾病过程中也可出现相应毒物的气味。
3.问诊就是通过与畜主及有关人员有目的地交谈,对病畜进行调查了解的一种方法。
问诊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发病及诊疗经过:包括发病的时间、地点、主要症状,疾病发展的快慢。
是否进行过治疗,如何治疗的,疗效如何。
(2)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包括饲料种类、来源、品质、调制及饲喂方法,圈舍有无,条件如何,使役量,使役方法,鞍挽具等。
(3)病畜来源及疫病情况:包括病畜是自繁自养的,还是外地引进,是个体发病还是群体发病,是否进行过防疫工作。
(4)既往病史及生殖情况:包括患畜过去得过什么病,与这次发病的关系,生产性能如泌乳量等,配种、妊娠、产仔的情况等。
总之,问诊要灵活,切不可千篇一律,在内容上既要全面搜集情况,又要有重点深人,问清与辨表里、寒热、虚实有关的细节。
此外,问诊时语言要通俗,态度要和蔼,以启发的方式进行询问,取得畜主的配合。
4.切诊就是依靠手指的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切脉和触诊。
(1)切脉:方法及部位:诊者站在患牛正后方,左手将尾略向上举,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布接于尾根腹面,用不同的指力推压和寻找即得,拇指可置于尾根背面帮助固定。
因牛切的是尾中动脉,所以具体部位一般是以肛门中心相对应的尾根定关部(即中指定关部),其上一指为寸部,其下一指为尺部,也可在牛尾椎骨第三节处定关部,据此确定寸、关、尺三部,分应上、中、下焦病变。
表现:正常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至数一定,节律均匀,中和有力,连绵不断,一息四至。
正常脉象随机体内外因素的变化而有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季节、性别、年龄、体格等。
病理脉象由于病症多样,故脉象的变化也就相应复杂,重点掌握八大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滑、涩。
注意事项:切脉的关键在于保持病畜及周围环境的安静。
使患牛安静的常用方法是:公牛宜抚摸睾丸或搔痒后海穴,母牛宜扣耳角根,犊牛宜母牛在身旁。
切脉应首先学会定位,其次摸到脉搏,最后平心静气地去感觉。
(2)触诊:凉热:用手触摸患牛有关部位温度的高低,以判断寒热虚实,现多结合体温计测定直肠温度。
具体部位包括口、鼻、耳、角、体表、四肢等部位。
触摸角温时,四指并拢,虎口向角尖,小指触角基部有毛与无毛交界处,握住牛角,若小指与无名指感热,体温一般正常,若中指也感热,则体温偏高;若食指也感热,则属发热。
若全身热盛而角温冷者,多属危症。
肿胀:触摸时要察明其性质、形状、大小及敏感度等方面的情况。
咽喉及槽口:主要应注意有无温热、疼痛及肿胀等异常变化,如牛的放线菌病即有该处变化。
胸腹:用手按压或叩打两侧胸壁时,观察其躲闪反应。
顶压剑状软骨突起部看其疼痛反应。
触诊瘤胃是腹部检查的重要内容,检查者位于牛的左腹侧,左手放于中背部,右手可握拳、屈曲手指或以手掌放于腹部,先用力反复触压瘤胃,以感知内容物性状。
正常时,似面团样硬度,轻压后可留压痕,随胃壁缩动可将检手抬起,以感知其蠕动力量,并可计算次数,正常时每2分钟2~3次。
谷道人手:主要用于子宫、卵巢、肾、膀胱等脏器疾病的检查和妊娠诊断以及检查骨盆、腰椎有无骨折、包块等。
(四)观察结果将四诊结果进行综合整理,最终确定其临床诊诊断意义。
(五)分析讨论四诊各有什么诊断意义?四诊合参在临证上的重要性?实验二、辨证施治猪病的诊法(一)目的通过本实习,了解中兽医临床诊断猪病的基本过程,掌握猪病一般望、闻、问、切法的操作技术,并了解其注意事项。
(二)准备1.动物猪2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