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概念理解。

2. 比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比例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比例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3.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尺的概念,为学习比例的意义做铺垫。

2. 提问:比例尺是什么?它与比例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叫做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比例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应用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总结比例的应用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例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预习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预习课件)

国旗长5m,宽m13。0
国旗长2.4m, 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长与长的比 和 宽与宽的比
2.4∶60=1.6∶40
你能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
比 4∶6
由两个数组成,是一个 式子,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
由四个数组成,是一个
2∶3=4∶6 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长和宽相比, 再计算出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等式叫什么,请看教材。
因为比可以写成分数 形式,所以这个等式
还可以写成……
比例必须是两个什么相等? 下面这个式子是比例吗?
8∶2=4是比例
必须是两 个比相等。
怎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呢?
国旗长5m,宽m10。 3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就能组成比例。
第五步 小试牛刀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能
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就能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20∶5和1∶4
(3)1和: 1 6 : 4 23
(4)0和.6 : 0.2 3 : 1 44
2.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2cm 4cm
3cm
1.5cm
想一想: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 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试试看。
写比例时,要按照 规律来写,只有对 应的量之间的比, 比值才相等,才可 以写成比例。
国旗长5m,
宽m1。0 3
国旗长2.4m, 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比例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请问,他们两个人买的水果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小明和小华购买的水果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奥秘。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他们发现的比例关系。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比例关系,并讨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例的概念。

4.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同时,利用教学卡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求解缺失的数值;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0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

2.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要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比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

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23;60∶40=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

国旗长60cm 宽40cm
探究新知
这些国旗宽与长的比可以组成 比例,例如40:60=1.6:2.4。
这些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例如60:40=2.4:1.6 =3:2。
这些国旗长的比和宽的比也可以
组成比例,例如5:2.4=
10 3
:1.6。
是的。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是一样的。 其实所有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是3:2。
国旗长60cm 宽40cm
这三幅图都是什么地方的场景?
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新知 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 关系?
国旗长2.4m 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操场上的国旗:
2.4:1.6=
3 2
教室里的国旗: 3
60:40= 2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国旗长2.4m 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
比值相等。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 1.6

60 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探究新知 想一想,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 比可以组成比例?
国旗长5m

10 3
m
国旗长2.4m 宽1.6m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 比例》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
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 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 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 后项、比值。
8 : 10 4 5
情境导入 我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国旗?

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 比例的意义 (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 比例的意义 (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每两面国旗各自的长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10 5∶ 3
= 2.4∶1.6
5∶
10 3

60∶40
学习任务二
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长2.4 m,宽1.6 m。 长60 cm,宽40 cm。
每两面国旗各自的宽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
前项 后项
比值
比值是一个数。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知识链接
knowledge link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如下表。
时间(秒) 1
23
4 … 10
距离(米) 340 680 1020 1360 … 3400
(1)写出相对应的距离与时间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大小。
340 1
=
340
680 2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国旗长2.4m,宽1.6m。
操场上的国旗:2.4:1.6=
3 2
国旗长60cm,宽40cm。
教室里的国旗:60:40=
3 2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都是 ,即
2.4∶1.6=60∶40 或
2.4 1.6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上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有什么关系?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
(1)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写出不同场景中国旗的长和宽的 比,并求出比值。 (2)根据你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4)组内交流,把你写等式的过程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 ,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 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 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 :好,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 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 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 , 思考: 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 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 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 子。 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 )打对号。 拓展应用 10:2 和 35:42( ) 0.6:0.2 和:( ):4 和 3: ( ) :和 12:8 ( ) 小强 3 分钟走了 180 米,小刚 1 小时走了 3.6 千米。小强 总 结 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 , 小刚说不 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第四单元:比例 第 1 课时:比例的意义
总第 10 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知识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教 学 目 标 目标 能力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 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那么, 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 ,希望 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 做一个有用的人 ,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 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 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 (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比例的意义 课本 40 页,比例的意义及做一做。
2.4 :1.6=
3 2
60 :40=
3 2
2.4 :1.6=60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