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2月语文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基础巩固(本题共8小题,4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B.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C.凿户牖以为室户牖:门窗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建立2.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A.苦火之始然其未兆易谋B.故盗贼有亡当察乱何自起C.知者不惑世世以洴澼絖为事D.曰余食赘行其脆易泮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其“恕”乎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5分)()A.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B.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企者不立,跨者不行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5分)()A.譬如平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B.不贵难得之货不耻相师C.见贤思齐焉夫子固拙于用大矣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6.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④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7.下列各项中对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5分)()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为之于未有④当察乱何自起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⑥与越人水战⑦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⑧羞恶之心,义之端也⑨以盛水浆⑩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④/②③⑤/⑥⑨/⑦⑧/⑩C.①④⑩/②③⑤/⑥⑨/⑦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⑩/⑦⑧/⑨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脚踝.(huái)靓.妆(liàng)羁縻.(mí)教学相长.(zhǎng)B.菁.华(qīng)骀.荡(dài)强横.(hèng)胆大如斗.(dǒu)C.伉.俪(kàng)骁.勇(xiāo)蓓.蕾(bèi)数.典忘祖(shù)D.藤蔓(wàn)剽.窃(piāo)抹.黑(mǒ)逸兴遄.飞(chu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溪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动。

B.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也彰显了文章的大气和力度。

C.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性术语,原意是装配、构成。

D.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王治郅是大家公论的最具篮球天赋的运动员。

他尽管已是34岁的老将,但老当益壮....,率领八一队顺利挺进CBA季后赛。

B.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作为一名参加青歌赛的原生态选手,他第一次来到北京,看见车水马龙的立交桥,如同“蚂蚁进磨盘....”。

.....———...条条是道D.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与会记者好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尽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椎的地方,但是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制度。

B.要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去送课下乡、下山区,由输血转为造血。

C.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邓伟3 月14 日表示,使馆目前尚未接到在日中国人伤亡的报告,使馆总领馆工作组正在地震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在日华侨华人的情况。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

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

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

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

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

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50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50

【全国百强校】上海市七宝中学【精品】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______•长沙》)(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3)《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B.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C.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言传身教....。

D.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的司马迁——谈今日的资料压缩陈之藩①大致说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与信息。

从最原始的到最近的社会一直是如此。

不过在上古的人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要,虽然语言、符号、图像、文字与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演进而来。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⑦至此,你也许会认为调节睡眠的两种主导力量——视交叉上核的24小时昼夜节律和腺苷产生的睡眠压力信号——会相互交流来将它们的影响联合起来。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相互独立的系统。它们不会结合,不过,它们通常处于统一战线。下图从左到右囊括了48小时的时间。图中的虚线是昼夜节律,称为过程C。实线是腺苷带来的睡眠压力,也就是过程S。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D.咖啡因通过占据腺苷的受体来发挥作用,它可以有效降解腺苷,以达到缓解困意、诱使清醒的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偏好的饮食时间等,都可佐证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B.所谓“咖啡因崩溃”现象,指的是咖啡因被人体代谢后,其功效慢慢消退,极高水平的腺苷会使人感到极度疲劳。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⑤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腺苷, 它会制造出 “睡眠压力”。你清醒的时间越长,腺苷所制造出的睡眠压力就会累积得越多, 因而你会感觉越困。高浓度的腺苷可以通过一种巧妙的双重作用效果来降低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 同时调高睡眠诱导区域的比例。 由于这种化学睡眠压力,当腺苷浓度达到峰值时,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就会占据上风。在清醒12~16个小时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高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精品】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老”作为诗美概念的价值与日常语境中我们对它的联想不一致。

在文学批评中,它包含着内容和风格两方面的含义。

从内容方面说,老意味着深于世故。

深于世故,通常尤指经历忧患,表现在诗文中即立意妥帖,显出深谙人情世故的练达。

龚贤《赠剩上人系中》诗云:“老僧待死处,古寺号承恩。

无地可行脚,儌天且闭门。

既知身是幼,羞问舌犹存。

向午坐清寂,蒲团松树根。

”黄生评:“起得老,结得深。

”什么意思呢?因为对方是一位逃禅的遗民,如何在遗民的执着和释子的幻灭之间找到一个沟通和平衡的点非常困难,诗起首以“待死”沟通两者的身份,结尾以蒲团与青松象征两者的操行,取意深稳而浑然无迹,实在可谓起老结深。

这里的“老”与其说体现在艺术表现上,还不如说体现在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上。

在风格方面,我认为“老”的审美内涵起码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认识。

首先,是在整体风格上显现为老健苍劲的色调。

老健在感觉印象上表现为一种瘦硬与苍劲之风。

瘦硬通常显示为不同寻常的笔力,而苍劲则每每表现于诗境的高远雄浑。

清初李浃《秋日闲兴》写道: “老树鸣风叶,萧萧万壑流。

那堪连夜雨,散作满城秋。

远杵寒相答,孤鸿迥自愁。

升沉看物理,天地一虚舟。

”这样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杜甫晚年的诗境,体气雄浑而绝不流于虚响,确实称得上“声格俱老”!其次,是在技巧上意味着稳妥和成熟,整体风格的无缺陷。

稳妥是意味着艺术完成度的概念。

凡口语中与稳妥相通的词,在诗文评中亦与老相应,如停当、妥当、安顿、老到,都可以指称技巧意义上的“老”。

反之,当诗歌的艺术表现出现局部的不完满时,“老”的否定式就常用来表示遗憾。

如纪昀评陆游《暖甚去绵衣》“谁道江南春有寒”句“有字欠老”。

老在修辞上表现为自然平淡的特点。

正像人到老年,表情和举止都趋于自然平静,艺术的老境也都显示出自然平淡的气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1023年的时候,宋朝的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织布,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骑马射箭,教女孩三从四德。

毫无疑问,这些技能到了1060年还是很重要。

相较之下,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60年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却一无所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但到那个时候,现在孩子学的各种技能,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

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想跟上2060年的世界,我们该教什么呢?被大量信息淹没的21世纪,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

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信息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点滴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尤其是要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人类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

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

但到2060年,由于改变速度的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

“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

而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12月诊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姓名:班级: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古玛雅人预言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12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

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

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

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

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12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

‛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臵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

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

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

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

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

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

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

‛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

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2012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Bolon Yokte有关。

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降‛。

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12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

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

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

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60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

他们将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研究人员们在为之不断验证和探索。

B.不论是托土盖罗的象形文字石板,还是科马卡科废墟上的文字砖块,都出自于墨西哥,所以墨西哥人在“古玛雅文明”以及“2012世界末日”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C.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

D. 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的唯一的信息来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国家历史研究所人员承认他们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

B. 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大卫·斯图亚特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玛雅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

C. 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可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却在暗示我们它讲述的是历史而非预言。

D. 大卫·斯图亚特对科马卡科砖块上铭文所记录的“历法圆”非常认同,但同时他又提到砖块上记录的时间也可能与过去某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看出,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所谓的末日灾难。

B.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

C.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由于缺少研究资料,再加之学术思想的偏狭,西方学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存在着曲解。

D. 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行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

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

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

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

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

克戬毕力扞御。

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

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

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

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

金人募生致之。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

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

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

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5分)答:(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 8—9 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①,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观潮:观看钱塘江的怒潮。

每年秋天八月,钱塘江的海潮奔腾汹涌,极为壮观。

8.上片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江潮的壮观景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9.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弄潮儿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2),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