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成像原理及技术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光电成像原理复习指南(含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复习指南(含答案)

复习指南注:答案差不多能在书上找到的都标注页数了,实在找不到的或者PPT上的才打在题后面了,用红色和题干区分。

特此感为完善本文档所做出贡献的各位大哥。

(页码标的是白廷柱、金伟其编著的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一书)1.光电成像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光电成像对视见光谱域的延伸以及所受到的限制(长波限制和短波限制)。

(辐射源,传输介质,光学成像系统,光电转换器件,信息处理装置。

P2-4)答:辐射源,传输介质,光学成像系统,光电转换器件,信息处理装置。

[1]电磁波的波动方程该方程电磁波传递图像信息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经典电磁场理论可以处理电磁波全部的成像问题[2]收到的限制:当电磁波的波长增大时,所能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显著降低。

对波长超过毫米量级的电磁波而言,用有限孔径和焦距的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会很低。

因此实际上己排除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的成像作用。

目前光电成像对光谱长波阔的延伸仅扩展到亚毫米波成像。

除了衍射造成分辨力下降限制了将长波电磁波用于成像外,用于成像的电磁波也存在一个短波限。

通常把这个短波限确定在X 射线(Roentgen 射线)与y 射线(Gamma 射线)波段。

这是因为波长更短的辐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所以,宇宙射线难以在普通条件下聚焦成像。

2.光电成像技术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电成像技术突破了人眼的哪些限制?(P5)答:[1]应用:(1)人眼的视觉特性(2)各种辐射源及目标、背景特性(3)大气光学特性对辐射传输的影响(4)成像光学系统(5)光辐射探测器及致冷器(6)信号的电子学处理(7)图像的显示[2]突破了人眼的限制:(1)可以拓展人眼对不可见辐射的接受能力(2)可以拓展人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力(3)可以捕捉人眼无法分辨的细节( 4)可以将超快速现象存储下来3.光电成像器件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P8)固体成像器件主要有哪两类?(P9,CCD CMOS)答:[1]直视型:用于直接观察的仪器中,器件本身具有图像的转换、增强及显示等部分,可直接显示输出图像,通常使用光电发射效应,也成像管.[2]电视型:于电视摄像和热成像系统中。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技术陈家壁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技术陈家壁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解答1.1 已知不变线性系统的输入为()()x x g comb = 系统的传递函数⎪⎭⎫⎝⎛bfΛ。

若b 取(1)50=.b (2)51=.b ,求系统的输出()x g '。

并画出输出函数及其频谱的图形。

答:(1)()(){}1==x x g δF 图形从略, (2)()()()()()x s co f f δf δx g x x x πδ232+1=⎭⎬⎫⎩⎨⎧1+31+1-31+=F 图形从略。

1.2若限带函数()y x,f 的傅里叶变换在长度L 为宽度W 的矩形之外恒为零, (1)如果L a 1<,Wb 1<,试证明()()y x f y x f b x a x ab ,,sinc sinc =*⎪⎭⎫⎝⎛⎪⎭⎫ ⎝⎛1 证明:(){}(){}(){}()()(){}(){}()y x,f sinc sinc 1,,y x,f ∴,,,,y x,f ====bxa x ab bf af rect y x f bf af rect y x f Wf L f rect y x f y x yx yx F F F F F 1-(2)如果L a 1>, Wb 1>,还能得出以上结论吗? 答:不能。

因为这时(){}(){}()y x yx bf af rect y x f Wf L f rect y x f ,,F ,,F ≠⎪⎪⎭⎫ ⎝⎛。

1.3 对一个空间不变线性系统,脉冲响应为 ()()()y x y x h δ77=sinc ,试用频域方法对下面每一个输入()y x f i ,,求其输出()y x g i ,。

(必要时,可取合理近似)(1)()x y x f π4=1cos ,答:()(){}(){}{}{}()(){}{}{}{}{}xcos x cos f rect x cos y 7x sin x cos y x h y x f y x g x πππδπ4=4=⎭⎬⎫⎩⎨⎧⎪⎭⎫ ⎝⎛74=74==1-1-1-11-1F F F F F F F ,F ,F F ,(2)()()⎪⎭⎫ ⎝⎛75⎪⎭⎫ ⎝⎛754=2y rect x rect x cos y x f π, 答:()(){}(){}{}()()(){}{}()()()()⎪⎭⎫ ⎝⎛75⎪⎭⎫ ⎝⎛754≅⎭⎬⎫⎩⎨⎧⎪⎭⎫ ⎝⎛77575⋅75*4=⎭⎬⎫⎩⎨⎧7⎭⎬⎫⎩⎨⎧⎪⎭⎫ ⎝⎛75⎪⎭⎫ ⎝⎛754==1-1-11-2y rect x rect x cos f rect f sinc 75f sinc x cos y 7x sin y rect x rect x cos y x h y x f y x g x y x ππδπF F F F F ,F ,F F ,(3)()()[]⎪⎭⎫⎝⎛758+1=3x rect x cos y x f π,答:()()[]()(){}(){}()()()()()()()()()()()(){}⎪⎭⎫ ⎝⎛75=75≅⎭⎬⎫⎩⎨⎧⎪⎭⎫ ⎝⎛775≅⎭⎬⎫⎩⎨⎧⎪⎭⎫ ⎝⎛7⎪⎭⎫ ⎝⎛75*⎪⎭⎫ ⎝⎛4+81+4-81+=⎭⎬⎫⎩⎨⎧⎪⎭⎫ ⎝⎛775*8+1=⎭⎬⎫⎩⎨⎧7⎭⎬⎫⎩⎨⎧⎪⎭⎫ ⎝⎛758+1=1-1-1-1-1-3x rect f 75f sinc f rect f 75f sinc f rect f δ75f sinc f f x f rect f δ75f sinc x cos y 7x sin x rect x cos y x g y x x y x x y x x x x y x δδδδδπδπF F F F F F F F ,(4)()()()()()y rect x rect x comby x f 22*=4, 答:()()()()(){}()(){}{}()()()()()()()()()()()()(){}()()x π6cos x π2cos f f f f f f f f f f f rect f f δf f δf f δf f δf rect f sinc 2f sinc f f com b y 7x sin y rect x rect x com by x g y x y x y x y x y x x yx y x y x y x x y x y x 1060-3180+250=3+0530-3-0530-1+1590+1-1590+=⎭⎬⎫⎩⎨⎧⎪⎭⎫ ⎝⎛7⎪⎭⎫ ⎝⎛-3-2120-1+6370+1-6370+41=⎪⎭⎪⎬⎫⎪⎩⎪⎨⎧⎪⎭⎫ ⎝⎛7⎪⎪⎭⎫ ⎝⎛⎪⎪⎭⎫ ⎝⎛2⎪⎭⎫ ⎝⎛41=722*=1-1-1-1-2...,.,.,.,.,F ,.,.,.,F F F F F ,δδδδ0.25δδδ1.4 给定一个不变线性系统,输入函数为有限延伸的三角波()()x x rect x comb x g i Λ*⎥⎦⎤⎢⎣⎡⎪⎭⎫⎝⎛50⎪⎭⎫ ⎝⎛331=对下述传递函数利用图解方法确定系统的输出。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篇一: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总复习】t>一、重要术语光电成像技术、像管、变像管、像增强器、摄像管(器)、明适(响)应、暗适(响)应、人眼的绝对视觉阈、人眼的阈值对比度、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光谱光视效率)、人眼的分辨率、图像的信噪比、凝视、凝视中心、瞥见时间、瞥见孔径、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射强度、辐亮度、辐照度、辐射出照度、光度量、光能、光能密度、光通量、光亮度、光出射度,照度,发光强度,光亮度;坎(凯)德拉、流明、勒克司、视见函数、朗伯辐射体、气溶胶粒子、云、雾、霾、霭、大气消光、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能见度(能见距离)、大气透明度、电子透镜、光电子图像、亮度增益、等效背景照度、畸变、像管分辨力(率)、正(负)电子亲(素)和势、负电子亲和势、光电发射的极限、电流密度、mcp的饱和电流密度、荧光、磷光、表面态、微光夜视仪、照明系统的光强分布、成像系统的极限分辨力、选通技术、靶、惰性(上升惰性、衰减惰性)、摄像管的分辨力、动态范围、靶网、居里温度、热释电靶的单畴化、ccd的开启电压、ccd的转移效率、界面态“胖0”工作模式、光注入、电注入。

二、几个重要的效应1. 光电转换效应(内/外)2. 热释电能转换效率(应)3. 三环效应4. mcp的电阻效应/充电效应三、几个重要定律1. 朗伯余弦2. 基尔霍夫3. 黑体辐射(共4个)4. 波盖尔15. 斯托列托夫6. 爱因斯坦四、重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特点1. 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 非直视型(电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3. 人眼的结构及其图像形成过程4. 大气层的基本构成、结构特点5. 像管的结构及其成像的物理过程6. 光阴极实现辐射图像光电转换的物理过程(光电发射过程)7. 电子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成像过程8. 荧光屏的结构及其发光过程9. 光谱纤维面板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10. 微通道板(mcp的结构及其电子图像的倍增原理)11. 主动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2. 夜视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3. 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4. 光电导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5. 热释电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6. 电子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7. mos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电荷存储原理、18. ccd的结构及其电荷传输原理19. 埋沟ccd(bccd)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20. 线阵ccd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五、关键器件、系统的性能参数1. 表征光电成像器件的性能参数2.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中,影响光电成像系统的因素3. 表征像管的性能参数4. 表征mcp的性能参数5. 微光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因素6. 摄像管的主要性能参数7. 热释电靶的主要性能参数8. 表征ccd的物理性能参数六、其他1. 辐射源的辐射能量所集中的波段2. mcp的自饱和特性3. 像管的直流高压电源的要求4. 受激辐射可见光的条件5. 计算第三章、第四章题型及分值分布:1. 术语解释(15分)2. 选择题(20分)3. 简述题(35分)4. 计算题(30分)各章习题:3第一章(29页):4、5、6、7第二章(53页):6、9第三章(84页):2、3、8、9、13、14第四章(106页):1、6第五章(209页):1、3、4、8、10第六章(244页):1、3、5、24、26第七章(295页):1、2、5、6、7、10、12、16、18第八章(366页):1、2、4、6、7整理by:??/???4【篇二:《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ric imaging学分:3.5 学时:56(理论学时:56)先修课程:半导体物理、电动力学、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一、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篇一: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总复习】t>一、重要术语光电成像技术、像管、变像管、像增强器、摄像管(器)、明适(响)应、暗适(响)应、人眼的绝对视觉阈、人眼的阈值对比度、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光谱光视效率)、人眼的分辨率、图像的信噪比、凝视、凝视中心、瞥见时间、瞥见孔径、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射强度、辐亮度、辐照度、辐射出照度、光度量、光能、光能密度、光通量、光亮度、光出射度,照度,发光强度,光亮度;坎(凯)德拉、流明、勒克司、视见函数、朗伯辐射体、气溶胶粒子、云、雾、霾、霭、大气消光、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能见度(能见距离)、大气透明度、电子透镜、光电子图像、亮度增益、等效背景照度、畸变、像管分辨力(率)、正(负)电子亲(素)和势、负电子亲和势、光电发射的极限、电流密度、mcp的饱和电流密度、荧光、磷光、表面态、微光夜视仪、照明系统的光强分布、成像系统的极限分辨力、选通技术、靶、惰性(上升惰性、衰减惰性)、摄像管的分辨力、动态范围、靶网、居里温度、热释电靶的单畴化、ccd的开启电压、ccd的转移效率、界面态“胖0”工作模式、光注入、电注入。

二、几个重要的效应1. 光电转换效应(内/外)2. 热释电能转换效率(应)3. 三环效应4. mcp的电阻效应/充电效应三、几个重要定律1. 朗伯余弦2. 基尔霍夫3. 黑体辐射(共4个)4. 波盖尔15. 斯托列托夫6. 爱因斯坦四、重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特点1. 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 非直视型(电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3. 人眼的结构及其图像形成过程4. 大气层的基本构成、结构特点5. 像管的结构及其成像的物理过程6. 光阴极实现辐射图像光电转换的物理过程(光电发射过程)7. 电子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成像过程8. 荧光屏的结构及其发光过程9. 光谱纤维面板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10. 微通道板(mcp的结构及其电子图像的倍增原理)11. 主动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2. 夜视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3. 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4. 光电导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5. 热释电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6. 电子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7. mos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电荷存储原理、18. ccd的结构及其电荷传输原理19. 埋沟ccd(bccd)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20. 线阵ccd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五、关键器件、系统的性能参数1. 表征光电成像器件的性能参数2.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中,影响光电成像系统的因素3. 表征像管的性能参数4. 表征mcp的性能参数5. 微光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因素6. 摄像管的主要性能参数7. 热释电靶的主要性能参数8. 表征ccd的物理性能参数六、其他1. 辐射源的辐射能量所集中的波段2. mcp的自饱和特性3. 像管的直流高压电源的要求4. 受激辐射可见光的条件5. 计算第三章、第四章题型及分值分布:1. 术语解释(15分)2. 选择题(20分)3. 简述题(35分)4. 计算题(30分)各章习题:3第一章(29页):4、5、6、7第二章(53页):6、9第三章(84页):2、3、8、9、13、14第四章(106页):1、6第五章(209页):1、3、4、8、10第六章(244页):1、3、5、24、26第七章(295页):1、2、5、6、7、10、12、16、18第八章(366页):1、2、4、6、7整理by:??/???4【篇二:《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ric imaging学分:3.5 学时:56(理论学时:56)先修课程:半导体物理、电动力学、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一、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课后重点习题答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课后重点习题答案
(3)
利用傅立叶变换的相移定理,得到
把它带入(3)式,则有
强度分布
2.6试证明如下列阵定理:假设在衍射屏上有 个形状和方位都相同的全等形开孔,在每一个开孔内取一个相对开孔来讲方位一样的点代表孔的位置,那末该衍射屏生成的夫琅和费衍射场是下列两个因子的乘积:(1)置于原点的一个孔径的夫琅和费衍射(该衍射屏的原点处不一定有开孔);(2) 个处于代表孔位置的点上的点光源在观察面上的干涉。
1.6 若只能用 表示的有限区域上的脉冲点阵对函数进行抽样,即
试说明,即使采用奈魁斯特间隔抽样,也不能用一个理想低通滤波器精确恢复 。
答:因为 表示的有限区域以外的函数抽样对精确恢复 也有贡献,不可省略。
第二章习题解答
2.1一列波长为 的单位振幅平面光波,波矢量 与 轴的夹角为 ,与 轴夹角为 ,试写出其空间频率及 平面上的复振幅表达式。

由此得 (1)
角的最大值为 (2)
此时像面上的复振幅分布和强度分布为
(3)照明光束的倾角取最大值时,由(1)式和(2)式可得
即 或 (3)
时,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因此光栅的最大频率
(4)
比较(3)和(4)式可知,当采用 倾角的平面波照明时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了一倍,也就提高了系统的极限分辨率,但系统的通带宽度不变。
可以解得,通过传递函数(2)得到的输出函数为:
该函数依然限制在 区间内,但其平均值为零,是振幅为0.043,周期为0.75,的一个余弦函数与振幅为0.027,周期为0.6的另一个余弦函数的叠加。
1.5 若对二维函数
抽样,求允许的最大抽样间隔并对具体抽样方法进行说明。
答:
也就是说,在X方向允许的最大抽样间隔小于1/2a,在y方向抽样间隔无限制。

光电成像原理复习指南(含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复习指南(含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复习指南(含答案)复习指南注:答案差不多能在书上找到的都标注页数了,实在找不到的或者PPT上的才打在题后⾯了,⽤红⾊和题⼲区分。

特此感为完善本⽂档所做出贡献的各位⼤哥。

(页码标的是⽩廷柱、⾦伟其编著的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书)1.光电成像系统有哪⼏部分组成?试述光电成像对视见光谱域的延伸以及所受到的限制(长波限制和短波限制)。

(辐射源,传输介质,光学成像系统,光电转换器件,信息处理装置。

P2-4)答:辐射源,传输介质,光学成像系统,光电转换器件,信息处理装置。

[1]电磁波的波动⽅程该⽅程电磁波传递图像信息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经典电磁场理论可以处理电磁波全部的成像问题[2]收到的限制:当电磁波的波长增⼤时,所能获得的图像分辨⼒将显著降低。

对波长超过毫⽶量级的电磁波⽽⾔,⽤有限孔径和焦距的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分辨⼒将会很低。

因此实际上⼰排除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的成像作⽤。

⽬前光电成像对光谱长波阔的延伸仅扩展到亚毫⽶波成像。

除了衍射造成分辨⼒下降限制了将长波电磁波⽤于成像外,⽤于成像的电磁波也存在⼀个短波限。

通常把这个短波限确定在X 射线(Roentgen 射线)与y 射线(Gamma 射线)波段。

这是因为波长更短的辐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所以,宇宙射线难以在普通条件下聚焦成像。

2.光电成像技术在哪些领域得到⼴泛的应⽤?光电成像技术突破了⼈眼的哪些限制?(P5)答:[1]应⽤:(1)⼈眼的视觉特性(2)各种辐射源及⽬标、背景特性(3)⼤⽓光学特性对辐射传输的影响(4)成像光学系统(5)光辐射探测器及致冷器(6)信号的电⼦学处理(7)图像的显⽰[2]突破了⼈眼的限制:(1)可以拓展⼈眼对不可见辐射的接受能⼒(2)可以拓展⼈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3)可以捕捉⼈眼⽆法分辨的细节( 4)可以将超快速现象存储下来3.光电成像器件可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P8)固体成像器件主要有哪两类?(P9,CCD CMOS)答:[1]直视型:⽤于直接观察的仪器中,器件本⾝具有图像的转换、增强及显⽰等部分,可直接显⽰输出图像,通常使⽤光电发射效应,也成像管.[2]电视型:于电视摄像和热成像系统中。

光电图像处理答案

光电图像处理答案

光电图像处理答案Chapter01 绪论1.光电成像技术可以从哪⼏个⽅⾯拓展⼈的视觉能⼒?请每个⽅⾯各举⼀例。

可以开拓⼈眼对不可见辐射的接收能⼒;变像管、红外夜视仪可以扩展⼈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像增强器可以捕捉⼈眼⽆法分辨的细节;电⼦显微镜可以将超快速现象存储下来;数码摄像机2.为什么CMOS 图像传感器的像素⼀致性要⽐CCD 差?CCD 的每个像元都通过同⼀个放⼤器及电荷/电压转换器进⾏处理,⽽CMOS 图像传感器的每个像元都有独⽴的放⼤器和转换器,由于⼯艺差别,导致像素⼀致性降低。

3.图像处理技术有哪些⽤途?为每种⽤途举出⼀个应⽤实例。

通过增强技术和变换技术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告与平⾯设计;数码照⽚处理对图像进⾏分析以便从图像中⾃动提取信息。

红外成像制导;医学图像分析对图像进⾏编码、压缩、加密等处理,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使⽤。

图像⽔印4.举出⽣活中使⽤微显⽰技术的例⼦。

家⽤背投电视;商⽤投影仪;近眼显⽰器Chapter02 光度学与⾊度学1.⽇常⽣活中⼈们说40W 的⽇光灯⽐40W 的⽩炽灯亮,是否指⽇光灯的光亮度⽐⽩炽灯的光亮度⾼?解释此处“亮”的含义。

不是。

⼈们所说的“亮”,并⾮指光度学中的物理量-亮度,⽽是指光通量。

在相同的供电功率条件下,⽇光灯由于发光效率较⾼,发出的光通量⽐⽩炽灯要⼤,照明效果更好,主观上认为更“亮”。

2.设有⼀个光通量为2000lm 的点光源,在距点光源1m 的地⽅有⼀个半径为2cm 的圆平⾯,点光源发出的经过圆平⾯中⼼的光线与圆法线夹⾓为60 度,求圆平⾯表⾯的平均照度。

由于圆平⾯的直径远⼩于到点光源的距离,因此可作近似计算。

照度E=(φ*ω/4π)/S,其中ω=(0.02*π^2cos60)/(1^2)。

3.设有⼀台60 英⼨的投影机,幅⾯⽐为16:9,投影屏幕的反射率为80%。

已知投影光源(⾼压汞灯)向屏幕发出的总光通量为1000lm,试求屏幕亮度。

《光电成像系统》习题集附答案

《光电成像系统》习题集附答案

γ = tan ω ′
x = − f e′2 • SD • 10−3 ( mm)
⑧目镜出瞳距离 一般情况下,出瞳距离一般不小于 15mm ⑨目镜的出瞳直径
出瞳直径的确定原则上确保与眼睛瞳孔的耦合。 在暗适应条件下, 眼瞳直径最大约 为 7.6mm,因此,目镜的出瞳直径按 7~8mm 设计即可。
� 视距估算
③确定物镜视场光阑 Df 根据选定的物镜焦距和视场角要求, 在靠近光阴极的前面设置视场光阑, 光阑直径
D f = 2 fo′ tan ω = 21.9 mm
④确定物镜口径 D0 综合考虑能量和体积、重量等关系,参考现有的微光夜视仪的物镜,选取物镜的相 对孔径
Do f o′
=1 1.11
Do = 90mm
光电成像系统习题集
� 微光夜视成像系统总体设计
1. 系统设计目标 ①微光夜视光电成像系统受信噪比和光学系统性能的限制,总体性能涉及光学系统、 像 管以及与人眼的匹配等。 ②设计应根据系统应用的需求,寻求各种参数的最佳化。 2. 夜视光电成像系统性能限定 ①理想夜视系统的极限分辨角
⎡⎛ 2 ( S N ) ⎞ 2 ( 2 − C ) • e ⎛ 1 ⎞ 2 ⎤ 2 2 α 0 = α k + α t = ⎢⎜ +⎜ ⎟ ⎟ ⎥ DC ⎠ π L0τ 0ts ⎝ m0 f 0′ ⎠ ⎥ ⎢ ⎝ ⎣ ⎦
⑤确定目镜焦距 f0' 对于选用的像管,线放大率β=1
γ=
β f o′ f e′
f e′ =
β f o′
100 = 25mm γ = 1× 4
⑥确定目镜视场角
tan ω ω′ = arctan(γ tanω) = arctan(4 tan 6.25� ) = 23.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成像原理及技术课后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5.光学成像系统与光电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在光电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方面通常从哪几方面考虑答:a、两者都有光学元件并且其目的都是成像。

而区别是光电成像系统中多了光电装换器。

b、灵敏度的限制,夜间无照明时人的视觉能力很差;分辨力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视角和对比度就难以辨认;时间上的限制,变化过去的影像无法存留在视觉上;空间上的限制,隔开的空间人眼将无法观察;光谱上的限制,人眼只对电磁波谱中很窄的可见光区感兴趣。

6.反映光电成像系统光电转换能力的参数有哪些?表达形式有哪些答:转换系数:输入物理量与输出物理量之间的依从关系。

在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用于增强可见光图像时,被定义为电镀增益G光电灵敏度:或者:8.怎样评价光电成像系统的光学性能有哪些方法和描述方式答,利用分辨力和光学传递函数来描述。

分辨力是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所判定的极限分辨力。

通常用光电成像系统在一定距离内能够分辨的等宽黑白条纹来表示。

光学传递函数:输出图像频谱与输入图像频谱之比的函数。

对于具有线性及时间、空间不变性成像条件的光电成像过程,完全可以用光学传递函数来定量描述其成像特性。

第二章6.影响光电成像系统分辨景物细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景物细节的辐射亮度(或单位面积的辐射强度);景物细节对光电成像系统接受孔径的张角;景物细节与背景之间的辐射对比度。

第三章13.根据物体的辐射发射率可见物体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根据辐射发射率的不同一般将辐射体分为三类:黑体,=1;灰体,<1,与波长无关;选择体,<1且随波长和温度而变化。

14.试简述黑体辐射的几个定律,并讨论其物理意义。

答: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公式描述了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规律,是黑体理论的基础。

斯蒂芬-波尔滋蔓公式:表明黑体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与黑体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他表示当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光谱辐射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最大辐射定律:一定温度下,黑体最大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五次方成正比。

第五章1、像管的成像包括哪些物理过程其相应的理论或实验依据是什么2、(1)像管的成像过程包括3个过程A、将接收的微弱的可见光图像或不可见的辐射图像转换成电子图像B、使电子图像聚焦成像并获得能量增强或数量倍增C、将获得增强后的电子图像转换成可见的光学图像(2)A过程:外广电效应、斯托列夫定律和爱因斯坦定律B过程:利用的是电子在静电场或电磁复合场中运动规律来获得能量增强;或者利用微通道板中二次电子发射来增加电子流密度来进行图像增强C过程:利用的是荧光屏上的发光材料可以将光电子动能转换成光能来显示光学图像3、像管是怎么分代的各代的技术改进特点是什么4、(1)A、零代微光像增强器技术B、一代级联式像增强器技术C、采用微通道板(MCP)的二代像增强器D、采用负电子亲和势光阴极的三代像增强器E、超二代像增强器F、超三代像增强器G、第四代像增强器(2)①一代和零代的区别在于一代像增强其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将多级耦合起来,形成级联式的像增强器,一般为得到正像,耦合级数多取奇数,通常微三级②二代和一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采用多级级联实现光电子图像倍增,而是采用在单级像增强器中设置MCP来实现光电子图像倍增。

③三代和二代近贴式像管类似,其根本区别在于光阴极,但对MCP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

二代采用的是表面具有正电子亲和势的多晶薄膜结构的多碱光阴极,三代采用的则是负电子亲和势光阴极,因此三代具有高增益、低噪声的有点。

11、光电发射为什么会存在极限电流密度?试分析并导出连续工作条件下和脉冲工作条件下的极限电流密度表达式。

(1)在工作状态下,像管维持光电发射要依赖于光阴极的真空界面有向内的电场场强,这一电场是由电子光学系统提供的。

光阴极的光电发射将产生空间电荷,此空间电荷所形成的附加电场与电子光学系统的电场方向相反。

随着光电发射电流密度的增大,空间电荷的电场会增加到足以抵消电子光学系统所提供的电场。

如果忽略光电子的初速度,当光阴极画的法向场强为零时,光电发射就要受到限制,这时像管的光电发射将呈饱和状态。

这一电流密度称之为光电发射的极限电流密度。

(2)见P159~P16018、什么样的透镜叫短透镜?导出短透镜的焦距公式并分析其成像性质。

答:(1)把对电子起有效作用的场——透镜的作用区间限于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称此空间位透镜空间,在此空间内,电子轨迹在场的作用下是连续变化的,而物与像则位于透镜场外,透镜场外的空间位等位空间。

这种做了理想化的电子透镜称为短透镜(或薄透镜)。

(2)短透镜的焦距公式的推导见书P179~P180(包括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成像性质:①透镜作用区域较之透镜到物、像距离小得多,比焦距小得多,物、像、焦距均在场外。

②场划分为三个区域,物空间,透镜空间,像空间,在物、像空间,电位固定不变,电子轨迹为直线③Φ’’(z)>0时透镜是会聚的(f为正),φ’’(z)<0时透镜是发散的(f为负),且f与φ’’(z)成反比,即φ’’(z)越大f越小,会聚本领越强20、什么是荧光什么是磷光答:晶态磷光体在受电子激发时产生的光发射称为荧光。

停止电子激发后持续产生的光发射称为磷光。

21.荧光屏表面蒸镀铝膜的作用是什么?(P185)在荧光屏的表层上蒸镀一层铝膜,厚度约为,其作用为:引走积累的负电荷;防止光反馈给光阴极;使荧光屏形成等电位;将光反射到输出方向。

22.受激辐射可见光的条件是什么?(p185)受激辐射可见光的条件是电子跃迁的能级差必须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相同。

25.荧光屏的转换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说图像分辨力和发光效率对荧光粉颗粒度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p192)荧光屏的转换效率与制作荧光屏本身的材料—晶态磷光体的转换效率有关,还与屏的粉层厚度、粒度、入射电子的能量及铝膜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一般,粒度越大转换效率越高。

但是,过厚的荧光屏将降低输出图像的分辨力。

厚度的增加会导致光扩散的增大,分辨力将随之下降。

因此,粒度应该适当。

通常选取颗粒直径与荧光屏厚度相近,这样可获得发光效率与图像分辨力的最佳组合。

26.光纤面板(OFP)的传像原理是什么像管应用光纤面板有什么优点(p193)光纤面板是基于光线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传像的,由于光导纤维的芯料折射率高于皮料的折射率,因此入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全部光线都只能在内芯中反射。

所以每一根光导纤维能独立地传递光线,且相互之间不串光。

由大量光导纤维所组成的面板则可以传递一幅光学图像。

光纤面板使像增强器获得以下优点:①增加了传递图像的传光效率;②提供了采用准球对称电子光学系统的可能性,从而改善了像质;③可制成锥形光纤面板或光学纤维扭像器。

32.为什么MCP大多采用斜通道或弯曲通道的形式?(196、205)通常MCP不垂直于端面,而具有7°—15°的斜角。

一方面可提高通道内的二次电子发射次数,另一方面也可使正离子不能穿出通道,消除或减少离子反馈。

P2448.夜视成像系统对物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13)夜视成像系统对物镜的基本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大的同光口径和相对孔径。

②小的渐晕。

③宽光谱范围的色差校正。

④物镜有好的调制传递特性。

⑤最大限度的消除杂散光,杂散光对低信噪比的光电成像的影响比较明显,减小物镜的杂散光可减小像质的变坏。

⑥在红外光学系统中,必须同时可虑聚光系统和扫描系统。

⑦尽可能减小被动红外系统中冷反射所产生的图像缺陷。

第六章9.成像物镜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典型形式是怎样的答:光电成像系统用物镜系统分为三类:折射系统、反射系统和折反射系统。

(1)光电成像系统中常用折射物镜有双高斯型和匹茲伐型。

双高斯结构是微光成像系统中大相对孔径的基本型,由于这种结构较容易在较宽光谱范围内修正像差,属于基本对称型结构,使轴外像差能自动抵消。

在仪器视场不大的情况下,可用匹茲伐型物镜,其基本结构是两个正光焦度的双胶透镜,结构简单,球差和慧差校正较好,但视场加大时场曲严重。

(2)反射物镜分为单反射镜和双反射镜。

最常见的是双反射镜。

单反射镜分为球面镜喝非球面镜(抛物面、椭球面和双曲面镜)系统。

球面反射镜和抛物面反射镜可单独使用,椭球面和双曲面反射镜由于其光学焦点和几何焦点不重合,慧差大,像质欠佳,通常和其他反射镜组合成双反射镜系统。

(3)把反射镜的主镜和次镜都采用球面镜,而用加入补偿透镜的方法校正球面镜的球差,构成折反射物镜系统。

折反射物镜可实现大口径长焦距,常用的折反射物镜有施密特系统、曼金折反射镜、包沃斯-马克苏托夫系统以及包沃斯-卡塞格伦系统。

10.红外物镜相对于可见光物镜有什么不同?答:(1)大的通光孔径和相对孔径。

限制微光成像系统视见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来自景物的辐射噪声。

加大物镜的孔径能最大限度地接收来自目标的辐射,获得大的靶面照度,即大的通光孔径有利于提高微光系统的信噪比。

(2)小的渐晕。

(3)宽光谱范围的色差校正。

校正色差的光谱范围取决于系统光谱响应波段,对主动红外成像系统为~微米(,对微光成像系统为~微米,对热成像系统为~14微米)。

(4)物镜有好的调制传递特性。

像管为低通滤波器,目前的极限分辨力为30~70lp/mm,通常要求物镜在10lp/mm的空间频率时MTF 不低于75%。

(5)最大限度地消除杂散光,杂散光对低信噪比的光电成像的影响比较明显,减小物镜的杂散光可减小像质的变坏。

(6)在红外光学系统中,必须同时考虑聚光系统和扫描系统。

(7)尽可能减小被动红外系统中冷反射所产生的图像缺陷。

11、在直视型成像系统中对目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2、像管直流高压电源的特点是什么其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答:特点(1)提供稳定的直流高压,使像管工作时保持合适的输出亮度;(2)性能稳定,在高低温环境下保证仪器正常工作;(3)实现自动亮度控制(ABC)功能;(4)对于选通系统,应提供选通周期、脉宽以及延时可调的选通电压;(5)对自动快门,能够根据像管电流自动调整工作电压的占空比;(6)防潮、防震、体积小、质量轻、耗电省。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直流低压电源、晶体管变换器、升压变压器、倍压整流电路以及稳压电路。

13、试以二倍压电路为例,说明倍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把变压器次级绕组上的交流高压整流并倍压到所需直流高压的过程。

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输出峰值电压为V2的交流,则:(1)正半周:假设T的输出端上负、下正,则D2因反向偏置截止,D1回路导通,对C1充电,在正半周结束前,C1两端电压为V2;(2)负半周:T的输出端上正、下负,则D1因反向偏置截止,D2回路导通,对C2充电,在负半周结束前,C2两端电压为2倍V2,送至输出端口为2倍V2的直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