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论重庆黄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合集下载

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与保护

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与保护

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与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留下了无数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遗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文明的宝库。

因此,对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文化和保护等角度,论述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以及保护它们的必要性。

历史意义祖国历史文化遗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遗存。

祖国的历史文化遗址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文化遗址与文化本身同样有价值,因为它们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痕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历史文化遗址也可能是文化遗产的源泉,是某些文化、传统、风俗、信仰或习俗的重要载体。

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国家的文化符号,历史文化遗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遗址不仅体现了历史,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水平。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角度,并说明目前存在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此外,文化遗址也是国家和地方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文化遗址的吸引力对旅游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意义祖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是对人类文明的保护。

保护遗址不仅仅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也是对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保护。

文化遗址的保护,不仅要重视其物质的保存,还要重视其文化与精神价值的传承。

保护遗址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历史和文化,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址,需要从什么方面入手呢?首先,各地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和维护文化遗址,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和安全。

然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址的认识和关注,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对文化遗址产生破坏和污染的现象。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科技的投入和开发,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保护文化遗址,如数字化、虚拟现实、三维扫描等。

借助这些新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并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当代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开发与保护

当代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开发与保护

当代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开发与保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蓬勃兴起。

漫长而曲折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对现代人而言,充满好奇,陌生,神秘,有趣。

探访古遗迹,追随古人的步伐,体味古人当时的心境,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动机之一。

1满足旅游者了解人类历史演变的需要,历史遗址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追寻历史遗址就是追溯历史,历史类旅游资源是现代人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可靠媒介之一,能够化解旅游者的思古、忆古、怀古之情,满足增长历史知识的需要。

2满足旅游者体验人类传统文化的需求,现代旅游讲究参与性,强调经历和体验,尤其是文化的体验。

由于人类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异化性,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之源。

理解现代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必须从传统文化入手。

历史遗址忠实记录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高度凝聚,是旅游者探讨文化演变脉络的窗口。

散布于中华大地的无数历史遗址,构成一部宏大的华夏文化发展演变的史册,为旅游者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丽灿烂提供了可能。

3满足旅游者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历史遗址蕴涵极为丰富的科学技术价值,是古代科学思想、古代发明创造、古代技术进步的具体反映,凝聚着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示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传统医学、天象历法建筑工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杰出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遗址旅游,为旅游者深刻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内容创造了具体的实证条件。

历史文化古迹在旅游业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1)历史遗迹年久失修,保护工作不力,已失去古时的风采,或者与现代民居差异不大,可观赏性较低。

(2)旅游基础资源不足,周边环境差,私拆乱建的现象严重。

贫民聚集区,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3)主题不明确,关联性差,旅游无特色,文化展示程度低。

无法形成合力聚集人气。

对策:(1)政策支持*(2)深挖文化(3)多条产业链(4)特色文化产品体系,形成多功能综合社区随着历史遗迹的旅游开发,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类似于名人故里的争夺,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形象建所谓的文化旅游区、遗迹公园,亦或者是为虚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贴上所谓的户籍等等。

黄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以其壮丽秀美的山峰奇石、云海日出、温泉风光而著称于世。

然而,黄山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黄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当时越王勾践在此建造了一座宫殿,以领导越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黄山不断地成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帝王、诗人、文人和普通人。

自唐朝以来,黄山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的地方,许多著名的文化作品都以黄山为背景或主题。

最著名的就是明朝徐霞客所写的《徐霞客游记》。

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徐霞客游历黄山的经历和他对于山水的感受。

此外,还有唐朝李白和苏轼、宋朝辛弃疾等著名文人都曾留下了他们对于黄山的赞美之词。

不仅如此,黄山的文化价值还可以从其建筑和雕刻艺术中体现。

黄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许多建筑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在黄山山脚下的屯溪古街上,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文化遗存,如明清民居、道观、古学堂、书院等。

这些建筑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华夏古代文明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黄山的石雕和石刻史迹也是极具文化价值的。

黄山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形成了黄山文化。

黄山文化是通过黄山这一自然旅游胜地所展示的中国文明,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其汇聚国内外文化巨匠的点滴历程,将黄山亿万年间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与人类智慧、民间传承相融合,不断地滋养和丰富了黄山文化的内涵。

总之,黄山不仅是中国风景旅游的一大名片,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中国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相结合,展示了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沉内涵。

作为一座国家级文化重点保护单位,黄山的文化价值将被世代传承和保护,为世人所共享和珍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第一章:引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与历史遗产的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旅游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历史遗产的保护。

本文将讨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或文化进程中留下的具有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美学和社会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遗址、古迹、博物馆、文物保护区、历史建筑、古镇古村、传统手工业和文化景观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责任,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管理、维修保护、防盗防损、科学考古等。

第三章:旅游开发的现状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都在寻求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但是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对当地环境、文化和资源的破坏等。

第四章: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而历史文化遗产也为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对于旅游业来说,历史文化遗产是旅游产品中的独特卖点之一,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收益。

但是,旅游业同时也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一定的损害,例如人为破坏、过度拥挤等。

为了平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多种手段防止遗产的损害和破坏。

其次,旅游业开发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和文化作为代价。

再次,需要加强旅游业的文化教育,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五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典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山世界遗产研究报告

黄山世界遗产研究报告

黄山世界遗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黄山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作为世界遗产的背景、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黄山自古以来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背景介绍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以山峰险峻、云海、奇松、温泉及孤峰始祖等著名景观而闻名。

1982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中国首批世界遗产之一。

黄山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境内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3. 地理特征黄山地处中国南岭与皖南丘陵交接地带,呈东西走向,总面积约为154平方公里。

它主要由北海、西海、南海、云谷四个景区组成。

黄山最高峰为莲花峰,海拔1864米,被誉为“黄山之巅”。

黄山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其奇特的山峰、怪石和峡谷,同时它周围的森林覆盖率也非常高,是中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

4. 历史文化黄山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古代。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黄山留下了众多的诗词和书画作品。

黄山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寺庙和古村落等。

古建筑群中最著名的是著名的黄山四绝——松、石、云、泉。

这些元素在黄山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其独特的文化象征。

此外,黄山还有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丰富了黄山的历史文化。

5. 生态环境黄山作为世界遗产,不仅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还保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黄山是中国五大森林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2500多种植物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植物。

这里也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金丝猴、石鳖、黄山虎等。

由于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黄山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

6. 游客体验黄山以其宜人的气候、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游客可以选择攀登黄山主峰,体验云海日出、奇松怪石、温泉养生等独特的景观。

在旅游过程中,黄山地区也提供了丰富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tour 度假旅游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段聪(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402460)摘要:重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抗战文化资源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此,本文从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保护策略。

关键词:抗战文化资源;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7)07-0072-02重庆抗战文化资源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记忆,是增添重庆文化历史底蕴的法宝。

其包含着“平等、自由、民主”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精神资源,是重庆市城市改革发展中的助推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当今社会大背景下,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视角不全面,起步时间较晚,认识方面也比较匮乏,弘扬和传承也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发挥出其作为宝贵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

因此,本文就如何科学有效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促进重庆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重庆的文化软实力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1简述重庆抗战文化资源1.1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概念具体而言,该资源就是涵盖了以重庆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等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路线、方针、纲领、政策、理论等革命文献作品为代表的制度文化资源和以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资源,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资源。

1.2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不仅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核心地带,而且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

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

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
2 0 1 3 年 第4 期
2 01 3 NO. 4
重庆 社 会 主 义 学 院学 报
J ou r n al o f Ch on g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l i s m
总 第6 9 期
Su m NO . 6 9
区 、南岸 区 、北 碚 区 、沙 坪 坝 区的抗 战遗址 数 到足够 的重视 ,其在城市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 量 较 多 ,也相 对集 中 ,在 保 护开 发 中有利 于 实 作用没有凸显。在很长一段时期 ,各级建设与文化 抗 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最为珍贵的一张城市 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 ,不能正 名片 ,它们承载了一段段动人心魄、感人泪下 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快速发展与高质 的全民抗战往事 ;它们 留下 了无数仁人志士 、 量 、高品位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 中,
分发挥 。重庆市抗 战文化保护开发存在挖掘不深、起步滞后 、认识 不足 、保护弱化 、弘 扬不够等 问题 ,必须切 实有效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一步提升重庆文化软 实力。
关键 词 :抗 战文化 资 源 ;保 护 开发 ;文化 建设 中图分 类号 :F 5 9 2 . 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6 2 6 9 ( 2 0 1 3 ) 0 4 一 ( ) ( ) 4 8 — 0 4
关于保护 与开发重庆抗 战文化 资源 的思 考
张 觅
(中共重庆市渝 中区委党校 ,重庆 4 0 0 0 1 0 )
摘 要 :抗 战 文 化 资 源是 重庆 市 的 宝 贵 资 源 ,在 城 市改 革 发 展 中具 有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由于 资 源保 护 长 期缺 位 、 开发 利 用 陷入 思 维误 区 ,导致 明显 的 资源优 势没 有得 到 充

黄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经验教训

黄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经验教训

黄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经验教训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历程的辉煌印记,也是后人继承和弘扬祖辈遗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几十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越来越多地方正在成为遗产保护的明白人。

之前便有某一地区修高速公路要砍掉一棵树,百年的大树遭到当地群众的反对,这也说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好。

尽管如此,在强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片片古意盎然的古城墙历史街区,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下。

随之被许多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所代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也有很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早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对许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名胜古迹被一些工厂机关甚至个人长期占用,使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得不到应有的维修和保护。

有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有的则为禁区不能开放。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认识上分析,主要是忽视城市的性质和特点,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较多地考虑局部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的新措施。

所以,我们更因该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名称,它见证了我们的发展,是我们的古来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既是任重道远,又是当务之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 论重庆黄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提要】本文从人居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角度探讨了重庆黄山陪都 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在分析黄山陪都 遗址价值构成多元性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体性、真实性、综台性相结台 的保护思想与方法。文章试图揭示山 地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文化资源的 保护观念。 蟠哪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构成具有 多元性的特点,应该树立整体性、真实 性、综合性的保护观念,充分发挥这一 文化资源的综合效益,赋予其以历史 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多重意义。重庆黄 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即是基于这 认识而进行的规划探讨。 黄山陪都遗址概况 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山城,也是重 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时期的陪都 历史文化,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占 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黄山陪都遗址 (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整个重 庆陪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遗址建筑较 为集中,建筑及其环境基本保存完 好。 1.区位及嘉环境 重庆黄山位于南岸区东面南山风 景区的最东端,西距市中心直线距离 4公里,平均海拔540米,有多处制高 点可俯瞰山城及两江(长江、嘉陵江) 汇口。区内地势地伏,森林茂密,景色 秀丽,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黄山与涂山、汪山共同组成南山 风景区,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 众多。东南的南山公园有“山城花冠” 黄光宇李和平 之称,四季繁花似锦;西南的涂山内有 纪念夏禹治水的“涂山古刹 ,明代建 造的“览胜塔 ,唐代道教古观“老君 洞”,清代道光年间所建的七层 文峰 塔”;东部沿长江狮子山有始建于唐代 的“慈云寺”,清乾隆年同建造的九级 浮屠“报恩塔”;西北长江边有元末石 刻代表作“大佛寺石刻”,隔江相望的 寸滩有 白塔”,为长江下游船泊进入 重庆之门户(图1)。 2.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战时首都的重 庆,是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又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又是国际 反j击西斯战争的远东指挥中心,留下 了大量的反映重庆近现代发展历史的 抗战史迹。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 国主 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数年的 大轰炸。长江南岸的黄山、汪山一带 紧靠城区(原国民政府行政办公中 心),祟山峻岭,地势隐蔽险要。蒋介 石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在黄山设官邸, 国民政府的一些重要 机构(空军司令部,中 央秘密国际电台)以 及苏、美、英,法、德、 比、荷等国的使领馆 也分散建立在黄山、 汪山一带。布置于多 个山头的防空炮兵在 反击日寇的空袭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黄山、 汪山一带(南山风景 区)成为抗战时期国 民政府的政治活动中 心。 3.遗址及嘉环境 当年的黄山陪都 if T“7 占. 建筑遗址,沿山脊分布在一马蹄形的 地带上,其中有云岫楼(蒋介石住处)、 桧厅(宋美龄住处)、云峰楼(为朱庆龄 准备的住处)、孔园(孔样熙、孔二小姐 住宅)、草亭(马歇尔、张治中住处)、莲 青搂(美军顾问团住处)、黄山小学(抗 战阵亡将领子弟校)、空军司令宅(周 至柔住处)、侍从室(蒋介石秘书机构 用房),以及望江亭(已毁)、长亭(已 毁)、六角亭(已修复)、半月亭(已毁) 等建筑。此外还有蒋介石及高级要员 避空袭的防空洞、发电房和沿山脊布 (图2)。 大部分建筑遗址为1~2层砖术 结构的民居建筑(图3、4),为30年代 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灰青瓦、坡屋 顶、清灰色清水墙面,简朴素雅,结合 地形灵活布置,主体结梅保存完好,但 内部房间的分隔已有较大的变动。现 存遗址建筑为 黄山干部疗养院 使 用,作为病房或职工住房,并在遗址中 心地带陆续修建了一系列新建筑,混 杂于遗址建筑环境之中,对遗址历史 

图1区位关系囤 城市规划/1蚋8年第3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影响。由于 缺乏维护与管理,建筑遗址已遭到不 同程度的损坏,遗址周围的绿化环境 较差。 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对于民族和 个人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历史 文化价值(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是 其价值构成的主要方面,这正是《威尼 斯宪章》、《华盛顿宪章》以及我国《文 物保护法》的思想基础。山地历史文化 遗产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 史文化内涵已融入山林水网之中,因 而,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也是其历史 文化价值的组成要素。同时,从山地人 居环境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自然景观 与生态环境尚具有独立的社会、经济、 环境意义,这就决定了山地历史文化 遗产价值构成的多元性。黄山陪都遗 址便是包含了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等 多元价值的特殊历史地段 1.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建筑 遗址 黄山陪都建筑遗址是整个重庆陪 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 民族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因而, 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开发,并挖掘和整 理反映其历史活动的文物文献加以展 示陈列,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联系民族 情感,全面认识重庆城市的历史地位 与作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 海峡两岸的统一等,有着重要的历史 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景观价值——山地景观拜:境 黄山陪都历史地段豹景观环境既 是历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 相对独立的景观价值。黄山及其附近 景区峰峦叠障,山水相依,历史遗迹、 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风景景观资源丰 富。因而,在保护黄山陪都遗址的同 时.开发黄山及南山风景区的风景旅 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重要 的社会、经济意义。 3.生态价值——山地生态环境 黄山陪都历史地段的自然生态环 境也是历史环境的组成要素,同时又 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价值。黄山及南 绿色生态屏 障,区内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环境清幽.气候凉爽。保护好黄山及南 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既是文物遗址 城市规划/l9’8年第3期 保护的前提,又对重庆 山城具有重要的环境生 态意义。 三、黄山陪都遗址 的保护观念 山地历史文化遗产 的保护观念应建立在对 其价值构成的认识的基 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 挥保护的综台效益(社 会的、环境的、经济的 等),科学、台理、有效地 保护、开发和利用其特 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 源,将历史文化遗产的 保护作为山地人居环境 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1、环境保护——整 体性 保护一座文物建 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 护一个环境 (威尼斯宪 章)。文物建筑及其环境 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地 段,只有采取整体的保 护,才能完整地传递过 去了的历史信息,要从 环境中排除一切自然的 和人为的、可能导致文 物建筑破坏的因素。黄 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以恢 复历史环境为核心,进 行大小环境的分级保护 与控制。 区域环境黄山及 南山风景区作为黄山陪 都遗址的区域环境,其 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应 得到全面的保护与控 制,纳入到黄山陪都遗 

图3“云岫搂’ 盘址 围4“松厅’ 盘址 址的保护体系中来,既作为历史环境 的组成部分,又作为城市的生态与景 观资源。因而,应保护风景区内的地形 地貌、山体水体、动植物资源及文物古 迹。特别应防治虫灾、火灾、风灾等灾 害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地段环境根据《文物保护法》的 有关精神,划定环境景观控制区和历 史遗址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格控制 建设项目.在控制区内加强植被保护 与环境整治,控制景观视线走廊。近期 应搬迁 黄山干部疗养院”.另择新址 建设,并拆除部分新建建筑,净化历史 f境(图5)。 遗址环境建筑遗址周围∞~ 5O米范围内为重点环境保护地带。重 点进行庭院的整治与环境绿化的配 置,恢复历史环境.创造历史氛围。 2.复原整悖——一真实性 文物建筑的价值基础是它的历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5保护规划图 可读性,保护过程中的整修应严格尊 重其存在过程中的全部历史信息,“遵 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保 护法》)。梁思成先生曾说,保护文物建 筑“是使它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 童”。黄山陪都建筑遗址的整修采取 “整旧如旧”、 修旧如旧”的保护思想 原则,以求真实地再现遗址历史。 整治修复在对遗址建筑的历史 进行充分考证的基础上.整修复原包 括防空洞和坑道发电房在内的所有历 史遗址.恢复重建望江亭、俱乐部和沿 山脊的部分防空炮位。在遗址内进行 有关的复原陈列和历史资料陈列。 多学科参与文物建筑及历史地 段首先是作为文物而被赋予价值的, 其次才是作为建筑与环境而存在。固 此,对它们的保护应避免片面性,应有 各方面的专家(文物、历史、民俗、美 术、建筑、规划、结构、材料、施工、化 学、物理、环保、生态、动植物等)共同 参与。 分级保护根据遗址的建筑性质 和历史文化价值,将遗址建筑分为三 级,进行分级保护,突出保护重点。一 级保护遗址包括云岫楼、松厅、草亭、 莲青楼、侍从室;二级保护遗址包括孔 氏公馆、黄山小学、云峰楼;三级保护 遗址包括松簌阁、周至柔住宅、发电房 等。 3.开发利用——综合性 《威尼斯宪章》指出: “为社会公益而使用文物 建筑,有利于它的保护”, 保护必须和开发利用相 结合。对于山地历史文化 遗产来说,采用恰当的方 式清理和展示它们,以体 现其纪念意义和文化认 同作用,是开发利用的主 导思想。同时,还可以结 合山地特点,进行更为广 泛的综合开发。黄山暗都 遗址的开发以此为原则, 充分体现它的多元价值, 发挥开发的综合效益。 展示与研究将遗 址的修复保护与陈列展 览结合起来,与对抗战历 史文化的挖掘研究结合 起来。在遵循整体性、真 实性保护思想原则的前提下,对遗址 与整治 包 括道路环境的整治、游览服务设施的 完善、中心广场的整治、主体陈列馆的 建设、小型宾馆的建设等,为研究交流 与参观游览创造条件,使该地段成为 暗都抗战历史文化展览与研究的中 心。 风景旅游将遗址的保护与建设 南山风景区,开展旅游事业结合起 来 充分保护和利用现状自然生态环 境,逐步开发周围丰富的风景、文物旅 游资.蕊,不断完善基础设旌建设,创造 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形成高 品质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 游环境。 四、结论 山地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资 源的存在形式之一,特定的自然地理 环境赋予其多元的价值构成,对它们 的保护与开发应建立在对其价值全面 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并与山地人居 环境的建设和保育过程结合起来,以 保证它们具有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 多重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这就是 我们应该树立的保护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 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柱社, 1994. [2]Ic0M.保护文榜建筑耍历史地鞋 的国际宪章.威厄斯,1964. [3]ICOM.保护历史性城市_和城市化 地段的国际宪章华盛顿,1987. [4]中华^民共和国文特保护浩,19船. [5]陈志华.谨文物建筑的保护.世 界建筑,1986(5) [6]王景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 护概惫.城市规划汇刊,1994(4). [7]重庆陪都历史文献.重庆市文化 局,重庆市博物馆. 作者工作单位:t庆建筑大学建筑 城规学院 “士人曩观” 诚招良将贤才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所 融景观规划设计前 腿论、现代 高新技术和传统规划设计专业于一 体,综合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 学科,能够承担城市景观风貌、综台 地产开发、居住区、旅游及休闲度假 区等大中型项目的技术咨询。由于 业务的迅速扩展,急需要多方专业 人才,包括: I.项目负责人与地产项目策 划(4名):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规 划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 能力和组织项目能力,本科以上学 历,年龄40岁以下。 2.专业规划设计人员(5名): 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实际工作 经验,年龄35岁以下的建筑、风景 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学专业设计人 员。 3.有一技之长的规划设计人 员及平面设计师(5名)。 4.GIS/CAD/3DS/Photo- shop等专业能手(5名),年龄30岁 以下。 待遇根据能力而定。有意者请 寄个人简历和自荐信—份,并请同 时提供2~3个推荐人名单和鞋系 地址、电话。 联系人:罗吉,张红 电话:(o10)6298s907 f{襄:(o10) s890s B蛐Iil:tmre ̄@pub】Ic.e皓t. cn.nn 通讯地址:100085,北京海淀区 E地东路29号,留学人员创业园 520室,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 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