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宜兴紫砂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之一,而中国陶瓷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陶瓷艺术一直保持着活力,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和现代陶瓷三方面进行浅谈,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自唐代兴起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备受世人关注。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朴素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紫砂壶在历代艺术家们的创新与传承下,不断实现着陶瓷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紫砂壶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如制作茶具、工艺品等,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部分。

景德镇瓷器则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另一个亮点。

作为中国瓷器之乡,景德镇有着悠久的瓷器制作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器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兼收并蓄各地瓷器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传统工艺。

景德镇瓷器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衰,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玲珑剔透的器型、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景德镇瓷器不仅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是与当代设计家、艺术家合作,使传统的景德镇瓷器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面旗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在不断追求着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因此现代陶瓷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陶瓷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现代陶瓷不仅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更是在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开发,如功能性陶瓷、装饰性陶瓷、艺术性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浅谈紫砂陶艺创新中的艺术风格

浅谈紫砂陶艺创新中的艺术风格
艺术魅 力 的重 要原 因 。
收新 的东 西 ,他 的这 些见 解充 分反 映 了他 的艺术 观
紫砂 陶艺作 品所表 现的一 种独特 的 艺术观念 表 点 ,这 些 艺 术观 点 ,是 来 源于 他 对 文 学 、书 画 艺
现形 式 ,也就 是说 壶的造 型设 计 ,就 是紫 砂 陶艺 的 术 、其它有 关理 论 的学 习 、研 究 。同时 ,他的制 作
素 :其一 是形 ,即壶 的形 象 ,也就是 形状 式样 ;其
的情 趣 ;其 三是 气 ,即 壶的 气质 ,也就是 形象 内涵
紫砂 陶艺 作品 ,令 多少人 啧啧称 奇 ,令 多少 人 二是 神 ,即壶 的神态 ,也 就是 通过形 象表 达散 发出

何有如 此魅力 ? 除去她那 精湛 技艺和 独特 的实 用功 的 实 质 的 美 丽 素质 ” 。 他还 认 为 ,探 索 壶 艺 的 创 能外 ,各种不 同的 艺术风格 和造 型是产 生 其 巨大 的 新 ,既要有 取合地 继 承传 统的优 良特 色 ;又要能 吸
文化 内涵 、很高 的艺术 水平 、独特 的艺 术风格 ,是 出现不 同的紫砂 陶 艺艺 术 风格 。 中华 民族文 化艺 术 中的一枝奇 葩 ,受到 了国 内外 许 我师 公顾 景舟大 师 ,平时 十分 注重文学 、书 画 多专 家学者 的重 视和一 致赞赏 ,纷 纷考 察研 究 ,著 艺 术和有 关理论 的学 习 和研 究 ,具 有较高 的文 化素 书立 说 ,一 致认 为 ,宜 兴紫 砂陶 艺 已远 远超 出了一 养 和艺术 修养 。 因此 ,他对 紫砂 陶艺的 艺术创作 也 般工 艺美术 品 的范畴 ,成 为 中国 又一特 别的 文化 艺 具有 独 到的见解 。他认 为 “ 壶艺创 新要注 重三个 要 术 门类 ,登 上 了 中国文 化艺术 的 大雅之 堂 。 掷 千金 ,如 获 至宝 ,又令多 少人如痴 如 醉 ,她 为

浅谈宜兴紫砂文化

浅谈宜兴紫砂文化
致的, 书卷气是“ 发于笔墨之间” 的。 评论—把壶是不是艺术品, 先要看作品的创作理念及视觉效果 , 看作品是否能将某些 隋节、情景或某事某物通过艺术创作变成一种
括: “ 泥、 形、 工、 款、 功。” 泥、 行、 工、 款都是属艺术标准 , 而功为功用标
准, 茶壶的天职就是要能拿来泡茶, 也就是说, 选择茶壶时就应该遵循 实用这个原则。所 以, 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人手。优 良的实 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 壶把的便于端拿, 壶嘴的出水流畅, 让品茗 沏茶得以得 直手。 因此, 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喜好的饮茶习惯 , 如 壶的容量, 壶嘴出水的J 顺畅, 壶把执握自 哟- 话 等等。 三、 品昧紫砂壶艺
深 深地吸 引着读者 , 合 上 书本 , 让他遐 想 良久 , 如 余音 绕梁 , 三 日不 绝。
关键 词 : 特点; 选择 ; 壶艺; 书 卷 气
中图分类号 : I 5 2 7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0 5 - 1 6 0- 0 1
倒去开水, 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 生 强, 寒冬腊月 , 注入沸水 , 不因温度急变 而胀裂; 而且砂质传热缓 慢, 无论提、 抚、 握、 拿均不烫手。 第五、 紫砂陶质耐烧, 冬天置于温火烧茶, 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 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 有“ 松冈竹炉, 提壶相呼” 的诗句 , 也绝非偶
清人吴梅鼎在《 阳羡茗壶赋》 中, 对紫砂泥烧后的色泽和肌理有 极高的评价 : “ 若夫泥色之变, 乍阴乍阳, 忽葡萄而绀紫 , 倏橘柚而苍 黄, 摇嫩绿于新桐, 晓滴琅歼之翠, 积流黄于葵露, 暗飘金粟之香。 或黄
白… …”
能强烈地感觉到她, 但却无法用语言准确的将其描述出来!将这种无

中国的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的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的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紫砂艺术,指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陶艺形式,它源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村。

这种陶艺与其他陶艺有所不同,它的特点在于它的独特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图案,以及这些图案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因为它在制作过程和风格上都凸显出中国陶器制作的特点。

紫砂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纯手工制作。

它的制作过程包括挑选泥土、捏制、成型、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手工完成。

这一制作方式与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紫砂壶制作,也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还未发展到使用器具辅助的程度,因此制陶都是纯手工制作。

这种纯手工制作方式在紫砂艺术中得到了延续,使得这种陶艺在制作上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紫砂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形态美。

紫砂壶、紫砂盆、紫砂杯等都是紫砂艺术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形态多样,有的是圆润的,有的是方正的,有的则像动物形象一样,其造型讲究的是道法自然,追求自然、简洁、富有内涵的美感,这与中国古代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很相似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求自然之美、崇尚道德之美的传统。

紫砂艺术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图案,这些图案可以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比如,紫砂壶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四季草木、山水田园、传统诗词的图案等等。

这些图案都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美学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季的变迁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反映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山水田园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意境,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紫砂壶上的传统诗词则代表着中国文化中重视文学、追求精神文明的一面。

总之,紫砂艺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既表现了中国传统制陶技术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自然、简洁、富有内涵的美感,还可以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美学价值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紫砂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浅谈宜兴紫砂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宜兴紫砂的传统与创新
崭露头角且 已经是功成名 的创作经验 , 以及反映时代精神的创新观念 , 他们将传统文化落实
于现实生活中, 创造出崭新的陶瓷艺术世界 , 表达出了民族精神与
就的大师人才, 他们既熟谙传统陶瓷艺术语言和技艺 , 又具有丰富
艺术形式相融合的陶瓷科学的境界 , 我们深有感触。 创新是艺术进步的灵魂 , 陶瓷艺术与设计的创新不仅包括材质 创新 、 技法的创新 、 工艺 的创新 , 更 为重要的是思想创新 、 理念 的创
今天已是 日臻完美, 有着“ 东方明珠” ‘ 哗嗄瑰宝” 的美誉。
华。名人 、 文人参与设计 、 装饰 , 将美学理念和审美意识通过交流合 作构成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 , 促进了制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 高, 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 , 具有永久魅力 的艺术品。汪寅仙与中央
最初的紫砂壶, 只是以一种 日 常生活用具身份存在。但经过五百 年悠久的历史, 今天它已渐渐地演变成 件艺术—一 种融 自 然与紫
最为突出的。 试以紫砂茶壶为例 , 紫砂茶壶的造型式样成千 上万 , 丰 富多彩 , 形式多变 , 构成绚丽多彩的紫砂艺术世界。 我们要继承这份 财富, 并引进新的理念 , 对紫砂造型艺术加以推动和发展 , 为紫砂造 型创新作 出新 的贡献。 宜兴紫砂的传统创新离不开紫砂材质的开发与利用, 宜兴紫砂
是 思 想创新 、 理 念 的创新 和风格 的 创新 。
关键词 : 紫砂 陶 ; 传统 ; 创 新 中图分类 号 : J 5 2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0 4 — 1 6 0— 0 1
紫砂壶艺起源于宋代, 经历明清两代, 紫砂壶艺逐渐成熟, 发展到
新和风格的创新。但创新并不容易 , 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心血来潮

浅谈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浅谈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它们所 藏矿 源位 置不 同 、 性 质不 同 . 烧成后 的状态 也 乎两 点 , 一是 等 ,
的紫砂 艺人 经过不 断地研 究 、 改进 . 逐渐 地将 紫砂 的这两 各 不 相 同 。 由于紫砂 泥料品种并 不单 一 .而且 每种 泥的性质 各 个特 性完美 融合 。 比如 。 时大彬 , 他摒弃 了传 统艺 人 的匠 在 制 壶 之 前 的紫 砂 泥 原 料 制 作 过 程 也 很 复 气, 在小壶 上下足 功力 , 使 其所做 之壶更 加符 合文人 雅士 不 相 同 。因 此 , 是 到矿 上选料 ; 其次 , 是精 选 ; 然后 , 要 经过 摊 的审美情趣 ; 又如 , 陈曼 生 , 他虽 不制壶 , 但他 与杨 彭年兄 杂 。首先 ,
性 和 独 特 性 ,这 是 宜 兴 紫 砂 壶 有 别 于 其 他 传 统 工 艺 品 的 特 殊 之 处 。本 文 主 要 从 紫 砂 壶 的 泥料 、 . 分类、 养 壶 三 个 方 面 对 宜 兴 紫砂 加 以浅 述 。
关键词 : 紫砂泥料 ; 分类 ; 养壶
1 前 言
众 所周 知 , 紫砂 壶 是 公认 的最 佳 泡 茶 器具 . 这 主要 取决 于她 的泥 料 。宜兴 紫砂 世 界独 有 , 紫砂 矿 只产于 宜
具 有 唯一性 和 不可 替代 性 。宜兴 丁 蜀镇 黄龙 山一 带 宜兴紫砂 陶艺术 起源 于宋代 , 经历 明清两 代 的成熟 , 兴, 红泥 、 绿 泥 发展 至今 , 已深受世 界各 地人们 的喜爱 。究其 原 因 , 不外 是 紫砂 矿 的 发源 地 。 紫砂 泥 料粗 分 为 紫泥 、
般。 紫砂艺 术作 品 的“ 情” 也必 须依 托紫 砂艺 术作 品所
塑造的 “ 景” 来 表达 , 因此对 于现 代紫砂光 器艺术来 说 , 它

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

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

天工|2024年第8期[摘 要]紫砂雕塑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工艺美术形式,手捏紫砂雕塑是紫砂艺术的分支之一,其艺术形象古朴优雅、栩栩如生。

李仁荣大师是宜兴手捏紫砂雕塑的开拓者与传承人,通过总结其创作经历、艺术特色,探讨紫砂雕塑个性的形成与工匠精神的践行,并分析当代紫砂艺术传承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手捏紫砂;惠山泥塑;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8-005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石越,刘露.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J].天工,2024(8):56-58.石 越 刘 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基金项目: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程思政教学中工匠文化与手工编织融合的探索”(项目编号:2023SJSZ0520)。

作者简介:石越,男,1990年生,江苏宜兴人,博士研究生,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

刘露,女,1995年生,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思政助教,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紫砂艺术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一代代匠人的智慧,其艺术内涵不断深化。

手捏紫砂雕塑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艺术家以紫砂泥料为创作材料,通过手工捏塑的方式,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这种技法的独特之处在于无须借助工具,仅凭双手将泥团塑造成所需形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赋予作品灵动与生命力。

手捏紫砂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许多艺术家对此进行了探索、改进,形成了深厚的艺术、技术积累。

其中,泥塑大师李仁荣的贡献尤为卓著,他的手捏紫砂作品也受到业内很多藏家的青睐。

下文将梳理其创作经历、作品艺术特点等,以更好地学习紫砂工艺文化,领悟工匠精神。

试论紫砂壶器艺术的源与流—传统和创新

试论紫砂壶器艺术的源与流—传统和创新
无 疑 问的 。
元代, 宜兴制 壶艺 人沿 袭宋 人之 法 制作 壶器 , 造 型上无 大 的变化 。佚名 氏在 壶体 上铭 刻 日月 、 山水 、 花草 、 鱼虫 等简单 的装 饰纹 样 , 改善 了壶 器 的视 觉效 果 。这些 “ 品” 刻 都被达 官富户 收购 。这一 时期 , 无 虽
茂 , 似百 年树瘿 。后称 之为 “ 春壶 ” 酷 供 。供 春为适应
制 壶 的 需要 改 进 和 制造 了不少 工 具 , 竹 刃 、 模 。 如 木 “ 供春 壶 ” 出现 , 创 了“ 的 开 师法 自然 、 越 自然 ” 超 吸取 物 象精 华 , 为我所 用 的花 器壶 艺 , 从而把 紫 砂壶 器带 进 了真正 的艺 术殿堂 。供 春的大 胆创新 , 推进 了紫砂 壶 器艺术 的发展 , 功不 可没 。 同一 历史 时期 , 兴制 宜 壶工匠, 以瓜果 、 花卉 的筋 纹和 瓣 型 为基 础 , 制 了 创 瓜棱 , 花 、 仙 等壶 器 , 菊 水 称之 “ 纹 器 ” 与光 器 、 筋 , 花 器并 存 于世 , 成壶 器 艺术 的三 大 流派 。光 器“ 非 形 方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2期 9
4 0 20 年 06 4 月




Ja guCea c in s rmis
V I 9 No2 0 . . . 3 Ap i 2 0 r  ̄0 6 l
试论紫砂壶器艺术的源与流—
鲍 正 平
传统和创新
( 宜兴 鬃砂工 艺厂 , 宜兴 2 4 2 ) 1 2 1

进、 大浪淘 沙 , 名家 存于史册 , 品流 于后 世 。时至今 精 日紫砂 艺 术 已经 成 为世 界上 公 认 的 涵盖 多 元 文 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宜兴紫砂艺术
摘要:紫砂壶与其它质地的茶具相比,其独特之处,端在于其制作原材料——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的优越性。

关键词:紫砂;泥料;质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6-0031-01
紫砂壶作为我国独树一帜的陶艺,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于世。

在北京开槌的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由壶艺大师顾景舟于1948年制作,书画大师吴湖帆题书作画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天价,创造了紫砂壶拍价的世界纪录。

这里我试图从美学的高度,从紫砂壶艺历史发展的纵向和不同艺术流派风格特点的横向,全方位地审视紫砂壶从材质、工艺、构思到文化附丽的魅力,探究并总结紫砂壶在审美观照下的美学价值。

宜兴陶土分布于南郊丘陵地带,种类繁多。

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灰白色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嫩泥(是土黄、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三大类。

在浙北长兴的鼎甲桥、顾渚、新槐一带也有这三种泥,系同一矿脉,只是有山阳、山阴之分。

紫砂器具有沉香紫、海棠红、葡萄紫、葵黄、墨绿、青灰、朱砂紫、梨冻、松花、豆碧、轻超、淡墨、深紫栗等颜色,其中以紫色最为著名与普遍,故统称为紫砂。

产品以茶壶为主。

包括瓶、盆、杯、文房四宝、陈设品等。

紫砂壶与其它质地的茶具相比,其独特之处,端在于其制作原材料——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的优越性;因此,紫砂壶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其原料:紫砂泥的品质、胎土的色相、颗粒及肌理光泽度等。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具有丰富而悦目的质地和深沉而含蓄的色泽,这一切,均离不开其原材料一宜兴特有的紫砂泥。

紫砂制品的色泽及肌理效果,充分显示了紫砂陶土的美感潜质。

历代紫砂艺人高超的炼泥技巧达到出神人化的境地,根据作品的要求不同,炼制出的泥料也不一样。

紫砂陶艺之美是任何陶瓷材料无可比拟的,朱砂泥的细腻柔滑,像婴儿肌肤,紫砂泥的栗色很像古铜,调砂泥质粒子若隐若现星星点点灿若星辰。

如采用纹泥手法可以产生大理石纹,雨花石纹和树木年轮的效果,还可加工成各种树皮褶皱。

紫砂色泽属于暖色系统,古朴沉稳,色相变化微妙,需人们慢慢寻味比较。

由于矿土分布及调配方法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的不同,因此,产品颜色也不同,古人所描述的天青,海棠红、黯肝、水碧,梨皮、朱砂紫、墨绿、葵黄、黛黑等多种色泽中的种种变异,全靠艺匠的妙出心裁。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
母屑及铁质等。

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

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

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
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

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

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

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

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紫砂壶作为品茗饮茶的器具,毫无疑问地具有实用的价值。

名师制作,并附丽了名家书画的紫砂壶,其深蕴的文化内涵所表现出来的“书卷气”,使其毫无疑义地拥有了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范俊龙.紫砂物语.东方出版社,2008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