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合集下载

货运站场的规划与建设

货运站场的规划与建设
总结词
创新管理、优质服务
详细描述
该货运站场注重创新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作业流 程,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站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赢得了 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
描述
某货运站场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导致设施不配套、交通不便等问题。同时,站场管理混乱 ,作业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站场采取了重新规划、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等措施,逐 步提高了运营水平。
历史回顾
货运站场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不断演 变,从传统的货栈到现代化的物流园 区,其功能和形态不断升级。
发展趋势
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电商的快速发 展,货运站场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 、协同化方向发展。
02
货运站场规划
选址规划
交通便利性
选择靠近公路、铁路或水 路等交通枢纽的地方,便 于货物的进出。
土地资源
建立合理的调度管理制度,确保 作业流程的高效运转。
客户服务
设立客户服务流程,及时处理客 户的咨询和投诉,提高客户满意
度。
03
货运站场建设
建设流程
规划设计
根据货运需求和运输特点,进 行站场规划设计,确定站场规
模、布局和设施配置。
土地征收
取得货运站场建设所需的土地 使用权,完成土地征收和补偿 工作。
施工建设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 设,包括道路、堆场、仓库、 装卸设备等设施的建设。
竣工验收
完成施工建设后,进行竣工验 收,确保站场设施符合设计要
求和质量标准。
建设标准
规模与布局
设施配置
根据货运需求和运输特点,合理确定货运 站场的规模和布局,以满足货物运输的需 求。

综合货运场站的分级标准

综合货运场站的分级标准

综合货运场站的分级标准
综合货运场站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场站设施:综合货运场站的设施包括货物装卸设备、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货物分拨设施等。

高级别的场站设施应当完备,具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和分拨设施,能够满足各种货物运输需求。

2. 运输能力:这包括场站的货物吞吐量、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的多样性等因素。

高级别的场站应当具备较大的货物吞吐量,能够提供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和多条运输线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货物质量管理:综合货运场站应当具备完善的货物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货物的质量安全监控、货物仓储管理和货物追溯等。

高级别的场站应当能够提供可追溯的货物管理系统,并能够对货物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

4. 信息化水平:综合货运场站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包括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服务等。

高级别的场站应当具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如货物跟踪、在线查询等。

5. 安全管理:综合货运场站应当具备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设施安全、货物安全和人员安全等。

高级别的场站应当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视频监控、安全巡逻、安全培训等,确保货物和人员的安全。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标准,可以将综合货运场站分为不同的级别,如一级综合货运场站、二级综合货运场站等,不同级别的场站具备不同水平的设施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篇一【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这档子事儿。

为啥要整明白这个呢?你想啊,随着咱这出行需求的蹭蹭上涨,汽车客运站得跟上节奏不是?这不仅关系到大家能不能顺顺利利出行,还关乎着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呢!先说级别划分。

咱得根据客流量、设施设备啥的来分。

像客流量大的,那就是一级站,客流量稍小些的就是二级站,以此类推。

这可不是随便瞎分的,得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比如,一级站的日发客流量得超过 5000 人次,二级站得在 2000 到 5000 人次之间。

再来说建设要求。

这场地面积可不能小了,得保证车辆能顺畅进出,乘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停车场面积至少得能停下相应数量的客车,还得预留一些应急车位。

** 还有那候车厅,环境得舒适,座位得够,通风采光都得好。

**你说要是大夏天的候车厅热得像蒸笼,谁能受得了?** 售票窗口也得合理设置,不能让大家排老长的队。

这些要求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达不到,那客运站的服务质量能好吗?大家出行能方便吗?肯定不行啊!所以,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可得上点心,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不然,到时候挨批评不说,还影响大家的出行体验,那多不好!篇二【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亲,咱今儿个好好聊聊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哈。

你可能会问,为啥要聊这个?这可重要啦!如今交通这么发达,汽车客运站可是关键的交通枢纽,级别划分和建设得合理,咱出行才能更舒心嘛。

先说级别划分,这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得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像地理位置、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比如说,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人流量大,就得是高级别的客运站;而在一些偏远小县城,客流量相对少,级别也就低一些。

建设要求那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建筑质量得过硬,不能三天两头出毛病。

** 还有那无障碍设施,必须得有,得方便残疾人朋友出行。

你想想,要是残疾人朋友到了客运站,发现处处不方便,那得多糟心啊!再者,信息化建设也不能落下,什么实时的车次信息、网上订票系统,都得跟上时代步伐。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是实现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设施,也是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客运站建设要求既考虑技术性,也考虑经济性。

下面,我们就以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为标题,来讨论汽车客运站的建设要求。

首先,根据客运量的大小,汽车客运站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和三等站。

特等站是最大的汽车客运站,一般客运量超过200万人次/年,主要服务市级以上的客运。

一等站客运量在50~200万人次/年,主要服务市级以下的客运。

二等站客运量在20-50万人次/年,主要服务县级以下的客运。

三等站客运量小于20万人次/年,主要服务乡镇和村级的客运。

其次,汽车客运站建设要求也有所不同。

特等站建设要求:1)综合架构应能够满足客流需求,设施应当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地下一层以上的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安全设施,确保乘客安全出行;3)服务设施完善,应有售票、咨询、报到、休息等设施;4)绿化设施要求高,应当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5)停车设施规模应符合客流量,并配备相应的设施;6)运营设施应采用高科技,确保客运的高效率和高安全性。

其他级别的汽车客运站建设要求,也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但规模可以适当缩小。

最后,汽车客运站的建设要求还应当考虑经济性。

汽车客运站的建设一般要求经济适用,并且应尽可能地采用本地化设施和劳务,以减少建设成本。

此外,还应当考虑汽车客运站的运营成本,以确保汽车客运站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汽车客运站的建设要求应当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根据客运量的大小,划分不同级别,以确保汽车客运站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第四页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第四页

关于设施规模的文本在第四页和附录B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客运站(以下简称“车站”)的术语和定义、车站类别、主要功能、站址选择、设施设备、级别划分、建没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汽车客运站的规划、没计、建没和站级验收。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际准2.1 汽车客运站 Passenger transport station汽车客运站是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道路旅客运输网络的节点,是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旅客进衍运输交易活动的场所,是为旅客和运输经营者提供站务服务的场听,是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载体。

2.2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设计年度车站平均每天始发旅客的数量。

2.3统计年度 Statistical year车站筹建年度或核定级别年度的前一年。

2.4设计年度Design year车站建成投产使用后的第十年2.5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设计年度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内、每天最大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并非指一年中客流高峰日内客流最高时刻聚集在车站的旅客人数。

2.6发车位数Number of seats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车站同一时刻发出客运班咋的停车位数。

3 车站类别3.1 按车站规模分为a) 等级站:具有一定规模.可按规定分级的车站;b) 简易车站:以停车场为依托具有集散旅客、售票和停发客运班车功能的车站;C) 招呼站:道路沿线(客运班线)设立的旅客上落点3.2 按车站位置和特点分为a) 枢纽站:可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交通方式提供旅客运输服务,且旅客在站内能实现自由换乘的车站;b) 口岸站:位于边境口岸城镇的车站;c) 停靠站:为方便城市旅客乘车,在市(城)区设立的具有候车设施和停车位,用于长途客运班车停靠、上下旅客的车站;d) 港湾站:道路旁具有候车标志、辅道和停车位的旅客上落点。

200-2020《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200-2020《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200-2020《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和城市交通流量。

为了规范和优化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客运站的服务水平和交通效率,我国于200-2020年发布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对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汽车客运站的级别划分1. 一级客运站一级客运站是地区内主要的客运枢纽,承担着地区客运枢纽、省际客运换乘和长途客运服务的重要功能。

一级客运站应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要道,占地面积较大,设施完备,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可提供汽车售票、包裹托运、旅客休息、餐饮服务等多种服务,是地区客运交通的重要枢纽。

2. 二级客运站二级客运站是地区内次要的客运枢纽,承担着地区内城市客运和近郊客运服务。

二级客运站应位于城市次要交通枢纽或城区边缘,占地面积适中,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备,可提供汽车售票、旅客休息、餐饮服务等基本服务,是地区客运交通的重要节点。

3. 三级客运站三级客运站是地区内普通的客运服务点,主要承担城市内部的公交、通勤、短途客运服务。

三级客运站应位于城市次要交通枢纽或城市边缘地区,占地面积较小,设施基本,交通便利,服务设施简单,可提供汽车售票、旅客休息等基本服务,是地区客运交通的基础节点。

二、汽车客运站的建设要求1. 场地选址一、二级客运站的场地选址应考虑城市规划、交通便利等因素,尽量选址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或交通枢纽节点。

三级客运站的场地选址应考虑周边客流量、交通便利等因素,尽量选址于城市次要交通干道沿线或城市边缘地区。

2. 建筑设计一、二级客运站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主干道景观要求,建筑外观大气、设施齐全,结构稳固,符合安全标准。

三级客运站的建筑设计应简洁实用,符合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特点,建筑外观朴素,设施齐全。

3. 设施配套一、二级客运站应配备完备的候车室、售票厅、包裹托运区、餐饮服务区、洗手间、停车场等各项服务设施,设施配套齐全,服务人性化。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2004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2004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2004汽车客运站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着连接城市与乡村、满足民众出行需求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提高汽车客运站的服务质量,2004年国家对汽车客运站的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进行了明确。

根据国家的规定,汽车客运站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有自己的建设要求和标准。

一级汽车客运站是城市中最高级别的客运站,它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带,面积较大,设施齐全。

一级客运站不仅能够满足市区内外客运交通的需求,还承担着长途客运的任务。

一级站具备现代化的候车、售票、查询等功能,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体验。

此外,一级客运站还要配备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多个候车候车室、餐饮设施、商店、卫生间、出租车及公交车的停靠站等,满足广大乘客的各种需求。

二级汽车客运站一般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地带或者正在发展的新区。

它相对于一级站规模会稍小一些,但设施也相对较为完备。

二级客运站主要满足市区内的客运需求,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

二级站的建设要求包括完善的候车设施、售票窗口、候车候车室、出租车站、公交站等,并且要有充足的停车场,以方便乘客和车辆的进出。

三级汽车客运站则是城市交通网络的补充,主要是为市区周边及乡村地区的人口服务。

它的规模较小,设施相对简单。

三级站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售票窗口、候车区域、公共卫生间等,以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

根据国家的规定,不同级别的汽车客运站应该在不同地区建设,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出行需求。

同时,汽车客运站的建设也要注重环境美化,注重景观绿化,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的出行环境。

总之,根据2004年国家的规定,汽车客运站的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明确,旨在提高客运站的服务水平,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各级别的汽车客运站应根据自身定位和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这些要求和标准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汽车客运站的发展和提升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汽车货运站的设计(2)

汽车货运站的设计(2)
符合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与综合运输网合理衔接,便于组织多式联运。 靠近较大货源点,并适应服务区域内的货运需求。 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具备良好的给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等条件。 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
§2建站原则与站务功能
一、站址选择原则
零担货运站的站址选择,还应便于零担货物的集散和换装; 集装箱货运站的站址选择,宜接近港口码头、铁路货站,或靠近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干线和货流量大的地区。
站级
地理位置
年运输量
一级站
国际
大型海港附近
3万标准箱以上
国内
大型河港或陆运交通枢纽附近
2万标准箱以上
二级站
国际
大中型海港或陆运交通枢纽附近
1.6万~3万标准箱
国内
大中型河港或陆运文通枢纽附近
1万~2万标准箱
三级站
国际
中型海港或陆运交通枢纽附近
0.8万~1.6万标准箱
国内
特点: • 是运输企业调查、组织货源,办理货运业务等商务作业的代表机构 • 承担货运车辆在站内的专用场地停放和保管作业 • 一般不提供仓储设备,主要提供运力 • 采用大型载货汽车和高生产率的装卸机械 由办公用房和停车场组成,车辆较多时还设有保养场甚至保修厂
集装箱运输
特点?
抵抗风雨、避光、抗震,减少货损
方便运输、装船和卸港
铅封号码唯一,保证货物不会丢失
保温冷藏箱可以保险,其它方式无法实现
方便多式联运
实现“门到门”运输
集装箱种类
杂货
通风
保温
冷藏
散货
开顶
框架
罐式
特种
无需调节温度、密封、最常见,比重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of freight terminal JT/T 402-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货运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的站址选择、站内布局原则、站场划分、各主要组成部分和建设要求、设备配备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货运站的规划建设和级别核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419-1990 集装箱公路中转站站级划分及设备配备 JT/T 3134-1988 汽车零担货运站站级与建设要求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货物吞吐量度 handling capacity of freight 报告期内,货运站年发出与到达的货物数量。包括中转、收、发量的总和。计量单位:t。

3.2 换算货物吞吐量 equivalent handling capacity of freight 指把各类货物吞吐量换算为普通货物吞吐量后所得的吞吐量计算值。计量单位:t。 3.3 设计年度 design year 预计货运站生产规模达到设计规模的年度。 3.4 日均货物最大受理量 max operative volume of average dayly freight 在货物受理偏高期内,平均每日的货物受理量。以一年的日均货物受理量乘日均货物受理量系数β求得。

3.5 货物平均堆存期 average cluration of stock freight 报告期内每吨货物自进库场开始至出库为止所堆存的平均时间。 3.6 仓储 stock 货物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及发放出库的工艺过程。 3.7 仓储面积 employment area of stock 指存放货物区域所占面积之和,其中仓储面积为库存面积减去外墙、及固定设施所占面积后的剩余面积。计量单位:m2。

3.8 仓储有效面积 effective area of stock 指仓储面积扣除必须的通道、墙距的面积后所剩余的面积。计量单位:m2。 3.9 面积利用系数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area 仓储有效面积与仓储面积之比。 3.10 高架库 pallet warehouse 利用高层货架及托盘储存货物的库房。 4 汽车货运站主要业务功能。 4.1 运输组织功能。 4.2 中转和装卸储运功能。 4.3 中介代理功能。 4.5 通信信息功能。 4.6 辅助服务功能。 5 站址选择原则和步骤 汽车货运站站址应符合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和所在地区货运站(场)发展规划。若尚无上述规划,选址时则须遵循下列原则和步骤。

5.1 站址选择原则 5.1.1 符合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5.1.2 与综合运输网合理衔接,便于组织多式联运。 5.1.3 靠近较大货源点,并适应服务区域内的货运需求。 5.1.4 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5.1.5 具备良好的给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等条件。 5.1.6 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 5.2 站址选择步骤 5.2.1 收集城镇、路网、国土等有关规划和运输统计、站区内水文地质等有关资料。

5.2.2 确定汽车货运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5.2.3 测算设计年度货运站的生产规模和占地面积。 5.2.4 根据站址选择原则,提出若干货运站站址备选方案。 5.2.5 对备选站址进行现场勘查。 5.2.6 经方案比选,确定货运站站址。 6 站内布局原则 6.1 根据货运站的功能和生产规模统一布局,并结合货运业务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在布局中要优先考虑生产区域,重点是确保库、场位置。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应考虑分期建设过程中相互的衔接要求。

6.2 与现有设施的改造利用相结合,减少用地和节约投资。 6.3 按货运业务不同,分区设置相应设施,并具有合理生产关系,生产设施、设备要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危险货物的储存与作业应在相对独立的专门区域内进行。

6.4 站内道路统一规划,合理使用,使站内车流、货流、机械流、人流便捷通畅,互不干扰。

6.5 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现行的安全、消防、环保等有关规定。 7 站级划分 7.1 主要依据:年换算货物吞吐量。 货运站各类货物吞吐量折算成换算货物吞吐量的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7.2 站级划分 7.2.1 一级 年换算货物吞吐量600×103t及以上。 7.2.2 二级 年换算货物吞吐量300×103t—600×103t。 7.2.3 三级 年换算货物吞吐量150×103t—300×103t。 7.2.4 四级 年换算货物吞吐量不足150×103t 8 设施构成和建设要求 汽车货运站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产辅助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其设施构成应根据货运站的业务范围和规模而定。

8.1 主要生产设施 8.1.1 业务办公设施 主要包括货运站站房、生产调度办公室和信息管理中心。有国际运输业务的货运站,可设置由海关、检疫、商检、商务等部门的国际联运代理业务办公室。

8.1.1.1 货运站站房由业务人员工作间和货主办理货物托运或仓储受理手续、提货手续的场所构成,其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8.1.1.2 生产调度办公室及国际联运代理业务联合办公室的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8.1.1.3 信息管理中心由放置信息管理硬件系统的机房与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和供信息发布及用户查询的场所构成。

8.1.1.4 业务办公设施的设置要方便货主,货物受理处业务人员工作间和联合办公室应按作业流程设置,货物受理处与仓库的距离应短捷。 8.1.2 库(棚)设施 包括中转库、零担库、集装箱拆装箱库、仓储库,分别用作货物的短期存放、集装箱拆装作业和货主待收或待发货物仓储;货棚则用于堆放不便进库但又不宜露天存放的零担或仓储货物。

8.1.2.1 中转库。为中转货物集中、分拣、换装、发货的场所。 a)中转、换装作业量大的一、二级货运站,可设置具有监控、传送、分拣设备的中转库。中转作用量小的三级以下货运站,可用相应仓库内的一定区域作为理货场地,不设中转库。

b)具有铁路专用线的货运站,中转库一侧设铁路装卸站台,宽度不小于13.5m;另一侧或多侧设汽车装卸站台,站台高度1.2m—1.3m,宽度不小于3m。

c)中转库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8.1.2.2 仓储库 a)按建筑层数,仓储库可分为单层和多层仓储库。存放外形尺寸较小,单件重量较轻货物的仓储库可建成高架库。为适应各种外形尺寸货物的存放,高架库与单层连接成建筑群体。

b)仓储库的仓储面积日均仓储货物最大吞吐量计算,其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c)多层仓储库的楼梯及货梯的位置应处于中央部位,储存货物出入库的水平运输距离应不大于30m。一幢仓储库设置两台货梯时,应集中布置,货梯多余两台时,应分两处设置。多层仓储库除设主楼梯外,还应设置疏散楼梯。

8.1.2.3 零担库和集装箱拆装箱库应建成高站台仓库,站台宽度不少于3m,高度取1.2m—1.3m,两端设置斜坡,并装设货物装卸升降台。 8.1.2.4 仓库内货位宽度取2.50m—3.00m,货位间隔和操作通道宽度根据货物装卸方式和所用机械的型号、规格而定。

8.1.2.5 仓库的进、出仓门数按每一仓门日均货物吞吐量30t—50t设置。仓门设置方式根据仓库吞吐量大小而定,吞吐量较大仓库的进、出仓门可双向设置或分开设置,仓门宽度不小于2.50m。

8.1.2.6 仓库的窗地面积比宜为1:10—1:18。窗功能以采光为主的仓库,采用固定窗,窗地面积比取较大值,窗功能以通风为主的仓库,采用中悬窗,窗地面积比取较小值。

8.1.2.7 货棚与零担库和仓储库的面积比取1:4—1:5,其货位宽度、间隔和操作通道宽度按8.1.2.4的规定。

8.1.2.8 各类仓库应分区设置,并以道路衔接保持良好作业联系。零担货棚和仓储货棚应与相应仓库位于同一区域。

8.1.3 场地设施 主要包括集装箱堆场、装卸场或作业区、货场和停车场。 8.1.3.1 集装箱堆场 a)集装箱堆场应靠近装箱作业区,并与站内主要通道衔接。 b)场地强度应满足集装箱堆码需要,并有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c)堆存量较大的集装箱堆场应划分空、重箱及冷藏箱、危险品堆存区。 8.1.3.2 货场 a)货场应与仓储库一同位于仓储作业区内。 b)货场面层应根据货物性质、荷载、水文地质等因素和就地取材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c)货场排水应与站区总体排水系统衔接。货场应采用有组织排水,其竖向布置尽可能成龟背式向四周分散排水。较小货场也可设计成坡向一侧或坡向两侧,排水沟置于汇水线上。

d)货场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8.1.3.3 装卸(作业)场 a)各类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一侧或两侧应设置装卸(作业)场,并与主要道路衔接。

b)铁路专用线装卸场宽度不宜小于13.5m,汽车装卸货场宽度应满足车辆调头、装卸作业要求,其面积计算见附表B(标准的附录)。

c)装卸(作业)场荷载设计值应满足装卸作业和车辆行驶的承载要求。 8.1.3.4 停车场 a)停车场可集中设置,也可在不同作业区域内分别设置,站内自备车辆和外来车辆应分区停放。

b)停车场宜临近装卸(作业)场布置。 c)停车场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8.1.4 道路设施 包括铁路专用线和站内道路。 8.1.4.1 在临近铁路线并有较大公铁联运作业量的一、二级汽车货运站,可引设铁路专用线。三、四级货运站或无条件的货运站可不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