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提升练

合集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提升练(二)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提升练(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A 项,“超市”与“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不能并列,应在“各类”前加 “其他”。
B 项,逻辑错误,连词“以及”应改为“甚至”。
C 项,“和自己”之前缺少介词“与”。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 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我国中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B.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 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为保证 乳制品安全,有关部门采取了进一步加强 监管。 C.中国现代企业的灵魂在于“中国制造”, 怎样才能摆脱故步自封,重振华夏雄风? 事实证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它们 的生死存亡。 D.2012 年 1 月 1 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 察了“汉城柳京守 105 坦克师”, 这是金正恩 自金正日逝世后第一次视察人民军部队。
10
11
12
13
14
15
16
5.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 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 B.我去过江浙一带,每到一县,令我瞠目结舌的是那里的博物 馆里差不多都有几个以及几十个中过状元的名单表。 C.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 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 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针对练(六)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针对练(六)

“金玉良言” “抛砖引玉”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 。
“不遗余力”(或“竭尽全力” (2)__________________ 。) “略尽绵薄”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希望” (3)__________________ 。 “殷切期望”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以下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在语体风格、用 词等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①我学习刻苦,考过好几次学年第一。②此外,我爱好广泛, 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 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 400 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⑤希望你们能慧眼识金,⑥如有幸能到敝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 争取成为优秀学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无所不至 ”明褒实贬, “离开我了”会令人想到去世, “音容宛 在”用于逝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刘强刚刚考上大学,给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 在表达上存在一些不得体的地方。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不 得体之处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您循循善诱,悉 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 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虽然离开我了,但在我心中您的音 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2)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开我了” “不在我的身边” “形象平凡而高大” (3)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音容宛在”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高频考点三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高频考点三

5年高考 解析
考点解读
②句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
⑥句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所以②⑥ 关系最密切,排除 B、D。
⑤提出总的观点,说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 效监管”,其他的几句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的,所以 ⑤在前,排 除 A。
答案
C
5年高考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3.(2011· 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 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 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5年高考 解析
考点解读
本题考查文段的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 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掘铜矿、 铸造铜器,尽管没有得到考古证实。再研读下面文段的内容, 这是一段表述更严谨的论述类文字, 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 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针对练(四)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针对练(四)

1
2
3
4
5
6
5.以“莫言”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 增删词语。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 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理由,宣布中国“寻根文学” 代表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莫言因“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 历史和当代”的理由被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中国“寻根文学”代表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莫言是中国“寻根文学”代表作家,因“魔幻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理由被瑞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解析
从四则材料中, 依次概括出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便利、 景色优美、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四个特点, 然后再以“某市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句子主干, 把其他的特点作为定语添 加进去,就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
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提升练(二)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提升练(二)

1
2
3
4
5
6
7
8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 “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 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 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 1980 年 9 月 28 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 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 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 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 后, 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 马里昂· 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 B· 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 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叫 “ 吉 米”的孩子。
1
2
3
4
5
6
7
8
1. 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
(
)
A.“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的文字中,这样做不仅突 B.文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金评奖工作负 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炮制假新闻的危害。 C. 《华盛顿邮报》几位编辑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 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虽属拼凑但有一定真实性。 D.文中不厌其烦地列出发现和处理库克造假丑闻的有关人物,表明 了人们对待这一事件的严肃态度和重视程度。 E.从全文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 上加错,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错上加错的深恶痛绝。
1
2
3
4
5
6
7
8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 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 《华盛顿邮报》 发行人唐纳德· 格拉汉姆昨天说: “本报同仁 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 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 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选自 《新闻阅读与写作》 , 有删节) 【注】 ①《华盛顿邮报》1981 年 4 月 16 日(星期四)。普利策 奖:以美国著名报人 J· 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金,新闻奖 每年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②1981 年 4 月 15 日。③1981 年 4 月 14 日。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常见考点二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常见考点二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
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
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地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
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地要入梦,幻想中画
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丝雨蒙蒙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阑,忽然见天幕下, 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 光闪烁——
船身微微地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地在两旁隐约 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 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③而 动!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 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考点第:9章体扩验声·系解统调读音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 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 娱乐,来整年整月地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 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海风,和 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 业’……”
心舍遣我唯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唯一的条件,
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
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解析
本题以品味关键字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分析人物情感方面考 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回答问题先要通读全词,明确大体意思。“在天涯”表示远行,“恨极在天 涯”,恨远在天涯之人。“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意思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 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山月”这三句写 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 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思妇 形象。 这样第(1)题中的“恨”自然就是一种思念至极却又不能相见的怨恨之 情了。回答第(3)题,首先要判断出这句是写景句,是承上两句写景而来。 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写景时选用的意象的特征,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 特点来表达思妇的感情的。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音频鉴赏
3.(2012·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①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 头 两 句 描 写 了 怎 样 的 景 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 一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例: 从色彩方面赏析, “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 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考点解读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常见考点一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常见考点一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深层含意的能力。要抓住老园艺师话 中的类比以及“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的含意来表述。
答案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1.怎样理解“压缩语段”这一考点要求?
答案
“压缩语段”就是对一段话或者一个长句进行提炼或概括, 使 原来的段落或句子的主旨更显露、 更明朗。 它主要考查辨析筛 选信息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一、认识语段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基本压缩方法——结构解 剖法 1.请找出下面语段的起始、展开、结束三部分。(只写句子 序号) ①以退为进,方能得到。②当我们为一个难以实现的 目标所阻拦时,未尝不可退后一步,统观全局,然后再次 出击,亦可把目光转移到有如巨石的目标旁边的小碎石 上,至少我们可以扫清碎石,继续上路。③诸葛孔明神机 妙算,一招空城计,用以退为进的智慧扭转了战局。④数 学中有一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不也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吗?⑤由此足以见得“以退为进”的重要意义。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4)考查重点明确 概括提炼语段信息的能力是本考点的考查核心,但根据不 同语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点,考查侧重点也不相同: 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实际上就是围绕记叙性 文章的六要素命题;描写性语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 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论点 和论据。总之,命题者是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 查点,这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压缩语段在课标卷中属于冷考点。
解析
上面语段的构成是较典型的,不少语段只有起始、展开或展开、结 束两部分。
答案
起始:①。展开:②~④。结束: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结论应从作者(或作品)和读者两方面加以概括,答出“留白”和 “参与”类的意思即可。 如“留白”也可表述为“留给一定空间 (想象空间)”“留下悬念”等,“参与”也可表述为“读者自己 思考(思索、发散思维)”等。如只用一句话表述,但包含了两方 面的意思也算对,如“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 的空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家 3 年轻人的脑子像一张宣纸,滴一滴墨就会全部渗透吸收了。 其实从过目不忘到转身就忘, 从来日方长到去日苦多, 中间并没有明 显的时间界限。 主持人 各位专家和前辈的谆谆寄语, 反复叮嘱我们:要趁年轻好好 做学问,打好自己的文化底子;要把握机会,抓住关键,才能跨越时 空造成的文化断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座谈会。再次谢谢各位专家。再会!
答案
(1)文学作品要有“留白” ,使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
(2)《巴黎圣母院》(或《悲惨世界》 《九三年》 《笑面人》 《海上劳 工》) 曹禺(或万家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请围绕“尊严”这一话题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文中应出现“从……到……” 的整句句式;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有气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下面是某大学一年级新生召开的“反思文化断层”专题座 谈会上的一段记录。请将其中一位专家的寄语和主持人的 总结性发言补充完整,专家寄语和总结性发言字数各不超 过 30 字,注意意思保持基本一致。 主持人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一张口就能听出来。而时间 造成的文化断层也同样需要由时间来弥补,不能用浮躁的 方法来解决。怎么弥补?最后请参与本次座谈会的专家和 前辈寄语我们: 专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 2 文化积累和农作物的成长是一样的道理,有一段 “有效生长期”, 过了这个有效生长期, 再给它浇多少水、 施多少肥,用多少技术都已经无效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专家寄语:必须扣住对象 “大一新生 ” ,专家寄语要与 “文化断层”的座谈主题有关; 必须与后面两位专家的发 言保持意思一致。 总结性发言: 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应与前面三位专家的寄 语保持主题基本一致。答题关键词:文化积累、有效生长 期、渗透吸收、潜移默化。
1
2
丰富营养。
(示例三)只有主动吸收和夯实,保证文脉之源永恒,才能让生命之 树长青。
(示例四)文化无限,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应主动吸纳,有意积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19 世纪的作家大 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 实地听着。20 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 对鲁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 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一篇 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有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 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做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到的法国作家雨果,著有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_; 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现代作家________的戏剧作品《雷雨》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专家寄语: (示例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要把握机会, 努力夯实自己的文化 底子。 (示例二)要做出成绩,就需要在年轻的时候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总结性发言: (示例一)文化潜移默化融会在生命中, 要趁年轻努力吸收有用的文 化营养。 (示例二)无限的文化渗透在有限的生命中, 应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教育”已成为某小学的办学特色。 走进校园, 不仅处处 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为了 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 查反馈。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请以赞成者的身份, 仿照反对者的话的句式写一句话。 反对者说:实行功利色彩的考评,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岂不是 与诗教的初衷相悖吗?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示例)尊严是什么?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 尊严是不可蒙尘的珠光, 尊严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它只属于大写的“人”。 翻开中华浩瀚的历史画卷,许多历史人物向人们诉说着尊严到底是什 么。从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而从未忘记祖国的苏武到“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文天祥,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的李白,从置生死于不顾、愤怒销毁鸦片的林则徐到巴黎和会 上从容不迫、 昂首挺胸的顾维钧, 他们都在用尊严描绘着自己的人生, 用尊严书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用尊严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的能力。此题虽然以语言运用题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还是一篇 小作文,所以必须讲究立意。根据试题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 度立意: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②神圣的尊严,在捍 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③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④尊严不仅是个 人价值的象征, 更是民族、 国家强盛的象征, ⑤产生尊严的是理性—— 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这是尊严与“面子” 的根本区别,只有摈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起真正的尊严,一个 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真正有希望。此外,还要考虑到其他 要求,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出现“从……到……”的整句句式, 语言有气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