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应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常见句式及特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常见句式及特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中常见的句式及特点包括以下几种:
1. 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或观点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停顿。
陈述句可以是肯定句,也可以是否定句。
2. 疑问句: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通常有疑问词或疑问副词引导,句末用问号表示停顿。
疑问句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
3. 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表达请求、命令或劝告等意思的句子,通常以动词原形开头,句末可以用感叹号或句号,表达强烈的语气。
4. 感叹句: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通常由感叹词或感叹结构引导,句末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5.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语态的句子,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句可以用“被”、“受”、“给”等词引导,也可以用无被动词的形式表示。
6. 倒装句:倒装句是句子成分的位置与常规语序不同,以达到强调、突出等效果。
倒装句有主语倒装、谓语倒装、宾语倒装等几种类型。
7.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并列连词或分号连接而成的句子,表示相互关联或对举的关系。
8.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从句需要用关联词与主句连接,表示时间、条件、因果等关系。
以上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中常见的几种句式及特点,每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语境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式来表达意思。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运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表达运用教学园地03-28 1741:语言表达运用1.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4.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查范围:近年高考语言表达题考查范围逐步扩大,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情景选择、应用写作以及语言修改、词语释读等方面,但其核心仍然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修辞考查、仿写改写等内容逐渐被淘汰,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语文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情景选择及观点评析等题目,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能力。
考查形式:除了传统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仿写、改写题型以外,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新闻评点、情景填空、成语释读、谜语以及信息筛选、广告宣传等新题型。
2010年各省市高考将延续以上的发展变化趋势,注重文化底蕴和社会热点解读,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部分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有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名句默写以及文化经典阅读三者相结合的高考试题。
答案弹性更大,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1. 切实掌握比喻、对比、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
2. 通过阅读文章锻炼自己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3. 平时注意通过搜集整理写作素材和名句默写,积累语言表达材料。
4. 着重从语言表达的各项要求修改作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从名人轶事和时事评说两个方面感受情景语言表达的魅力。
一筛选信息与概括文意筛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二是提取科学概念或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前者需要注意根据题干中所要求的阅读目的,对材料中的相关词和句式进行挑选,同时,对所筛选出来的零碎信息进行疏通整理,概括集中,使之合乎阅读者的相关需要,即整合。
后者则需要深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晰关键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概括文意包括对材料的层次分析和主旨分析两个方面。
前者需要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1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2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
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
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
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
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
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
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
有备无患。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3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4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课件)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
她以病残之躯,帮助将近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张桂梅)被誉为“最美燃灯者”。
1、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 (被誉为“最美燃灯者”)的张桂梅是(以病残之躯,帮助将近 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云南丽江华坪女 高的校长
2、(张桂梅)被誉为“最美燃灯者”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的张桂梅是(以病残之躯,帮助将 近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被誉为“最美燃 灯者”
①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 是单句,缺少变化,且与前句不衔接。 ②从语气上,原句先做出“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的判断, 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都可 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
原句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 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气,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 情。改句突出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而怀念的主体应 是原句所指的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所谓“不合时宜”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所谓“不合时宜”=学者所
秉持的学说或观点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 发展、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就是指学者所秉持的学说或观点 “不合时宜”,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发展、 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短 句
六尾蝌蚪(主语)摇曳着尾巴(状语)顺流而下(谓语)
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 山峦映衬的山涧内(偏正短语),潺潺清泉涌出的乱石中(
偏正短语) 山涧里山峦映衬(主谓句子),乱石中潺潺清泉涌出(主谓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标点符号用法及表达效果辨析

一、高考典题(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
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4分)(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专题备考指导及训练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备考指导及训练【考点解析】“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应用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注重能力考查”。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
“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
“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既反映语言运用的要求,也体现语言运用水平的高层次,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并称为语言运用的两大原则,它们会渗透在“语言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阅读理解”“写作”等试题中,即主观试题的解答不单是要求准确,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逻辑与文采。
【命题趋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表达的要求和语言表达的效果的综合体现,也是语言运用水平层次的体现。
命题形式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
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
命题的语言材料则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常性和实用性,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题目将会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将会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张扬时代主旋律、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等使命。
考查题型将以改写(文段增删)、修正、拟句、点评、写开场白或画外音、短文写作(包括应用文)、图表转换等形式出现。
备考时应与“修辞运用”、“句式运用(选用、仿用、变换)”等结合进行。
复习时可以通过摘抄用词准确生动的语句,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也可以通过多作修辞手法与句式的比较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答题指津】一、准确准确,就是要求使用贴切的词语,表达明确的概念,构成恰当的句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选择、改错、语言表达等主观题都可作为命题形式。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专题2 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考点1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专题导读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简答题近年来常考常新,变动不居,先后有语句补写、表达得体、图文转换、句式仿写、新闻概括等题型交叉出现。
2019年三套课标卷集中考查的是语句补写和新闻概括。
从备考的角度看,一轮复习要全方位掌握原考纲规定的语言文字运用各知识点和题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万无一失。
考点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除客观题外,还有以语句的补写为考查形式的主观题。
语言表达的得体一般要分清两种语境,一是内部语境,即文章或话语的上下文,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一是外部语境,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恰当等。
设题角度一语言表达的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
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
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
考查形式一般为文段的修改等。
语言表达简明要做到如下四点: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如:将下列句群中的两个“离群句”剔除掉。
(只写被剔除句子的序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①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②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③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过荔枝。
④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的都有记载。
⑤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二、探究典题,总结角度
(二)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 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总结句子的赏析角度
(1)句式——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 (2)语序——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3)语体/风格——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4)词语——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手法——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妙处。
。
上下文语境(内容、情感、意境)
(一)
……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里有各 种碧绿的新鲜蔬菜,波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 都适合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
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波菜、黄瓜、青葱、生 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要好,请联系语段分析。(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