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教学案:第3章 第4节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3.4.2酸碱中和滴定课件(鲁科版选修四)

3.4.2酸碱中和滴定课件(鲁科版选修四)

知识·回顾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源自3.pH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人类生活和健康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判断下列关于pH的应用是否正确。 (1)人体内血液的pH一般在7.35~7.45范围内,如果超出这 个范围,便属于病理现象,因此测定血液的pH可以诊断某 些疾病。( √ ) (2)人们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头发的 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 ) (3)农业经济作物茶树适宜在pH约为4.0~5.5的土壤中生 长,是因为酸性土壤有利于其养分的吸收。( √ ) (4)氯碱工业生产中所用食盐水的pH要控制在12左右,以 除去其中的Ca2+和Mg2+等杂质。 ) √( (5)在科学实验中,pH是影响某些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 因此,测定和控制溶液的pH,就与控制温度和浓度等同样 重要。 ) √(
学习·探究区
2.在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是否要用待测液润 洗?为什么? 本 课 答案 不需要。因为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量取的 栏 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增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使测定 目 开 结果偏大。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3.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c标· V标 c 待= (一元酸碱) 平均值 V 待 次实验结果的 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 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滴 定 管 保 持 垂 直
学习探究区
基础自学落实 重点互动探究 视线与凹液
面水平相切
左手
滴加速度先快后慢

高中化学-3.4酸碱中和滴定课件-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3.4酸碱中和滴定课件-鲁科版选修4

甲基橙 红色 橙色
黄色
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浅红 色
红色
(2) pH试纸(定量粗略测量)
(整数位)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红色
强酸性
橙 橙 黄 浅 深草 蓝色深蓝色 蓝
红 黄 色 草 绿色

色色 绿


弱酸性 中性 弱碱性 强碱性
讨论: pH试纸的使用
常温25℃ 酸性:c(H+) >c(OH-) c(H+)>10-7mol/L 中性:c(H+) =c(OH-) c(H+)=10-7mol/L
碱性:c(H+) <c(OH-) c(H+)<10-7mol/L
无论任何温度,无论酸性、中性、碱性溶液,都 存在水电离出的H+、OH-,并且由水电离出的这 两种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用pH值表示c(H+)或c(OH-)<1 mol/L的溶液酸碱性比较方 便。 c(H+)或c(OH-)>1 mol/L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用pH表示。
pH= -lg c(H+)
pH值与溶液酸碱性 的关系?
回忆初中所学常温下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度差多少倍? c(H+)相差10倍;物质的量浓度强酸相差10倍
PH=3的醋酸 pH增大1,c(H+)差多少倍?醋酸 浓度差多少倍? c(H+])相差10倍;物质的量浓度弱酸相差>10倍
3、有关溶液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的计算: pH=-lgc(H+)

【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酸式滴定管:包括玻璃
活塞、长玻璃管,可盛
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
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
液及氢氟酸。
碱式滴定管:包括长玻璃管、橡皮管、玻璃球,可盛放碱性溶液。
规格 、 _____ 温度 、 _______ 0刻度 ;图中滴定管全部盛满溶 ②滴定管的上端都标有 _____
0.01 mL 。 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________
(4)滴定曲线 以滴加酸 ( 或碱 ) 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 pH 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的 pH 随酸 ( 或碱 ) 的滴 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用 0.100 0mol· 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mol· L-1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
凹液面 最低点,读取溶液体积。 (4)读(读数):平视滴定管中_______
(5)记(记录):记录滴定前和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标准液的刻度,重复滴 定2~3次将数据记入表中。 (6)算(计算):以(V终-V始)为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取2~3次实验结果的 c标V标 c 待= (一元酸碱) V待 平均值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刻度线以上2~3 mL 处。 度 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 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________________ 使其处于某一刻度 ,准确读取数值并 ____滴定的实验步骤可以提炼为6个关键字: 检漏 。 (1)洗(洗涤):洗涤仪器并进行_____ 酸(碱)式滴定管 中注入标准液,向 _______ 锥形瓶 中注入待测 (2) 取 ( 取液 ) :向 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三章第4节第2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三章第4节第2课时
离子方程式为: CaCO3+ CO2+ H2O===Ca2++ 2HCO- 3 ;MgCO3+CO2+H2O===Mg2++ 2HCO- 3 。
(3)软化方法 ①加热法:Ca2+ + 2HCO3-△ ,CaCO3↓+ CO2↑ +H2O;Mg2++2HCO- 3 △,Mg(OH)2↓+ 2CO2↑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课程标准导航
1.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掌握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3.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 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物质检验与含量测定 1.离子的检验 可利用离子的__特__征__反__应__来检验一些常见离 子。
D. Ba2 +一定不存在, Mg2 +可能存在
【解析】 根据实验(Ⅰ)加 AgNO3 溶液后有 白色沉淀生成,判断溶液中可能有 Cl-、SO24- 和 CO23-。根据实验(Ⅱ)加浓 NaOH 溶液共热 后收集到 0.04 mol 气体,则判断溶液中一定 有 NH+ 4 且 n(NH+ 4 )=0.04 mol。根据实验(Ⅲ) 可知 2.33 g 沉淀为 BaSO4,所以溶液中一定 有 SO24-,
() A.通入 Cl2 后,溶液变为黄色,加淀粉溶液 后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I-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 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SO24-
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 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 一定有 CO23-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 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
检验 方法
含义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教案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教案鲁科版选修4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2 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CH3COOHNH3·H2O NH4++OH[课后练习]1.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A.pH=4的盐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B.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C.pH=11的烧碱溶液稀释1000倍D.pH=11的氨水溶液稀释1000倍2.有pH值都等于4的硝酸和醋酸,均取1mL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 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A.a=b=100mL B.a=b=1000mL C.a<b D.a>b3.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H2SO4、HCl、CH3COOH三种稀溶液时,用去同种浓度的Na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4.等体积混合0.1mol/L盐酸和0.06mol/L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A.2.0 B.12.3 C.1.7 D.12.05.有pH值相等的A、B、C、D四种一元酸的溶液各20ml,与过量镁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是D>C>B=A.这说明:①D的酸性最强. ②A与B的酸性最强且彼此相当.③原D反应后溶液的pH值最大. ④反应后原A和B的溶液的pH值最大;⑤反应前D的电离程度最大,⑥反应前四种酸的电离程度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⑥ D.②③6.pH值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若醋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的pH值的7,则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混合后溶液的pH值()A.>7 B.<7 C.=7 D.无法判断7.相同条件下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1)取等体积两溶液,分别稀释pH=4时,两者加水量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填>、<或=,下同=);(2)取等体积的两溶液,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相应钠盐固体少量,两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后者;(3)各取两溶液VL,分别加入VLpH=11的NaOH,充分反应后,两溶液pH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后者。

第三章 第二节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三章 第二节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会选择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2.熟悉中和滴定实验仪器及使用。

3.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4.能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培养定量研究的意识。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酸碱中和滴定是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则c(H+)=c(OH-)·V碱V酸或c(OH-)=c(H+)·V酸V碱。

2.主要仪器及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精确度:0.01 mL。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酸、碱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次。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酸、碱加到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准确记录读数。

⑤放出反应液:根据实验需要从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应液。

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因为颜色改变不明显)]。

4.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

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达到终点。

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如图所示为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pH 变化曲线。

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4

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4

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2.学会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一、酸碱中和滴定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由此可计算c(H+),也可计算c(OH-)。

2.主要仪器及使用(1)仪器: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

4.滴定操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滴定管——检漏→水洗→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面→初始读数|锥形瓶——水洗→装待测液→加指示剂(2)滴定:(3)滴定终点的判断:(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为例,酚酞做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读数并记录。

5.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注意事项(1)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最后一滴恰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2)滴定操作要点: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示仪器Ⅰ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KMnO4溶液B.装置Ⅱ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C.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待装液润洗2~3次D.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答案 C解析酸性KMnO4溶液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A项不正确;NaOH溶液不能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B项不正确;中和滴定时滴定管需用待装液润洗,而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C项正确,D项不正确。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342酸碱中和滴定.ppt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342酸碱中和滴定.ppt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3.实验操作步骤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可以提炼为 6 个关键字:
(1)洗(洗涤):洗涤仪器并进行 检漏 。
本 (2)取(取液):向酸(碱)式滴定管 中注入标准液,向锥形瓶

时 中注入待测液,加入 2~3 滴指示剂。
栏 目
(3)滴(滴定):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向锥形瓶中 先快后
待测盐酸溶液 的体积(mL)


1
0.10
22.70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71
20.00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1)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_(填图 编号),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2)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课 (2)pH=3 的盐酸与 pH=11 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
时 栏
的 pH 大于 7。

开 (3)pH=3 的醋酸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关 溶液的 pH 小于 7。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3.pH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人类生活和健康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判断下列关于 pH 的应用是否正确。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4)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反应
完全的时刻),其方法是 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
本 课
滴定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 ,常选用的指示剂是 酚酞 或
时 栏
甲基橙 ,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 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课标要求]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和原理。 2.了解指示剂选择方法。 3.掌握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选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选用石蕊 作指示剂。 2.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一定要润洗,而锥形瓶不能润洗。 3.中和滴定操作口诀: 左手塞,右手瓶;一边滴,一边摇;眼向下,别上瞧;颜色变,等等 看;半分钟,记数据。 4.滴定管读数时,仰视读数,视线偏低,读数偏大;俯视读数,视线偏 高,读数偏小。

酸碱中和滴定 1.滴定原理 (1)反应实质:H++OH-===H2O。 (2)定量关系: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n(H+)=n (OH-),即[H+]·V(H+)=[OH-]·V(OH-)

则[H+]=[OH-]·VOH-VH+或[OH-]=[H+]·VH+VOH-。 2.实验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酸、碱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 (1)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锥形瓶。 4.滴定管 (1)构造

(2)使用方法 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_mL处。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一刻度,并记录读数。 5.实验操作 (1)准备工作:滴定前仪器的检查、洗涤、装液。 滴定管:①查漏,②洗涤,③润洗,④装液,⑤固定,⑥排气,⑦调液面,⑧记录。 锥形瓶:①洗涤,②装液,③加指示剂。 (2)滴定操作

(3)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最后求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1.滴定管在装反应液之前,是否需要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在装待测液前,是否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提示:滴定管在装反应液之前,需要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在装待测液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2.中和滴定原理是酸的物质的量与碱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恰好反应吗? 提示:不是。酸碱完全反应时,n(H+)=n(OH-),但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酸有一元酸、多元酸之分,碱也有一元碱和多元碱之别。 3.用盐酸滴定氨水,选什么作指示剂?怎样描述滴定终点? 提示: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三个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用滴定管测定酸碱溶液的体积,不能用量筒,因为量筒只能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度为0.1 mL,而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 2.指示剂的选择 (1)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2)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3)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大,一般不做滴定指示剂。 3.滴定终点的判断(以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1)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为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序号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

滴定管 ① 碱 酸 石蕊 甲 ② 酸 碱 酚酞 甲 ③ 碱 酸 甲基橙 甲 ④ 酸 碱 酚酞 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①错误;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②错误。 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D.甲基红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 (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选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

(4)根据c(NaOH)=cHCl·VHClVNaOH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1, w(NaOH)=0.4×0.5×408.2×100%=97.56%。

答案:(1)A (2)B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4)0.400 0 97.56%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步骤 操作 c(NaOH)

洗涤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高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偏高 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用待测液的滴定管 偏低 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取液 取碱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前气泡消失 偏低

滴定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 偏低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偏高 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液滴溅出 偏低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读数 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 偏低 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 偏高

1.当用酸滴定碱时,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结果(碱的浓度)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后,俯视读数 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了10 mL蒸馏水再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气泡即开始滴定,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解析:选A A项,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正确;B项,加水不会影响测定结果,错误;C项,相当于稀释盐酸使标准液的浓度变小,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错误;D项,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气泡即开始滴定,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相当于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错误。 2.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用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 (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__________。 (2)将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__________。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__________。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排出气泡__________。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__________。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__________。 (7)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________。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________。 解析:(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零点,不能确定称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故选D。(2)锥形瓶内是否含水或加多少水并不影响NaOH与盐酸的中和反应。(3)滴定管中装盐酸前未润洗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导致测定结果偏低。(4)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相当于待测液比实际用量多了,导致结果偏低。(5)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小,导致结果偏高。(6)滴定过程中漏液使读出的待测液的体积比实际消耗量多,导致结果偏低。(7)摇动锥形瓶时,用力过猛,使少量液体溅出,致使一部分NaOH未被中和,消耗待测液体积减小,使测定结果偏高。(8)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使结果偏高。 答案:(1)D (2)C (3)B (4)B (5)A (6)B (7)A (8)A [方法技巧]

1.误差分析方法 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式c待=c标·V标V待分析:当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溶液时,c标、V待均为定值,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2.仰视、俯视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开始读数仰视,滴定完毕读数俯视,如图Ⅰ;开始读数俯视,滴定完毕读数仰视,如图Ⅱ。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 ) A.a mL B.(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解析:选D 滴定管的零刻度在上面,50 mL的刻度在下面,但刻度线以下仍有一部分容积,因此液体体积一定大于(50-a)mL。 2.在25 ℃时,用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