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实践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别人的生活中汲取和获得独特的体味、有益的 滋养和借鉴的意识及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 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 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 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 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 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 什么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 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 淡的生活当中,发现起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 时代意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 到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放生了变化的征兆。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 就好象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 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情感意志素养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灵魂,也是一切文章的重要内容;情 感又是形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使文章产生美感并具感染力的重 要因素。 意志则能增强写作热情、信心与毅力。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第一节:写作的定义: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一、写作的主体;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
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
”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第三节:写作的特性;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第四节:写作的功能: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 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文章来,才会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 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 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 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 热情与投入。
生活阅历的重要性: 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更深刻和真切。 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 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 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 观察 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 感受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 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 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 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 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2.观察: 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 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观察是一种动作, 一个过程,强调感官的运用,思维的活动,而感知 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它是一种结果,强调经验的获 得,认知的获得。 3.感受: 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 理活动,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 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 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
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
《乡间小路》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 跚而去……
30写作主体与客体 (2)

据说达·芬奇在画《最后的晚餐》 时, 为了把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画好, 曾到各种场合去潜心观察赌徒、流氓、 罪犯的各种形象和举止。最后, 他终 於找到了让犹大惊惶失措和手里紧握钱 袋的表现手段。這兩处细节描绘的巨大 成功, 是与少年时长达数年的刻苦绘 画和细心观察分不开的。
达·芬奇(1452—1519)
(4)观察的方法 ①定位观察:指观察主体的位置固定不动的; ②移位观察:移动变化的叫移位观察; ③比较观察:将不同的客体进行相似或相异比较; ④变换观察:把同一客体放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 。 (5)观察能力的构成 ①注意力; ②鉴别力; ③ 联想力。
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 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 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1 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2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3 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4 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
名言导入,提出问题
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 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 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 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 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 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 表达出来。
(视觉、味觉、触觉、温冷觉) 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 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 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
张爱玲
(视觉、运动觉、嗅觉、温冷觉) (1920—1995) ——摘自张爱玲《道路以目》
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黑暗中晃闪着的一星红点,仿佛是一个 异外的谁。或者那才是我。窗外阴云,室 内沉夜;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 正在侵入,还是浓夜正在漾出。其中那一 点红灼是我的魂么,我觉得双目之下的自 己的内躯已经半溶在这暗寂中了。
写作的视界——主体与客体

课堂练习
• • • • 猜猜他是谁? 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猜猜这是一幅什么场景? 猜猜心情。
三、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
(一)陶渊明与他的世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二)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三)写作视界的三层面
3、古希腊泰勒斯——认识你自己 4、《死亡日记》与《相约星期二》
(二)写作主体
1、写作主体 ——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2、人的素质
人=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体态 (无病、无残)+体形(身高、体重)+人格 (品德〖信仰、公德、法纪〗、性情〖兴趣、 性格、情绪〗)+智能(潜能〖创新意识、学 习能力〗、实能〖技能、知识〗)
老子《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 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 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二)写作客体
1、写作客体——可以被写作主 体感受到的一切认识对象。 2、写作客体的认识对象——对 象化的自然景观、群体化的社会生 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 精神产品
第二讲
写作的视界----主体与客体
一、写作的主体
(一)认识写作的主体—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2、尼采的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
在尼采看来,真实的“自我”具有两层含 义:在较低的层次上,它是指隐藏在无意识之中 的个人的生命本能,种种无意识的欲望、情绪、 情感和体验。在较高的层次上,便是精神性的 “自我”,它是个人自我创造的产物。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特点
实践性 “写”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读—看—写—读—看—写的循环。
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从素养上看有:
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等;从能力上看:涉及观察、 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上看: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 学、语言学、逻辑学、写作学等都应接触;
作品分析讨论(一)
由于校园太大,又是第一次来,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东南 西北了。正在此时,我看到了几个戴红帽子的学长在给新生指路。 我赶忙上前寻找可以询问的对象,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个斜戴红帽 的男生,他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可以帮助的人。我 立刻夹起包裹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他跟前,刚要开口, 就看到他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着说:“需要什么帮助吗?”我 也回应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请问学生宿舍该走哪里啊?” 他抬头冥思了一下说:“算了,我刚好要回去,我带你走吧。” 我本来就对这儿不熟悉,就算他说了,我也未必能找到,如今有 个人要带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走过 的各个教学楼和校园设施。他的语言中总是带着一点温柔,让人 有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因为他,让我对这陌生的学校又多了一 份好感。
◆
版
权
所 有
谈青
侵 权 必 究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新闻文体 第七章 文学文体 第八章 理论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 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戈赟浩
作品分析讨论(二)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17
我们的大学时光~~
18
❖ 其实宿舍早上就像停尸房,偶尔诈尸起来一 个去上个厕所......下午就像养老院,大部分 都是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只有少数几个偏瘫 的能拿起手机看看。晚上就像疯人院,又哭 又笑又乱叫。半夜就像特工部,一个个白光 蓝光在脸上晃着,键盘声响个不停。
19
❖ ❖
沁园春 考试
还往试骄甚晃惜 互看试打好教飘考 看矣作,是脑八 贺试比手,室,场 今,弊时苦。股 。卷高势交内万风 朝数出代恼死取 成;,头外里光 。风高骄。记士 绩需欲接,眼,
❖ 写作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行为、重在有所发现。 ❖ (二)主要作用:
1、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 3、可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灵感。
例如:校园文学(课桌、寝室、厕所、海报等)
16
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困又累;
铃声一响,掀起热被;出操列队,洗漱排队;
流招子一硬, ,来与耳风瞟千 高。,代背摇 互日考,景。里 手俱考天,头 喜,官互甚望纸 ,
20
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21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俯、仰、正、反 (1)鸟瞰式:刘鹗《老残游记》 (2)脔尝式(分割观察): 如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3)聚焦式(透视法、以点代面观察法):
争分夺秒,收拾叠被;早餐馒头,令人反胃;
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下课一到,起立准备;
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
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
白日做梦,时光荒废;教授提问,啥都不会;
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样样具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 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 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写作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素质: 浓厚的写作兴趣与旺盛的写作热情
2014-1-2
写作的艰难性体现在: ① 思索中的苦闷:物→意—思不得其解 ② 表述中的烦恼:意→文—语言的痛苦 心有所想 ≠ 写有所成 运用抽象化、概念化、规则化客体化的语言 符号表述主体的精细幽微、变化莫测的精神 世界
移步换形: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景拉近: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模糊变清晰: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镜头”组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边瑟瑟半边红
2014-1-2
“镜头”跳跃: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 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画面“幻出”: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B、心理观察点,在观察时持有一定的感情 和态度,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面对被观察 对象。它体现观察者和观察对象的情感关 2014-1-2 系。主要用于艺术观察。
2014-1-2
四、写作主体的思想修养
1、思想修养的内涵: 指建立在阅历修
养和学识修养基础之上的人的精神修养。 主要内容包括人们的世界观、政治观、 历史观、道德观、哲学观、审美观、科 学观、文化观等,概括地说,就是人们 认识或对待一切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 和方法。
2014-1-2
2、思想修养的特点
2014-1-2
B、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在写作中还表现为写 作内容的选择性和独特性 鲁迅《狂人日记》 契诃夫 《致格· 罗索伊莫》 毛泽东著作、马克思著作 琼瑶小说对古典诗歌的化用 《诗经· 蒹葭》 汉乐府民歌《上邪》
2014-1-2
② 学识修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保尔· 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无论何时,无论 什么问题,都可以向马克思提出来,都能得 到你期望的最详尽的回答,而且总是包含有 概括性的哲学见解。他的头就像停在军港里 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 往任何思想的海洋。”(《忆马克思》) 艺术家往往是大学问家。
2014-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次落, 星 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 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
2014-1-2
生查子· 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 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2014-1-2
③ 科学观察 ,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 的观察,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这种观察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 者和文秘人员。 ④ 艺术观察 ,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 审美意义上给予观察。这种观察的主体多 是文学艺术工作者。
2014-1-2
4、观察的原则
① 确立观察对象,选择观察角度 观察角度 ,就是观察事物时所站的特定位 置,也叫立足点或观察点。 A、方位观察点 ,有人称之为“身体观察 点”,指置身特定的空间位置进行观察。 它体现出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空间关系。 主要用于科学观察。
界,但文学能够改变那些能够改变 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观念、情感和 心灵。
2014-1-2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 素质与修养
素质 ,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 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素养。 脑组织: 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亚神经元(细胞内结构) 心理学家把人的素质分为: 理智型素质 —— 理论写作 情绪型素质 —— 文学创作 意志型素质 —— 果断、专一
鲁迅《革命文学》:“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
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若是,则无论 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 ‘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 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伟大的作家都是杰出的思想家。
2014-1-2
②正确的思想修养是产生文本魅力的重要 源泉 维克多·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勒上尉的信》
2014-1-2
2、对写作受体的影响
写作主体的社会职责 :以正确的世界观、崇高 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感情 影响读者。具有指向性,潜移默化地影响。 外在影响 —— 外部特征的效仿行为 内在影响 ——内在思想品质的模仿行为 ——精神上的影响
2014-1-2
一位哲人说:文学不能直接改变世
2014-1-2
1、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和收集 再别康桥(徐志摩).doc 雨巷(戴望舒).doc 仙人掌、盼望、给太阳、黎明的通知、手推 车(艾青).doc
2014-1-2
2、对写作材料的加工和提炼 施耐庵《水浒传》 余万春《荡寇志》 唐·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唐· 元缜《上阳白发人》:此辈贱嫔何足言 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离思(元 缜).doc
2014-1-2
三、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1、学识修养的内涵
学识
,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 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 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写 作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 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
2014-1-2
生活阅历 —— 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学识 —— 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整合 通过直接或间接阅读的方式获得 学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的。
2014-1-2
写作主体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写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指表现在人身上的那些经 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包括 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
2014-1-2
1、写作主体的气质
气质
,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个人“表 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 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 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写作主体的涵义: 认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表达过程中起着支配、控制作用 反馈过程中起着检验、评价作用
2014-1-2
二、写作主体的作用
(一)对写作客体的选择和加工 客观世界经过了写作主体头脑“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改造。作品的内容由“物质性的东西” → “观念性的东西”
心理学把各种能力区分为: ① 一般能力:指人们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需 的那一类能力。 ② 特殊能力 :指人们在从事某种特定活动 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能力。
2014-1-2
一、摄取能力
(一)观察
1、 观察的含义: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
它运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摄取信息, 并且调动了人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几 乎所有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在获得有关 观察对象的主观映象的同时,也对它作 出一定的理性判断或情感评价。
2014-1-2
4、提高思想修养的途径
①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②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写作实践中吸 取思想营养,磨砺思想品格
2014-1-2
第三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能力
,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 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 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014-1-2
二、写作主体的阅历修养
修养
,指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积 累,在阅读、学识、思想方面所达到的一 定水平。
2014-1-2
离思 唐· 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2014-1-2
写作主体的生活阅历对写作的意义
1、生活阅历是写作的重要源泉 获取写作材料 激发创作欲望 2、生活阅历也是一种写作智慧
2014-1-2
(二)对写作载体的运用和创新
1、对写作载体的运用
写作成品的体制样式具有稳定性和规
律性 2、对写作载体的创新 写作成品的体制样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2014-1-2
(三)对写作受体的适应和影响
1、对写作受体的适应 了解、预测 —— 读者的心理和需求 内容上 —— 关心的问题 形式上 —— 欣赏习惯 不同读者 普遍读者
2014-1-2
2、学识修养的构成
① 工具性知识 ② 一般知识 ③ 专业知识 ④ 文体知识
2014-1-2
3、学识修养的意义
① 学识修养是写作的内在根基 A、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在写作中表现为 思想认识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电影《刮痧》 元宵节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2014-1-2
巴甫洛夫(俄国生物学家)从“兴奋”与 “抑制”过程的不同特点将气质分为四种类 型: ① 胆汁质型 ② 多血质型 ③ 粘液质型 ④ 忧郁质型
2014-1-2
与写作关系密切的是“人类的类型”,巴 甫洛夫将“纯粹属于人类的类型”划分为 三类: ① 思维型 —— 抽象思维 —— 说明与议论 ② 艺术型 —— 艺术知觉 —— 叙述和描写 ③ 中间型 —— 兼而有之 —— 说明、议论 和叙述、描写融为一体,得心应手,左右 逢源
2014-1-2
第一节 写作主体 的含义、作用
一、写作主体的含义 —— 谁来写 —— 作者
写作主体 ,指写作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进 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就是文章 的作者。 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 制成精神产品的“操作者” 反映写作对象的“认识者” 运用语言符号的“编制者” 接受社会反馈的“检验者” 2014-1-2
基础写作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 写作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