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实践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别人的生活中汲取和获得独特的体味、有益的 滋养和借鉴的意识及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 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 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 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 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 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 什么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 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 淡的生活当中,发现起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 时代意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 到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放生了变化的征兆。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 就好象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 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情感意志素养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灵魂,也是一切文章的重要内容;情 感又是形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使文章产生美感并具感染力的重 要因素。 意志则能增强写作热情、信心与毅力。
(完整版)《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上编写作基础第一章写作原理第一节一、什么是写作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
(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三、写作的功能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第二节、写作的系统一、写作的主体写作主体:(1)从“谁”来写的角度看,写作主体就是作者;(2)从不同层面来解析,作者是实践主体和精神主题的有机统一体。
《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上编写作基础第一章写作原理第一节一、什么是写作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
(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三、写作的功能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第二节、写作的系统一、写作的主体写作主体:(1)从“谁”来写的角度看,写作主体就是作者;(2)从不同层面来解析,作者是实践主体和精神主题的有机统一体。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 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文章来,才会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 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 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 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 热情与投入。
生活阅历的重要性: 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更深刻和真切。 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 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 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 观察 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 感受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 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 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 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 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2.观察: 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 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观察是一种动作, 一个过程,强调感官的运用,思维的活动,而感知 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它是一种结果,强调经验的获 得,认知的获得。 3.感受: 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 理活动,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 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 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
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
《乡间小路》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 跚而去……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绪论1、写作的含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按照一定文体讲究章法技巧来记写思维成果,以表达思想感情和传播知识信息的精神生产活动。
写作的终端是形成各式文体。
2、写作的特性:个体创造性:写作是个性化的,同时又具有共性的特点。
实践操作性:有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物化思维成果,积累知识经验,归结理解写作原理,认识写作规律和掌握写作技巧。
离开这种实践操作,写作只能成为空头理论。
动态综合性:3、写作的文本性质:写作的文本性质就是写作必须由文字构成具有一定内容的作品,也就是以话语为单位的符号系统,并主要以纸质形态为载体。
4、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表达思想感情用口语:无文体、随意性传播知识信息用文字:文体化、章法化上编写作原理论一、写作四体(一)写作主体:1、含义: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写作主体是写作的主导,处于写作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2、写作主体的素质:(1)生活素养:生活素养指写作主体的经历见闻和感悟认识。
丰富深入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根须”。
(2)学识修养:学识修养指写作主体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它既是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写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媒介。
(3)人格品味:人格品味指写作主体的思想水平和为人品味。
即写作主体应该有哲学、文化学层面的修养,有理性判断的深度和价值判断的高度,体现对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方面的深度关怀与探索。
“文如其人”:文章的格调中有作者性格“本相”的流露,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作者的创作个性和精神品质。
因而,认为文品与人品相对应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人格品味不仅决定文章的格调和价值,还影响文章的选材和立意。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4)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指对美的体验、追求和解读,包括给情感和思想以最大自由的选择、净化和创造。
写作主体的审美品味主要体现在文学写作中。
(二)写作客体:1、含义:写作客体就是写作对象,指写作所关照的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一切符号世界。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 “写作主体”和传统意义上的“作者”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作者”是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的, 他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 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 织等。
❖ 教材43页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
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 构思是写作活动和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 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
❖ 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 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构思特点
❖1、客观性 ❖2、创造性 ❖3、整体性 ❖ 4、指导性
读的综合运用。 ❖ 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
映。 ❖ 表达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
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
❖ 3、表达的方式 ❖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
抒情
❖4、写作活动中的“推敲”,更 能体现主体的作用。
❖ 5、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 6、实用文体中的主体作用(自由度相 对小得多):文体形式的规范性,领导 的要求与交待)。但写作主体(如秘书) 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有感而发,是创作主体对于客观外物有 所感悟 。 ❖ 宣泄抑忧,表达爱憎,寻觅知音,寻求共 鸣,抒情宣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 吟志,莫非自然”。
❖
刘勰《文心雕龙 》
❖
❖ 诗缘情而绮靡。(晋) 陆机《文赋》
❖ 教材38页
2、诗言志。
❖ 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 歌是唱的语言。《左传》有“诗以言志”的 记载,《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可 见“诗言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相当普 遍的认识。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我们读鲁迅的杂文,无不惊叹其渊博的知识。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总被其专业化的经济学理论所折服。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惊叹其博杂的知识。
这些知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1)一般性知识
指普通的常见的零散的各种知识。
如有关科学原理、科学定义、科学命题;有关历史(典故、常识、事件);文化(名人、常识、名诗、名言);有关的公理、俗语、成语、谚语、格言;有关民族、国家、天文、地理、自然、人文方面的常见知识;有关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普通常识等。
有高尚的人格品味才能有高尚的文章格调。前者决定后者。注意:格调≠风格,而指品味。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则有高低之别。风格源于作者的精神气质,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
如:《西游记》与《水浒传》,风格不同,但都是优秀作品。而《红楼梦》与《金瓶梅》、《水浒传》与《荡寇志》之间,就不纯粹是风格的差异了,前者明显要比后者的格调高。
纵观人类一切写作活动,从本源上意义上看,无不来源于社会生活,人的精神、观念、情感等主体意识,都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比如:
应用文书直接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议论性文章所阐述的是生活中道理。
新闻文体所报道的是生活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件。
文学作品则是生活艺术化反映。
厚实的生活积累(经历、经验、体验等),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所要表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样的自然景观。作者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要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要记述充满矛盾的情节等,也都要以自己的生活储备为基础。
所以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想写作,特别是想当个文字工作者,那就得有意高就,把自己推向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那就是:社会的良知,人格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我们的大学时光~~
18
❖ 其实宿舍早上就像停尸房,偶尔诈尸起来一 个去上个厕所......下午就像养老院,大部分 都是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只有少数几个偏瘫 的能拿起手机看看。晚上就像疯人院,又哭 又笑又乱叫。半夜就像特工部,一个个白光 蓝光在脸上晃着,键盘声响个不停。
19
❖ ❖
沁园春 考试
还往试骄甚晃惜 互看试打好教飘考 看矣作,是脑八 贺试比手,室,场 今,弊时苦。股 。卷高势交内万风 朝数出代恼死取 成;,头外里光 。风高骄。记士 绩需欲接,眼,
❖ 写作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行为、重在有所发现。 ❖ (二)主要作用:
1、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 3、可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灵感。
例如:校园文学(课桌、寝室、厕所、海报等)
16
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困又累;
铃声一响,掀起热被;出操列队,洗漱排队;
流招子一硬, ,来与耳风瞟千 高。,代背摇 互日考,景。里 手俱考天,头 喜,官互甚望纸 ,
20
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21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俯、仰、正、反 (1)鸟瞰式:刘鹗《老残游记》 (2)脔尝式(分割观察): 如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3)聚焦式(透视法、以点代面观察法):
争分夺秒,收拾叠被;早餐馒头,令人反胃;
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下课一到,起立准备;
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
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
白日做梦,时光荒废;教授提问,啥都不会;
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样样具备;
结业考试,作弊劝退;人间地狱,深有体会;
周末生活,实在乏味;露天电影,不如早睡;
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
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
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
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
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
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23
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 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6
写作素质
一、生活素养
❖ 经历(纵)、阅历(横)、 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
《人间喜剧》
7
二、学识修养 三、人格品味 四、审美理想
8
《桃花源记》的理想主义色彩
9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0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1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 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4
本章重点:
❖ 了解写作主体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认识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 ❖ 了解写作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5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 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 的人。
❖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 素质,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
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 写作素质,就是写作主体在围绕文章的集材、
如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22
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
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
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
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
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
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 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 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12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毛泽东:《沁园春·雪》
13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二、感受能力 三、思维能力 四、想象能力
14
❖
打个电话,没有机会;时事大会,纯粹受罪;
稍有不足,处分面对;雁儿分飞,爱得好累;
谈及爱情,令人心碎;天涯芳草,玲珑翡翠;
梦中情人,无缘相会;初恋情人,与人高飞;
奋起直追,徒劳白费;仰天长啸,欲哭无泪;
痴心一片,摇摇欲坠;花前月下,非属我辈;
繁星满天,钢笔伴随;四年青春,白白浪费;
毕业分配,工厂再会;想来大学,精神准备; 来到大学,顿时后悔;悔之晚矣,一生荒废......
纳骨一万余体 碑下埋着的,是一万余名侵略东南亚的“皇军”的骨灰。 “再看那边,”顺着韩先生的指点,我看到一片广阔的草地上,铺展着无 数星星点点的小石桩,“一个石桩就是一名日本妓女,看有多少!” 用不着再多说话,我确实被震动了。人的生命,能排列得这样紧缩,挤压得 这样局促么?而且,这又是一些什么样的生命啊。一个一度把亚洲搅得晕晕乎 乎的民族,将自己的媚艳和残暴挥洒到如此遥远的地方,然后又在这里划下一 个悲剧的句号。多少倩笑和呐喊,多少脂粉和鲜血,终于都喑哑了,凝结了, 凝结成一个角落,凝结成一种躲避,躲避着人群,躲避着历史,只怀抱着茂草 和鸟鸣,怀抱着羞愧和罪名,不声不响,也不愿让人靠近。 … …
上编
写作原理论
1
“八大块”理论与“四体合一”理 论
❖ “八大块”——主题、材料、结构、 语言、表达方式、文风、修改、绪论 ——以载体为主
❖ “四体合一”——主体、客体、载体 (本体)、受体 ——以主体为主
2
写作原理
❖主、客、载、受(研究对象) ❖物、感、思、文(写作规律) ❖法(写作技法)
3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
鲁迅:“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
——《给董永舒的信》
❖ 托尔斯泰:“在艺术里,一切都取决于具有重大意 义的艺术家的观察力。”
❖
雨果:“前一只眼睛观察,
后一只眼睛想像。”
15
一、观察能力
❖ (一)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 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 自觉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鉴别力和联想力。
… …目的地竟是一个坟地。 新加坡的坟地很多,而且都很堂皇。漂泊者们葬身他乡已经够委屈的了,哪
能不尽量把坟地弄得气派一点?但是,这个坟地好生奇特,门面狭小,黑色的 旧铁栏萎萎缩缩。进得里面才发现占地不小,却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一看 几排墓碑就明白,这是日本人的坟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坟地比它更节俭的 了。你看这个碑”,韩先生用手一指,那只是许多墓碑中的一个矮小的方尖碑, 上面刻着六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