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全⽂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译⽂】孔⼦说:“学了⼜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是很令⼈⾼兴的吗?⼈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2、⼦⽈:“巧⾔令⾊,鲜矣仁。
” 【译⽂】孔⼦说:“花⾔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为别⼈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孔⼦说:“君⼦吃不追求饱⾜,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谈谨慎,时时改正⾃⼰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 5、⼦⽈:“不患⼈之不⼰知,患不知⼈也。
” 【译⽂】孔⼦说:“不怕没⼈了解⾃⼰,就怕⾃⼰不了解别⼈。
” 6、⼦⽈:“《诗》三百,⼀⾔以蔽之,⽈:‘思⽆邪。
’” 【译⽂】孔⼦说:“《诗经》三百(零五)⾸,⽤⼀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 【译⽂】孔⼦说:“我⼗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岁,得知天命;六⼗岁,⼀听别⼈⾔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到了七⼗岁,便随⼼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8、⼦⽈:“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100句

论语100句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7、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8、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9、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2、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9、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0、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3、鸟兽不可与同群。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25、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6、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0、未知生,焉知死。
3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小不忍,则乱大谋。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6、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3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8、敬鬼神而远之。
39、虽蛮貊之邦行矣。
论语十则全文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全集完整版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大全100条

论语大全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1.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
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1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40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译文1. 以德行教育子弟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子弟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顺从兄长,要谨慎而诚实。
对待众人要充满爱心,对待亲善者要更加亲近。
如果还有空闲,就要用来研究文化知识。
2. 友善待人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待人要宽容不比较,小人比较却不宽容。
3. 尊敬师长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师傅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向他们研究,遇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进。
4. 守信用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不辍。
译文:说话要实践,行动要果断,要努力不间断地研究。
5. 谨慎言行原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不要担心没有位置,要担心站立的道理。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努力使自己被别人认识。
6. 研究不止步原文: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译文:研究之后要不断复,这样不是非常愉快吗?7. 诚实守信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待遇,就不要给别人。
8. 推崇智慧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知识之于行动者并不如喜欢之于行动者,喜欢之于行动者并不如享受之于行动者。
9. 培养自觉性原文:赐也,尔获。
罔两者而获为败。
译文:给予者给了,你才得到。
两者都没有,就会处于失败状态。
10. 坚持正义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知识之于行动者并不如喜欢之于行动者,喜欢之于行动者并不如享受之于行动者。
11. 尊重知识原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译文:重视忠诚和守信,没有比自己更好的朋友。
12. 守望相助原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和高于自己的人可以分享对话;和低于自己的人不可以分享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奉行
实即问“道”
父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 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整句翻译
•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 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分类整理: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1456789 10章;
2.吾日三省(xĭ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多次”
反省
不是确数
办事
尽心竭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诚实
温习
整句翻译
•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有新的 复习 旧知识 体会和发现
成为老师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长处
老师
短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整句翻译
• 几个人同我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 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选择他 们那些短处来改正。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指有 抱负或有特 殊社会地位 的人 “弘”,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 才能接受重 任,长期坚 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而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译为“然 死而后已。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学而不思则罔…… “可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而且”、“并 “但是” 且”
文言代词:
知道
通“智”, 智慧
整句翻译
• 子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 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聪明智慧。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ĭng)也。
贤人,有
才德的人
反 省
整句翻译
• 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 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 (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祭 祀,至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 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均以春、秋两祭 为主。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孔庙祭孔活 动以来,祭孔大典已连续在曲阜举办24次, 尤其是从2004年起,祭孔大典经历了由民 间祭祀转为政府公祭,由清代模式转为明代 模式等重大转变,影响逐步扩大。 春季祭孔仪式将以《曲阜县志》《圣门礼 志》《阙里志》等典籍记载为依据,以孔子 后裔孔林扫墓祭祖程式为依托,通过场景布 置、音响效果等现代技术手段,诵读祭文等 仪式程序,艺术地再现清明时节祭祀孔子的 盛大场景。4月4日至6日,每天上午都将在 明故城万仞宫墙举行开城仪式,在孔庙举行 祭孔大典,并在孔林举行孔子墓祭祀活动。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的概念:
包。 时,时常 习,复习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常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日,太阳。
不亦说乎。 说:“悦”的古字,愉快。 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整句翻译
•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wăng),
思考
迷惑而 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空想
有害
整句翻译
•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 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5.由,诲女(rŭ)知之乎! 教
通“汝” 你
对待知与
不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 )也。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强毅,意志坚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wè 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祭孔
礼乐仪式
万仞墙下
春秋大典
《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 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 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 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 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 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
“按一定的时间” 或“及时”
“温习” 或“复
习”
愉 快 ” 或 “ 高 兴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了解 知道
怨恨
品德高尚
的
人
整句翻译:
•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 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可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能够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整句翻译
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 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整句翻译:(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 最后落叶的。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