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原文及译文详解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原文及译文详解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原文及译文详解翻译整理深圳市龙华中学徐彦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

吴地平定后,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

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

焉,句末语气词)。

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少:年轻),谦逊而且能够礼让(这两小句注意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行事果断(断割:做事时做决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

此句为同意并列。

),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散吏,注意考卷给的注释),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

),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嫁给,给……做妻子。

侃子瞻,侃是人名,陶侃;子,儿子;瞻,陶瞻。

此句应该联系韩愈的《师说》“李氏子蟠”,则很容易理解)。

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周访被察荐为孝廉(察:察荐。

“察孝廉” 以这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是否任用的标准。

主要依赖于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观察,如果上级认为某人在孝廉方面有所作为,则提拔任用,是我们今天提拔官员的形式,与“举”不同。

“举”是群众推举选举,类似与民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就任这些官职(除:除去旧职任命新职。

之:去,动词。

官:名词作动词,就任官职)。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省略句,命之)。

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扣留周访(收:拘捕,扣留),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奋:动词),几十人都逃散了(走:逃跑),然后周访自己回到元帝身边(省略主语,访),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罪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008年广东语文B卷高考题及答案试题试卷

2008年广东语文B卷高考题及答案试题试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B)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

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标准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tī/tí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sè/s ài)【高考考点】对新课标所要求的注音要求掌握!!【易错提醒】A项和B 项考生容易判错!!【试题解析】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群众普遍不满。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高考考点】成语是基础!【易错提醒】对成语也是不能理解!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D【试题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一、(12分,每小题3分)1C2B3A4B二、(9分,每小题3分)5B6A7C三、(9分,每小题3分)8A9B10D四、(23分)11(10分)(1)(6分)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译出大意给3分;“日”“哺”“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细则】日:天天、每天、每日,经常(х)时间名词作状语。

莫:不,没有哪种方法,没有哪种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比…更好的。

每小句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第二字,第二“兄”字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补充细则】君:把他当成国君(对待),像国君一样对待。

兄:把他当成兄长(对待),像兄长一样对待。

总原则:关键词语和大意翻译不重复扣分。

(扣除关键词,句意对给分。

)12(8分)(1)(3分)“拳”和“退”。

用“他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出“拳”和“退”的,给1分;能作出分析的,给2分;如找出其他的字,如“明”、“阔”的,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①答出“拳”“退”1分,正确分析2分;“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②每个字的分析,修饰语:传神、具体、形象,宾语:姿态、形态、样子等。

③只有一个字的分析,中无修饰语,不扣分,两字都无修饰语扣1分。

④对两字好处分析不太准确,而又答出最后一句的,不扣分。

⑤没有对两字好处的具体分析,而只有最后一句的,给1分。

⑥如考生选明、阔,用明字衬托出月光明亮的沙滩上,白鹭蜷缩的状态,用“阔”字,表现出飞鸿在这辽阔云天自由飞翔的情景。

⑦如选中一句中两字,即使分析正确,也扣1分。

(2)(5分)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这是2002年高考的第2题。本题全是选用的常用词语,要辨别的都 是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随声附 合”应是“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的意思,依 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 合”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 上也根本没有这个词。
A、祛qū;B、帧zhēn;D、挟xié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 一组是( D )
A、蹊(qī)跷 切(qiē)磋 殒(yǔn)命 驯(xún)服
B、押解(jiè)
C、粗糙(cāo)
虚妄(wàng) 机械(xiè)
罹(lì )难
剖(pāo)析
阔绰(chuò 斡(wò ) )旋
3.(200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 相同的一项是( C) A.木讷 纳税 呐喊 方枘圆凿 B.蝉联 单于 禅让 蟾宫折桂 C.旌旗 菁华 荆棘 泾渭分明 D.彪悍 飞镖 漂染 虚无缥缈
漂染 piǎo
方枘圆凿 ruì
4.(200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崛起 茁壮 罢黜 咄咄逼人 B.拾掇 辍学 啜泣 缀字成文 C.委托 萎缩 倭寇 虚与委蛇 D.亵渎 木牍 牛犊 买椟还珠
2.语文复习方法指导
第一、挤出时间,细读大纲和课文; 第二、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
第三、要适当训练做题,找到考试的感觉。
3.语言知识及运用一:语音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能力要求:A 级; (2)复习要求: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字、次 常用字1000字并标拼音; 高中语文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 (3)课本P124.
解题的技巧——以意辨形

200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含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一个多月的寒假非常短暂,虽然在家的吃、喝、玩、乐的日子的确非常吸引,但我却毅然选择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一来是应付学校的布置的寒假作业,二来,我也想体验一下这有趣的经历,希望能借此机会学到一些其他的技能,以便以后能更快的适应这个社会。

因此,我当上了酒店的服务员,而我的一段深刻的经历也在此刻开始了。

一开始,我并不重视这工作,因为这工作工资不高,而且要一直做到年初六,但自己选择了这工作,就唯有努力熬过去。

以前我就知道服务员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但没有做过这份工作的人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这其中的辛苦,因为这苦完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我工作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围餐,一共开了6围,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大的挑战。

首先是上菜,一般围餐都有12个菜以上,而这12个菜很难都放在那小小的转盘上,这就需要移位和换小碟了,但开始我我什么都不会,只能在一旁看着其他服务员如何上菜。

上完菜后,又要帮客人倒酒,倒酒也是十分有讲究的,但我却不知道,这次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倒,因此有些倒的多,有些倒的少,幸亏客人也没多注意。

后来我才知道,不同酒有不同的倒法,不同的酒也有对应不同的杯子,白酒用白酒杯,一般倒到接近满的位置,但却不能让酒倒出;而红酒就用红酒杯,倒接近半杯;而洋酒就用洋酒杯,但倒的量却非常少,只倒五分之一杯的量。

以前的我总把所有事情都想当然的,现在才明白自己知道的原来是这么少。

另外,每个行业都有很多自己的行内术语,我现在所在的这个行业也不例外,但开始时我对这些一窍不通,当部长或者其他服务员叫我去做时,我都不懂,例如“飞台”、“飞凳”、“起菜”,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不懂的事,不必要怕麻烦,一定要去问,直到问懂为止,否则,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更麻烦了。

做任何事都会有一个过度时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必定是十分难过的,因为自己从未做过这些事情,完全不习惯这种生活。

在这个时期内,我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想到这次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我就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下去,只不过是区区的一个多月而已,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8届广东省高三语文试卷

2008届广东省高三语文试卷

2008届广东省高三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吮(shǔn)吸勋(xūn)绩谑(xuè)而不虐敷衍塞(sè)责B.趑趄(jū)荆杞(qǐ)嗟(jiē)来之食天崩地坼(chāi)C.伉俪(kàng)崔嵬(wěi)扪(mén)心自问妍媸(chī)毕露D.咨(zī)询羞赧(nǎn)宵衣旰(gān)食疾首蹙(cù)頞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出国游方兴未艾....,但在走出国门感受异域文明时,有些人的言行却不那么“文明”,让人尴尬汗颜。

B.黄金周第二天,北京图书大厦的读者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家长逛西单,孩子被寄存在了这书香门...第.。

C.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与许多朋友形同陌路....,甚至怀疑和对方曾经有过熟稔的情分。

D.高三的时候,我们做很多模拟卷,在殚精竭虑....中一点一点虔诚地期许自己的未来。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晚明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调的时代,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虽然它最终未能抵挡住满清的金戈铁马,但当斯文扫地之时,能够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这样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的美梦,给严酷的晚明历史带来了片刻的温馨和宁静。

A.出现必然亦真亦幻B.涌现必然昙花一现C.出现仍然昙花一现D.涌现仍然亦真亦幻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退役运动员近80%下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两会期间,体育组委员们纷纷就这一问题献计献策。

B.高考填报志愿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格外关注,但他们对这些专业了解不多,他们看的主要是就业情况。

C.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前深深下拜,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D.学者韩兆琦讲《史记》时,除了注意历史经验、人生思考等思想内容,还注意司马迁表现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的艺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B)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臵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臵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第 1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第 2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

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第 3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臵宾语的一项是(3分)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

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和翻译。

(10分)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窗前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第 4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⑴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⑶,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这里“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

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第 5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

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

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 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

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

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

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

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

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

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

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

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

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第 6 页共 17 页雄风天FD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