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太空播种生命

合集下载

空间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摘要:随着科技的进展,我们对于地球外的探究越来越多,宇宙空间存在着微重力、高真空、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大不相同。

讨论和采用这些特殊条件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是各国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采用空间条件进行物种的诱变选育,也成为热门的科题之一。

关键词:太空育种,诱变选育,高新技术。

自开头太空探究以来,人们始终致力于讨论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微重力、辐射等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影响。

其缘由不仅仅是由于这些讨论的结果可增加人类对太空环境因素作用特点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一些生物学上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结果将为保障制服宇宙太空的宇航人员的平安和健康供应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和依据。

20世纪60年月以来,国内外纷纷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置于卫星、飞船、航天飞机中,以观看其变化。

随着“神五”、“神六”的胜利飞天,人们对太空育种这个概念也日渐熟识。

1.太空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科学的提法则是“空间诱变育种”,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采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它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学科的高新技术。

与传统方法相比,太空诱变育种具有以下优势:部分品种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增多,育种周期短,诱变后代群体间消失一些有利的特殊变异体,不需要人为设置可污染环境的诱变源等。

2.育种过程简单艰辛太空育种能缩短育种周期,常规育种一般需8年左右,太空育种可缩短一半时间。

但假如你认为只要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就变大变好,那就太抱负化了。

实际上,一次完整的太空育种过程应包括“筛选种子、空间诱变、地面选育” 3个阶段。

“筛选种子”就是要进行种子的纯度检测,选择遗传性稳定、综合性能好的种子,一部分搭载上空,另一部分留在地面,将从太空回来的种子和留在地面的种子同时平行对比种植,以便进行外观、抗病等性状对比。

“空间诱变”就是采用卫星和飞船等返回式太空飞行器将种子带上200 km~400 kπι的高空,采用太空特有的各种环境条件及其综合效应对种子染色体进行诱变,产生各式基因变异。

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可行吗- 人类移居到外星球

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可行吗- 人类移居到外星球

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可行吗? 人类移居到外星球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是尽快向外太空移民。

因为,“我们正进入历史上一个愈加危险的时代。

我们的人口正迅速增长,对这颗行星上有限的资源的需求量正处于指数级的增长当中,与此同时我们的技术也越发先进,改造环境以使之适应人类需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然而我们的体内仍然有着出于生存本能的最原始的自私和攻击性的基因本质。

在未来数百年间人类将很难避免遭遇重大的灾难,更不要说是未来数千或数百万年间了”。

发现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也许是对霍金提议的回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1年12月5曰宣布,他们发现了一颗太阳系外行星。

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与地球环境相似,可能适宜人类生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声明是迄今以来对包括霍金在内的一些人提出的移居地球以外星系的比较正面的回应之一,此前,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一些天文、航天航空专家也提出过人类有可能移居火星、月球等星球。

那么,现在发现的开普勒-22b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是否与地球完全相同或相似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作了一些初步的介绍。

开普勒22b行星位于宜居-带内,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因此可能适合人和其他生物生存。

另外,开普勒-22b属于另一个恒星系,它在这个恒星系中的位置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开普勒-22b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是290天,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研究人员据此推测,开普勒-22b表面平均温度大约是22摄氏度。

另外,开普勒-22b的直径为地球的2.4倍,其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

研究人员目前认为,这颗星球表面可能被海洋覆盖,而这种海洋可能与地球海洋相同,因此开普勒-22b“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指出,人类可以移居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不止开普勒-22b一个,而有可能超过1000颗。

太空科学课(二十)——太空植物会“吐水”?

太空科学课(二十)——太空植物会“吐水”?

太空科学课(二十)——太空植物会“吐水”?文/太空熊猫君我国建造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所以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内除了给我们上课,主要工作还是做科研。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航天员们都做了哪些植物生长方面的科学研究吧!其实,早在2016年,我国航天员就已经开始在太空里种植植物了。

当时,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的景海鹏和陈冬就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进行了蔬菜培养试验。

为什么要在太空里种蔬菜呢?首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在太空里种菜,可以研究太空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如果种的是蔬菜水果,自然还可以成为航天员的新鲜食材。

空间站内多一些鲜活的绿色,航天员的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可是,在太空中种菜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还需要水分、土壤和空气。

在这些生长条件中,最难操控的就是水分。

我们在地面种植植物,只需要定期向土壤中浇水就可以了,植物的根系会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可太空是微重力环境,水分并不会像地面上那样渗入土中,反而会聚在一起。

这就会导致植物要么因根部水分过多缺氧而死,要么很难吸收到水分,最终枯萎。

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最终采用了利用人工基质的方法,也就是尝试在岩棉、蛭(zhì)石、蒙脱石、Profile颗粒土、人工烧结的陶粒等材料中种植植物,并研发对应的水分养分供应系统,来保障植物的生长需求。

在“天宫二号”中,航天员成功地开展了生菜培养实验,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太空里种的生菜好吃吗?第一次种的太空生菜,航天员并没有直接食用,而是采样带回了地面,让专业的生物学家进行了生物安全性检测。

不过,这个没吃上自己栽培的太空蔬菜的小小遗憾很快就被弥补。

625◎空间站里的生菜与小麦年之后,陈冬再次执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在中国空间站里吃到了太空生菜!至于味道嘛,之后有机会你可以去采访航天员哟。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

航天育种摘要: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

大量的试验证明, 航天育种已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新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航天育种一、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 是指将植物种子、试管种苗或其他生物种苗放在航天器上, 送到太空, 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很难模拟的环境, 即微重力、高真空、强宇宙高能粒子射线辐射、宇宙交变磁场、高洁净及大温差等方面的诱变作用, 使种子基因产生遗传变异, 再返回地面选育, 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1]。

二、航天育种机理及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空间环境与地球环境之间差异巨大, 太空的特殊条件对进入空间的生物材料具有明显诱变作用。

空间诱变中高能重粒子(H ZE )能更有效地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DNA 分子的双链断裂, 而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所占的比例较高, 从而有更强的诱发突变能力。

另外,微重力条件可以抑制复机制, 即微重力与辐射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增加变异率。

太空诱变导致的死亡率较低, 这样, 发的各种突变都可能表现出来, 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三、航天育种的生物种类1、植物种类截止目前, 曾经幸运进入太空的生物以植物占大多数, 其中粮食作物有麦、大麦、谷子、水稻、甘薯、玉米、高粱、绿豆、红小豆等; 蔬菜有萝卜、青椒、茄子、番茄、绿菜花、大蒜、黄瓜、丝瓜、辣椒、香菜、韭菜、青菜、瓠子、芥苜蓿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西瓜等; 裸子植物有白皮杉、油衫、石刁柏等; 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蓖麻、芝麻、竺麻、向日葵等; 药用植物有西洋参、枸杞、甘草等; 花卉有仙人掌、鸡冠花、菊花、百合等。

. 1. 1 航天育种的粮食作物航天一号0小麦是1998年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利用一般小麦和美国黑小麦经过杂交形成的新品系, 然后通过返回式卫星携带进入太空诱变, 再经连续7代定性试种培育而成的。

/航天一号0小麦良种于2003年试种12. 5公顷获得成功。

科学家是不是发现外星生命证据了

科学家是不是发现外星生命证据了

科学家是不是发现外星生命证据了对于外形人的存在与否,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事情,甚至许多民众都参与进了讨论,对于宇宙,我们还是有太多的无知。

下面是分享的英科学家称发现外星生命证据,一起来看看吧。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13年以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米尔顿-韦恩莱特教授便试图说服科学界相信他在地球同温层发现外星生命。

现在,这位引发争议的科学家又声称发现新证据,证明地外生命就飘浮在距地球25英里(约合40公里)的太空。

他指出这些生物在DNA检测中呈“阳性”,体积是从地面升入这一高度的颗粒体积极限的6倍。

或发现生命播种器韦恩莱特表示在近地太空发现的生物包裹在外星人设计的微小金属球内,用于在地球上“播撒”外星生命“种子”。

在写给学生的一封电子邮件中,韦恩莱特透露了这一发现。

他的学生随后将邮件登在Reddit上。

照片展示了韦恩莱特所说的“诡异颗粒”,自认为是外星生物存在证据韦恩莱特在接受网络杂志《Motherboard》的詹森-科布勒采访时指出:“我们放飞了搭载取样器的热气球,但并未发现任何花粉或者叶子。

这一高度没有污染,环境非常纯净。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这些生物来自于太空。

只要你走到外面,你便接触到来自太空的各种生物。

”据这位科学家透露,阐述这一最新发现的论文已被《天体生物学和》与《扩展》杂志收录。

韦恩莱特的研究一直饱受科学界批评,被指缺少真实可信的证据支撑。

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指出:“批评者认为我们收集的样本一定来自地球,一定存在一种机制将它们从地面送入同温层。

但我们发现的证据显示我们从取样器中分离出的这些含有DNA 的生物以及其他奇怪生物与花粉、叶子和真菌孢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这些生物来自于地球,它们一定被常见的地球生物污染,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诡异颗粒照片展示了韦恩莱特所说的“诡异颗粒”,自认为是外星生物存在证据。

在美国宇航局得出同样的发现前,我们也无法完全相信。

我怀疑宇航局也会进行尝试并声称他们的方式更纯净或者更精确,最终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太空洗礼过的种子

太空洗礼过的种子
太空小麦培育出 矮秆、早熟、抗 倒伏、抗 病害、蛋白质含量高 的丰产 类型。
太空青椒枝叶粗壮、果大肉厚、 免疫力强 。其单果重350—60 0克,单 季 亩产 35 00. 40 00千 克 ,最 高 可达 50 00千 克 ,比 普 通青 椒 增产 20 %. 30 %。 经 中科 院 遗传 研 究所 检 测分 析,太空青椒所含维生素C提高 20%,可 溶性固形物提高25% ,病情 指 减轻55%。
用、 作用的机理 如何、 诱变的规律 是 什么?
有专家认为,如果说种子的遗 传基础是由于辐射发生了变异,按 照辐射破坏 DNA的原理, 他们应该 先看 到大量“变 坏”的 变异才对, 变 好的变异应是极少的。几十年来在 地面上一直进行的用放射线来诱导 变异 的辐 射育 种成功 的例 子并 不 多,就 说明了这一 点。而目前的 太空 育种仅用数 千克或百余克种子( 远 少于在地面上进行辐射育种实验时 所用的数量) ,也从未向大家展示大 量“ 变坏 ”了的 变异 植株 。
太空黄瓜藤壮瓜 多、瓜体奇大。 单果重达850~1100克,抗病力强,特 别是雌花开得多,是地面瓜秧的1 .5 倍。 虽然它的皮 厚了点 ,但瓜肉非 常 清凉爽口、汁多肉嫩。
太空番茄长势尤为喜人,株高 茎粗,果穗增多,比常规番茄增产 15%以上,最高可增产23.3%。黑龙 江农 科院园 艺所选 育的 “宇番 一 号”,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 100万亩。
太空 樱桃番茄 含糖量高 达 13 %,与柑橘含糖量相当,口感鲜 甜,可当水果食用。
太空西瓜的显著特点是含糖量 高达13 %以上,可 溶性固形物增 多、 纤维少、个头大,吃起来沙甜可口。
太空玉米 每株能结出6—7 个“棒 子”,可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也比 普通玉米要好。

以《文明:太空》为例浅谈人类星际生态学的可能发展

以《文明:太空》为例浅谈人类星际生态学的可能发展

和谐(Harmony):拥抱这个新星球,汲取它的知识并将经验融入 其中,进化出全新形态的人类。和谐的做法在于理解和尊重外星文 化并致力于保护外星生态,这种态度最终获得了外星生态的回报, 提供给和谐文明有机成分和自然衍生物的符合材料,甚至能够让外 星异族生物与地球来的殖民者建立心灵沟通。 • 成熟的盖亚精神——意识到了盖亚意识的存在 • 极致的基因技术——用于将人类重新融合入异星的生物特征 • 成熟的心灵技术——用于实现与异星盖亚意识的沟通
在本作设定的异星环境下,人类表现出了三种基于不同发展目的和 发展方式的地外伦理学、地外生态学和地外人类社会学的发保留我们在旧地球上的起源,并以其形象重 新塑造新星球,也就是一个适合理想人类的理想家园。纯正的殖民 者希望回复到在地球上所犯的错误之前的道路上去,追溯过去保护 历史,力图再现“纯种人类”黄金时代的荣光。由于极度的排斥外 星生态环境,这种倾向也最具攻击性。 • • • • 成熟的工具精神——认为适应异星只需要发展出工具满足需求 发达的机械工艺——用于开发人类在异星环境中的生活仓 发达的基因技术——用于重新建设与地球一致的生态环境 更强的攻击倾向——对于异星生物有更深的敌意
背景设定是地球濒临崩溃,资源枯竭,生物灭绝,几大组织集结资源把人 类剩余希望送入太空。注意我们的背景设定,此时人类文明的目的是保存 人类文明的根本火种,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地球问题,具有一定的紧 迫性,而面临的星球是没有经历过人类长期发展的生理学和科技的共同发 展适应(不像地球一样经历过人类长期的生物学的进化适应),只能通过 技术发展去适应。
和谐文明最终是人类先驱与星球智慧和谐共生,最终彼此交融,进化到一个 新的境界。这个文明没有再联系地球。人类抛弃了过去,也抛弃了几千年来 积累的很多传统观念。在我们已知的科技里并不存在和太空殖民者顺畅沟通 的技术,太空殖民很可能的结果就是人类向外播种,种子在外面开花结果但 是一去不返。尽管在充满未知的宇宙,撒出去的开花结果以后可能已经跟传 统意义的人类完全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依然是人类的后裔,是人类文明的 延续,或许形态已经完全不同,思想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但人类这一存在必 将继续生存下去,不断超越自己进化到更高境界。

太空种子阅读答案

太空种子阅读答案

太空种子阅读答案【篇一: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一考试生物试卷 2016.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c.乳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2.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不一定是失去活性的细胞c.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4.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5.为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中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b.通过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在实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c.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增加d.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6.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其中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b.图乙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c.图丙中箭头所指的染色体行为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得到上述图像均需要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相关步骤7.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