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课题2__乙醇和苯酚的性质1

合集下载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两课时)7.18、19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两课时)7.18、19

探究一: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乙醇和苯酚这两种 物质的羟基上氢的活泼性? 比较与钠反应速率快慢
实验1:室温下,以2mL乙醚为溶剂,做1mL乙醇 和1.5g苯酚的对照实验 现象:在乙醇中
乙 醇 钠块沉在底部
产生的气泡快
钠块浮在液 面上
为什么呢?


提出问题 有哪些原因导致反应现象与理论产生矛盾?
①所得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同 ②与钠的接触面积可能不同
【应用】此实验原理可用来检验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
实验3、乙醇的消去反应
1、按右图装置组装、添加 药品的顺序、注意检查气密 性注意安全! 2、浓硫酸与乙醇体积比?
3、氢氧化钠洗气瓶的作用?
4、实验中,烧瓶中溶液可观 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在装置中加入4mL、 12mL乙醇与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 合溶液,加入少量沸 石,在洗气瓶中加入 2mol/LNaOH溶液, 迅速加热到170℃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2mL溴水中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 2mL0.1mol/L KMnO4(H+)溶液中观 察现象
专题二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第一课时)
相同点: 都具有 -OH 比较结构: 不同点: -OH所连的烃基不同
• 请总结乙醇和苯酚的相关化学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或文字加以说明)
乙醇 化学性质 1 、和金属 钠 反应 2、 和 氢卤酸 发生取代反应 3 、氧化反应 与O2和其他氧化剂 4、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成烯(170) 5、分子间脱水 成醚(140) 6 、酯化反应:与有机酸或含氧酸在浓H2SO4催化下反应 苯酚的化学性质 1 苯酚的酸性(石炭酸):能与金属 钠 反应,能与 碱性 溶 液反应 2 苯酚在空气中易 被氧化 而变色略显粉红 3 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与 浓溴水 反应 定性和定量 4 显色反应 :与 FeCl3 溶液反应 定性检验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ppt2 苏教版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ppt2 苏教版

白色浑浊 变无色透 明溶液
课题2方案评价 :成功了!
苯酚具有酸性,且是弱酸性。

名称:
课题3:
证明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原理:1. PH试纸测定,看大小(条件:同浓度)。 2. 分别与同种活泼金属反应,看速率 (条件:同浓度)。 3. 盐的水解,看酸根对应的同种金属盐的 PH (条件:同浓度)。 4. 强酸制弱酸。 条件分析: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仪器自选。
步骤设计:?
验证实验:
课题3方案评价 :成功了!
酸性强弱为:盐酸>碳酸>苯酚

拓展课题:

基团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何设 计实验方案证明羟基对苯基 的影响?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高中化学教案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名师

高中化学教案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名师

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2课题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探究羟基中氢原子活动的实验方法——以乙醇和苯酚为例教学设计杭州第十四中学陈琦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以羟基氢原子活性探究为载体,通过体验实验设计的完整过程,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解决异常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转化思维”能力解决认知冲突。

(3)通过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多重可能性,提升学生“推理思维”能力,更深层次地促进知识的深化、内化。

2.评价目标(1)通过对乙醇和苯酚和金属反应实验设计的问题串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苯酚浊液滴加NaOH溶液后澄清的可能性分析的交流和点评,发展学生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乙酸、HCO3-等含羟基的化合物的深入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实验解决同类问题的本质的认识进阶(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二、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了解研究对象的性质前提下,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在方法1:与金属反应以及方法2:酸性的检验两个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探究乙醇和苯酚中羟基氢原子活性的实验方法进行设计,经历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猜想与假设→方案预计→方案初议→实验→问题讨论→实验→讨论→小结→再提出问题,体现了过程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通过适当补充信息,数字化教师演示实验等,为学生学习探究,搭建起更多的平台,采用冲突→实验→再冲突→再实验的问题串、实验串形式促进知识的深化、内化及迁移。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掌握物质检验的常见方法,即鉴定和推断。

三、教材分析本课时是高中化学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2课题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这一课时的部分内容。

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乙醇和苯酚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用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

因此本课时没有将重点落在乙醇和苯酚性质的验证,而是落脚在含羟基物质氢原子活性的探究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本质的认知水平。

(实验化学)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精编版

(实验化学)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精编版

《实验化学》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路桥中学张红岗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乙醇,苯酚的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认识乙醇、苯酚因结构上的差异引起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活性3.学习实验室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学会水浴加热方法4.体验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5.初步形成一定的分析,推理与归纳能力二、实验药品无水乙醇、苯酚晶体、钠单质、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5%K2Cr2O7溶液2mol/L的硫酸溶液、浓硫酸、2mol/LNaOH溶液、0.01mol/LKMnO4溶液、浓溴水、FeCl3溶液、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三、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事实上实验现象与我们推测的不符合!以乙醚做溶剂时,乙醇与钠反应比苯酚与钠反应快!事实上:如果用苯、丙酮、四氯化碳等溶剂来代替乙醚,也不能明显的观察到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快为什么在乙醚中,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要慢一些呢?原因猜测:原因一:乙醇钠易溶于乙醇、乙醚而苯酚钠难溶于乙醚,类似于实验室制CO2不能用块状CaCO3与稀H2SO4反应一样,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苯酚钠附着在钠块表面,使反应减慢原因二:考虑氢键的影响苯酚羟基氢与苯环共轭∏键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乙醇分子间的氢键要强.正是这种强的氢键约束了羟基氢,破坏这类氢键需要更高的能量原因三:从分子结构上分析:苯酚中羟基氢与苯环之间形成氢键,羟基氢被∏电子云所笼罩,紧扣其中,金属钠首先接触的是∏电子云,电子传入必然受到∏电子云排斥,所以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活化能比钠与乙醇反应的活化能要高结论:以乙醚为溶剂, 乙醇.苯酚与钠反应这个实验可以验证: 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不能证明: 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则这个实验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则这个实验不能达到目的那么如何证明苯酚中的羟基比乙醇中的羟基更活泼呢?其实方法很多如:1、.取两只试管,加入2ml的稀NaOH溶液,加入1-2滴酚酞,取0.46g乙醇和0.94g苯酚加入试管中,加入苯酚的试管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加入乙醇的试管溶液颜色变化不大2、取适量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滴加到NaAlO2溶液中,能产生浑浊的是苯酚溶液C6H5OH+ NaAlO2 + H2O ===== C6H5ONa+Al(OH)3(注:此实验也可以用酸性KMnO4代替酸性K2Cr2O7溶液)实验3、乙醇的消化反应实验6.设计实验: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所给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仪器自选。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一)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一)

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一)一、 选择题:1.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B .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C .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D .乙醇是液体,而乙烷是气体2.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醇可能是( )A .甲醇B .乙醇C .乙二醇D .丙三醇3.下列醇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 .CH 3OHB . CH 3CH 2OHC .D .4.A 、B 、C 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 、B 、C 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 ( )A .3:2:1B .3:1:2C .2:1:3D .2:6:3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 )A .水B .甲醇C .乙醇D .乙烷6.有机物分子式为C 4H 10O ,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 2,该化合物中,可由醛还原而成的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7.分子式为C 5H 12O 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中有两个“-CH 3”、一个“-CH”、两个“-CH 2”和一个“-OH”,它可能的结构有 (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8.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9.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 )A .无水硫酸铜B .生石灰C .金属钠D .胆矾10.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 乙烯B . 乙二醇C . 乙醇D .丙三醇11.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 )A .2—甲基—1—丁醇B .2,2—二甲基—1—丁醇C .2—甲基—2—丁醇D .2,3—二甲基—2—丁醇12.经测定由C 3H 7OH 和C 6H 12 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22%B . 78%C .14%D .13%13.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O 、CO 2和H 2O 。

(实验化学)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

(实验化学)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

《实验化学》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路桥中学张红岗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乙醇,苯酚的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认识乙醇、苯酚因结构上的差异引起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活性3.学习实验室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学会水浴加热方法4.体验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5.初步形成一定的分析,推理与归纳能力二、实验药品无水乙醇、苯酚晶体、钠单质、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5%K2Cr2O7溶液2mol/L的硫酸溶液、浓硫酸、2mol/LNaOH溶液、0.01mol/LKMnO4溶液、浓溴水、FeCl3溶液、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三、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事实上实验现象与我们推测的不符合!以乙醚做溶剂时,乙醇与钠反应比苯酚与钠反应快!事实上:如果用苯、丙酮、四氯化碳等溶剂来代替乙醚,也不能明显的观察到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快为什么在乙醚中,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要慢一些呢?原因猜测:原因一:乙醇钠易溶于乙醇、乙醚而苯酚钠难溶于乙醚,类似于实验室制CO2不能用块状CaCO3与稀H2SO4反应一样,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苯酚钠附着在钠块表面,使反应减慢原因二:考虑氢键的影响苯酚羟基氢与苯环共轭∏键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乙醇分子间的氢键要强.正是这种强的氢键约束了羟基氢,破坏这类氢键需要更高的能量原因三:从分子结构上分析:苯酚中羟基氢与苯环之间形成氢键,羟基氢被∏电子云所笼罩,紧扣其中,金属钠首先接触的是∏电子云,电子传入必然受到∏电子云排斥,所以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活化能比钠与乙醇反应的活化能要高结论:以乙醚为溶剂, 乙醇.苯酚与钠反应这个实验可以验证: 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不能证明: 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则这个实验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则这个实验不能达到目的那么如何证明苯酚中的羟基比乙醇中的羟基更活泼呢?其实方法很多如:1、.取两只试管,加入2ml的稀NaOH溶液,加入1-2滴酚酞,取0.46g乙醇和0.94g苯酚加入试管中,加入苯酚的试管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加入乙醇的试管溶液颜色变化不大2、取适量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滴加到NaAlO2溶液中,能产生浑浊的是苯酚溶液C6H5OH+ NaAlO2 + H2O ===== C6H5ONa+Al(OH)3(注:此实验也可以用酸性KMnO4代替酸性K2Cr2O7溶液)实验3、乙醇的消化反应实验6.设计实验: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所给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仪器自选。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一、乙醇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与任意比互溶,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乙醇的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式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OH,其中的—OH活性大,反应能力强,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二、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如钠)2C2H5OH+2Na→2C2H5ONa+H2↑C2H5ONa+H2O→C2H5OH+NaOH乙醇钠遇水分解生成乙醇和氢氧化钠PH试纸可检验溶液呈碱性。

2、乙醇的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C2H5OH+3O2点燃2CO+3HO22(2)被氧化剂氧化,如:O2、KMnO4、K2Cr2O7等强氧化剂。

被三氧化铬或重铬酸钾氧化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K2Cr2O7Cr3+2CH3-CH2-OH+O2→2CH3CHO+2H2O加热Cu3、乙醇的脱水反应加入15mL浓硫酸与乙醇(体积比3:1)的混合溶液,加入沸石,迅速加热到170℃浓硫酸CH3CH2OHCH2=CH2+H2O1700C1、苯酚的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常温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苯酚有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2、苯酚的化学性质问题:分离苯酚经常采用分液而不用过滤,为什么?答:因为苯酚的熔点低,刚生成的苯酚一般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不溶于水,能和水分层,且分液比过滤更快捷方便。

课题方案设计:比较两者物理性质:请用规范的操作从气味上识别无水乙醇和苯酚水溶液。

比较结构:相同点:都具有—OH不同点:—OH所连的烃基不同实验一: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内容:1mLC2H5OH(2mL乙醚)+小块钠现象:钠沉在液体底部,并产生细小的气泡结论:钠可与乙醇反应生成气体2C2H5OH+2Na→2C2H5ONa+H2↑C2H5ONa+H2O→C2H5OH+NaOH 内容:1.5gC6H5OH(2mL乙醚)+小块钠现象:钠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产生较多的气泡结论:钠可与苯酚反应生成气体2C6H5OH+2Na→2C6H5ONa+H2↑2、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内容:3-5滴K2Cr2O7(1mL2mol/LH2SO4)滴入乙醇并振荡,微热现象:溶液从橙黄色变成绿色结论:乙醇还原了K2Cr2O4生成了Cr2(SO4)2注意事项:也可用KMnO4(H+)溶液,效果更加明显3、乙醇的脱水反应加入15mL浓硫酸与乙醇(体积比3:1)的混合溶液,加入沸石,迅速加热到170℃浓硫酸CH3CH2OHCH2=CH2+H2O1700C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KMnO4(H+)溶液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烧瓶中溶液逐渐变成黑色(2)加热到170℃后产生大量气体,分别通入溴水、酸性KMnO4溶液中,两种溶液均迅速褪色实验结论:(1)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气体乙烯(2)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3)乙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

专题课题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专题课题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将少量苯酚(约 0.5mL)加入2mL 水中振荡,液体 浑浊,加热,浑 浊逐渐消失
苯酚在冷水 中溶解度较 小,温度升 高溶解度增 大
苯酚不宜太少
苯酚的化学性质
取苯酚溶 液2mL, 滴入FeCl3 溶液数滴
溶液变成紫色
苯酚遇到 FeCl3会变
成紫色
滴入FeCl3溶液 数滴就可,
FeCl3过多颜色 加深反而会影
苯酚最好置于50℃左右热 水中微热,以滴管取用一 滴管,加入后充分振荡。
溶液从橙色变 成绿色
乙醇还原了 K2Cr2O7生成 了浅绿色的
Cr2(SO4)3
也可用 KMnO4(H+)溶液, 效果更加明显
乙醇的脱水反应
在如下附图一装 置中加入15mL 浓硫酸与乙醇 (体积比3:1) 的混合溶液,加 入少量沸石,在 洗气瓶中加入 2mol/LNaOH溶 液,迅速加热到 170℃ ①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2mL溴水中

起不到催化作用

也可加适量氢氧化 钠溶液,加热,不 久酚醛树脂便软化, 逐渐溶解或变成细 碎的颗粒状固体, 同时溶液变粘稠, 用水冲洗即可
时,碱性条件下甲醛过
量。
2、必须用沸水浴加热,
避免反应物因剧烈沸腾
而损失过多
3、长导管起回流冷凝 酚醛树脂的制取装置
作用,防止反应物因剧
烈沸腾而蒸发损失
应先将苯酚和甲醛
线 性 酚
CH醛 树 脂3
O
的混合物加热,再 加氨水。防止开始
体 性 酚
加热时温度太低, 反应物未大量反应
C H 醛
而氨水已挥发损失,
三、实验器材
仪器: 试管、烧杯、分液漏斗、量筒、镊子、小刀、
滤纸、温度计、导管、圆底烧瓶、锥形瓶、双孔橡胶 塞、洗气瓶、试管夹、滴管、药匙、酒精灯、火柴、 铁架台、铁圈、石棉网(单孔橡胶塞) 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沉在液体底部, 钠可与乙醇 并产生细小的气 反应生成气 泡 体 钠浮在液面上四 处游动,产生较 多的气泡 钠可与苯酚 反应生成气 体 乙醇还原了 K2Cr2O7生成 了浅绿色的 Cr2(SO4)3
溶液从橙色变 成绿色
乙醇的脱水反应
实验内容
在如下附图一装 置中加入15mL浓 硫酸与乙醇(体 积比3:1)的混 合溶液,加入少 量沸石,在洗气 瓶中加入 2mol/LNaOH溶液, 迅速加热到 170℃ ①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2mL溴水中
拓展实验2-2:苯酚与甲醛的反应
课本实验要求 1、合成线性酚醛树脂: 取一支试管,加入2.5g苯酚 , 2.5mL40%甲醛溶液,再加入 2mL浓盐酸,振荡,混匀,塞上带 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至于沸水浴中 加热5~8min。将试管从水浴中取 出,并把生成物倒入培养皿中,观 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现象 2、合成体型酚醛树脂: 取一支试管,加入2.5g苯酚 ,3.5mL40%甲醛溶液,再加入2mL 浓氨水,振荡,混匀,塞上带玻璃 导管的橡皮塞,至于沸水浴中加热 5~8min。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 并把生成物倒入培养皿中,观察生 成物的颜色和现象 注意点 改进意见
溶解性
将少量苯酚(约 0.5mL)加入2mL 水中振荡,液体 浑浊,加热,浑 浊逐渐消失
苯酚不宜太少
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滴入FeCl3溶液 数滴就可, FeCl3过多颜色 加深反而会影 响现象观察
取苯酚溶 液2mL,滴 入FeCl3溶 液数滴
取溶液 2mL,滴加 浓溴水
1、制取线型酚醛树脂 时,酸性条件下苯酚过 量;制取体型酚醛树脂 时,碱性条件下甲醛过 量。 2、必须用沸水浴加热, 避免反应物因剧烈沸腾 而损失过多 3、长导管起回流冷凝 酚醛树脂的制取装置 作用,防止反应物因剧 烈沸腾而蒸发损失 应先将苯酚和甲醛 的混合物加热,再 加氨水。防止开始 加热时温度太低, 反应物未大量反应 而氨水已挥发损失,硫酸 与乙醇按比例预 先混合可以节省 时间,同时使实 验更加安全 (2)加热时最 好使用排灯,可 以使温度更加迅 速升高到170℃ (3)最好能在 实验后采取措施 将残余的C2H4气 体加以处理,以 教育学生提高环 境保护意识。
验证苯酚在不同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现象 观察苯酚 的颜色、 状态、气 味 无色晶体, 无气味 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不纯净的苯酚为 粉红色,且温度 较高时为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苯酚在冷水 中溶解度较 小,温度升 高溶解度增 大
课本实验要求
注意点
改进意见
3、加入乙醇,浸 也可加适量氢氧化 泡几分钟,清洗 钠溶液,加热,不 试管 久酚醛树脂便软化, 逐渐溶解或变成细 碎的颗粒状固体, 同时溶液变粘稠, 用水冲洗即可
线型酚醛树脂为乳白色固体,实验呈粉红色的原因是过量 的苯酚被氧化所至,体型酚醛树脂是深黄色固体,呈棕黄色 的原因是未反应的少量苯酚被氧化所至。
浓H2SO4
乙醇
170℃
加热
CH2=CH2 ↑ + H2O CH3CH2Br + H2O
O
H
HBr(NaBr与浓硫酸共热)
O2,Cu(Ag)作催化剂
CH3
O C
CH3
C
OH
苯酚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1 纯净的苯酚是 无色晶体 ,有特殊气味 2 常温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 跟水以 任意比混溶 。苯酚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3 苯酚有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酒精 洗涤。 二 化学性质
乙醇、苯酚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实验内容
1mLC2H5OH(2 mL乙醚)+小块 钠 1.5gC6H5OH (2mL乙醚) +小块钠 3-5滴橙色 K2Cr2O7(1ml 2mol/LH2SO4) 滴入乙醇并振 荡,微热
实验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擦干金属钠表面 的煤油 苯酚最好置于50℃左右热 水中微热,以滴管取用一 滴管,加入后充分振荡。 也可用KMnO4(H+) 溶液,效果更加明 显
②将生成的气体 通2mL0.1mol/L KMnO4(H+)溶液中 观察现象
实验主要现象
(1)烧瓶中溶液逐渐 变成黑色 (2)加热到170℃后 产生大量气体,分别 通入溴水、酸性 KMnO4溶液中,两种 溶液均迅速褪色
实验结论
(1)乙醇 在浓硫酸催 化作用下, 发生消去反 应,生成气 体乙烯 (2)乙烯 被酸性 KMnO4溶 液氧化而使 之褪色 (3)乙烯 与溴水中的 溴发生加成 反应而使之 褪色
乙醇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特殊 1 颜色: 无色 2 状态: 液体 3 气味: 香味 4 密度:比水小 。 5 溶解性:与水 任意比互溶 , 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二 、 化学性质 Na 2CH3CH2ONa + H2 ↑ 羟基上氢的活泼性 140℃ C H —O—C H + H O 2 5 2 5 2
溶液变成紫色
苯酚遇到 FeCl3会变 成紫色
生成白色沉 淀,振荡沉 淀消失,继 续加入又产 生白色沉淀
苯酚和溴水可以 反应 生成难溶 苯酚溶液越稀, 于水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现 此沉淀会溶于苯 象越明显 酚中
1、 如何证明苯酚的水溶液显酸性? 通过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来证明 2、 利用所给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 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仪器自选。请你设计实 验过程证明: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