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及家长如何自我心理调节

合集下载

残疾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残疾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残疾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残疾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提供支持: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身体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焦虑。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或课程,以便他们与其他残疾学生一起学习和交流。

建立自信:帮助残疾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估练习或角色扮演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培养积极心态:教导残疾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例如,可以教他们一些放松技巧或自我调节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提供专业辅导: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建立社交网络:帮助残疾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以便他们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和支持系统。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交活动或团体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残疾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辅导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发展积极的自我形象。

同时,家长、教师和社会也需要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便他
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并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脑瘫患儿父母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脑瘫患儿父母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并 采 取相 应 的 应对 措 施 , 保 持 其 身 心 健 康 和 帮 助 患 儿 疾 病 的 对
恢 复 十分 重要 。为 此 , 对来 我 院住 院 的 脑 瘫 患 儿 父母 进 行 心 理 状 况 调查 , 其 存 在 的 , 问 题 进 行 干 预 , 得 满 意 效 果 。 现 就 I理 i 取
为 20 —3 070 0 70  ̄2 0—7住 院 的 脑 瘫 患 儿 家 长 7 人 。 5
2 结 果
其 中父 亲 2 8人 , 龄 2 ~ 3 年 6 9岁 ; 亲 4 母 7人 , 龄 2 ~ 4 年 3 2岁 。
按 照 中 国 常模 结 果 ,AS标 准 分 的 分 界 值 为 5 S O分 ,O 5 5~ 9
救 医学 ,0 5 1 ( ) 2 2 2 0 ,2 3 :1 .
[ ] 杨 艳 艳 , 丽 丽 , 真 真 .小 儿 病 毒 性 脑 干 脑 炎 诊 治 体 会 [ ] 3 郑 王 J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系 统 杂 志 ,0 7 l ( )3 . 2 0 ,o7 :5
( 稿 2 0— 1l ) 收 0 80 一o
氧 饱 和度 在 正 常 范 围 。 参 考 文 献
E] 王 慕 逖 主 编 . 科 学[ . 5版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1 1 儿 M] 第 人 20 :
3 9 9 .
[ ] 徐 南 平 , 强 .以 心 血 管症 状 为表 现 的 婴 儿 脑 干 脑 炎 [ ] b L 2 马 J.t J 急
分为轻 度 焦 虑 ,O 6 6 ~ 9分 为 中 度 焦 虑 , 9分 以 上 为 重 度 焦 6
家 长 密切 配合 。孩 子 得 病 后 会 给 父 母 带 来 一 定 心 理 压 力 并 产 生 一 系列 的应 激 反应 。 因此 , 查 评 估 脑 瘫 患 儿 父 母 心 理 状 况 调

残疾人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

残疾人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

残疾人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我们要明确残疾人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例如沮丧、焦虑、愤怒等。

心理疏导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有效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在进行残疾人心理疏导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倾听和尊重残疾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理解,尊重他们的独特经历和感受。

其次是提供情感支持。

残疾人可能感到无助和孤独,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抱怨和愿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理解。

再次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他们一些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以减轻心理负担。

情绪管理是残疾人心理疏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困扰,例如对自己身体残缺的不满、对社会的不公平感等。

情绪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这些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首先,我们要鼓励他们表达情绪。

残疾人常常因为社会压力和偏见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其次,我们可以教授他们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听音乐等方式来释放情绪,找到情绪的出口。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护盾。

残疾人常常面临外界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他们自我肯定、自我价值感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抵御外界负面情绪的能力。

除了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我们还应该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残疾人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病人家属的心理调节方法

病人家属的心理调节方法

病人家属的心理调节方法•相关推荐病人家属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

发展。

消失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病人家属的心理调节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1、与病人“共情”,但永远不能失去自我“共情”对于病人家属来说,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用病人的视角看待他的痛苦和担心,但一定要知道这些问题和感觉是病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如果失去“犹如”两个字,病人家属很容易和病人边界不清,不仅自己精力、体力耗竭,不能有效地照顾病人,还会增加病人的无力感、无能感和罪恶感,使病人更加痛苦。

2、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家属,不仅要看重和维持病人生命的'延续,更应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接受“治疗疾病不是为了消灭疾病,而是为了过有质量的生活”的理念,使病人能带着疾病过高质量的生活。

家有病人,病人家属处于应激状态,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亲朋好友的问候、关心、帮助是病人家属战胜困难的重要资源,他们会感觉不是自己在孤军作战,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

3、在照顾病人过程中学会自我照顾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原来相对稳定的生活规律会被打乱,需要建立新的、适合照顾病人的生活模式,因此,病人家属要做出一些调整,放慢个人工作与生活速度,以适应家有病人的生活状态。

一般情况下,病人家属应该保存精力和体力,做一些对病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安排病人何时复查,查阅一些与疾病有关的资料,学习怎样护理病人、怎样为病人做营养餐,处理突发事件和医生联系等。

家庭成员间合理分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不必事事全家出动,让自己有精力在关键时候充分发挥作用。

拓展: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治癌症先治心五大心理疗法1、安慰疗法慰安疗法在治疗癌症过程中很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这需要家属、朋友和医生的帮助,从思想上解决病人的负担,消除顾虑。

尽量做到真诚,不敷衍,但也可避重就轻,不要轻言“最多还能活2个月”。

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 yw r s na t c rba p s ;P y h lg tt ; S r r igA xeyS a ;S r rt g D pes n S ae Ke o d ]i n; e rl a y sc o i Sa s e - n n i c l e - i e rsi c f e l oc u f a t e f an o l
c rb a as h lr n e e r p l y c i e .Nu i g i tr e t n i e k y t l va o ft er me t io d r a d ic e s u a v f c . l d s r n ne v n o s t e o al it n o i i h e i h na dsre n n ra eo c rt ee e t l f i
saey Meh d e -ei e scooi s tssa , Sr rt gA xe cl S S a dSl r n ersi c e t tg. r to A sr ds ndpyhl c t u c e e - i nit S ae(A ) n e -a gD pes n Sa f g g a l f an y f t i o l (D )w r sdt ass epyhlg t u f eprnso eer a yc i rn S S eeue o s st scooi s tso aet f rba p s h de .Reut h crsb A n D e h c a h t c l l l s l T esoe yS Sad S S s w r 40 + .3 13 + .6 epc vl. nit a d dpes n rt ee8 % ad 7 % , epc vl. h a rfc r ee4 .9 80 ,4 . 89 ,r et e A xe n ersi a sw r 0 9 s i y y o e n 1 rset e T em j at i y o o s

残疾人心理辅导内容

残疾人心理辅导内容

残疾人心理辅导内容给残疾人做心理辅导可真是个温暖又有意义的事儿呢!首先得让他们知道,身体有残疾不代表啥都不行。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坐轮椅的大哥,一开始可消沉了。

我就跟他聊,给他讲那些和他一样甚至更困难的残疾人成功的故事。

我给他讲了一个没有双臂却能用脚画画的人,那画出来的画漂亮得很呢!就像正常人用手画的一样,甚至更好。

我还把那些画的照片拿给他看,他眼睛都亮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我就趁机跟他说:“你看,人家没手都能画画,你这脑子、这双手(虽然可能有点不方便,但功能还在呀),肯定也能做很多厉害的事儿。

”然后呢,得让他们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

有个小姑娘,因为腿有点残疾,总是不敢出门,觉得别人都在看她、笑话她。

我就陪着她出去,一开始她可紧张了,紧紧抓着我的胳膊。

我们在公园里慢慢地走,其实啊,没几个人特别注意她。

我就指着那些盛开的花跟她说:“你看,这些花五颜六色的,大家都在看这些漂亮的花呢,哪有心思盯着咱呀。

而且就算有人看,那也是看你漂亮,就像看这些花一样。

”她听了之后,慢慢地就放松了一些,还伸手摸了摸路边的花朵,脸上有了点笑容。

还要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

我有个朋友是盲人,他老觉得生活没啥意思。

我就给他介绍了盲人按摩这个事儿,还带他去体验了一下。

一开始他不太自信,但是在按摩师傅的指导下,他发现自己能通过触摸感受到很多东西,能找到穴位,能给别人缓解疲劳。

从那以后,他就对按摩有了兴趣,每天都可积极地去学习相关知识呢,就像找到了生活的宝藏一样。

心理辅导的时候,得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的。

就像和他们一起坐在同一条船上,一起面对生活的风浪,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你身边呢,你肯定能行!”这样,他们就能慢慢打开心扉,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方向啦。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及变化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及变化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及变化
西方研究总结,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对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这一不幸事实都经历了下面五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震惊期:家长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时,由于没有思想准备而感到震惊,往往不相信医生或专家的话,不接受这一客观的事实。

处于震惊期的家长还做不到冷静地考虑如何安排孩子今后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第二、拒绝期:顽固地拒绝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这一客观事实,他们不相信医生和评估小组的鉴定,到处求医问药,希望能有新的诊断来推翻原有的诊断,或者治愈孩子的疾病。

第三、绝望期:残疾是不能被完全治愈的。

当家长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时,他们已经感到身心疲惫,陷入极度的绝望之中。

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更有甚者,想到轻生。

第四、内疚期:当回忆起孕期的不良习惯、就医太晚等因素时,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残疾是自己造成的。

这种内疚不仅指向孩子,对自己的配偶、父母、亲人都会内疚,觉得对不起他们。

第五、接受期:接受自己的孩子残疾的事实,并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

能听取和采纳教师与特殊教育人员的合理建议,并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和以后的发展问题。

若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发展如上所述,那么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目标就在于缩短前四个阶段的时间,使家长早日接受残疾的事
实,并及早地考虑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脑在发育成熟前(受孕到婴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小儿脑瘫治疗越早越好,专家介绍1-5岁是患儿的黄金诊疗时间。

早一日治疗,将不只是节省金钱上的浪费和心血的付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未来实现生活自理带来了无限希望。

健康宣教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各医院中广泛应用。

1、.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内容1.1心理健康教育脑瘫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宣教。

因该病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除了药物治疗外,重要的是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积极与家长及时沟通,鼓励家长认识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半途而废。

长期坚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最有效途径。

同时指导家长多给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们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状态,多与家长沟通,从而消除其顾虑,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保持良好心态,以达到调畅情志,增加气机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2加强基础护理宣教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时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指导家属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

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

大小便后清洗会阴部,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湿疹,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适当户外活动。

1.3饮食宣教脑瘫患儿大多营养状况欠佳,应根据患儿的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每日4~6次,提供愉快的进餐环境,鼓励患儿自己进食。

对独立进食困难患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导致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是永久存在的,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脑瘫儿长期被疾病困扰,生活起居都需要家长来协助照顾,患者和家长都可能出现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脑瘫的康复应是全方位综合性功能训练,需要患儿和家长全身心的投入,因此,需要脑瘫患儿和家长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消除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多方面的不良情绪。

脑瘫患儿及其家长在发生疾病后可能出现的明显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引起各种不良情绪。

要想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改善不良情绪,首先要对脑瘫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脑性瘫痪不等于弱智,事实上有些脑瘫患儿智力正常。

脑瘫的康复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不能只靠医院的治疗,需要在家庭中进行长期、系统、合理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心理上接受这个事实,对未来的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脑瘫患儿的心理调节,需要患儿家长的支持鼓励,不断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帮助患儿接受事实,积极努力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努力帮助患儿成长为一个可能独立生活并且身心健康的人。

一旦确诊患上脑瘫,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能又小的治疗脑瘫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