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赛艇比赛2000米划的生理学指标与专项能力训练关系
浅谈赛艇专项运动员力量的训练

浅谈赛艇专项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摘要】本文在探讨赛艇运动项目特点、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赛艇运动的主要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对赛艇运动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检测与评定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赛艇属水上周期性运动项目,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有效地发展赛艇运动员的力量是其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
优秀赛艇运动员 st 型肌纤维比例高,但训练有素的赛艇运动员比其他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力量更大,做功更多。
依据赛艇运动专项力量发展的训练需要,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可以分为陆上杠铃负重训练、水上训练和测功仪训练。
可借助测量装置或用教学测量手段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检测与评定。
【关键词】赛艇;专项力量;生理基础;方法前言赛艇属水上周期性运动项目。
在比赛中,运动员依靠四肢和躯干肌群的力量共同协调工作,重复依次完成提桨入水、拉桨、按桨和推桨一系列相关动作,通过桨叶划水使船艇前进。
按艇上桨手的人数依次分为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和八人艇。
以桨手所用的桨叶分为单桨和双桨。
根据舵手又可分为有舵手艇和无舵手艇。
并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分为公开级和轻量级。
在正式比赛中赛艇比赛距离是2000米,运动时间是5~8分钟,因此赛艇运动也是竟速项目。
研究资料显示,赛艇以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为主,其中有氧供能比例在67%~85%之间[1],属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
赛艇比赛全程可分为3个阶段:起航阶段需要肌肉做快速运动给船艇一个大的加速度,途中阶段需要一个高的有氧能力来维持船艇以较快和恒定的速度行进,冲刺阶段则需要靠肌肉在酸性环境下加大功率使船艇快速驶向终点,可以说,赛艇是一项需要高水平力量和耐力的运动。
赛艇运动训练应以发展和提高有氧供能能力为主,但不可忽视运动员无氧供能能力(起航和冲刺),以及专项的途中划能力。
赛艇运动员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全面地具备速度、耐力、力量等运动要素。
其中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其他方面都相当,有较大的力量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2]。
浅析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

浅析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优秀的成绩。
体能训练在赛艇专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使学生在比赛中具备更好的耐力和爆发力,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比赛成绩。
首先,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进行“增肌减脂”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增肌训练主要包括重量训练、高强度的半蹲、深蹲、卧推等训练,这些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
减脂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长距离跑步、跳绳、游泳等训练,这些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脂肪含量,提高体能水平。
其次,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进行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训练。
稳定性训练主要包括侧卷腹肌、俯卧撑、桥式训练等,这些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在赛艇比赛中,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平衡能够保持艇的稳定性,提高划艇效率。
第三,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进行心肺功能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心肺功能训练主要包括长跑、爬山、游泳、划船等训练,这些训练能够增加学生的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第四,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进行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划艇的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
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平衡球、捕捉球、障碍跑、反应板等训练,这些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对不同情况的反应能力。
最后,体校赛艇专项学生需要进行拉伸训练,以保持肌肉柔软度和关节活动性。
拉伸训练主要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球形拉伸等,这些训练能够保持肌肉柔软度和关节活动性,对预防运动伤害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需要进行全面的训练,包括增肌减脂、核心稳定性和平衡、心肺功能、灵敏度和反应能力、拉伸训练等。
只有进行全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在赛艇比赛中的表现。
同时,体能训练也是赛艇专项学生的长期且反复的训练,在训练中要保持耐心和坚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赛艇是一项需要良好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运动项目,赛艇运动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力量和敏捷度外,还需要通过专项能力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议一下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赛艇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
赛艇比赛是一项长时间坚持的竞技项目,良好的耐力是赛艇运动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训练中,赛艇运动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比如长距离划船训练、有氧健身操等,来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定期进行耐力训练测试,比如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划船比赛,来检验自己的耐力水平,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赛艇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力量。
赛艇运动是一项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的项目,良好的肌肉力量是提高划船速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在力量训练方面,赛艇运动员需要进行全身肌肉群的锻炼,比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来提高自己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赛艇运动员还可以通过划船机训练来模拟赛艇划船动作,进行划船力量训练,提高对水的划水力量和频率。
除了耐力和力量外,赛艇运动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敏捷度和协调能力。
赛艇比赛需要运动员在高速划水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同时需要根据比赛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
赛艇运动员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敏捷性训练,比如横跳训练、灵敏度测试、平衡训练等,来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赛艇运动员还需要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比如划船技术训练、赛艇比赛战术训练等。
划船技术训练是赛艇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包括划桨动作、划船节奏、赛艇比赛中的划船技巧等,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逐步提高。
赛艇比赛战术训练则是针对赛艇比赛的具体要求,包括整体配合、比赛节奏、对手分析等,需要通过模拟比赛和实战演练来提高。
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特点来制定训练计划。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赛艇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析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

浅析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赛艇是一项需要全身协调和极高体能水平的运动项目,因此对于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训练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浅析。
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
有氧耐力训练是赛艇训练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力量训练主要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即强化躯干肌肉,提高平衡和稳定性;肌肉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腿部和背部肌肉,如深蹲、硬拉等,增强划船时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灵活性训练主要通过伸展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如瑜伽、拉伸等。
对于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竞赛阶段来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
在季节性训练中,可以采用分阶段训练的方法,先进行有氧耐力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然后进行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
在赛前训练中,可以采用间歇训练和冲刺训练的方法,模拟比赛环境,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引发慢性损伤。
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注重拉伸和放松训练,避免肌肉僵硬和关节受伤。
饮食和补充营养也是体能训练的重要部分,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恢复能力。
对于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非常关键,通过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内容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赛艇水平。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计划和方法,并注意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以保证训练效果和身体康复。
希望本文的浅析能对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所帮助。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赛艇是一项高强度的水上运动,要求运动员拥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
赛艇运
动员的专项能力主要包括划桨力量、耐力、协调能力、灵敏度以及反应能力等。
划桨力量是赛艇运动员的首要需求。
划桨力量是指运动员的全身肌肉力量,尤其是上
肢和躯干的力量。
为了提高划桨力量,训练中常包括重量训练、划桨器训练等。
重量训练
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而划桨器训练则可以模拟赛艇比赛的动作,提高运动员的
划桨力量。
耐力是赛艇运动员的重要能力之一。
赛艇比赛一般为长时间持续的比赛,需要运动员
有较强的耐力来应对比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为了提高耐力,训练中可以进行长距离跑步、划船或者游泳等有氧训练,以及间歇性训练等。
有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增
强耐力,而间歇性训练则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速度。
协调能力也是赛艇运动员的重要能力之一。
赛艇运动需要运动员协调上肢和下肢的动作,以及对船身的控制。
为了提高协调能力,训练中可以进行船舱内的协调练习,如配合
船上其他成员的动作和配合划桨节奏等。
其他的协调器官训练也可以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
协调能力,如眼睛、耳朵等。
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对于赛艇运动员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赛艇比赛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
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以便随时处理比赛中的各种变化和情况。
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反应能力,训练中可以进行各种反应训练,如训练运动员对于指令的快速反应、训练运动员的反
应速度以及训练运动员的灵敏度等。
浅析力量耐力训练对2千米赛艇项目成绩的影响

221 献 资 料 -. 文 查 阅 与本 研 究 相 关 的 图 书 、 刊 和 计 算 机 网 络 检 索 , 期 为本 研 究 提 高参 考 依 据 。 222 比试 验 ..对 对 五 位运 动员 进 行 力 量 耐 力 训 练 ,测 得 的 运 动 成绩 进行 对 比分 析 。 2 3数理 统 计 . 2 对 实 验测 得数 据 运 用S s l .进行 统 计 分 析 。 PS 1 O 3结 果 与分 析 .
2研 究对 象 与 方 法 . 21 究对 象 .研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参 加 第 四届 全 国 城 市 运 动 会 的 运 动 员 : 单 人 双桨 刘 要 传 , 人 双 桨 刘 要 传 、 帮 峰 , 人 双 桨 陈令 部 、 双 韩 四 张 宁涛、 帮峰、 韩 邵得 印 , 五 名运 动员 。 共
■瞪
里 !
朱克 勇
( 埠市体育局 , 徽 蚌埠 蚌 安 23 0 ) 3 0 0
浅 析 力 量 பைடு நூலகம் 力 训 练 对 2 米 赛 艇 项 目成 绩 的 影 响 千
摘 要 : 文 作 者 运 用 陆上 力 量 耐 力 训 练 、 功 仪 耐 力 本 测 训 练 的 实验 方 法 。 过 对 专 项 运 动 成 绩 提 高的 对 比 分 析 得 出 , 通 力 量 耐 力是 提 高赛艇 运 动 员2 米成 绩 的 重要 因素 。 千 关键 词 : 力量 耐力训 练 2 千米赛艇 项 目 运 动成绩 影 响
31 验 结 果 .实
测 验 备 战 1 9 年 全 国第 四届 城市 运 动 会 的五 名 运 动 员 在 99 力 量 耐 力 训 练 前 (9 9 5 1 9 年 月4日一 l 9 年 6 1 目) 成 绩 和 99 月 2 的 在 力量 耐力 训 练 后 ( 9 9 6 1 日一 19 年9 1 19 年 月 7 9 9 月 8日) 的成 绩 , 验 前 后成 绩 对 比如 下 表 实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赛艇是一项需要全身协调能力的运动,其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和技术训
练等几个方面。
力量训练是赛艇运动员的基础。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运动员的爆
发力和速度。
训练内容包括负重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负重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推桨的能力。
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使
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快地出发和切换桨的节奏。
有氧训练是赛艇运动员的重要训练内容。
有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增加他们的持续运动能力。
有氧训练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跑步、划船和游泳等有氧
运动来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让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更加强健,提高体内氧气的摄取和利用
效率。
技术训练是赛艇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主要包括桨的技术动作和比赛
战术的训练。
桨的技术动作包括顶桨、收桨、冲桨和切换等。
这些技术动作的练习可以提
高运动员的划行效率和速度。
比赛战术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配合和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比赛节奏和对手的动态。
赛艇运动员的训练需要注意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和技术训练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这些
训练内容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合理的饮食和
充足的休息也是赛艇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进
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帮助赛艇运动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

浅议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赛艇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来说,专项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赛艇九人、四人、单人等不同的组别都需要运动员具备精湛的专项能力,如耐力、力量、协调性、反应能力等。
首先要说的是耐力训练。
对于赛艇运动员来说,持久的耐力是很重要的,因此,长距离、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跑步、游泳、划船等运动都是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其中,划船的训练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它可以帮助运动员熟悉和适应赛艇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其次是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这是赛艇项目中的另一项重要能力。
体重训练、斜板推举、卧推、引体向上等都是好的练习方式。
力量训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器械训练来加强,如哑铃、弹力绳、杠铃等。
此外,爆发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对于这一方面的训练,运动员可以通过跳箱、爆发跑、爆发跳、踢腿等运动来增强。
协调性训练也非常关键。
赛艇需要良好的平衡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协调性的训练可以通过平衡板、骑行机、体操和瑜伽等方式来完成。
反应能力和灵敏度也是赛艇运动员的必备素质之一。
对于反应能力的训练,可以选择多种训练方式,如跳绳、快速反复弹跳、高强度有氧训练等。
同时,提高灵敏度的训练也可以通过电子反应训练来培养。
最后,心理素质的训练同样不可忽视。
赛艇项目需要面对极端艰苦的训练和选手之间的高度竞争,因此,需要运动员具备坚韧、毅力、耐心、专注和自律等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可以通过集中冥想、正确认知、渐进式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提升。
综上所述,专项能力的训练是赛艇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能力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同时,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赛艇专项能力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赛艇比赛2000米划的生理学指标与专项能力训练关系
【摘要】:研究发现,赛艇运动员朱治福在一般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训练中所获得的机能潜能,已经具备顺利完成世界比赛前三名成绩目标所必备的先决条件。
但在世界大赛中没有获得过优异成绩。
说明他缺乏比赛专项能力的训练,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生理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赛艇项目的生理学特点。
采用实验法,对专家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根据实船力量测试中所发现的技术问题,完善划桨动作、技术细节,运用了间歇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进行了发展运动员比赛专项能力的训练。
通过实践检验,单人艇成绩提高了0:12.0s,0:15.0s,比预测成绩提高了0:00.6s,获得了世界杯比利时站男子轻量级单人艇的第二名和第14届亚运动会的冠军。
【关键词】:赛艇比赛; 生理学理论; 间歇训练; 专项能力; 成绩提高
1. 前言
根据黄胜雄教练在2002年准备第14届亚运动会的过程中的训练计划和各种资料进行研究。
评价采用了国际赛艇协会推荐的《评价赛艇运动员的各种能力标准》,对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朱治福的各种测验成绩进行的分析,发现运动员在一般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训练中所获得的机能潜能,已经具备顺利完成比赛成绩目标所必备的先决条件。
单人艇2000米成绩预测是7:02.6s,但是,运动员在2000米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只有7:13.0s,当时单人艇的成绩是7:18.2s,预测成绩与运动员自己的最好成绩、当时单人艇的成绩相比,相差0:11.4s,0:15.6s,说明:如果不改变训练方法,“朱治福已经获得了这种机能潜能的本身,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运动成绩”的现状不会被打破。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
应用赛艇训练的基础理论、对赛艇比赛的生理特点、训练方法、手段、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和大量地采用了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根据郑伟涛博士进行实船力学测试中所发现的技术问题,在完善运动员技术细节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了发展运动员比赛专项能力的训练。
通过实践,检验了我们的训练思路是客观的。
符合发展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专项能力的训练规律。
在测验中,多次达到7:02.0s-7:05.0s的成绩,在2002年世界杯比利时站朱治福获得了男子轻量级单人艇的第二名和第14届亚运动会的冠军。
1.1 赛艇运动员需要的一般生理指标
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赛艇运动员(不论男女)在各种级别的静水比赛中完成2000米比赛距离和在陆上划船器上完成2000米后的即刻、采集的血乳酸值均在18-22mmol/L之间。
心率在190-205次/分。
运动员最大攝氧量的检测指标一般在:男子6.2-6.7 L/分,男轻5.1-5.4 L/分,女子4.1-4.6 L/分,女轻3.7-4.3 L/分。
每公斤体重最大攝氧量在64-77mm L/分,需要消耗的氧量是最大攝氧量95-100%。
在比赛全程中的能量消耗在100-25千卡/分之间。
肌糖元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最大肺通气量180-220 L/分,每分钟血的输出量38-42
L/分,在负荷中工作肌的血流量可超过总流量80%。
1.2 赛艇比赛供能工作的过程
在赛艇2000米比赛中,根据比赛战术安排的分析:运动员首先需要在无氧和乳酸工作条件下进行紧张的工作,持续工作数秒钟后,才能开始达到有氧代谢供能的最高水平。
在肌肉的工作中,有氧能量供应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糖和脂肪。
有氧代谢展开供能工作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P56;j 霍尔麦尔1979年)(P57;戈尔尼克等人1982年研究的。
J 科尔1975年研究的结果正好一致。
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ATP 、CP最大释放能量作用时间是10-25秒,LA最大释放能量作用时间是30-120秒,有氧代谢最大释放能量作用时间是120-300秒,随着运动员从2000米-0米的比赛距离逐渐完成前移的过程中,无氧和乳酸能源的作用是逐步降低的,则有氧能源的作用是逐步上升的。
还有J 科尔1975年资料证明:高水平的运动员在乳酸性无氧能源作为基本供能途径时的工作,可以持续30秒-6分钟。
正是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赛艇运动员2000米比赛的耐力。
1.3 对赛艇训练的生理机制与系统要求
根据R M 孔茨有氧周期性练习的能量与肌力测定特征研究结果(1986年):划分3’-10’的比赛项目,属于最大有氧强度比赛项目。
其生理机制与系统是所有有氧能力练习的基本部分,但运动肌的乳酸糖酵解能量供能系统的强度(最大乳酸值)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练习中,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有氧成份可达60-70%。
比赛开始后,1.5-2分钟,便可达到人体的最高生理指标,如心率、心收缩量、工作肺通气量、吸氧速度等方面。
练习结束后,血乳酸浓度可达15-25摩尔/L,不过这一点取决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高低,努力程度的大小和练习持续时间。
1.4 针对文献资料结果进行检验
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国家队男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在陆上测功仪上所表达的最大功率有3种状态。
即:任何一个赛艇运动员,当他的血乳酸值4mmol/L 以内有氧供能条件下的最大功率最小,在2000米的全力划中,血乳酸值在16-19mmol/L以内,乳酸供能条件下的最大功率居中,在15-25秒、血乳酸值10-12mmol/L以内无氧供能条件下的最大功率最大。
在2000米的全力划中,一般血乳酸值高的运动员成绩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成绩要好一点。
由此可见,血乳酸值16-19mmol/L供能形式在3种供能形式中是赛艇的关键的供能形式。
这就是赛艇比赛专项耐力生理学方面的基础要求之一。
2. 赛艇比赛专项耐力的训练
2.1 训练的生理机制依据和训练方法依据
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进行检验获得的结果,在提高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
中,根据郑伟涛博士自主研制的赛艇实船力量测试系统,在改进和完善运动员的比赛技术细节为依据,以提高运动员承担训练负荷所产生的生理学效果为重点,以预订的比赛战术模型为各种速度的指标要求。
为了达到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目的,我们主要采用了(胡亦海)间歇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并设计训练的手段、内容进行训练研究。
2.2 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
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通常在20-45秒之内、或者15-25桨;该距离的负荷强度要求是2000米比赛1/10的距离。
现有2000米比赛强度的150-160%,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180-190次/分之间,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预订速度、频率)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分,作为下一组练习开始的确定依据。
该方法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比赛起航后保持速度的能力。
在生理机制方面提高磷酸肌酸系统与乳酸能系统的混合代谢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克服因为能量代谢系统的转换,维持运动速度,减少下降幅度的能力。
促使运动员在比赛的第一个250米距离之内不落后。
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划桨技术和频率。
采用赛艇实船力量测试系统监测,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距离中每一桨力量的大小和是否均匀,力量的曲线是否光顺。
典型训练手段是:在2000米的航道中,200米快速划加上50米控制平衡较小力量划。
心率保持在180-190次/分、其频率保持在42-44桨/分之间的练习,在一大组的练习中安排重复8次,在一次训练课中,一般完成16-24组。
每一大组之间休息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