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2006—2007(上)高三物理试卷
厦门市一中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电梯由地面开始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t 时刻电梯上升到最高点B .00t ~与004~6t t 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C .00t ~与004~6t t 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2:3D .00t ~与004~6t t 时间段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2.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 ,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 前进的距离分别为9m 、7m 、5m 、3m 、1m 。
可知( ) A .初速度为9m/s B .末速度为1m/s C .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后 D .加速度一定减小3.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5m/s ,0.45m B .5m/s ,0.25m C .10m/s ,0.45mD .10m/s ,0.25m4.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 内的位移是18m ,则( ) A .物体在2s 末的速度是20m/s B .物体在第5s 内的平均速度是20m/s C .物体在5s 内的位移是50mD .物体在第2s 内的位移是20m5.某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2 m/s 2 ,加速的最后一秒运动的路程为20米,此后开始匀速运动。
则汽车加速的位移是( ) A .110.25mB .90.25 mC .100 mD .110m6.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质点甲前2s内的位移为20m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7.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物理半期考试1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年物理试卷第Ⅰ卷命题教师:黄垅水 2006.11说明:⑴本卷分题卷(第Ⅰ卷)、答题卡和答卷。
题卷一张4页,答卷一张4页。
⑵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题目的答案用0.5mm 的黑色水笔填在答卷的指定位置,超出指定位置的和填错位置的答案不能得分。
⑶答题时一律不准使用涂改液或涂改纸,违反规定的该题答案视为无效。
⑷考试完毕,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17题,每题3分,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51分。
)1.在恒温水池中,一个气泡(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缓缓向上浮起,在上升过程中 A.气泡的内能减少,外界对气泡做功,放出热量 B.气泡的内能不变,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C.气泡的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 D.气泡内能增加,吸收热量2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气体的温度升高5℃,则: A . 气体的压强增大;B .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C . 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 .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将升高278K 。
3.温度都是0℃的1g 水和1g 冰的 (A)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内能也相同(B)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水的内能比冰的内能小 (C)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水的内能比冰的内能大(D)内能相同,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冰的分子平均动能 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 .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热量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图甲中AB 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图乙则是放在电场线上a 、b 处的试探电荷的电量与所受电场力大小间的函数图线,由此可以判定A .若场源是正电荷,位置在A 侧B .若场源是正电荷,位置在B 侧C .若场源是负电荷,位置在A 侧D .若场源是负电荷,位置在B 侧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 ,所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甲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平衡时两根绝缘细线中的张力大小为:∙∙A B ab 甲7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10-7库仑,在静电场中由a 点移到b 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10-5焦耳,质点的动能减小了8.0×10-5焦耳,则 A. 这一过程合力做了-8.0×10-5焦耳的功. B. 这一过程电场力做了8.0×10-5焦耳的功.C.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фa -фb 为100V ;D.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фa -фb 为-700V 。
2007年厦门一中中考物理科模拟试卷(八).

2006~2007学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 班级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1.春节前夕厦门仙岳路的高架桥全线贯通。
在高架桥的某些地段安装了隔音板来控制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设计是采用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 .在声源处减弱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 .在人耳处减弱 D .以上都有可能 2.下列是小明做家务时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A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 .泼水时,桶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3.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C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 5.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 则该桌面( )A .左面高,右面低B .右面高,左面低C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D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6.小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隙C .分子在不停运动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7.如图3的家庭电路中,a 是保险丝, b 、d 是插座,接错的图是( )A .a 和bB .c 和dC .a 和cD .a 和d 8.纸盒包装的饮料,一般都配有一端尖另一端平的吸管,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尖的一端插入,这样做可以( )A .增大受力面积B .增大压力C .增大压强D .增大摩擦 9.如图4所示,要使灯L 1和L 2串联在电路中,则关于1、2、 3、4四个接线柱的连接,正确的是( )A .只需连接1和2B .只需连接1和3C .只需连接3和4D .只需连接2和3图2 A .隔着玻璃砖看木棒B .通过平面镜看自己C .小孔成像D .冰透镜向日取火图1图310.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一定。
厦一中2006-2007(上)期中高三化学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化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教师:郭源利2006.11 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Ⅱ卷不能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并书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12 Mg:24 Al:27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具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A.水玻璃B.陶瓷C.明矾D.水泥2.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硫酸溶液与饱和食盐水B.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C.锌片与稀硫酸D.SO2通入氯水中3.下列能用来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是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B.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KMnO4褪色C.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D.点燃的Mg条伸入盛有SO2气体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得MgO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能在其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HCO3—、AlO2—B.Na+、SO42—、ClO—、NO3—C.Na+、NH4+、K+、NO3—D.Al3+、Na+、SO42—、NO3—5.下列叙述与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少量的S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SO2 + Ca2+ + 2ClO—+ H2O == CaSO3↓+ 2HClOB.F2通入NaCl溶液中:F2 + 2Cl—== 2F—+ Cl2C.少量SO2通入过量的氨水中:NH3•H2O + SO2 == NH4+ + HSO3—D.过量的C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CO2 + ClO—+ H2O == HCO3—+ HClO6.中学化学中有一类物质其化学性质与浓度有关,当它们的浓度不同时反应产物也不相同,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浓度无关的是A.HCl B.HNO3C.H2SO4D.AlCl37.下列有关硫酸工业的描述正确的是A.SO2转化为SO3时通常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B.在吸收塔中常用水吸收SO3C.接触法制硫酸可用硫磺、石膏、黄铁矿等为原料D.生产过程中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常用烧碱处理8.已知C (s )+ O 2(g )== CO 2(g );△H =–393.5kJ •mol —1,2CO (g )+ O 2(g )== 2CO 2(g );△H =–566.0kJ •mol —1,则C (s )+21O 2(g )== CO (g );△H 为 A .110.5kJ •mol —1 B .–110.5kJ •mol —1 C .172.5kJ •mol —1 D .–172.5kJ •mol —19.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三年生物试卷第Ⅰ卷 命题教师:林木青 2006.1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下列细胞器中,不含有胸腺嘧啶和磷脂的是 ( )A .细胞核 、核糖体B .线粒体、中心体C .叶绿体、液泡D .核糖体、中心体 2.下列哪一细胞能完成最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 ( )A .变形虫B .人的成熟红细胞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 .根毛细胞 3.某科学家在分析一种生物细胞时,发现其中含有葡萄糖、核糖、糖原、磷脂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 ( )A .蓝藻细胞B .植物细胞C .动物细胞D .大肠杆菌 4.在碱性环境中,能与低浓度的CuSO 4产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 ) A .氨基酸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核酸5.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 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 选出杂交瘤细胞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
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 )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6.SARS 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的淋巴细胞就能对其进行识别和记忆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和记忆SARS 病毒,是因为病毒具有 ( ) A .密码子 B .糖被 C .抗原决定簇 D .蛋白酶 7.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向豚鼠的胰脏 腺泡细胞中注射3H 标记的亮氨酸,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标记 的氨基酸可依次出现在该细胞的不同部位。
下面有关叙述哪 一项是正确的 ( ) A .被标记的氨基酸首先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 B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有紧密的联系 C .图中②、③、④分别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 .连接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结构的是具膜的小泡8.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厦门一中2006~2007学年初一年上学期半期考试卷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语文试卷命题教师:许鹭婷 2006.10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中。
对于语文,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你们将面临入中学来第一次语文学习上的大挑战,别紧张,让我们一起来接受检验,边了解语文边闯考试关吧!一.自主积累关(34分)语文是一手漂亮的方块字,语文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文是字词的理解与积累……现在,面对语文学习的基础关,动动脑筋,准确作答,相信你能顺利通过这第一关的!1.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你最漂亮的字迹,根据拼音将这句话写下来。
(3分)Wàn lài cǐdōu jì,Dàn yúzhōng qìng yīn。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的一项是()(2分).....完全正确..及加点字读音A.糟踏.(tà)啜.泣(chuò)栖.息(xī)猝.然长逝(cù)B.训戒.(jiâ)雏.形(chú)贮.蓄(chǔ)绝.处缝生(juã)C.倔.强(juâ)蹂躏.(lìn)竦峙.(shì)德高望众.(zhòng)D.伫.立(zhù)堕.落(duò)酝酿.(niàng)繁弦.急管(xián)3.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请用相应的成语代替下列句中划线部分。
(2分)(1)面对一中百年的辉煌,面对那些白发苍苍却依然心系母校的老校友,我们怎能不因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2)“体操世锦赛中中国队狂揽8金啊!”这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的喜讯让大伙儿兴奋不已,倍感自豪!()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精美诗章的吟读,语文是对文言古韵的品味……学好语文,读背是关键,仔细审题,仔细作答,继续闯关吧!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007年厦门一中中考物理科模拟试卷(二).

2006--2007年度初中物理模拟试卷二(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____班、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是( ) A .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从后面甩出去 B .防止汽车启动时,人从后面甩出去 C .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冲去” D .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 2.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温度 3.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的两个金属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密度大的重力势能大B .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C .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D .潜入水中的潜水艇,下潜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
光源每隔一定的时间(例如0.02s)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如图1所示是棒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从图1可知( ) A .棒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棒球的运动速度在加快C .棒球的运动速度在减慢D .棒球做变速运动5.小明仔细观察了图2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 )A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人射角C .光从空气射人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D .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6.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B .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 .地磁的S 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D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7.在图3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图 1图 2 图38.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 )A .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 .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D .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9.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
2007年厦门一中中考物理科模拟试卷(九).

2006~2007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综合练习二)一、选择题: 班级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__1.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方法( )A .一定是串联B .一定是并联C .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D .无法确定2.电视机、电脑的荧光屏表面,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多灰尘,这是因为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电视机、电脑工作时荧光屏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C .玻璃吸附灰尘的能力较强D .电视机、电脑工作时,荧光屏表面带有静电而吸附灰尘3.如图1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从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能转到上海被接收,这种信号传递是利用( )A .声波B .超声波C .次声波D .电磁波5.小华同学搜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增减摩擦的事例,其中增大摩擦的例子是( )A .给机件加润滑油B .穿旱冰鞋溜冰C .气垫船D .汽车轮胎上有花纹6.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 .熔化B .凝华C .液化D .凝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C .物体吸热时温度可能不变D .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8.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灯的灯丝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增加时,下列对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及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测灯的电压,灯的亮度变暗B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灯的亮度变亮C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灯的亮度变暗D .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灯的亮度变暗 9.图3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B . 铁锤C .独轮车D .起子 图1 图3 图21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一定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完整的像B.在平面镜后放东西会遮挡镜前物体在镜中成的像C.当人在镜前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成的像大小却不变D.人只有站在平面镜的正前方,才能通过平面镜成像11.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物理试卷命题教师:郑仁文 2006.11本试卷分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卷。
题 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质子经电压U 加速后,进入一圆环状空腔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保持不变,需加一个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关于质子在空腔中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速电压U 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 B .加速电压U 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小 C .加速电压U 越大,质子运动的周期越小 D .加速电压U 增大,质子运动的周期不变 2.两个相同的圆形线圈,通以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电流I 1和I 2,如图所示。
先将两个线圈固定在光滑绝缘杆上,问释放后它们的运动情况是:A .相互吸引,电流大的加速度大B .相互吸引,加速度大小相等C .相互排斥,电流大的加速度大D .相互排斥,加速度大小相等3.如图,单摆摆球带正电,摆长为l ,摆线和摆球都不导电,悬挂于O 点。
当摆球摆过竖直线OC 时便进入或离开一个匀强磁场,此磁场的方向与单摆摆动平面垂直。
在摆角α<100的情况下,摆球沿着AB 弧来回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 点和B 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B .在A 点和B 点,摆线的张力不一样大C .单摆向左或向右摆过C 点时摆线的张力一样大D .单摆摆动的周期仍为T =2gl4.在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电子束的扫描是用磁偏转技术实现的,其扫描原理如图甲所示,圆形区域内的偏转磁场方向垂直于圆面,当不加磁场时,电子束将通过O 点而打在屏幕的中心M 点。
为了使屏幕上出现一条以M 点为中点的亮线PQ ,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应是图乙中的:5.如图甲所示,电流恒定的通电直导线MN ,垂直平放在两条相互平行的水平光滑导轨上,电流方向由M 指向N ,在两轨间存在着竖直方向的磁场,取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AA .在最初的一个周期内,导线在导轨上做机械振动B .在最初的一个周期内,导线一直向左运动C .在最初的半个周期内,导线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在最初的半个周期内,导线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6.电容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两板之间距离为d ,接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上。
今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速度v 匀速直线穿过,如图所示。
若把两板间距离减到一半,还要使粒子匀速直线穿过,则必须在两板间:A .加一个B =2U /vd ,方向向里的匀强磁场 B .加一个B =2U /vd ,方向向外的匀强磁场C .加一个B =U /vd ,方向向里的匀强磁场D .加一个B =U /vd ,方向向外的匀强磁场 7.如图甲所示,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射入有界匀强电场E 和匀强磁场B 区域,从射入到射出该区域的整个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对粒子所做总功为W 1;若把上述有界电场和磁场正交叠加,如图乙所示,粒子仍以速度v (v <E /B )的速度射入该叠加区域,从射入到射出该区域的整个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对粒子所做总功为W 2(不计粒子重力)。
前后两次电场、磁场区域宽度不变,粒子只能从左边界进、右边界出,则:A .W 1=W 2B .W 1<W 2C .W 1>W 2D .无法比较 8.如图所示,一宽为d 的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从MN 边界以速度v 0既垂直于磁场又垂直于边界MN 从A 点射入磁场,从PQ 边界的B 点离开磁场。
若让该粒子从B 点以跟刚才从A 点进入磁场时等大的速率既垂直于磁场又垂直于边界进入原磁场,那么对粒子后来在磁场中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粒子在磁场中仅受磁场力作用) A .运动轨迹与原来的重合B .一定从A 点离开磁场C .粒子一定不从A 点离开磁场D .粒子的动量变化一定跟原来的粒子动量变化相等9.如图所示电路中,R 2、R 3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电路中的O 点接地,当变阻器R 1的滑动触头P 由右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 1和V 2的示数的变化量为△U 1和△U 2,则应有: A .|△U 1|>|△U 2| B .M 点电势降低 C .N 点电势升高 D .F 点电势不变10.如图所示,在真空中坐标xOy 平面的x >0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B =1.0×10-2T 的匀强磁场,方向与xOy 平面垂直,在x 轴上的P (10,0)点处有一放射源,在xOy 平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为v =1.0×105m/s 的带正电粒子,粒子的质量为m =1.0×10-26kg ,粒子带电量为q =1.0×10-18C ,则带电粒子能打到y 轴上的范围是(重力的影响不计):A .-10cm ≤y ≤10cmB .-10cm ≤y ≤310 cmB M N 甲+B B 甲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1.(9分)要测量如下图甲所示的一支管子的管壁厚度;所用的仪器及它们的局部放大图如下图乙和图丙所示管子的内径为cm,外径为cm,管壁厚cm。
12.(11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内阻r小于1.5Ω)B.电流计G(满偏电流3mA,内阻R g=10Ω)C.电流表A(0~0.6A,内阻约为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F.定值电阻R3=990ΩG.开关、导线若干(1)为方便且能准确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器材前的代号);(2)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三、本题共6小题,共70分。
解答写出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者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导轨相互平行,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质量为3.6kg,有效长度为2m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
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A时,金属棒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A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2m/s2,求磁场的磁感强度。
14.(10分)如图所示,两块长直平行金属板a、b相距d =0.10m,a、b间的电场强度为E=5.0×105N/C,b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6.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今有一质量为m=4.8×10-25kg、电荷量为q=1.6×10-18C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a板左端以初速度v0=1.0×106m/s沿纸面平行金属板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刚好从狭缝P穿过b板面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b板的Q(图中未标出)处。
求:(1)粒子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1 2 3 4 5 15 10515.(10分)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形绝缘轨道,半径R =1m ,匀强磁场垂直于轨道平面向内,一质量为m =1×10-3kg 、带电量为q =+3×10-2C 的小球,可在内壁滑动,开始时,在最低点处给小球一个初速度v 0,使小球在竖直面内逆时针做圆周运动,图甲是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速率v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乙是小球所受轨道的弹力F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合图象所给数据,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小球初速度的大小。
16.(12分) 一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一带电量为+q 的物块,质量为m 的物块。
当沿斜面向上方向加一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时,给物块一初速度,可使物块匀速向上滑动,如图所示。
现使沿斜面向上方向的匀强电场的场强变为3E ,且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
已知斜面长为L ,物块的大小可以忽略。
求: (1)若匀强电场始终存在,物块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2)若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电场,则要使得物体能够到达斜面顶端,电场对物块的作用时间至少多长。
17.(14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半圆弧形光滑轨道置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AD 与电场方向平行,轨道圆弧半径为R ,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电场强度为E ,方向水平向左。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轨道上的C 点恰好处于静止,圆弧半径0C 与水平直径AD 夹角为α(sin a =O.8)。
(1)求小球带何种电荷,电荷量是多少? (2)如果将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对轨道最大压力的大小是多少?18.(16分)如图所示,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带正电的粒子经过MN 两平行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N 板上的孔射出,当带电粒子到达P 点时,长方形abcd 区域内出现大小不变、方向垂直于纸面且方向交替变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4 T ,每经过t =4π×10-3 s ,磁场方向变化一次,粒子到达P 点时出现的磁场方向指向纸外,在Q 处有一个静止的中性粒子,PQ 间距离s =3m ,PQ 直线垂直平分ab 、cd 。
已知D =1.6 m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为1.0×104 C/kg 。
重力忽略不计,求: (1)加速电压为200 V 时带电粒子能否与中性粒子相碰撞? (2)画出带电粒子的轨迹;(3)能使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碰撞,加速电压的最大值是多少?班 座号 姓 准考证***************************密 封 线**********************密 封 线****************************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物理试卷答 卷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