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共识,加强推广和宣传,让
02
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保障患者安全。
•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03
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在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方 面的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 使用有效消毒剂, 确保皮肤消毒彻底,减 少皮肤细菌定植。
严格无菌操作
• 在置管、护理等操 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 风险。
定期监测和评 估
• 定期对置管患者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感染 征象,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
03
重点预防建议
严格的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01
• 在导管插入、护理和更换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
04
实践经验和建议
早期检测和干预
01
定期检测
• 建议每个月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02
风险评估
•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03
及时处理
•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停止置管、更换导管等。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防策略
针对不同病种制定策略
• 根据不同病种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如肺癌患者需要重点预防呼吸道感染 ,而心脏病患者则需要重点预防心脏感染。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不同,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关注感染传播
• 对于易传播的感染,如流感,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提高医患沟通
01
02
共识内容解读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 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  ppt课件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 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 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 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PPT课件
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 根据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有两种采取 方法,保留导管:外周静脉血1份,中心静脉 血1份;拔除导管:2个不同部位的外周静脉血、 导管尖端5cm或整根。
• ①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1) 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 (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 血培养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如果报阳 差异时间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 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 (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 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 提示可能为CR-BSI(此方法适用于手工定量 血培养系统)。 ②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 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 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 ③如果仅是来自外 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 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假丝酵母菌属, 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④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不是CR-BSI
中静脉和头静脉。
PPT课件
5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 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 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ppt课件

ppt课件
20
采血方法
1.消毒: 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
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小于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
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
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2小 时。
ppt课件
17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1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 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 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 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 h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 (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 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一个来源于外周血)其结 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 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ppt课件
8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 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 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 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呼吸机使用率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
泌尿道插管使用率
ppt课件
7.01‰ 1.57 ‰
3.46‰ 581‰ 721‰ 852‰
7
6000美元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制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 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所有的感染源都应防护 导管
血源性
输注药物 接头 敷贴 皮肤
重症患者:2-4个导管
Page 11
一旦怀疑病人发 生CRBSI,应如何 处理呢?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 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 致病菌。
——2011年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CRBSI的危险因素
3、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
现状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
1.手术留下异物 2.空气栓塞 3.配血不合 4.插管相关尿路感染 5.褥疮 6.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医院获得性) 7.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8.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其他外源性的 影响
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
如表皮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
如铜绿假单胞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鲍 曼不动杆菌)及真菌 (如念珠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护理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护理课件
定期对导管进行评估和维护,确 保导管通畅,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导管相关性血 流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教育,
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0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 护理
感染发生后的护理措施
导管维护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 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导管受压、扭
曲或牵拉。
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建议
营养与饮食
指导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如定期 更换敷料、监测体温等。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保证营养摄 入,增强机体免疫力。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肢 体功能恢复。
0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种 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
疗。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 施,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患者教育及心理护理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治疗。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导 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
发生原因与机制
原因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导管维护不当、 患者免疫力低下、医疗操作不规范等 。
机制
细菌通过导管接口或导管腔进入血液 ,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导管局部红肿热痛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耐药性
耐药性是生命对药物的 反抗。
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探讨资 源分配和利用的智慧之
书。
04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imaging examination in diagnosis
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优缺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 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心脏结构,操作简便,但可能受操作者技术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血流感染诊断敏感,但费用高昂。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情况,但辐射量大。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常见症状 发热、寒战、皮肤红斑等是其主要症状。 血流感染体征 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是常见体征。 血培养诊断方法 >90%的血流感染可通过阳性血培养确诊,准确性高达95%。 影像学诊断 CT、MRI可显示血管内导管,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与 流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
导管感染发生率 根据CDC报告,美国每年约有200,000例的血流感染事件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导管感染高危人群 ICU、癌症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发人群。 导管类型与感染率 Hickman导管的感染率高达3.6%,远高于PICC导管的0.9%。 导管感染后果 严重的导管感染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20%。
0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管理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manage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进行诊断。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