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_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汉字与词语1. 汉字的结构及基本笔画2. 汉字的书写规范3. 汉字的发展演变4. 词语的构词规律5. 词语的搭配与运用二、词语运用1. 词语的选择和搭配2. 语境对词语的影响3. 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4. 词语的丰富变化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作品及代表作者2. 古代文学风格与特点3. 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4. 古代文学的意象与意境四、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作品及代表作者2. 现代文学的风格与特点3. 现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4. 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五、经典古诗文鉴赏1. 古代诗文代表作及作者2. 古代诗文的艺术价值与意义3. 古代诗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4. 古代诗文的语言特点与意境六、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 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及作者2. 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意义3. 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及表现手法4. 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意境七、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2. 夸张与描写3. 排比与对偶4. 反问与夸大八、古代文学名句1. 名句的背后故事2. 名句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 名句的意境与艺术价值4. 名句的现代诠释与应用九、现代文学名句1. 名句的背后故事2. 名句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 名句的意境与艺术价值4. 名句的传世价值与影响十、汉字故事与典故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3. 汉字字义的故事与传说4.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价值十一、汉字的背后故事1. 汉字的来源与创造2. 汉字的历史传承与流变3.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意义4. 汉字的现代应用与发展十二、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1. 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2. 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渊源3. 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共鸣4. 古代文学的价值传承与当代意义十三、现代文学与当代社会1. 现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2. 现代文学作品的时代内涵3. 现代文学的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4. 现代文学的思想反映与社会影响十四、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1. 古代文学作品的当代启示2. 古代文学作品的当代演绎3. 古代文学的智慧传承与现代应用4. 古代文学的情感共鸣与时代联系以上是经过整理的语文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一、文字教育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甲骨文的意义和特点3.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结构4.汉字的字形和字音5.汉字的识读、书写和运用二、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和分类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3.词性和词义的理解及运用4.词语的联想和联络5.词语的衍生和派生6.词语的识别、辨析和修改三、句子的理解和运用1.句子的结构和要素2.句子的种类和特点3.句子的语法功能和语序4.句子的连接成分和连接方式5.句子的转述、变换和组成6.句子的理解、运用和改写7.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8.句子的审美效果和文学作用四、篇章阅读和鉴赏1.文段的主旨和段落的结构2.文章的体裁和文体特点3.情节的推理和转折4.人物的塑造和形象描写5.语言的生动和感染力6.文章的语境和文化意义五、作文能力的培养1.字词的积累和运用2.句型的变化和巧妙搭配3.表达方式的多样和灵活4.结构的合理和条理清晰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6.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7.文章的规范和审美效果六、阅读能力的培养1.解读阅读提示和阅读题目2.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3.提炼主旨和理清逻辑关系4.分析推理和概括归纳5.和理解文化背景和时空背景6.预测推断和评析作品价值七、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培养1.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流畅2.语速和语音的节奏感3.语言规范和文明礼貌4.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5.内容的生动和有趣性6.口头语和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八、语言常识和语言规范1.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变异2.语言的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3.语言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4.语言的错误表达和问题解决5.语言规范和语法准确6.语言的文明修养和平等尊重以上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非常广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全面掌握。
希望这个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知识点大全一、拼音与识字。
1. 拼音。
- 声母(23个):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 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a、o、e、i、u、ü。
-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
- 前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 拼音规则:-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去掉,如ju、qu、xu;但n、l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能去掉,如nü、lü。
- 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
2. 识字。
- 汉字的基本笔画:横(一)、竖(丨)、撇(丿)、捺(㇏)、点(㇔)、横折(㇆)、横撇(㇇)、横钩(乛)、竖折(㇉)、竖弯(㇄)、竖钩(亅)、弯钩(㇁)、卧钩(㇃)、撇折(㇔)、撇点(㇔)等。
- 汉字的结构:- 独体字:由笔画直接构成的字,如日、月、山等。
- 合体字:- 左右结构:如明、林等。
- 上下结构:如尖、尘等。
- 半包围结构:如句、区等。
- 全包围结构:如国、园等。
- 品字结构:如晶、森等。
二、词语。
1. 词语的构成。
-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天、地、人、葡萄、蝴蝶等。
- 合成词:- 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关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国家、开关、高低等。
- 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如火车、红花、热爱等。
- 支配式: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如打球、看书等。
- 补充式: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如提高、说明等。
语文必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学习中语文知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下面就是我对语文必知识点的总结:一、语文的基础知识1. 字音字形字音字形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要对汉字的结构及发音有所了解,掌握好拼音学习、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2.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词语之间的搭配规律,了解常见的固定搭配,理解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各种句子的语法规则,了解主谓宾、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了解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修辞表达能力。
5. 作文技巧作文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描写、议论等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要点,提高写作水平。
二、语文的阅读知识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阅读方法,了解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掌握好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古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当代文学作品,掌握好文字的阅读能力,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语文的写作知识1. 字词表达字词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了解字词的用法和意义,提高字词表达能力。
2. 句子表达句子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句子的构成和用法,提高句子表达能力。
3. 段落表达段落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段落的结构和逻辑,了解段落的组成和功能,提高段落表达能力。
四、语文的修辞知识1. 比喻比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了解比喻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掌握好比喻的运用技巧,提高比喻的表达能力。
2. 夸张夸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夸张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掌握好夸张的运用技巧,提高夸张的表达能力。
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字表达1. 文字表达的基本要素文字表达是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把思想感情传递给读者的行为。
文字表达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目的、对象和接受者。
2. 文字表达的方法文字表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应用文等。
3. 文字表达的特点文字表达的特点是具有客观性、明确性和准确性。
在文字表达中,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4. 文字表达的技巧文字表达的技巧包括:善于归纳概括、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恰当使用修辞语言等。
二、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词主要以抒发情感和描写景物为主,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2. 古代诗词的构成要素古代诗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格律、韵律、意境和修辞等。
3. 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古代诗词时,要注意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意境和修辞,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外在形式。
4. 古代诗词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代表作品。
三、现代文学作品赏析1. 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现代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现实生活、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性。
2. 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如劳动与爱情、人与自然、革命与建设等。
3. 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鉴赏现代文学作品时,要把握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和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品《红楼梦》、《家》、《白鹿原》、《许三观卖血记》等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品。
四、古代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这些思想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语文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

语文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语文基础知识1. 汉字的基本要素:汉字由笔画、偏旁、部首组成。
2. 汉字的书写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3. 汉字的构字法:形声、会意、象形、指事。
4. 汉字的音节结构:声母、韵母、声调。
5. 汉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6.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词义、词性、词法、派生词。
7. 词语的构词法:前缀、后缀、派生、合成、转化。
8. 语言的典型特征:规范性、符号性、传递性、交际性。
9. 语言的表达手段:词语、语法、修辞、语音、语调。
10. 古代文言语的特点:文白异读、多义少词、成语合成等。
二、汉字知识1. 汉字的发展历史:象形演变、甲骨文字、金文演变、小篆字体、隶书书体。
2. 汉字的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 汉字的结构演化:表意字和表音字的发展。
4. 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偏旁部首、音节。
5. 汉字的书写技巧:笔画顺序、笔画结构。
6. 汉字的使用规范:字的读音、字的写法。
7. 汉字的词义辨析:形义、音义。
8. 汉字的应用技巧:识字、读字、写字技巧。
9. 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象形性、文化内涵。
10. 汉字的发展趋势:汉字的简化、汉字的规范化。
三、词语知识1.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词义、词性、词法、派生词。
2. 词语的构词法:前缀、后缀、派生、合成、转化。
3. 词语的分类:实词、虚词、短语、固定搭配。
4. 词语的词义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5. 词语的使用原则:义项重叠、意群强化、一词多义。
6. 词语的运用技巧:识词、用词、辨词。
7. 词语的举一反三:类推、引申、推理。
8. 词语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习惯。
9. 词语的更新换代:新词汇、外来词、习用语。
10. 词语的发展趋势:词义的延伸、词汇的丰富。
四、语法知识1. 语法的基本概念:句子、词类、成分、句法。
2. 词类的基本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冠词、数词、量词。
小学语文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和字形1. 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是汉语的基本文字,它包括笔划、偏旁部首和部首等基本结构。
① 笔划: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的书写顺序要正确,笔画的粗细、长短要合理。
② 偏旁部首:汉字的组成部分有偏旁部首和部首,它们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2. 声母和韵母拼音是一种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和韵母。
声母是汉字发音的第一个音节,韵母是声母之后的部分。
二、词语的构成1. 词语的组成词语是用来表示事物和反映思想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等。
词的构成包括词根和词缀,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
2. 词语的分类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虚词包括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等。
三、句子的成分1. 句子的基本要素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构成。
主语是句子的中心,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说明主谓之间动作的对象。
2. 句子的构成句子有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三种基本构成形式。
简单句是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而并列句和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组成。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用来美化语言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和夸张等。
五、文学常识1.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和《司马迁》的作品等。
现代文学是指经过文学改革的当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鲁迅文集》等。
2. 常用文体常用文体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等,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是以韵律和节奏组织词语的文学作品,小说是以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六、阅读理解1. 阅读的基本技能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有识字、理解、鉴赏和应用等基本技能。
2. 阅读的方法阅读应该采取逐字逐句、略读和复述等方法,做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广泛应用。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的认识1.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2. 汉字的起源3. 汉字的基本结构4. 汉字的构字法5. 汉字的拼音6. 汉字的笔画及字形7. 汉字的字音8. 汉字的字义9. 汉字的词语10. 汉字的造字法11. 汉字的演变二、词语1. 词语的概念2. 词语的分类3. 词语的构词法4. 词语的衍生与合成5. 词语的评价与修辞功能三、句子1. 句子的概念2. 句子的分类3. 句子的成分4. 句子的句式结构5. 句子的联立、并列及主谓宾结构6. 句子的衔接方式四、修辞与修辞格1. 修辞的含义2. 修辞的种类3. 修辞的效果4. 修辞的运用技巧五、阅读与写作1. 阅读的技巧2. 写作的方法3. 写作的原则4. 写作的要点5. 写作的题目6. 写作的结构7. 写作的表达技巧六、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2. 古代文学的形式3. 古代文学的特点4.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6. 古代文学的影响七、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4. 现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5. 现代文学的影响6.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八、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的概念2. 文学常识的分类3. 文学常识的作用4. 文学常识的重要性九、写作技巧1. 写作技巧的基本要求2. 写作技巧的分类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写作技巧的提高途径十、表达能力培养1. 表达能力的意义2. 表达能力的形式3. 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十一、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阅读理解的方法3. 阅读理解的技巧4. 阅读理解的误区十二、写作能力培养1. 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2.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3. 写作能力的发展方向十三、修辞技巧1. 修辞技巧的种类2. 修辞技巧的运用3. 修辞技巧的效果十四、文学概念1. 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2. 文学概念的分类3. 文学概念的修辞功能4. 文学概念的运用十五、表达方式1. 表达方式的种类2. 表达方式的运用3. 表达方式的效果4. 表达方式的特点十六、文学知识1. 文学知识的重要性2. 文学知识的分类3. 文学知识的运用4. 文学知识的发展方向十七、修辞形式1. 修辞形式的种类2. 修辞形式的效果3. 修辞形式的运用4. 修辞形式的特点十八、写作格式1. 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2. 写作格式的种类3. 写作格式的运用4. 写作格式的特点十九、语文教育1.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 语文教育的目标3. 语文教育的方法4. 语文教育的特点二十、言语表达1. 言语表达的含义2. 言语表达的形式3. 言语表达的效果4. 言语表达的特点二十一、阅读技巧1. 阅读技巧的种类2. 阅读技巧的方法3. 阅读技巧的误区4. 阅读技巧的提高途径二十二、写作能力1.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2. 写作能力的方法3. 写作能力的特点4.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二十三、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种类2. 修辞手法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效果4. 修辞手法的特点二十四、文学作品1. 文学作品的类型2. 文学作品的形式3. 文学作品的特点4. 文学作品的分类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点内容繁多,包括文字的认识、词语、句子、修辞与修辞格、阅读与写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常识、写作技巧、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文学概念、表达方式、文学知识、修辞形式、写作格式、语文教育、言语表达、阅读技巧、写作能力、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总复习各知识点方法汇编一.连贯得体二.病句常见病句类型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
"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1 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quot;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3)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3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2)缺谓语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赘余(1)堆砌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
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