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2)

合集下载

竹里馆知识点总结

竹里馆知识点总结

竹里馆知识点总结竹里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竹子和竹片为原料,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要工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美丽的线条被世人所喜爱。

在中国古代,竹里馆曾经是皇家园林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而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里馆的名称来源于其建筑材料,它主要由竹子构建而成,是一种非常环保和具有生态特色的古代建筑形式。

而竹里馆的知识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竹里馆的这些知识点。

一、建筑结构竹里馆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通常有两层,每一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和布局。

竹子主要用于支撑建筑结构,而其它材料则用于搭建屋顶和墙壁。

同时,竹里馆的建筑结构也包括了檐口、脊兽、门廊等装饰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此外,竹里馆的结构还常常融入了中国古代的风水理念,合理布局,注重通风采光,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宜居。

二、建筑风格竹里馆的建筑风格清新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它常常搭配亭台楼阁来构建整个园林建筑,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竹里馆的建筑风格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融合的理念。

三、建筑材料竹里馆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竹子,而且还会搭配一些其它木材和石材。

竹子是一种非常坚韧耐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非常好的防腐防虫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自重,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竹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建筑工艺竹里馆的建筑工艺主要包括编织、榫卯、拼接等多种技艺。

编织是竹子建筑的最主要的工艺,而榫卯和拼接则是用来加固建筑结构的。

在竹里馆的建筑工艺中,还会加入一些雕刻、绘画、篆刻等艺术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竹里馆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不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竹里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竹里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的古诗。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二、说教学目标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通过品读诗歌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

、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知道王维,感知和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过《竹里馆》,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记通诗歌方法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采用了(1)整合教学法∶由于本课所选取的两首诗都是王维的作品,都是寄情山水的山水田园诗,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

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从感性上初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范读、闭上眼想象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3)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13-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思量.(liàng )脚踝.(huái)鲜.为人知(xiān )B 伫.立(chù)钥匙.(shì)锲.而不舍(qì)C 嫉.妒(j í)滑稽.(jī)潜.心贯注(qián)D哺.育(pǔ)模.样(mó)气冲斗.牛(dò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A 喧嚣杂乱无张义愤填鹰B 磐石忘乎所已一拍既合C 踌躇惑人注目锋芒必露D 筹划兀兀穷年一反既往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死而后已.(停止)家喻.户晓(了解)B 心会.神凝(领会)可.歌可泣(可以)C 不约.而同(约定)零乱不堪.(能忍受)D 迥.乎不同(差得远)沥.尽心血(滴)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1屋里朴素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2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3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4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有拉上。

A ④③②①B ③④①②C ④①③②D ③①②④5、对下列人物的介绍,你认为错误..的是()(2分)A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重大贡献。

B 贝多芬,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D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乐观的人,把挫折当做试金石,一步步迈进人生的坦途。
6.①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②法国语言;③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7.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评分:如答成“对祖国的热爱”给1分)
8.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9.①动作;②对祖国无限热爱和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
10.只买有余不愿做通“贴”粘贴怎么
11.记载功勋的册子有许多本,赏赐的(财物)非常多;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12.木兰叹息父亲要去从军打仗,他年事已高,而自己没有年长的哥哥,自己又是女儿身,不能替父从军。表现了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性格特征
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全句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7.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歌曲《中国娃》中有这样的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每空0.5分)
哽咽()()郝叟()()祈祷()()哺育()
嗥鸣()亘古()朔气()字帖()踱步()
lán()语污huì()逼xiá()山diān()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理解性古诗文默写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理解性古诗文默写汇总

部编版| 初中语文7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一)《竹里馆》(王维)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王维《竹里馆》全诗赏析

王维《竹里馆》全诗赏析

王维《竹里馆》全诗赏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白话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创作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赏析】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汇编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古诗阅读(6 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19.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解答:18.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9.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2.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9.(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10.(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简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竹里馆 (2)

竹里馆 (2)

王维
嘬口发出悠长清越
篁,竹林。




里,
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弹 琴 复 长 啸。
与“独坐”相应,意思
这里指“幽篁”。 深 林 人 不 知,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明 月 来 相 照。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
意,来相映照。
【诗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悠 长清越的口哨。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唯有明 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他存诗400余首。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 《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写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 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 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 心。”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幽深的竹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里指“幽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 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竹里馆
幽深的竹林。
重点赏析
1.“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你对诗 人有何认识?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 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重点赏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 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