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相关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竹里馆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竹里馆》经典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答案:幽篁:幽深的竹林。
长啸:长声呼啸2、本首诗歌的作者是,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与相伴的情景。
答案:王维本首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3、诗中第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照”与一、二句中的一词相照应。
答案:拟人“相照”与一、二句中的“独坐”一词相照应。
4、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答案:A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幽篁、深林、明月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诗。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了作者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8、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于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思想感情。
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10、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案: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11、“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古诗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习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1、B 分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A 分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D分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5、“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专题13《⽵⾥馆》诗⽂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专题13《⽵⾥馆》诗⽂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导⼊著名词⼈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起学习王维的诗《⽵⾥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标⽬标:1.知识⽬标:⾛近王维,感知⽥园诗歌。
2.能⼒⽬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的想象⼒。
三、原⽂⽵⾥馆王维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四、注释《⽵⾥馆》:选⾃《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七⾸。
⽵⾥馆,是辋川别墅⼆⼗景之⼀,应当是建在⽵林⾥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林。
篁,⽵林。
长啸:撮(cuō)⼝⽽呼,这⾥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相伴,唯有明⽉似解⼈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闲坐幽深的⽵林,时⽽弹琴时⽽长啸。
密林之中何⼈知晓我在这⾥?只有⼀轮明⽉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个⼈,⼀⽚幽深的⽵林,还有⼀颗向往宁静的佛⼦⼼。
古代⽂⼈们,⼤都喜欢⽵⼦,认为⽵⼦是节⽓的象征,仿佛和⽵⼦同时出现,⾻⽓就有了,⽂⽓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个⼈坐在幽深的⽵林⾥,有裹挟着花草⾹的清风,还有风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在⽵林⾥“独坐”,“弹琴”,“长啸”,内⼼的淡定与⾃然的幽静融合在⼀起了。
深林⼈不知,在野外玩⾳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听到。
在这样⼀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竹里馆》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1、___的《竹里馆》一诗中,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气质和心情?答:___的《竹里馆》一诗中,表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心情。
诗中描写了诗人独自坐在竹林中,弹琴长啸,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同时,诗中也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超脱,但并不感到寂寞和孤单。
2、《竹里馆》一诗中,哪些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答:《竹里馆》一诗中,有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
例如,“独坐幽篁里”中的“幽篁”运用了形容词修饰的手法,增强了竹林的幽静感;“弹琴复长啸”中的“复”运用了反复加强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心境;“深林人不知”中的“人不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诗中还有“明月来相照”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幽静的月夜竹林,诗人独自坐在那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表现出他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2、“独”字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代表了一种精神境界,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表现出他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无论是“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二)《春夜洛城闻笛》【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___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两句诗形容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景。
2、在《春夜洛城闻笛》中,___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他的感受。
二、选择题:1、在《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中,关于“折柳”的表述,正确的是(A)。
A。
“折柳”是指代表风俗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三、赏析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
2、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诗。
(2分)
运用拟人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了作者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
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于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思想感情。
6、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
(4分)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7、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分)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