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问题】(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赏析】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竹里馆》阅读答案(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
(3分)
答案:
21.(1)D(3分。
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古诗词赏析《竹里馆》《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代•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注]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悲风、寒松、白雪、绿水,均为琴曲名,《悲风操》《寒松操》《白雪》《绿水》。
16.两首诗都写了_________主要内容,又都用了______意象暗示情境。
17.结合诗人的情感内容,比较赏析两首诗的艺术手法。
16.弹琴明月
17.王诗:①情景交融,借幽篁、明月来写清幽宁静、高雅绝俗之景;②反衬手法,用美妙的琴声、长啸声来衬托幽篁的宁静,抒发诗人孤独、高洁的情感;③人物的动作“独坐”“弹琴”“长啸”来表现诗人自己超凡脱俗的志趣。
李诗:①铺叙手法,写卢子顺弹琴,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琴声,为下文写孤寂惆怅之情埋伏笔。
②比喻、拟人手法。
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渲染悲凉的氛围;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表现了诗人听琴的暂得超脱之感受。
③尾联用典故,表现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感。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
从诗句“弹琴复长啸”“幽人弹素琴”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是以听弹琴为主要内容。
王诗“明月来相照”,李诗“闲夜坐明月”,两首诗都以明月意象暗示情境,写环境之清幽。
王世贞《竹里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世贞《竹里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竹里馆记王世贞(1)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髙而临深。
其江曰练江,泓渟万仭,黄山、白岳,蜿蜒摩天,其址在数十百里之外,而葱郁接于眉睫。
其清可以酿,其膏可以粳秫、蔬茹。
邑人汪惟一之业在焉。
计亩而延袤可二十,而竹据其三之一。
惟一乃构数椽,读书其间,以竹自蔽,不复施藩。
(2)惟一之言曰:“吾日三商而起,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有鹤四翼,时唳时舞,吾起而应,竹皆吾助。
间一开吾巻,而琅玕①之色流润缃碧②,初阳拂梢,则少文之图若益而青葱者;微飔流响,则少文之琴若益而琮琤③者。
吾放歌而声留于长离尾翮④之间,而不杂于尘嚣,不堕于市廛之耳。
至于雪之旦,月之夕,白云之芊眠于昼,凉风之飒于夏,吾无不与竹宜者。
吾之与此君真足以终其身而不知老者。
”(3)吴兴徐子与异之,题其馆“竹里”,而书属余记,曰:“惟一多游吴越间,而意不能舍其竹以往,得子文而时时寓其目,是惟一不恒有竹而竹恒在也。
”惟一曰:“非是之谓也。
子之记待吾竹以有,而吾之竹赖子之记以不冺,为两相待者耶?两相成者耶?”予不能辞,乃次而授之为记。
①琅玕:指竹子。
②缃碧:代指书卷。
③琮琤:玉石碰击声。
④尾翮:代指竹梢。
22.第一段画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2分)23.对第二段划线处标点正确的是()(2分)A.汲江,烹茗之赢取。
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B.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C.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D.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24 .对与“吾无不与竹宜者”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鹤舞我应时,竹助我雅兴。
B.开卷读书时,竹增我乐趣。
C. 放声高歌时,竹脱我尘俗。
D. 昼夜睡眠时,竹予我清凉。
25.概括第三段中徐子与汪惟一的说法,作者作“记”的意义有(3分)26.简析本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