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袋栽秋季管理技术
香菇秋季管理关键措施

1室 内发 菌 。香 菇 从 接 种 到 生 理 成 l ~ 1 天 后 菌 丝 旺 盛 生 长 , 已扩 展 到 . l 5 熟 需 6 多 天 。 接 种 后 , 应 及 时 移 入 发 4 厘 米 , 室 温 要 保 持 在 2 ℃ , 并 加 大 0 —6 4 次 天 菌 室进 行 培 养 。 菌 袋 呈 “ ”字 形 排 通 风 量 ,进 行 第 2 翻 堆 。 1 后 用 竹 扦 井
通 风2 次 ,7 ~3 天进行 第1 次翻堆 ,即将 熟后 ,由白色变成 红棕色 ,并出现黄 水 堆好 的菌袋上 下 、内外调换 位置 ,使 每 珠 ,继 之 呈 现香 菇 原 基 。转 色 期 要增
培 七 忌
成 畸形菇 。如 放风 不合适遭 受干冷 风 、
干 热风直 吹菇体 ,又会 出现大量死 菇 ,
死。 采取 适量小 水轻 喷的方 法 ,可 以满 忌栽培 环境 不洁 :菇房 、菇场 堆放 足基 料 中 水 分 的 不 足 。 杂 物 ,? 毒 处 理 不 彻 底 , 随 便 乱 扔 污 染 肖
忌 阳 光 直 射 : 菌 丝 生 长 不 需 要 阳 料 ,导 致 种 菇 失败 。
蕾后 ,菇体长 到2 厘米 时 ,可选晴 天 ~3
中午在地表 泼 水 ,以加速 子实 体生 长, l排潮。若干燥坐锅加水,并盖上薄膜使 然后夜 间揭 开薄 膜 ,让冷 空气刺激 ,使 I棚温升到2 ℃。如棚膜滴水幼菇发潮, 8 菌盖干燥 ,再把 薄膜盏上 ,利用地 温地 l 要打开门窗, 个火炉进行排潮。温 湿配合 ,干湿 交错 ,促进 菌盖分 裂成花 开1 I度:因香菇有变温结实特性 ,所以人为 纹形花菇 。 ( 秦旭)
袋料香菇秋季栽培关键技术

~
条好 门路 。香 菇 栽 培 按 栽 培 季 节 分 主 要 有 春 栽 型 和 秋 栽
型 , 菇 春 季 栽 培 具 有 发 菌 时 间 长 , 菌 污 染 少 , 菇 产 量 高 香 杂 香 等 优 点 , 是 冬 季 所 产 的 香 菇 品 质 为 最 佳 。 由 于 冬 季 气 温 但 低 , 适 宜 香 菇 生 长 , 此 香 菇 产 量 较 低 。为 提 高 其 质 量 及 不 因 产量 , 将香 菇 冬 季 栽 培关 键技 术 要 点总 结 如 下 : 现
适 宜 秋 栽 香 菇 品 种 很 多 , 选 用 中偏 低 温 型 、 熟 品 种 。 宜 早
2 栽培 时 间及 温 度 秋 栽 适 宜 时 期 较 短 , 般 为 8月 2 日至 9月 3 一 0 0日 , 由
于 各 地 、 年 份 气 候 不 同 , 此 具体 时 间 要 灵 活 掌 握 , 般 以 各 因 一 旬 均 温 不超 过 2 ℃ 时 接 种 为 宜 。秋 栽 香 菇 一 般 只 有 4 d左 8 0
长 , 制 菌 袋 温 度 在 2  ̄2 ℃ , 大 通风 , 第 1d菌 丝 圈 已 控 3 7 加 到 5 长 到直 径 8 1 c 大 时 , 行 第 一 次 刺 孔 , 时 翻 第 二 次 堆 。 ~ 0m 进 同
第 一次 刺孔 用 牙 签 , 在接 种 穴 周 围 刺 4个 孔 , 度 0 5 lm 深 .~ c 左 右 , 位 置 在 菌丝 圈 内距 边 缘 2m, 向 接 种 点 方 向 斜 刺 。 其 c 并 如果是枝条种 , 则不 需 刺孔 , 可拔 出枝 条或 把 枝 条塞 进 袋 内 1
香菇栽培技术

春栽香菇要选用中温偏低的晚熟品种,常见品种有 9608、 渭香 1 号等,菌龄 120 d 左右。秋栽应选用发 菌 期不超过 90 d 的中温和中温偏低型早熟品种,主要有武香 1 号、申香 93 等。 3 种植时间
春 栽 一 般 从 3 月 开 始,4 月 下 旬 制 袋 结 束。 菌 丝 生 长 80 ~ 90 d,6 月底以前转色,7-8 月越夏,10 月至翌年 2 月出菇, 一般 4 月出菇结束。接种到出菇结束,历时 14 ~ 16 个月。
1 . 2 ~ 1.5 m,排与排之间留人行道,以利通风。(2)合理 刺孔增氧:在接种后 15 d 左右,第一次刺孔,每个接种孔周 围刺 4 ~ 6 个小孔,孔深 1 cm。第二次在 30 d 左右,菌丝 相互连接时,每个接种孔周围刺 8 ~ 10 个孔。第三次在菌袋 全白时,刺 20 ~ 40 个孔,孔深 2 ~ 3 cm。 6.3 转色期管理 接种后 60 ~ 70 d 就进入转色阶段。此时 温度最适为 20 ~ 24 ℃,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 70% ~ 80%, 散射光照和新鲜空气。同时,转色期间注意及时排除袋内黄水, 防止菌筒腐烂。 7 出菇管理 7.1 催菇技术 (1)催菇条件:温度 10 ~ 18 ℃并有 10 ℃ 以上温差,空气相对湿度 80% ~ 90%,菌袋含水量 55% 左 右, 有 充 足 氧 气 和 一 定 散 射 光。(2) 催 菇 方 法: 一 般 采 取 震动、补水、温差刺激等方法,促使菌袋整批出菇。(3)育 蕾 : 菇 蕾 长 到 0.5 cm 左右时及时将周围薄膜划开 2/3, 露出菇蕾。同时保持棚内温度在 8 ~ 18 ℃,空气相对湿度在 80% ~ 90%,进行 2 ~ 3 d 的育蕾。(4)疏蕾:为培育出优 质花菇,对过密幼蕾进行合理筛选,每袋最多留 7 ~ 10 朵,每 个间距 3 ~ 4 cm。 7.2 育花技术 (1)育花条件:温度 12 ~ 16℃,并有 10 ℃ 以上温差,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50% ~ 70% ,散 射 光 照 射 。 (2)育花方法:当幼蕾经过保温保湿培育 2 ~ 3 d 后,幼蕾 在 1.5 ~ 2 cm 时,就要通过揭开棚架周围薄膜,降低棚内温 度,控制温度,给予适当通风,促使菇盖龟裂。 8 采收 8.1 适时采收 花菇采收应掌握菇体成熟度,根据市场要求 及时采收。鲜菇销售,要在香菇长至 7 分熟、菌膜没开裂时 采摘,干菇销售,要在香菇长至 8 成熟,菌盖呈铜锣边时采 摘,如遇阴雨天,对没有完全成熟的花菇,视其大小,及时 采摘,防止湿度过大,菌盖表面花纹变色,采摘时将整朵香 菇一并采下,不要把小段菇柄残留在菇袋上,以免菇袋发霉 污染。 8.2 补充营养 第一茬菇后,培养料失去大量水分和养分, 为再次出菇,就应补充水分和养分。补水时要求水温 10 ℃以 上,补水后菌袋重为原来的 80% 左右,补充液配方为营养素 150 g、白糖 200 g、水 50 kg,在补水时用注水器注入。袋 栽香菇,要调节好出菇阶段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出菇期温度 不要超过 23 ℃,湿度控制在 90%,菌棒含水量在 60%,子 实体大量生长时,温度控制在 10 ~ 18 ℃,若温度过高、湿 度过大,应及时通风降温除湿防止烂菇。
香菇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㈡香菇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栽培季节与生产周期1、接种期最佳接种期为8月20日至9月30日。
以最高气温不超过28℃接种为最宜。
迟至10月份接种,每推迟10天,出菇期将推迟1个月。
最佳接种期的确定,是依据当地与香菇栽培有关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平均日期。
2、菌丝生长期接种后9月至11月上旬是香菇菌丝生长最佳季节,需60~70天可长满袋。
只要外界条件适宜,当菌丝长满袋,出现瘤状物后,10~15天可完成转色。
如果11月上中旬完不成转色,出菇要推迟,得不到好的产量和效益。
3、出菇期只要菌丝转色及时正常,11月下旬即可出菇,春节前可收2~3茬香菇,春节后收1~2茬香菇及1~2茬厚菇或薄菇。
11月至3月正是低温干燥天气,利于培育香菇。
小棚大袋立体培育香菇技术,从接种到采收完毕,整个生产周期约9个月左右。
培养料选择与配制培养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础,选料是否最优、配比是否合理、掺合是否均匀、干湿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高低。
在多种主料中,以栎树木屑为最佳,木屑粗细以米粒大小为适宜,要求无杂质、无霉变、干燥,桑枝条、苹果树枝条、棉秆等粉碎后也是较好的主料。
棉籽壳也可搭配使用。
常用配方是:木屑78千克,稻糠20千克,石膏粉、石灰粉各1千克,料水比1:1.6~2.0。
注意水分切勿过量。
拌料可用人工,也可用搅拌机,但不论什么方法,一定要拌匀。
装袋与灭菌常用宽24~25厘米、厚0.04~0.05毫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截成55厘米长,筒料一端先用线扎紧,用火熔封,以不漏气为准。
每千克可截100个左右,每个袋子可装干料2千克,每吨主料可装500个左右的袋子。
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要立即装袋,配制好后放置时间过长会发酵变酸,影响菌丝生长。
要求从开始配料到装袋结束尽量在4小时内完成。
袋装的松紧要适当,以手指压稍有顶手感为适。
装好后用线扎口,再折转扎1次,防止漏气。
装袋过程要细心,不要刺破料袋。
装好的袋约湿重4~4.5千克。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袋料香菇栽培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香菇栽培方式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袋料作为基质,可以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任何地方进行生产。
此外,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还具有节能、高产、质优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经济作物栽培方式。
本文将从袋料的制备、菇袋的制作、种植方式等方面对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进行细致介绍。
一、袋料的制备袋料是指香菇栽培使用的培养基物,它是由不同比例的麦秸、玉米秸、豆腐渣、棉籽壳等廉价的废弃物混合而成的。
制备袋料的过程需要五个步骤:1.原料的清洗:将不同比例的麦秸、玉米秸、豆腐渣、棉籽壳等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去除其中的杂质,洗净后沥干水分,以备后续使用。
2.调配配方:将清洗后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一定方法调配配方,控制好水分含量和营养成分的比例,制作成合适的袋料。
3.压缩:袋料调制出来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压缩,使袋料经过压缩后变得更加稠密,使其在使用中不易散落。
4.加热消毒:经过压缩后的袋料还需要进行加热消毒,杀死其中的杂菌,保证其质量。
5.填入袋中:将经过加热消毒的袋料填入已经制作好的菇袋中。
二、菇袋的制作菇袋是用来装袋料的工具,在制作菇袋时,需要使用优质的,无污染的材料,例如PP/ PE纺织布或者麻袋等。
制作菇袋的过程需要以下步骤:1.选购合适材料:为了保证菇袋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成分和生产工艺好的材料。
2.裁剪:根据袋的尺寸和需要填充的袋料的数量,利用相应的设备在PP/ PE纺织布上裁剪出合适大小的袋子。
3.缝制:缝制袋子的过程需要选用较细的线,并将线两头拉紧,以保证缝合质量。
4.贴标签:菇袋制作完毕后,为了方便品种鉴别和管理,需要在袋子上标注品种,种类,生产日期等贴上相关标签。
三、种植方式袋料香菇的种植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步骤为:袋料加水、消毒、装菌、发菌、育菇、出菇。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1.袋料加水:将已经制备好的袋料加水至饱和状态(一般需要浸泡4-6小时)。
2.消毒:将加好水的袋料进行高温消毒(90-100℃煮沸30-40分钟),消灭杂菌。
袋栽香菇的问题

将香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塑料 袋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02
袋栽香菇的菌种选择
常见菌种介绍
1015
一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菌种 ,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适合
在春、秋季栽培。
9015
一种高温型菌种,适合在夏季栽 培,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
9018
一种高产生物量、抗逆性较好的 菌种,适合在秋季栽培。
THANKS
将装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一般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常压蒸汽灭菌 法。
加入糖和石膏等辅料,再次搅拌均匀 。
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装 填时要将培养基压实,避免形成空隙 。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 中,在121℃左右的温度下保持2-3 小时,杀灭培养基中的杂菌和有害微 生物。
合理安排栽培周期
避免连续栽培同一品种的香菇, 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菇房内的废弃物,保持 菇房内清洁干燥,减少病虫害的 滋生。
05
04
03
02
01
使用生物防治
采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如使用 乳酸菌、酵母菌等。
科学管理水分
合理控制菇房内的湿度和温度, 避免过度潮湿或干燥,以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冷藏
将采收的香菇进行冷藏处理,可以延长香菇的保鲜期。冷藏时要选择清洁、卫生的地方,避免污染。
香菇的储存与保鲜方法
储存方法
香菇储存时要注意防潮、防虫、防污染 。储存场所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 免阳光直射。同时要定期检查储存情况 ,及时处理变质、腐烂的香菇。
VS
保鲜方法
免割保水膜立袋式栽培香菇生产技术

免割保水膜立袋式栽培香菇生产技术免割保水膜立式香菇生产技术,是最近两年我市食用菌研究机构结合全国各地多种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扬长避短,并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优势,综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香菇生产方法,从目前看应为国内较为先进的一种生产模式,相信今后在各地科技人员和广大菇农的努力下技术一定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我市于2022年中夏开始对此技术进行考察和引进,并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气候、品种、市场需求趋势、劳动力成本、老场区重茬问题和水资源问题等多方面与其他地区进行优劣势比较,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改进。
2022年在承德市所辖食用菌生产县区栽培,又投资30余万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和示范,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此项技术的成功预示着北方地区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对香菇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创新点1、出菇设施简便、投资小。
出菇使用双层遮阳网和小拱棚,从出菇投入方面是地栽香菇和立袋光棒式香菇的三分之一。
2、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在香菇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符合绿色农产品发展方向。
3、能较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
从2022年生产上看,如果设施完善、技术管理得当,在5个半月的出菇期中,可以有3各月以上的时间出产花菇。
4、节水。
该技术的用水量仅为地栽香菇的1/20,同时对地块要求不严格,梯田、坡地、河滩、林地均可生产。
5、出菇时间可控。
此项技术不注水不出菇,菇农能根据市场动态自行掌握出菇时间,尽量赶在市场价格最好的4月-8月上旬多出菇、出好菇。
二、不同季节生产的特点1、反季节生产:9月-11月生产,来年春、夏、秋季出菇。
优点是(1)在一年内完成出菇,资金回收快。
(2)发菌期污染的菌袋,早春时再拌上部分新料二次回锅灭菌、补种,时间来得及,对提高菌袋成品率有保证。
缺点是对发菌设施要求较高。
2、顺季生产:2月-4月生产,秋季和来年春、夏季出菇。
优点是:自然温度下发菌、自然温度出菇,对发菌棚要求低。
缺点是(1)菌袋当年出不完菇,需越冬后第二年春季、夏季继续出菇,资金不能当年全部收回,(2)一旦出现污染菌袋,当年来不及补种。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是一种食用菌,它的栽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香菇栽培技术:
1.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麸皮等混合物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放入锅中进行蒸煮煮沸,持续时间约为1-2小时。
然后将蒸煮好的混合物放置冷却至适宜温度(一般在25℃左右),然后加入石灰粉搅拌均匀,再加入麦芽粉和石膏等调制成培养基。
调制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
2.接种:将香菇菌种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中。
装袋时需要注意不要装满,留一定空间以便于菌丝生长和通气。
然后用铁针在袋子表面打孔,并将其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接种成功率,建议使用新鲜、活力强的菌种进行接种。
3.培养:培养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20-30℃的温度和80%左右的湿度是最适合香菇生长的条件。
此时需要保持通风,以防止二氧化碳积聚。
通风可以通过打开培养室的门窗或使用通风设备来实现。
同时,需要每天进行1-2次的喷水操作,保持培养环境的湿度。
另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塑料袋,以防止菌袋中的二氧化碳过多。
4.采摘:一般在培养期结束后,香菇的菌盖变白,开始向上生长,此时可以采摘。
一般情况下,每个菌包可采摘2-3次。
采摘时需要用剪刀将菌柄剪断,然后将采摘下来的香菇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晒,去除多余水分。
同时,为了避免细菌感染,需要注意采摘工具和采摘场地的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香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防虫,以免影
响香菇的品质。
同时,香菇的栽培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菌袋栽秋季管理技术
香菇出菇期长,历经秋冬春三季,约10个月。
一般8~9月接种,11~12月出菇,12月份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
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
其关键技术如下:
一、室内发菌。
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
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室温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要求70%以下。
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室温可控制在28~30℃,此期菌袋不能翻动,不要通风,遮阳造成暗光。
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进行第1次翻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每个菌袋都能接受同样条件的管理。
翻堆时要轻拿轻放,严防封口损坏和感染杂菌,同时结合翻堆认真检查杂菌污染情况,若发现有星点杂菌出现,用75%酒精50毫升加25%甲醛30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封闭患处。
如果杂菌出现在接种块或周围,应挖去污染部分重新接种。
若污染在封口物上,用0.2%高锰酸钾或多菌灵点涂患处。
11~15天后菌丝旺盛生长,已扩展到4~6厘米,室温要保持在24℃,并加大通风量,进行第2次翻堆。
1天后用竹扦打孔增加氧气,在扩展菌丝四周扎4个斜眼。
袋温要控制在20~24℃,不能高于26℃。
50天后去掉门窗遮阳物,促使菌丝成熟健壮生长。
二、菌袋转色。
转色早晚及好坏,关系到出菇早晚和产量高低。
菌丝生理成熟后,由白色变成红棕色,并出现黄水珠,继之呈现香菇原基。
转色期要增加室内散光,加强通风,薄膜要时开时盖,形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促进转色。
三、室外催菇。
香菇为低温变温结实菇类。
当菌袋转色成红棕色菌膜后,菌袋搬到室外阴处,上下用麦草垫盖好,并洒水保湿,晚上盖膜,白天揭膜,反复4~5天,盖薄膜进行闷菌催菇。
四、出菇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
催菇3天后将出菇的菌袋每天拣1次,放进菇棚床架上,袋距7~10厘米,直到催菇全部结束。
菌袋放进床架后,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划开薄膜,进行蹲菇。
一般蹲菇期7~10天内不盖膜,当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时,可进行催花。
五、催花期管理。
1.湿度。
保持菌袋内相对湿度在80%~90%,温度保持在12~18℃,且有比较多的散光和良好的通气条件。
如果湿度过大,首先进行排湿,然后揭膜1小时再盖膜,升1个火炉排潮。
若干燥可座锅加水,并盖上薄膜使棚温升到28℃。
如棚膜滴水幼菇发潮,要打开门窗,升1个火炉进行排潮。
2.温度。
因香菇有变温结实特性,所以人为拉大温差及干湿交错,可迫使菌盖开裂形成花菇。
因此,白天把膜盖上,使阳光透晒,提高菇棚温度达28℃,到夜间12点后打开薄膜,让冷空气侵入,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连续3~4天,可激发花菇大量发生。
3.干湿交错。
当变湿催蕾后,菇体长到2~3厘米时,可选晴天中午在地表泼水,以加速子实体生长,然后夜间揭开薄膜,让冷空气刺激,使菌盖干燥,再把薄膜盖上,利用地温地湿配合,干湿交错,促进菌盖分裂成花纹形花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