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椅子的来历和发展,从“席地而坐”说起

椅子的来历和发展,从“席地而坐”说起

椅子的来历和发展,从“席地而坐”说起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发明了凳子这种方便的坐具。

法老的凳子有些特殊,因为靠背,甚至有人认为法老的凳子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把椅子。

在古代,椅子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有钱的贵族都带着自己的椅子去参加聚会。

一个人的地位越高,它的椅背就做的越高,直到十九世纪,椅子才出现在普通人的家庭。

在中国,自殷周以来,中国逐渐形成的是跪坐习俗,一直流行了两千余年,还形成了一套礼仪。

那么椅子是何时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呢?受到胡人影响,汉魏出现了胡床。

所谓“床”不是现在睡觉的床,而是一种坐具。

《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胡床就像现在的马扎。

“椅子” 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汉人的垂脚凳或者高脚靠背椅都较为普遍,后来受到波斯的影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

虽然椅子的名字已经出现,但是它还没有完全从床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然很普遍。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

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

后来的椅子,它的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

直到今天,椅子的种类就更多了,按材质分有木椅、塑料椅、金属椅等,按用途来分有高脚椅、滑轮椅、折叠椅子、婴儿椅等。

除了椅子外型的变化,椅子在环保无毒,不含甲醛、可拆卸等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天亦爱零甲醛组装铝餐椅。

这种椅子主要材料采用铝合金,不仅不含甲醛、苯等,而且没有辐射,可以回收。

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拆散放置,随时需要随时组装很方便。

天亦爱在设计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曲面坚持外观美与体感双重兼顾,椅背也严格按照亚洲人的背部曲线特点而设计,不管是实用性、美观度还是耐用性都称得上现代家具中的佼佼者。

一切为了舒服的坐下来浅论古代人们坐姿和坐具的发展变化!

一切为了舒服的坐下来浅论古代人们坐姿和坐具的发展变化!

⼀切为了舒服的坐下来浅论古代⼈们坐姿和坐具的发展变化!历史上,中国⼈的坐姿经历了从席地⽽坐,到跪坐,再到垂⾜坐的过程,坐姿的变化与坐具的发展相辅相成,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化符号。

坐具的发展史,不仅是坐姿的演化史,更是国⼈的⽂化史。

箕踞⾼逸图 · 唐孙位此图描绘的是魏晋时的⽵林七贤,箕踞⽽坐。

先秦殷商时期,我们的坐姿为“蹲踞”与“箕踞”。

所谓“箕踞”,是席地坐⽽两脚前伸,这两种坐姿,因不雅⽽淘汰了。

到了殷商晚期,跪坐作为主要坐姿⽽确⽴下来。

⾄周以后,跪坐附上了礼制⾊彩。

据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载:古器⽤不备,皆坐于地上,⽽籍以席。

因席⽽坐,是礼在实际⽣活中的表现。

古⼈⾃有规矩。

有关登席的礼节,“登席不由前,为躐席。

徒坐不尽席尺。

”有关坐席的规矩,“待坐于所尊敬,⽏余席。

”有关席上跪坐的姿势,“古之坐⾃膝以下向后屈,⽽以尻坐于⾜上。

”▽跪坐⼥史箴图 · 东晋顾恺之此图是根据西晋朝⾂张华收集编写的历代先贤圣⼥的事迹《⼥史箴》内容所作之画,以为劝诫和警⽰。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主记史) 独坐榻 · 汉⼀般来说,榻产⽣于先秦,盛⾏于汉魏六朝。

秦汉时期的⼈⼀般多坐在席上,地位尊贵者往往独坐⼀榻。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 · 汉东汉刘熙的《释名》有详解:“榻,⼈所坐卧,⽈床。

床,装也,所以⾃装载也。

长狭⽽卑⽈榻,⾔其榻然近地也。

”这⾥提到的“长狭⽽卑”是相对床⽽⾔的,榻⼀般⽐较矮、窄。

两汉汉时,⼈们崇尚黄⽼⽆为,乡绅富豪⽤华美之席来表⽰⾃⼰的⾝份,因⽤途有别,分暖席、凉席,暖席由⽑⽪制,⽽凉席由⽵、草、藤编制。

亦有华贵者象⽛席、椰叶席等。

汉代坐席礼仪以东为尊,《史记·淮阴侯传》载,“得⼴武君令东向坐,⽽⼰向西事之。

”西汉时,有“榻”之名,单指坐具,“长狭⽽卑者⽈榻,⾔其体,榻然近地也,⼩者⽈独坐,主⼈⽆⼆独坐也。

”⾄东汉,“坐床者不可胜当数” 。

东汉末年,出现⼀种称为“胡床”的坐具,其与床榻完全不同,是唯⼀的⾼形坐具,⾮汉⼈所创,⽽由丝绸之路传进。

中国椅子演变史

中国椅子演变史

中国椅子的演变史人是一种很会享乐的动物,追求永无止境。

从椅子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感受下我国椅子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史前史前,由于生产力不高,生产工具的限制,人们无法人工制作,此时期的坐具主要是:大地,石头等。

第二阶段:古代椅子的起源,一开始椅子是叫马扎,从北方传到中原正襟危坐的来源就是皇帝在椅子上的姿势后来,汉代时在马扎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名叫胡床胡床又叫,禅床,僧人在上面坐禅。

“椅子”名称的由来:“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

(唐)约在晚唐至五代,出现了绣墩,靠背椅,桌,塌,室内陈设布局等。

五代王齐翰的《堪书图》中有三折三屏风附有木座,置于室内后部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后来受到马车的启发,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上护栏(唐)隋唐朝时又称为“交床”唐代卢楞迦的《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整体造型庄重华贵两晋时期的椅子唐朝唐代中期唐朝统治阶段积极创业,励精图治,一种奋发向上刚健有力的审美观:华丽的扶手椅,圈椅等都反映出崇尚华丽的盛唐风格元代的椅子明代圈椅,扶手曲线流畅,线条利落,它们都表现出形体稳重,比例适度。

明代家具的经典——官帽椅,其特点简洁,舒畅,线条流畅,秀美,给人一种清秀之感清朝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

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这些的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清朝的椅子第三阶段:近现代近现代的椅子造型材料都打破传统观念,也有了新工艺的应用功能椅子面向未来的椅子。

中国代椅子的故事

中国代椅子的故事

中国代椅子的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椅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而椅子的普及和发展则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最初,椅子被称作“胡床”,是游牧民族从北方带来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床”逐渐演变成了交椅,其四足两两相交以便折叠,坐位部分以绳编成,同于早期绳床。

到了唐朝时期,椅子的形态和功能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椅子了。

在唐人的笔记中,已经有了“倚子”之名,到了宪宗初年,则已因谐音而改作“椅子”。

宋朝时期,由于对高坐文化的需求增加,椅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带有靠背的交椅、圈椅等。

南宋学者对椅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将绳床同于交椅,又将交椅同于胡床,从而产生了混淆。

总的来说,中国椅子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最初的“胡床”到现代的椅子,经历了多次形态和功能的演变。

同时,中国椅子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中国传统椅凳始于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

每个时期和地区
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
1. 宫廷椅凳:宫廷椅凳是中国传统椅凳的典型代表,通常以紫檀木、
黄花梨木等上等材料制作而成。

这些椅凳造型庄重典雅,线条流畅,
雕刻精细,彰显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庄重。

2. 明清家具: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制作的鼎盛时期,家具的制作工艺
和风格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常见
的特点是纹饰精美、花纹繁复,椅凳舒适宽敞,凳腿和扶手常常雕刻
精美。

3. 南方闲椅:南方闲椅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椅凳,以杨木、柚木等
制作而成,通常以细长的圆形扶手和扶把为特点,椅凳多为板凳形,
简约而不失雅致。

适合放置于庭院、露台等户外场所,让人可以在悠
闲的时光中休息。

4. 扇墩:扇墩又称拍案凳,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特殊椅凳。

它的底座常常是圆形或多边形,边缘部分则以雕刻的花纹和图案装饰,有时还会配以绘制的山水图案。

扇墩主要用于扇面书法绘画的展示和
摆放。

5. 雅致小凳:雅致小凳是一种以轻巧、精巧为特点的传统椅凳。

它的
形状简洁而美观,常常用于摆放于客厅、卧室等室内空间。

雅致小凳
多以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材料制作,表面常常有精美的雕刻图案或者
装饰。

中国传统椅凳的赏析尤其关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

无论是其造型、线条还是雕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工艺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椅子设计史

椅子设计史

椅子设计史椅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其设计和演变历史悠久。

从最早的简陋木制凳子到如今的多样化、功能丰富的椅子,椅子的设计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发展出各种风格和形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椅子设计史的一些重要节点和特点。

一、古代椅子设计在古代,椅子的设计主要以实用为主,多为木制或石制材料。

在古埃及时期,人们使用的是简单的木制凳子,形状简洁、直立,没有扶手和背部支撑。

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椅子的设计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尊贵感。

古希腊的宫廷椅子采用了曲线造型和雕刻装饰,而古罗马的宫廷椅子则更加注重舒适度,加入了填充物和软垫。

二、中世纪椅子设计中世纪的椅子设计受到了宗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在教堂中,教士们使用的是带有高背和扶手的椅子,以显示尊贵和权威。

而在贵族的宫廷中,椅子的设计更加奢华豪华,常常用贵重的材料制作,并加入金属雕刻和宝石装饰。

三、文艺复兴时期椅子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椅子的设计开始注重人体工程学和艺术审美。

意大利的设计师们开始注重椅子的形状和比例,追求和谐的曲线和对称的构造。

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达·芬奇提出了“黄金分割法则”,将其应用于椅子的设计中,使得椅子更加美观和稳定。

四、现代椅子设计现代椅子设计以功能性和创新性为主导。

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派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使椅子的设计更加注重实用和舒适。

著名的设计师马塞尔·布劳尔斯设计了经典的“威尔特椅”,其简洁的线条和弧度使得椅子既美观又舒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椅子的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人们开始使用新材料如塑料、金属和纤维等,使得椅子更加轻便和耐用。

同时,一些椅子还加入了智能感应装置和可调节功能,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总结椅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其设计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发展出各种风格和形式。

从古代的实用主义到现代的功能性和创新性,椅子的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通过对椅子设计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椅子,并体验到不同设计风格所带来的舒适和美感。

和椅子有关的传统文化

和椅子有关的传统文化

和椅子有关的传统文化椅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实用功能外,椅子也与许多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椅子相关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代座椅文化在中国古代,座椅被视为尊贵的象征。

在宫廷和贵族家庭中,座椅的使用是有讲究的。

例如,古代的官员在参加宴会时,会根据自己的官阶使用不同的座椅。

这种座椅的等级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二、椅子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椅子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权力、地位和尊严。

例如,古代的皇帝坐在龙椅上,象征着其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在一些宗教仪式中,高僧或祭司坐在特殊的椅子上,代表着其地位的崇高。

三、椅子在茶道中的应用椅子在日本的茶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茶道中,椅子被用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修养。

茶室中的座椅通常是简洁而雅致的,与整个空间的氛围相协调。

而作为客人,坐在椅子上要注意保持端庄和谦虚的态度。

四、民间传说中的椅子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椅子也有着神秘的力量。

比如,有一种传说称魔鬼会藏在没有人坐的椅子上,如果有人不小心坐上去,就会遭到不幸。

这样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椅子的敬畏和对未知力量的恐惧。

五、椅子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椅子也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老人和家长通常会坐在主位上,而年幼的孩子则会坐在次要位置。

这种座位的安排体现了家庭中的尊重和关爱。

六、椅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椅子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比如,一个疲惫的人坐在椅子上,可以传达出他的疲惫和无助;而一个坐立不安的人,则暗示着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七、椅子的艺术创作椅子也是艺术创作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许多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现椅子的形象和寓意。

椅子的形状、材质和色彩都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椅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通过了解椅子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家居物品。

谈椅子在中国发展及影响

谈椅子在中国发展及影响

谈椅子在中国发展及影响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摘要:椅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椅子出现以来,它就对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起了至观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椅子随处可见,它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椅子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椅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椅子的由来,分析椅子跟社会的联系以及椅子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椅子在中国的出现是在唐代中期左右,流行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而普及则是在宋代。

至于椅子是如何在中国出现的,说法就比较多了,大致分为下面几种:从胡床发展而来;从欧洲传入的;从佛教传入的。

椅子对中华文明的变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影响是对传统坐礼的影响;对屋子的内部结构的影响;对家具的变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东西的研究,我们就能更好的明白椅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能更好的研究椅子,发展设计出更舒适的椅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发展;由来;影响abstract: chair in our liv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 le. since the emergence of a chair, it’s our community played an important concept to the role. in life, chair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t gives us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chair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society played a larger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d a chair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hair of chinese origin, analysis chairs links with the community and the chair of the impac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chairs in the emergence of china in about the middle of the tang dynasty, is popular i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which is popular in the song dynasty. as chair is in china, saying on a mor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 development come from hu chuang; imported from europ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chair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of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mainly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sit ceremony; to the hous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urniture changes to development; and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 based on these things, we will be ab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ir in our living by the role so that it can better research chairs and development to design a more comfortable chair, letour lives better.keywords: develop; reason; affect温暖舒适的坐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密切相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其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坐具形式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交融,是一个累积并演变的过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椅子发展史“椅”早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用的椅子,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一)椅子的雏形1. 夏商周椅子的风格古代人们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其坐姿也不似现在那样轻松。

所谓“坐”即“跪”也,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

“距今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椅子的最初形态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

在此阶段,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是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

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

渐渐地,坐具身上所承载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赋予的属于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器物的因素。

2. 春秋战国风格春秋战国时期坐具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兼顾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坐具主要以席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

并且这一时期商代就已出现的髹漆技术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绚丽无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图案,使坐具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感。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开始摆脱神秘主义色彩,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这个时期的坐具风格一改神秘和沉重,体现一定的理性以及审美情趣,出现了精雕细琢、奢侈豪华的气象,其装饰特点也有了重大改变,集绘画、雕刻于一身,在题材上一般采用自然景观、植物图案和想象吉兽为表现主题,体现出崇尚自然之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早期椅子的产生1. 秦汉时期秦汉是椅子风格的奠基时期,冷冰冰的、笨重的、带有神秘色彩的青铜器具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们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方便使用的木质家具,床榻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主要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

到了汉代,床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宴饮、待客、游戏、读书和睡眠,乃至朝会、办公都在床上进行。

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开始传入中原地区,中国最早的高足坐具胡床由此而来。

胡床对中国古代高型家具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除帝王以外,将令、官吏、学者甚至村妇,各种身份的人都在使用胡床。

胡床的引入与椅子的形成之间关系密切,前者只要加个椅背和扶手,形制稍微改动一下,就变成一把椅子了。

2. 魏晋时期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呈现多元性的特点,人们的坐姿比较随意,蜷腿坐、盘腿坐等大量出现,出现了扶手椅等新式坐具。

由于高坐具坐着更加舒适,垂腿而坐成为了主要坐姿。

人们对舒展的坐卧姿势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高坐具的发展。

高坐具的出现和流行,对传统席地而坐的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上这一时期还是以低矮床榻等家具占主导地位,变化在于床榻的高度有所增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坐具主要有筵、席、床、榻、胡床,风格隽秀清雅,淡泊自然,受佛教文化和文人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融入佛家元素的基础上极富山水之气,一改汉代的正气之风。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家具的发展,使得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家具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椅子”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济续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

”由此可知,唐代已有了“椅子”这一称谓。

“贞观之治”后,椅子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注重构图的均齐对称,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丽洒脱。

而且,垂脚式或者高脚靠背椅都伴随佛教流行起来,加之来自波斯的影响,使得这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尚未取代坐榻的正统地位。

唐代坐具风格受此影响也不乏雍容华贵,同时也不失清新风格,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三)椅子发展时期1. 宋代:人文、工艺、科学宋朝椅子在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在装饰上偏好朴素、雅致,重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而且宋式家具是真正走入百姓家中的产品,此时的家具体现出了更人文、更工艺、更科学的文化气质。

其种类已经趋于齐全,造型结构及装饰工艺也已经相当的成熟。

除了沿用前代式样外,还创造出了一种圈背交椅。

《搜神记》曰:“胡床,戎狄之器也。

”交椅较好地结合了胡床的高度、方便折叠的特性与汉族儒家文化的正襟危坐、道家文化的优雅,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

此外,还有靠背椅、带扶手的靠背椅、五足靠背、宝座、肩舆形椅。

2. 明代:简约、朴素、雅致在明式椅子的风格的形成中,道家思想可以说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利用美丽的木纹和原木色增添家具的美观,使得自然美与人造美完美结合,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二是坐具构造简洁,圆柔而充满曲线美。

明式坐具形成了简约、朴素、雅致的重要特点,尤其在“结构装饰”上,既是装饰又是承重部件,起到了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耐用的效果,对现代家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清代:精致、豪华与高贵受满清贵族文化的影响,清式风格的椅子呈现出富丽堂皇、雕刻纷繁复杂、坚固鼎立的特点。

在选材上面,主要用名贵的木材彰显了家具庄严华美的气质。

因此,清代的椅子多为上层贵族所使用。

椅子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坐具,更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在民间,椅子也受到了宫廷风格的影响,变得粗犷有力,但仍保持简单素雅的特点。

从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着重于使用功能发展到清式家具那种注重烦琐装饰、贵重材质的清式风格,中国的家具设计走向了另外的发展方向,家具设计行业只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需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清式家具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审美冲击。

二、椅子与文化的关系(一)椅子与民俗1. 椅子与起居方式中国古代椅子的造型经历了低矮到高足的转变,人们的坐姿由原来的席地而坐即跪坐转变成了垂足而坐,由此产生了起居方式的变化。

商周以前,人们把席作为椅子,以地面起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就顺理成章。

因此,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和家具设计一般都较为低矮。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席子不仅是椅子,还承担礼仪的功用。

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现代椅子较为相似的禅椅开始出现,并渐渐地出现了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是中国古代椅子由低矮型到高足型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人们的起居方式也正从由跪坐到垂足而坐的转变。

宋元时期,高足型椅子已初具规模,且已入寻常百姓家,呈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风格。

2. 椅子与礼仪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椅子的演变也影响着中国传统礼仪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将椅子的演变所反映出的礼仪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低矮型阶段、过渡阶段、高足型阶段。

低矮型阶段即秦汉之前的时期,人们席地而坐,由此便产生了与跪坐相对应的礼仪,主要包括跪、拜、避席、拂席,这都属于礼仪,人们必须遵守以表尊敬。

当然,当时的礼仪相对简单,无论在君与臣之间、还是晚辈与长辈之间,行礼时都是相对平等的。

椅子的过渡时期也是礼仪的过渡时期,随着以胡床为代表的高足椅子传入中国,垂足而坐的坐姿开始流行此时,椅子逐渐地代替席子成为主要的坐具,因席而产生的拂席、避席这些礼仪也渐渐被废除,但是跪拜礼仪仍存留至今,这也许是因为这些礼仪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历代皇帝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跪拜,不仅体现了君臣之礼,也体现出了等级差距。

(二)椅子与社会1. 椅子与政治变迁传统中国,椅子并不只是作为一种家具存在着,在某些场合,它往往被赋予一种政治意味。

在使用跪坐这种姿势的时代,行礼者与受礼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其中也包括君臣之间的关系。

正因如此,当时的阶级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到高足坐具已相对成熟的时期,人们习惯了垂足而坐的坐姿。

这不仅是人们坐姿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

人们习惯于坐在椅子上接受别人的跪拜,原本平等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2. 椅子与皇权不同的社会阶层所配置的椅子是不同的,清代的皇帝宝座即金銮殿龙椅就是如此。

皇帝的宝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蟠着金光灿灿的龙,底座不是用椅腿、椅撑,而是采用一个相当庞大的“须弥座”,通体遍布黄金显得富丽堂皇又气势威严,表现出了皇帝的独一无二和高高在上,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同样也显示了皇帝富有四海的财富。

(三)椅子与精神文化1. 椅子与精神风貌椅子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社会的精神面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时期最为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们放浪形骸,寄情山水,饮酒吟诗。

在此社会背景下,椅子的设计风格需要传达的是清雅隽秀、洒脱不失风骨;北宋时期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思想很严重,文人风格也就表现在了椅子上,呈现出朴实无华、雅致清新等特点;然而到了南宋,人们趋于安乐,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使国人渐渐淡忘了复国复都的豪迈雄心,这种心态使南宋时期的椅子风格偏柔和隽秀,带有一种江南风情。

2. 椅子与中国古典哲学文化中国古老的儒、道、法等哲学思想影响至今,相应地,也影响着椅子的设计风格。

儒家文化背景下所设计的椅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比较规整,有着整齐方正的坐面以及垂直的靠背,另一类椅子则让人在舒适的同时仍保持后背直立,衬托了坐在上面的人的君子气质;道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椅子的设计注重材料的天然性;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在造型上大多庄严典雅,而功能上,人们更加注重“坐”的位置及其权力的暗示;墨家注重椅子的实用性;宋代程朱理学则倾向于设计简洁质朴的椅子。

3. 椅子与宗教信仰南北朝时期,佛教塑像、壁画兴盛起来并广泛流传,大大推广了佛教文化,客观上带动了椅子的流传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