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节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2007-2008学年度启东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必修+选修1)

2007-2008学年度启东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必修+选修1)

2007~2008学年度启东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月考试卷(10.4)(必修+化学与生活)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g-24 Cl-35.5 Ca-40 S-32 Fe-56 P-31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3题,每题3分)1.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A.盐析B.高温煮熟C.紫外线照射D.加入硫酸铜溶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苯中含双键,能使溴水褪色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D.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3.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A.碘酒、干冰B.石油、液氨C.Na2CO3 ·10H2O、Na2CO3D.石灰石、氨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1mol O2的质量是32 gC.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D.标准状况下,11.2LCH4含有10mol电子5.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D.我们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6.下面是小王在医院做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小王应该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A.硒B.锌C.铁D.碘7.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要两次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A.搅拌,增大溶质的溶解度B.研磨,使固体变为粉末C.引流,向容量瓶转移溶液D.引流,向烧杯中加蒸馏水8.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9.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A .K+和Na+B.NH2- 和CH5+C.CO和CO2 D.CO2和NO210.下列酸和金属铝作用能产生氢气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氢与氨气相遇,有大量的白雾生成B.用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C.氯化亚铁溶液与无色的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红色不再重现12.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和蔗糖都属于糖类B.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单糖,不能再进一步水解C.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D.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糖类也并不一定就有甜味13.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为A.6 B.5 C.4 D.314.分别向盛有淀粉碘溶液的两烧杯中滴加新鲜黄瓜汁和久置黄瓜汁,黄瓜汁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

高二化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章测试题

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2007-12-12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温度C .使用催化剂D .反应物的性质3、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 )=0.5 mol·L-1·s-1B .v (B )=0.3 mol·L-1·s-1C .v (C )=0.8 mol·L-1·s-1D .v (D )=1 mol·L-1·s-14、以下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③H 2(g)+1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6、0℃时,将0.1 mol·L-1Na 2S 2O 310 mL 和0.01 mol·L-1 H 2SO 4溶液10 mL 混合2 min 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A .40 sB .15 sC .48 sD .20 s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8、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 点燃 2CO(g);2CO(g) + O 2(g) 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期末练习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期末练习

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化学统一练习2008.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Fe 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不属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可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MgCl2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它是电解质C.HCl、H2SO4液态时都不导电,都是非电解质D.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3.进行中和滴定时,需用的仪器.....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是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量筒D.锥形瓶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A. Al→Al3+B. SO32-→SO2C. Na+→NaD. NH4+→NH3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B.铁片置于氯化铜溶液中C. 金属镁在氧气中燃烧D.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6.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S-+H 2O H2S+OH-B.HCO3-+H2O H3O++CO32-C.HCO 3-+OH-===CO32-+H2O D.NH3+H2O OH-+NH4+7. 2005年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工基础期末试卷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工基础期末试卷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工基础期末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22040⨯=分分)1.用倒U形压差计测量水流经管路中两截面间的压力差,指示剂为空气,现将指示剂改为油,若流向不变,则R。

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应用条件是。

3.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性、、三个区域。

4.离心泵开车前必须先灌液,其作用是为了防止,而后需关闭出口阀再启动,其目的是。

5.在厚度一定的圆筒壁连续定常热传导过程中,由内向外通过各等温面的传热速率Q将。

6.在无相变强制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在蒸汽冷凝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

7.工业上为提高冷凝器冷凝传热效果,在操作时需要及时排放冷凝器内积存的和。

8.比较不同情况下列管式换热器平均传热推动力的大小(1)逆流与并流:两流体均发生温度变化,两种流型下两流体进口温度相同,出口温度也相同,则△t m并流△t m逆流;(2)逆流与并流:一侧流体恒温(如蒸汽冷凝),另一侧流体温度发生变化,两种流型下两流体进口温度相同,出口温度也相同,则tm∆并流tm∆逆流9..通过一换热器,用饱和水蒸汽加热水,可使水的温度20℃由升高到80℃。

现发现水的出口温度降低了,经检查水的入口温度和流量均无变化,则引起出口水温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②③④。

10.蒸汽冷凝现象有冷凝和冷凝之分。

二、选择题(31030⨯=分分)1.忽略管壁和污垢热阻后,当两流体给热系数相差很大时,提高K值的关键是()A.提高值大的给热系数B.提高值小的给热系数C.同时提高两给热系数D.提与不提没有关系2.下列物质热导率最小的是()A.铁B.石棉C.水D.空气3.某种物质的热导率45/()W m kλ=⋅,据此可判断,此物质可能性最大的是()A.气体 B.非金属液体 C.非金属固体 D.金属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强化传热过程的是()A.增大平均温度差mt∆ B.增大传热面积C.增大流体热阻D.增大传热系数5.物质的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为()①金属②非金属③液体④气体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④③6.热传导是( )中热传递的主要。

郑州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中二年级 化学

郑州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中二年级  化学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中二年级化学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第Ⅰ卷试题的正确答案用Ⅱ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试题的正确答案写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 Mg-24 Al-27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2.下列液体中所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A.液氨B.液氯C.氨水D.稀硝酸3.在一只25 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A.大于20mL4ABCD5.A.2NaCl(2OC.Fe3O42↑6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把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C.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7.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即能溶解铁又能溶解铜的是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盐酸D.浓硫酸8.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H+4、SO-24、NO-3C.K+、Na+、Cl-、S2-D.K+、Na+、Cl-、NO-3 9.下列各溶液中,pH最大的是A.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B.pH=9的烧碱溶液稀释1000倍C.pH=9的氨水稀释1000倍D.pH=4的盐酸溶液与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10.可逆反应:A+3B2C+2D(各物质均为气体)在不同情况下测得有下列4 种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υD=0.4 mol / (L·s)B.υC=0.5 mol / (L·s)C.υB=0.6 mol / (L·s)D.υA=0.15 mol / (L·s)1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 A(g)+nB(g) pC(g) + 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 = m:n:p:qA.只有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2.对于可逆反应2AB 3(g)A2(g)+3B2(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1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 >c(NO3-)B.1.0 mol/LNH4Cl溶液:c(NH4+)=c(Cl-)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D.1.0 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材料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高二化学上学期同步测试卷:第一章(含答案解析)-word

高二化学上学期同步测试卷:第一章(含答案解析)-word

高二化学上学期同步测试卷:第一章(含答案解析)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上学期同步测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9西安高二检测)关于加碘食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B.加碘食盐即加入少量单质碘的食盐C.菜炒熟出锅时再加食盐D.加碘食盐即加入少量碘酸钾的食盐【解析】选B。

现在食盐中加的碘为碘酸盐,不是碘化钾,更不是单质碘,故B错误。

2 .区分羊毛织品和尼龙布最简单的方法是()A.灼烧并闻气味B.观察外观C.放在水中比较柔软性D.手摸,凭手感区分【解析】选A。

羊毛属于蛋白质,灼烧时有特殊的气味,而尼龙布没有该性质。

3.微量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A.IB.HC.ZnD.Fe【解析】选B。

氢元素在人体内含量非常丰富,不属于微量元素。

4.有人分析一些小而可溶的有机分子样品时,发现它们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这些样品很可能是()A.脂肪B.氨基酸C.葡萄糖D.油类【解析】选B。

油脂、糖类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氮元素。

5.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原。

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糖原与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解析】选C。

由(C6H10O5)n可知,糖原分子由若干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淀粉、纤维素相同,在水解的最终产物和还原性上也与淀粉、纤维素相同。

但是,糖原、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至少可以说不一定相同),分子组成之差是C6H10O5的倍数而不是CH2的倍数。

【补偿训练】(2019汕头高二检测)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纤维素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解析】选B。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高二化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高二化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2.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A.X的单质比Y的单质容易与H2化合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D.X的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3.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4.下列叙述中肯定A金属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碱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D.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5.下图(1)、(2)表示的是元素的某种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发生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可能表示的是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B.(1)可能表示的是元素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C.(2)可能表示的是元素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D.(2)可能表示的是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7.已知X、Y、Z为同一周期的三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1)如下表所示:元素X Y Z电离能/kJ·mol-1I1496 738 577I2 4 562 1 451 1 817I3 6 912 7 733 2 754I49 540 10 540 11 57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元素中,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元素中也最小B.三种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其电负性也最大C.等物质的量的X、Y、Z三种单质与少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D.三种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等量氢气时,消耗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 8.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主要化合价+2 +3 +2 +6、-2 -2A.22B.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C.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5种元素中L的电负性最大,T的电负性最小9.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可通过一种元素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的化合价10.已知元素X、Y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时,一般是X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X可能小于Y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小于Y的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11.13Al、15P、16S、17Cl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二测试化学试题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二测试化学试题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二测试化学试题2007、8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以△H1和△H2表示:2H2(气)+O2(气)=2H2O(气) △H1, 2H2(气)+O2(气)=2H2O(液) △H2 则△H1和△H2的关系为()A.△H1>△H2 B.△H1<△H2 C.△H1=△H2 D.无法确定2. 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CO(g) △H1 = -110.5kJ/mol C(s)+O2(g)=CO2(g), △H 2= -393.5kJ/mol 则C(s)+CO2(g)=2CO(g) 的△H ()A.283.5kJ/mol B 172.5kJ/mol C -172.5kJ/mol D.-504 kJ/mol3. 反应2A(g)+B(g)3C(g)+4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表示如下,其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min—1C.v(D)=1 mol·L—1·s—1 D.v(C)=0.8 mol·L—1·s—1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aq)=H2O(1)⊿H=-57.3kJ/mol。

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 B.⊿H1<⊿H3<⊿H2C.⊿H l<⊿H2<⊿H3 D.⊿H1>⊿H3>⊿H25. 已知A(g)+B(g)=C(g) ∆H1 ,D(g)+B(g)=E(g) ∆H2若A和D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H2-∆H3)∶(∆H1-∆H3) B、(∆H3-∆H2)∶(∆H1-∆H3)C、(∆H3-∆H2)∶(∆H3-∆H1)D、(∆H1-∆H3)∶(∆H3-∆H1)6.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反应开始的前10s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20s末容器内B 的物质的量最可能()A.>3.2mol B.=3.2 mol C. >2.4 mol D.=2.4mol7. 1.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A.0.1s B.2.5s C.5s D.10s8.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 Q(g)≒ R(g)+ 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节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

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3.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烧杯4、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碳酸钙B、氯化氢C、磷酸D、氧化钙5.下列液体pH>7的是() A.人体血液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6.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10-14 B.1×10-13. C.1.32×10-14 D.1.32×10-15.7.90℃时水的离子积K 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 C.大于7 D.无法确定8.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 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9.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10.常温下c(OH-)最小的是() A.pH=0的溶液. B.0.05 mol·L-1 H2SO4.C.0.5 mol·L-1 HCl. D.0.05 mol·L-1的Ba(OH)211.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溶液中的c(CH3COO-) B.溶液中的c(H+).C.溶液中的c(CH3COOH). D.溶液中的c(OH-)12、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A.1×10-7mol·L-1B.1×10-12mol·L-1.C.1×10-2mol·L-1D.1×10-14mol·L-1.13、pH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A.一样多B.醋酸比硫酸多.C.硫酸比醋酸多D.无法比较14.95℃时,水中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6mol·L-1,若把0.01 mol的NaOH固体溶解于95℃水中配成1 L溶液,则溶液的pH为() A.4 B.10 C.2 D.1215、要准确量取25.00m L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 ) A、10m L移液管 B、25m L量筒 C、25m L酸式滴定管 D、25m L碱式滴定管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16. 下列微粒中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 Fe 3+B. Al 3+C. CO 32-D. K +17.将pH =6的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 ( )A .pH =9B .c (OH -)≈10-5mol·L -1.C .pH≈7D .c (OH -)≈10-7 mol·L -1.18.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c (OH -)>c (H +).B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C .溶液中含有OH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19.常温时,下列溶液的pH 等于8或大于8的是 ( )A .0.1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稀盐酸,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到终点B .pH=6的醋酸用水稀释100倍C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00倍D .0.1 mol·L -1的硫酸100 mL 跟0.2 mol·L -1 NaOH 溶液150 mL 完全反应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时,起始时二者产生氢气的速率基 本相等.B .100 mL 1 mol·L -1的盐酸和50 mL 2 mol·L -1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两者放出氢气的速率和质量均相等.C .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相等.D .100 mL 0.1 mol·L -1的硫酸和盐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前者放出氢气的质量是后者放出氢气质量的2倍.21.某酸溶液的pH=1,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A .0.1 mol·L -1.B .一定大于0.1 mol·L -1.C .若为强酸一定等于0.1 mol·L -1,若为弱酸一定大于0.1 mol·L -1.D .若为强酸一定≤0.1 mol·L -1,若为弱酸一定>0.1 mol·L -1.22.pH=9 的Ba(OH)2溶液与pH=12的KOH 溶液,按4︰1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溶液中H +浓度为(单位:mol·L -1) ( )A .51×(4×10-9+1×10-12)B .51×(8×10-9+1×10-12) C .5×10-10 D .5×10-1223.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 的醋酸溶液与10mL 0.01mol/L 的醋酸溶液相比较, 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中和时所需NaOH 的量B .电离度C .对的物质的量D .CH 3COOH 的物质的量24.将pH= l 的盐酸平均分成 2份,l 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相同的适量NaOH 溶液后,pH 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A . 9B .10C .11D .12++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25.水的电离过程为HK(35℃)=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B.在35℃时,C(H+)>C(OH-)C.水的电离度 (25℃)> (35℃)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26.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三、非选择题27.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 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 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 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____.a.铜丝b.金刚石c.石墨d.NaCle.盐酸f.蔗糖g.CO2h.Na2Oi.硬脂酸j.醋酸 k.碳酸 l.碳酸氢铵 m.氢氧化铝 n.氯气 o. BaSO428.在95℃时,纯水的pH (填“大于”“小于”“等于”)7,所选择的理由是。

29.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一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31.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

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_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多选扣分)(a)装HCl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A溶液的试管的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32.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用指示剂),试回答:(1)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为什么不会使BaCO3沉淀溶解而能测定NaOH的含量?。

(2)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则能否由此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3)能否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

33.有PH为13的Ba(OH)2、NaOH的混合溶液100mL,从中取出25mL用0.025mol/LH2SO4滴定,当滴定至沉淀不再增加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是滴定至终点所耗酸体积的一半。

求:(1)当滴到沉淀不再增加时,溶液的PH(设体积可以加和)(2)原混合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27、答案:a.c.e; d.h.l.o ; i. j.k .m ; f.g 。

28、小于;250C时纯水的pH = 7,当升高温度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也增大,故pH减小29、⑴冰醋酸只有在水溶液中电离,“O”点时为纯醋酸,难电离,可视为不导电。

(2)C>A>B (3)C30、⑴ 900 ⑵ 1000 ⑶ 10031、(1)100mL溶量瓶(注:未标明规格的扣1分)(2)>b(多选扣分)(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表面积难以做到相同(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