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堂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词的分类 •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 小令、中调、长调 。
• 词按片数分为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以 两片 居多。
• 词按风格分为 婉约派和豪放派 。
一、预习检测
回顾作者
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
谥号: 文忠 , 四川眉山 人。 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苏洵 、
弟 苏辙 合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
解题
• “念奴娇”为词牌名,相传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音调高亢 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交代写作内容。 • 赤壁:交代地点、事件。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一般
人认为三国赤壁 鏖 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 怀古:交代这是一首怀古诗,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
“苏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 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 欧苏”,擅长行书、楷
书,与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他开创了 豪放 一派词风,与辛弃疾
合称 “苏辛” 。 他因“乌台诗案” 被贬
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 《赤壁赋》 、
《后赤壁赋》
以及千古流传
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填出正确的字:
(4)手法上:这几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乱石 穿空”,形容出山之奇峭高峻;“惊涛拍岸”运用拟 人手法写出了江涛澎湃,汹涌激荡;“卷起千堆雪” 用比喻写出雪浪千叠的壮美。
(5)炼字上: ①“穿”运用写出了山崖的陡峭以及高耸入云的动势。
“拍”字写江水拍打江面的力度之大,澎湃有声。 “卷”生动形象写出了浪花千叠、排山倒海的气势。 ②用“穿”、“卷”写形,“惊”、“拍” 写声,“雪”以比 喻写色,动静结合,有形有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景色的雄 奇壮美,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 物气势磅礴,给人豪放,雄壮的情调。——(点出效果、作用)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项目标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
全词的起兴之笔 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 把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古风流人 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 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广阔的江水、汹涌的 浪涛+千古的风流人物:浓缩了浩瀚的时空
项目标题
赏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神游赤壁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人 生如梦,还是用酒祭奠江月吧。 思考:这是消极的情绪表达还是积极的心理宽慰,你怎么看?
阅读苏轼同时期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苏东坡的内 在情感。
补充材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结
苏轼一生受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很深。他前期受儒学影响,积 极上进,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乌台诗案”后,他被剥夺了 有所作为的权利,此时他内心佛老思想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让他 从“入世”走向“出世”。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在现实的苦难折 磨中,以佛老之学作为解脱法门,他认同生命的固有的自然本性, 不在纠缠于人世中的名利得失,渴望摆脱功名利禄的困扰,这就造 就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人生如梦,功名不过是生命的牵绊,不如 享受清风明月,酌酒两杯,一杯祭过往,一杯祭月光。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朗读课文,并注音
初嫁了(liăo )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lŭ) 华(huā)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壹
景物
项目标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
全词的起兴之笔 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 把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古风流人 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 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广阔的江水、汹涌的 浪涛+千古的风流人物:浓缩了浩瀚的时空
项目标题
赏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神游赤壁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人 生如梦,还是用酒祭奠江月吧。 思考:这是消极的情绪表达还是积极的心理宽慰,你怎么看?
阅读苏轼同时期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苏东坡的内 在情感。
补充材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结
苏轼一生受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很深。他前期受儒学影响,积 极上进,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乌台诗案”后,他被剥夺了 有所作为的权利,此时他内心佛老思想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让他 从“入世”走向“出世”。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在现实的苦难折 磨中,以佛老之学作为解脱法门,他认同生命的固有的自然本性, 不在纠缠于人世中的名利得失,渴望摆脱功名利禄的困扰,这就造 就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人生如梦,功名不过是生命的牵绊,不如 享受清风明月,酌酒两杯,一杯祭过往,一杯祭月光。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朗读课文,并注音
初嫁了(liăo )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lŭ) 华(huā)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壹
景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作业
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①写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势磅礴。②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③抒情豪迈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出苍凉郁勃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心态。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怀古:追怀(缅怀)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品读题目,同游古迹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泊秦淮》李商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马嵬》杜甫《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赤壁》杜牧
咏史怀古诗
作者作品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题目中包含“怀古”“古迹”“怀”“登+地名”等字眼。
咏史怀古诗
一、内容结构:登临古地写眼前景——忆古人古事——抒己怀二、判断标志:题目中包含“怀古”“古迹”“怀”“登+地名”等字眼。三、常见情感: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古时的诗人一起旅行,你会选择谁?
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①写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势磅礴。②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③抒情豪迈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出苍凉郁勃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心态。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怀古:追怀(缅怀)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品读题目,同游古迹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泊秦淮》李商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马嵬》杜甫《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赤壁》杜牧
咏史怀古诗
作者作品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题目中包含“怀古”“古迹”“怀”“登+地名”等字眼。
咏史怀古诗
一、内容结构:登临古地写眼前景——忆古人古事——抒己怀二、判断标志:题目中包含“怀古”“古迹”“怀”“登+地名”等字眼。三、常见情感: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古时的诗人一起旅行,你会选择谁?
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苏轼所游的是 黄州(今湖北黄冈) 的赤鼻矶,并非三 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知人论世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 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文本研读
1.这一句写景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写景特点:
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 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 ③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 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 安在哉?”一脉相承——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 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哲理的咏叹。
豪放派与前者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风 格,这一派词家的一大特色,是喜欢用 诗文的写法来填词。这些人往往渴望在 政治上有所作为,写词的风格偏向博大 而昂扬,题材也偏向现实,其代表人物 苏轼、范仲淹、辛弃疾以及陈亮都是这 样的例子。另外,岳飞最出名的身份虽 然是名将,但如果以作词的风格来分, 也毫无疑问归属豪放派。
文本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 作品,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 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 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研习准备
情景导入
范
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_赤壁怀古》课件ppt28张

色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江山如画, 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 写赤壁景色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面对着磅礴壮美的赤壁景
观,作者发出了什么怀古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写赤壁景色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情思? 夜阑风静穀纹平。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写赤壁景色的?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一百字压仄韵,也有押平声韵的。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我”:多情,早生华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敲轼门是 都北不宋应时,期倚著杖名听文江学声家。,他开创了北宋豪放词风,在诗、词、文、书法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御念史奴 中娇丞》李是定苏、轼舒贬亶官、黄何州正后臣的等作人品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江山如画, 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 写赤壁景色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面对着磅礴壮美的赤壁景
观,作者发出了什么怀古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写赤壁景色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情思? 夜阑风静穀纹平。
词中哪几个句子是具体写赤壁景色的?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一百字压仄韵,也有押平声韵的。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我”:多情,早生华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敲轼门是 都北不宋应时,期倚著杖名听文江学声家。,他开创了北宋豪放词风,在诗、词、文、书法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御念史奴 中娇丞》李是定苏、轼舒贬亶官、黄何州正后臣的等作人品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的相关知识
1.词: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 曲子词、乐府(与音乐有关) 长短句(形式) 诗余(地位)
2.词一定要有词调(词牌),不一定有词题 词调:规定音律(字数、字声、用韵的位置)
词调的名字与感情不一定一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 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同时,其弟苏辙也中了进士,兄弟二人实现了其父多年来的梦想, 就这样,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可是正当"三苏"春风得意 时,家里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三苏"只得回家丁忧三年,苏轼回 到了家乡眉州,这段时间,其表妹,也是青梅竹马王弗成为了他的 妻子。
王弗与苏轼是少年夫妻,结婚后,夫妇俩才子佳人,琴瑟相和,以 后王弗努力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了苏轼 深深地关注和帮助。比如王弗经常会提醒苏轼做官性情不要嫉恶如 仇,要提防小人,比如后来陷害苏轼的章惇,在当初和苏轼交往时 就很不被王弗看好,这些都是后话。
被“放逐”的人生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 “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 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 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 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 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合课下注释,体会雄浑悲凉的意境。 2、理解词作写景、咏史、抒情融为
学习重难点
一体的写法,理解词作中寄托的生命 感悟与人生态度。
1、理解词作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
2、对比典故与词人经历的异同。
3、结合词作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词人
的生平经历,对比典故与词人经历的
(一)结合风格,诵读词作
2、再读诗歌,结合风格。
✓ 豪放词的代表 ✓ 浑厚、沧桑的嗓音 ✓ 读出气势与韵味
3、研读诗歌,感知全词。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写景) ✓下阙写了怎样的人(咏史) ✓全词抒发怎样的情(抒情)
(二)感受场面,联想想象
《赤壁图》武元直
(二)感受场面,联想想象
2.上阕集中描写了赤壁的景色,请关注“江”和“山”两 个意象,思考它们的含义。 • “江”
学习活动三
结合典故,知人论世
(一)探究背景,讨论交流
• 结合资料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词句, 并与作者进行比较,思考作者借周瑜塑造了自己怎样的 形象,完成表格。
21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苏
40
轼
岁
37岁迁密州
34岁自请外调杭州
的 坎
徐 州
42岁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44岁
坷
哲宗元年回京48岁
水汹涌澎湃→时间的流逝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山”
山石奇峤高峻→赤壁的胜迹→历史上的豪杰人物
学习活动二
细读典故,体会情感
细读描述,感受形象
• 本词典故:三国周郎赤壁。 • 周瑜人生的两个重要瞬间: 1.小乔初嫁。 2.赤壁之战。 • 思考:词人为何刻意强调周瑜的
苏轼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合课下注释,体会雄浑悲凉的意境。 2、理解词作写景、咏史、抒情融为
学习重难点
一体的写法,理解词作中寄托的生命 感悟与人生态度。
1、理解词作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
2、对比典故与词人经历的异同。
3、结合词作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词人
的生平经历,对比典故与词人经历的
(一)结合风格,诵读词作
2、再读诗歌,结合风格。
✓ 豪放词的代表 ✓ 浑厚、沧桑的嗓音 ✓ 读出气势与韵味
3、研读诗歌,感知全词。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写景) ✓下阙写了怎样的人(咏史) ✓全词抒发怎样的情(抒情)
(二)感受场面,联想想象
《赤壁图》武元直
(二)感受场面,联想想象
2.上阕集中描写了赤壁的景色,请关注“江”和“山”两 个意象,思考它们的含义。 • “江”
学习活动三
结合典故,知人论世
(一)探究背景,讨论交流
• 结合资料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词句, 并与作者进行比较,思考作者借周瑜塑造了自己怎样的 形象,完成表格。
21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苏
40
轼
岁
37岁迁密州
34岁自请外调杭州
的 坎
徐 州
42岁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44岁
坷
哲宗元年回京48岁
水汹涌澎湃→时间的流逝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山”
山石奇峤高峻→赤壁的胜迹→历史上的豪杰人物
学习活动二
细读典故,体会情感
细读描述,感受形象
• 本词典故:三国周郎赤壁。 • 周瑜人生的两个重要瞬间: 1.小乔初嫁。 2.赤壁之战。 • 思考:词人为何刻意强调周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8/2020
7
精读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11/28/2020
8
(二)赏析品读(精读)
品读上阕——有感情地朗读
1、自主思考
(1)上阕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上阕写景,主要选择了哪些具体意象?突出刻画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1/28/2020
28
苏轼,我想对你说……
历经人生的挫折苦难,你,终于参透了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站到了生命的制高点。不做无谓的痛苦呻吟,也不屑激愤的叫嚷, 你直面一切,担当一切,坚韧无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 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坦 然和超脱。感谢有你,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感谢有你,让我们的 文学源远流长。
❖ (2)《赤壁赋》中,苏轼面对“客”“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做了诗
意而精彩的阐发。他说:“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
11/28/2020
24
❖ 2、苏轼一生的贡献 ❖ (1)对文学创作的贡献——文艺全才 ❖ (2)对地方发展的贡献 ❖ (3)对茶文化的贡献
11/28/2020
25
升华一种境界
34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仕 途 坎 坷 年 老 无 为
苏轼
47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无成
了解一种人生
❖ (一)苏轼生平经历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1/28/2020
17
❖ (二)本词写作背景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 格。根 据学生 对作家 萧红的 作品以 及那个 时代的 历史环 境的了 解程度 ,来安 排教学 方式。
❖
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 鲁迅与 萧红的 忘年交 来引出 对萧红 及其作 品的介 绍。
❖
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 今世界 要求的 格物致 知放在 一起加 以比较 ,从而 突出强 调了本 文的论 点。
❖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 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 伞,撑出了一片晴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 样明亮、豁达……
❖ 1、苏轼坚忍旷达的人生哲学。
❖ (1)林语堂《苏东坡传》说:“从佛教的 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 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 观。”
2、探讨交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景
色11/28,/2020其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9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岩石奇形怪状,群峰壁立
穿:山崖陡峭高峻,耸入云天的动势
炼字
夸张
水
惊:江水之汹涌
比喻
势
拍:惊涛力度之大,澎湃有声
汹
涌
卷:波涛气势之大
澎
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壮观可感
苏轼生平: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徽宗即 位,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64岁。
苏轼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 儋州。”
项目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位 际遇
豪
放
洒 脱
反衬
年
轻 有
以古比今
为
周瑜
初步感知豪放词风,并用一些词语来概括 (3~5个):
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雄浑壮 丽、惊心动魄、慷慨激昂
朗诵,初步感受词的意 意境和风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
❖ 品读下阕——思考交流 1、自主思考 下阕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探讨交流 探讨周瑜形象
(1)本词中,称周瑜为“周郎”,有何用意? (2)“小乔初嫁了”这一句有何用意? (3)作为将领,周瑜却是儒雅的打扮(“羽扇纶巾”),且“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
11/28/2020
11/28/2020
19
1.最后五句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概? 在仰慕英雄人物的同时,抒发自己壮
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感悟一种情怀
❖ (一)自主思考 1、“人生如梦”包含着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2、面对自己的人生际遇,词人是否感伤到无法自拔甚或就此沉沦?
11/28/2020
21
抒怀:
2.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探究思考: ❖ 学习了这首词,结合下面的评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
说》为题,写一段话送给苏轼。
11/28/2020
27
❖ 林语堂《苏东坡传》:
❖ 每一次政治灾难带给苏轼的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 心灵世界的一次又一次地被开发。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 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
13
理解感悟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11/28/2020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14
【补充资料】 周瑜与苏轼生平简
周瑜生平: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幼年与 分信任周瑜,34岁,被任命为前部大督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28/2020
2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 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11/28/2020
29
1、背诵这首词,感悟其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2、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1)将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 (2)古之仁人志士,往往经历坎坷,命途多舛,从屈原到苏 轼到纳兰性德……但他们最终战胜了挫折坎坷,走出了狭小的个 人际遇,创造了自己生命的辉煌。你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 度中汲取了哪些智慧和力量。请谈谈你的观点,并整理成一篇 300字左右的短文。
湃
雄奇壮阔,气势磅礴
字词
乱穿 惊拍 卷雪
特点
高峭险怪 汹涌澎湃 狂澜奔腾
修辞
夸张
比喻
角度
形 声 色
基调
气势磅礴 雄浑壮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1/28/2020
精读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 浮。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时年 47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 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 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 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 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 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 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
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 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 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 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11/28/2020
18
❖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 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 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 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 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 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 对话。
11/28/2020
30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