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料——车桥之战中活捉的日本兵

合集下载

日本战俘在中国

日本战俘在中国

欢送日军俘虏大会上,八路军战士在唱歌抗战期间到底有多少日军被俘?日本士兵向来以难被俘虏著称,抗战期间有多少日军被俘虏众说纷纭。

中共对外公布的战报有过俘虏日军人数的统计。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一共俘虏日军6213名,另有746名日军主动向共军投诚。

被俘日军总数为6959名。

但1944年10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八路军、新四军俘虏日军约2400人。

还有常见的研究数据称,1940年主动投降的日军人数仅占当年俘虏日军人数7%,1942年为18%,1943年增到48%,到1945年主动投降日军比例升至125%。

而国军俘虏了多少日军还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在一些战俘收容所和大战役之后有零星的数据。

国民党方面设立过两个日本俘虏收容所。

第一日本俘虏收容所位于西安,后迁宝鸡,从1939年到抗战结束,第一日本俘虏收容所共接收“日本战俘500余人”,其中大部分还是“八路军俘虏的日本兵”——1939年以前八路军没有形成战俘管理制度,日军战俘上交国民政府。

图注: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被俘虏的日军士兵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始建常德,后设在贵州镇远县,1944年后又迁于重庆。

该所的日本战俘“通常是500余人,最多时达到700余人”。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1943年7月视察时统计,“自从1937年7月镇远收容所开始收容俘虏以来,总计收容603名俘虏,其中有约150名俘虏死亡。

”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的重庆分所大约关押过约400人。

作为对外公布的战报,国军公开的数字也肯定有夸大。

据称,台儿庄战役俘虏日军719人,第三次长沙会战俘虏日军139人,印缅远征军俘虏647名日军,湘西会战俘虏247名日军。

这还不包括一些小规模战役俘虏的日军数量。

相比于中共军队宣称俘虏的近7千人,即使把国军两个战俘收容所的俘虏人数和战报中俘虏人数相加,大约也才2600人左右,远远低于中共军队俘虏的人数。

而日本方面的数据,跟国军数量较为接近。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说,“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

人物故事-耿谆:日本本土抗战第一人

人物故事-耿谆:日本本土抗战第一人

耿谆:日本本土抗战第一人(老年耿谆)1945年6月30日,一位被俘到日本的中国军人,带领近1000名战俘暴动,震撼日本列岛,成为在日本本土抗日第一人,这场暴动史称花冈暴动,暴动领导者便是中国军人耿谆。

耿谆是河南省襄城县人,1932年参军,先后参与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对日作战,因为有两个月的中学学历,入伍之初做文书,但报国心切的耿谆急切地想上一线,得到领导应允,耿谆在前线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屡立战功,获得晋升。

1944年5月,已是上尉连长的耿谆率部参加惨烈的洛阳保卫战,战斗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导致腹部受伤被日军俘虏,之后日军将耿谆及其他被俘的中国军人,送回日本本土充当劳工,前后分批运送数次,多达近千人,到达日本后,耿谆等人被安排在日本秋田县花冈町做苦役,花冈半山有一座铜矿,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军火工业的重要原料。

除了中国人,被抓来此处的还有美国战俘、朝鲜劳工,大家国别不同,但都遭遇了日本非人的对待。

劳工们天不亮开始上工,直至深夜收工,阴雨、寒冬也不停工。

超负荷劳动只能换来限量供米和薄薄的单衣,仅1944年一个冬天,就有近300名劳工暴毙,病死、饿死、冻死,尸体都被当做柴火,付之一炬。

眼见同胞蒙难,每个幸存者都感到了严重的生命威胁,身为劳工大队长的耿谆挺身而出,联合数名共产党员,谋划开展流血斗争,得到所有劳工一致同意,队伍里最小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一听说起事,他的眼里全是坚决,说道:"队长(耿谆),只要是打鬼子,你教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切安排妥当,耿谆等人只待时机。

1945年5月27日晚上,机会来了,一名被俘的中国军人饥饿难耐,逃到附近居民家吃了半碗饭,被鬼子抓回来,鬼子把所有劳工集合起来,当众将其打死,眼见鞭子一鞭一鞭落下,同胞从惨叫到没了声息,所有劳工心里的一团火彻底燃了起来,5月30日,经过筹备时机成熟,耿谆一声大喊,暴动瞬间爆发,他们冲进战俘营,解决几十名鬼子看守后,整队向北海道方向突进,敌人集结两万人紧追不舍,耿谆等人用石块和锹、镐等与敌人展开了搏斗,但寡不敌众,队伍很快被打散,到次日拂晓,耿谆一行只剩六七人,眼见突围无望,耿谆解下绑腿要投环自杀,副队长李克金坚决阻拦,耿谆极严肃地说:"我们是中国人,又是军人,不能死在敌人屠刀之下。

八路军抗战八年 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余

八路军抗战八年 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路军抗战八年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

导语: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

曾经看过一个
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

曾经看过一个抗日战争的统计,就八路军方面的统计,八路军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因为当时抓一个活的鬼子是很难的,活捉汉奸44万。

汉奸是什么人?汉奸就是跟着日本鬼子干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汉奸?当然有外因,也有内因。

这里先剖析一下外因。

剖析外因的时候一定要提到两个人,两个所谓的中国汉奸之父,一个是板垣征四郎,一个是土肥原贤二。

板垣征四郎是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后来作为关东军的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变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板垣身材矮小,头剃得精光,脸刮成青白色,黑色的眉毛和小胡子特别显眼;总是服装整洁,袖口露出雪白的衬衫,加上有个轻轻搓手的习惯动作,颇给人一个温文尔雅的印象。

他早年的职务几乎都与中国有关:1916年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奉天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和使馆武官。

长期对中国的研究观察,使他成为日军中著名的“中国通”。

他又是一夕会的重要成员,政治上胆大妄为,一意孤行,具有少壮派军阀的一切特点。

虽然身份不过是一个参谋,但连内阁首相他也不
生活常识分享。

陈士榘抓获中国抗战中第一个日军俘虏

陈士榘抓获中国抗战中第一个日军俘虏

陈士榘抓获中国抗战中第一个日军俘虏长征出发前,陈士榘任红一军团教导营营长。

毛泽东常把陈士榘当作“设营司令”,让他担当“打前站”“查民情”“摸敌情”“探路情”的开路先锋。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为摆脱国民党部队的追击,决定向遵义西南地区转移。

陈士榘奉命在赤水河上选择渡河点架桥。

由于部队连续在雨天行军打仗,很多战士脚部红肿溃烂,缺医少药,陈士榘想到酒精具有消毒止痛作用,而所在的茅台镇又恰恰产酒,于是他让战士喝点茅台酒,再在脸盆里用酒轮流泡脚疗伤,从而减轻了伤痛,顺利完成了架桥任务。

毛泽东曾对陈士榘说:“还是你舒服,喝了茅台酒,洗了茅台脚,架了茅台桥!”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士榘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

平型关战役前,陈士榘被调到师指挥部。

他带着地图实地勘察中,注意到平型关从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沟深道窄,两侧有高地、有缓坡,既便于观察、隐蔽和部署兵力,又利于发扬火力和展开突击,便提出平型关是伏击日军的理想战场。

尔后一一五师发起了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师部和三四三旅从五台山南下驰援友军。

此时,日军第二十师团已突破晋东门户娘子关,准备在11月4日由平定进犯榆次,直下太原。

11月3日,三四三旅在广阳至松塔地区设伏,陈士榘带领六八六团负责歼灭伏击圈内日军。

战斗打响后,六八六团从两侧高山不?嘞蛳脸さ墓鹊淄兜?射击,日军辎重部队被打得晕头转向。

陈士榘果断地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将敌人切成数段。

陈士榘心里还有个打算:自抗战以来,由于日军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很深,在战场上死也不肯投降,以至于一直没有抓获过日军俘虏。

这次能否破例?正在这时,一伙惊慌失措的日军逃到公路北面的一个洼地。

陈士榘赶紧叫住警卫排长,指着洼地让他带战士将其抓获!可警卫排长回来,虽然背着一堆“三八大盖”,却没抓着俘虏。

北平抗日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北平抗日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北平抗日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70周年,这段历史再次唤醒人们毋忘国耻,日寇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平抗日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北平抗日的故事1曾是元明清三朝古都,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争前沿。

1933年3月5日,北平密云的古北口长城,打响了北平抗战的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响,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历史大幕。

北平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处在战争的前沿,由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平西、平北、冀东等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抗战史中的重要力量。

《北平抗战秘闻》是作家孙晶岩在收集北平抗日战争史料的基础上,走访诸多当事人及其家人、后人,踏访至今仍人迹罕至的抗日战场、遗址、遗迹,历时五年创作的一部鲜活的北平抗战纪实。

作品既有对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古北口正面战场殊死搏战的详写,更有贯穿抗日全程的共产党及八路军在平西、平北、冀东敌后根据地的抗日纪实,还有梅兰芳、程砚秋等文化名流,英籍燕京大学教授林迈可、法国名医贝熙业等国际友人积极参与抗日的描写,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胜利。

书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当事人采访和抗战旧址的踏访,许多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事迹和斗争细节,为后人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史料。

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内容是作者首次挖掘披露。

对北京地区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一直是北京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孙晶岩创作的《北平抗战秘闻》一书,对北平抗战史研究,对整个中国抗战史研究,都是重要的补充;对北平抗战历史的探寻、挖掘具有一定史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孙晶岩,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著有《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等20余部书籍。

北平抗日的故事2北平被日寇侵占2113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5261的根据地,但在4102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1653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

抗日战场上,国共两军各自俘获了多少日军?

抗日战场上,国共两军各自俘获了多少日军?

抗日战场上,国共两军各自俘获了多少日军?7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及其带来的深重灾难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全民族抗战的烽火早已远去,但关于这场战争,总有一些自称“历史真相”的谣言在网络上流传。

前些年最流行的谣言是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牺牲问题,但这种把“牺牲大”等同于“贡献大”的说法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于是谣言制造者们开始转变方向,今年流行的一则流言声称,抗战中共产党抗日武装仅仅击毙了851名日军,言之凿凿,有零有整。

有媒体甚至还拿出这个数字来“诘问”政府发言人,令人不由感到愤慨。

幸好历史自己是会说话的,让我们通过抗战中的一个“特殊”战果——日军俘虏,借以管窥抗战中敌后与正面战场抗战的不同特点。

日本俘虏怎么就这么难抓?这是二战中曾与日军交战的中苏美等国共同感受。

各国史料中,日军宁死不当俘虏的记载屡见不鲜,而各国的影视作品中,也常见日军攻击对自己施救的救护人员等不人道行为,在丧失作战能力或认为战局无望时,日军甚至会进行有组织或无组织的“自裁”。

一般而言,士兵被生俘,有下面几种可能:1.主动投降,在战局无望时,由指挥官下达命令成建制主动投降,或者单兵丧失斗志、反对自己部队的观念或行为,因而投降或者向敌方主动投诚。

2.因为受伤或失去战斗能力,与部队失散,在抵抗失败后被俘。

3.被对方在战斗中制服——俗称“抓舌头”。

在中国战场上,由于抗日武装都缺乏重武器,很难看到在太平洋战场上常见的重武器震晕失能被俘的日军;同时日军通常能在战场上占上风,显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救护和后送,即使被击溃,日军部队放弃的伤兵也往往拼死抵抗,甚至自杀避免被俘。

当时国民党军的军事素质差,主动性差,很少实施抓舌头行动,而在敌后战场,敌强我弱的态势更加明显,抓舌头通常得不偿失。

因此总体来说,日军被俘的概率是很低的。

究竟国共两军各自俘获了多少日军?正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几个原因,再加上国民党军本身的组织混乱,今日我们连“国军”精确的俘虏统计数字都很难找到,笔者搜集到的数字大概如下:国军俘虏的首批日军是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期间,但并未提及具体人数。

抗战期间俘获的日军最高职务军官

抗战期间俘获的日军最高职务军官

抗战期间俘获的日军最高职务军官(文/胡卓然)中国军队俘虏过的日军大队长日军军官受“武士道”的毒害,战败时往往选择自杀,加之抗日战争里胜利后可以控制战场进行搜捕的战斗不多,在战场上生俘一名日军军官是很困难的,俘获日军有级别的更是难上加难了。

战斗值值俘获日军军官到底有多难呢?以民间常常议论的孙立人的新一军俘虏日军情况为例。

据《新一军反攻缅北极秘战斗详报》等文献的记录,该部实际俘虏日军军官仅仅两人,职务最高的仅是是步兵第五十六联队技术员田代一大尉。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之中俘获的日军最高职务军官都是大队长。

此前依据档案文献统计共有两人:空闲升被俘时的照片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中,十九路军俘获日军第七联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空闲升少佐,开创了十四年抗日战争之中首次俘获日军大队长的记录。

俘获空闲升的中国军队是第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第一二一旅第三六一团(在一些记录里又被直接记录为“第一团”),该团团长是第一二一旅副旅长梁世骥亲自兼任的。

据记录,“梁副旅长为巩固江湾阵地及援助友军起见”,2月22日夜抽调部队反击日军,战绩是“当场俘获敌大队长(即营长)空闲升一名,其余溃退。

并击毙大中尉各一员,士兵百名,伤者极多”。

率部击溃日军空闲升的第二大队,保卫了江湾镇的梁世骥副旅长,是广东省梅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

全面抗战时期担任师长、副军长等职,转战多地抗击日寇。

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为推动广东的解放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并一度代理主任一职。

在任期间继续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之前的1945年8月12日,抗日战场上才第二次出现了俘获日军大队长的记载:日军独立步兵警备第六十五大队的大队长柴山茂大尉,其乘坐的飞机在山东牟平被八路军击落,柴山茂在地面逃跑时被八路军俘获。

日军档案文献记载柴山茂“失踪”。

柴山茂自己的回忆明确承认了其被八路军活捉。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与日本战俘营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与日本战俘营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与日本战俘营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战俘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被关押在日本战俘营中,经历了痛苦和折磨,但同时也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与日本战俘营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一、战争背景与捕获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与日本帝国陆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不幸被俘的中国士兵被关押在各个日本战俘营中。

这些中国战俘包括各个军种的官兵,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经历了战争的磨难与创伤。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在抗日战争中俘获了大量的日本士兵。

这些日本战俘被押往中国各地的战俘营,接受中国方面的拘留和审讯。

虽然中日两国在战争中对立,但中方对待日本战俘的态度仍然相对温和和人道。

二、战俘营的生活条件中国战俘在日本战俘营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他们面临饥饿、疾病、残酷的劳动和虐待等多重困难。

由于日本军队在物资供应方面的不足,战俘营内的食物短缺,且质量极差。

战俘们常常面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造成了身体衰弱和各种疾病的蔓延。

另外,日本战俘营的劳动条件也非常恶劣。

中国战俘被迫进行各种艰苦的劳动,如修建道路、挖掘掩体等。

他们不仅受到体力上的摧残,还要忍受日本军官的残酷对待和侮辱。

这些残酷待遇进一步考验了战俘们的身心健康。

相比之下,中国方面对待日本战俘的方式要相对人道。

尽管日本战俘也经历了一定的困苦,但中国方面尽力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服务。

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反映了中日两国在道德和人权观念上的差异。

三、战争背景下的人道主义行动尽管中国战俘在日本战俘营中受到了严酷的对待,但仍然有一些战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他们通过组织秘密活动、传递信息和相互帮助来提升在战俘营中的生活。

一些中国战俘还积极参与了地下抗日活动,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贡献。

同样,一些日本战俘也展现了人道主义和正直的行为。

他们在中国战俘营中与中国战俘建立了友谊,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