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礼物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新年礼物》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新年礼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节日与文化》,详细内容为“新年礼物”。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互赠新年礼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新年的意义,感受互赠礼物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新年的意义。
2. 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互赠礼物的意义,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动物头饰、礼物盒、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学生们谈论过新年的经历,引出新年礼物的主题。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讲述小动物们互赠新年礼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互赠礼物的快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礼貌的语言向他人赠送礼物,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两两分组,互相赠送自制的礼物,并用礼貌的语言表达祝福。
7. 板书设计:用卡片展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方便学生回顾。
六、板书设计1. 关键词汇:新年、礼物、关心、帮助、快乐等。
2. 句子:祝你新年快乐!、谢谢你的礼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新年礼物的画,并写一段祝福语。
2. 答案示例:画一幅小动物互赠礼物的场景,祝福语为:“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新年礼物传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互赠礼物的意义。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互赠礼物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新年礼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新年礼物》一、教学目标1.认识新年礼物的种类、形状和颜色。
2.掌握新年礼物的表述方式。
3.能够简单地描述和说出自己喜欢的新年礼物。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新年礼物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新年礼物。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各种新年礼物样品及图片,如玩具、文具、水果等。
2. 导入新课1.与幼儿交流:问幼儿新年即将到来,家长可能会送些什么礼物?幼儿有想要的礼物吗?2.展示各种礼物样品及图片,让幼儿认识和描述它们。
老师可问一些问题,帮助引导幼儿表述,如:•这是什么?•它看起来怎么样?•它是用来做什么的?3. 讲解新课1.老师引导幼儿学习新年礼物的名称、形状和颜色,如:•礼物的种类:玩具、零食、衣物等;•礼物的形状:方形、圆形等;•礼物的颜色:红色、黄色等。
2.老师通过示范、配合图片或样品,逐一让幼儿学习新年礼物的中文名称和特征。
4. 操作练习1.老师出示新年礼物图片或样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礼物的名称、形状和颜色。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新年礼物,并描述原因。
3.老师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记录幼儿所描述的新年礼物,让幼儿听听自己的表述方式是否准确。
5. 拓展应用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歌谣等形式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例如:1.游戏环节:老师分发各种新年礼物图片或样品,让幼儿围成一个圈,通过抛球等方式,传递礼物,并说出礼物的名称。
2.歌谣环节:老师可唱一首《送礼物》儿歌,让幼儿跟着节奏动作,学习新年礼物的名称和特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新年礼物”为主题,让幼儿认识、描述和说出礼物的名称和特征。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了礼物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语言交际、互动游戏和歌谣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幼儿的表述错误,要进行及时纠正和提示,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练习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节日礼物》说课稿

《节日礼物》说课稿《节日礼物》说课稿1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1、教材简析:《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③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精选教法、体验探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幼儿园节日教案:爱的礼物

幼儿园节日教案:爱的礼物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爱的重要性以及表达爱的方式;2.了解国内外的几个重要节日并体验相应的礼物;3.培养幼儿的爱心、礼仪,使其能够在需要时给予爱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1. 场景导入老师展示一个大礼物盒,并邀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试着打开礼物盒,但无论怎么拉扯、摇晃,礼物盒始终不开,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里面装的其实是爱,而礼物盒只是一个代表。
2. 国内外重要节日介绍分别介绍中秋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国内外几个重要节日,要求幼儿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和庆祝方式。
3. 节日礼物让幼儿感受不同节日的礼物,如中秋节的月饼、情人节的巧克力、母亲节的手工礼物以及父亲节的卡片等,并带领幼儿思考为什么要送这些礼物,怎样送礼物才能表达真正的爱。
4. 爱的表达从送花、写卡片、拥抱等方面展现爱的表达方式,并让幼儿互动体验这些表达方式。
5. 制作礼物以父亲节为例,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礼物,如钥匙扣、窗帘绳等,学习礼物制作过程、制作材料的种类以及礼物的包装方式等。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讲述国内外重要节日的由来、意义及庆祝方式;2.亲身体验法:让幼儿感受不同节日的礼物并思考为什么要送这些礼物;3.互动体验法:让幼儿互动体验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4.制作法:带领幼儿亲手制作礼物,增强其对节日的理解和制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思维激活情况。
认识节日及节日礼物,从而了解季节变化和文化差异,增强对节日消费的理智性和主动性,激活思维能力;2.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场景体验、礼物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3.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和制作属于自己的礼物,提高幼儿的表达沟通能力,并使其懂得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场景导入、节日介绍、礼物体验、爱的表达和礼物制作等不同环节,让幼儿了解爱的重要性、节日的意义、礼物的价值以及表达爱的方式,并在体验和制作中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礼仪。
节日礼物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节日礼物幼儿园教案及反思I.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学中,节日是孩子们热切期待的时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节日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设计一堂节日礼物制作的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一堂适用于幼儿园的节日礼物制作教案,并进行反思。
II.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提高幼儿对节日礼物制作的兴趣。
III. 教学内容1. 节日介绍和讨论(15分钟)•给幼儿介绍不同节日的背景和特点,如春节、感恩节等;•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询问他们对于这些节日的了解和想法。
2. 节日礼物示范(10分钟)•展示一些节日礼物的样品,并讲解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3. 节日礼物制作活动(35分钟)•分发材料和工具给幼儿,让他们按照示范制作自己的节日礼物;•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分享和评价(20分钟)•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节日礼物,并介绍制作时的想法和困难;•其他幼儿可以提出问题、给予赞扬和建议。
IV.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节日礼物制作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节日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经过教学实施,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活动准备方面可以更加充分。
虽然我提前准备了一些节日礼物的样品和材料,但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导致学生等待时间过长。
下次在活动准备上需要更加细致周到。
其次,活动时间的安排可以更加合理。
由于制作节日礼物的过程有些复杂,导致一些幼儿时间不足,没有完成任务。
下次可以将制作时间延长,或者提前组织一些幼儿进行试制,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在活动指导方面,我发现有些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但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
下次需要更加留意每个幼儿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这堂节日礼物制作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在活动准备、时间安排和指导方面进行改进。
大班-语言社会-重阳节的礼物-教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重阳节的一些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故事《重阳节的礼物》。
3. 手工制作:制作重阳节礼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知识及习俗。
难点:让幼儿学会尊敬老人、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重阳节的资料、图片。
2. 故事《重阳节的礼物》PPT。
3. 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故事分享:《重阳节的礼物》,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主人公关爱老人的品质。
3. 讨论:引导幼儿谈谈对重阳节的理解,以及如何尊敬老人、关爱他人。
4. 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重阳节礼物,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重阳节的知识,践行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向家人介绍重阳节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践行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如:重阳节文艺表演、重阳节知识竞赛等。
2. 组织幼儿参观养老院,让他们亲自体验关爱老人的活动。
3.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针对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表现,增加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家长意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中班美术教案节日的礼物教案反思

改进方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 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未来教学展望
结合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重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 好的教育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习
互动教学:通 过小组讨论、 合作等方式, 增强学生之间 的互动与合作
多媒体教学:利 用多媒体设备, 展示图片、视频 等素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教
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通 过设计有趣的游 戏,让学生在游 戏中学习,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通过节日氛围的营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示范引导: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幼儿掌握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
小组合作: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幼儿的 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反思
导入方式: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 儿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入环节
导入效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 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总结环节:对本节 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重点难点,加深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小结环节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分析本次活动的优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生表现分析
学生学习状态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造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的创意和想象力 专注度: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 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节日礼物小班科学教案

节日礼物小班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节日常见的礼物。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针对不同节日准备相关的图片、装饰品和礼物样本。
2.准备互动游戏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不同节日的名称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圣诞节、生日、春节等。
2.礼物观察(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老师准备的节日礼物样本,并描述其特点和用途。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触摸和探索。
3.组织小组讨论(10分钟)请学生就观察到的节日礼物进行讨论,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礼物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b.它们的制作过程需要哪些工具和技巧?c.你们希望收到哪些礼物?为什么?4.综合讨论(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第二课时:1.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节日的理解和喜好。
2.实验准备(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节日礼物,并陈述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这款礼物会发光?”老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提示,进行实验操作。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和装置,通过观察和记录,找出答案。
4.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
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三课时:1.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堂课的实验结果和发现,学生可以补充和分享新的见解。
2.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想法,设计和制作一个独特的节日礼物。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3.展示和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节日礼物,并解释礼物的制作过程和科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杨桥中心学校沈艳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教材分析:《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蹲着、跪着、站在地面上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明由远到近观察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新课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生背。
师:背得不错,让我们再领略一下庐山的俊美风光吧!(课件出示庐山照片)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师:第二句诗画上了横线,我们齐读这句诗。
板书:远近高低
师: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生:回答。
师:同是庐山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站得地方不同。
师: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和范围是不同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揭示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创境激疑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奇奇收到了许多礼物,为了留作纪念,他让妈妈帮他把这些礼物都拍照了,现在让我们去看看朋友们都送了些什么礼物给奇奇,(课件出示课本56页第一幅)桌子上的这些东西都是奇奇收到的节日礼物。
(板书课题:节日礼物)礼物还真多啊!咦,小狗贝贝在做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三、探究新知
1、观察位置由低到高
师:下面,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小狗贝贝想看桌面上的礼物,它站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礼物盒的上面一小部分。
师:贝贝很着急想看到这些礼物。
(课件出示贝贝抬起了前腿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礼物盒上半部分。
师;接着看(课件出示贝贝站到了凳子上看。
)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礼物盒和一部分水果。
师:最后来看。
(课件出示贝贝爬到了桌子上看。
)这回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了桌面上所有的礼物。
师:谁能说说刚才小狗贝贝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节日礼物的?
生: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师:请看这就是贝贝由低到高四次看到礼物的画面。
(大屏幕出示四组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在书中画面下面的括号里用1、2、3、4的序号标出来。
生讨论并标出序号。
师:谁来说说贝贝由低到高看礼物的顺序分别是哪幅画面?(生边说教师一边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序号)
师:好的,再仔细看这四幅图,你会发现什么?
师:由于观察点高低位置的移动,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由低到高来观察桌面上的礼物时,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观察物体时,站得越高,看到的物体就越全面
2、实践活动
老师这儿有一盆花,我把它放在讲台上,我找一位同学上来,你蹲着和站着来观察。
面向同学说说你两次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生:(先观察,再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范围)
再抽一生上台来验证。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验证,同学们也知道了前一位同学观察的结果是正确的,好的请回。
像这样来观察物体,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同学们想想看,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或同一处景物如何呢?想想我们刚才欣赏的庐山瀑布。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3、观察位置由远及近
在生活中除了像这样由低到高来观察景物外,从其它位置也能看到不同的景物,小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请看,(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说说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景物的?
生: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看着这幅图仔细想想:当小明站在A点处往前方看到的景物和站在B 点处往前方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生:站在A点处看到的房子小,树多;站在B点处看到的房子大,树少。
师:这两幅画面就是小明分别站在A和B点看到的,你能说说哪幅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看到的吗?(课件出示)
生:答。
师:看着图我们可以知道,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怎么样?
生:少。
(课件出示)
师:那么从这两幅图中你又会发现什么呢?
生1:远处看到的树多,近处看到的树少。
生2:远处看的模糊,近处看的清楚。
师:距离景物远看到的范围大,但很模糊;距离景物近看到的范围小,但很清楚。
也就是说,由远到近来观察树的范围时,会越来越小。
师:当小明站在AB两点观察树的范围时,他的视线与房子会形成一个角,这个角外部的范围就是小明站在AB两点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先画出小明站在A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
首先,以A为端点向房子的左侧画一条射线,再向房子的右侧画一条射线,看这部分和这部分就是小明站在A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师:下面在书上画出小明站在AB两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
生在书上画。
师:看老师接着画出小明站在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
这两部分就是小明站在B点处看到的树的范围,同学们看到没有?这两部分,也就是交叉部分,老师用白色涂了出来,你知道这部分小明站在哪一点可以看到,站在哪一点看不到吗?
生:站在A点能看到,站在B点是看不到的。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2、师:周末,老师拍了几张照片,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学校照片)这是我们的教学楼,老师分别是站在学校门口、旗台上拍摄的,你能说说这些照片分别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
五、总结评价。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庐山的这四幅画面,能说说他们分别在远近高低哪个位置看到的吗?
师:这四幅画面正验证了“远近高低各不同”师板书:各不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来说一说。
六、板书
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