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瞬、全家、团聚、喧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同学深刻地认识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育同学珍视和喜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共享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瞬、全家、团聚、喧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连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同学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觉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季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PPT课件

•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 正月初一)
• 祭祖、扫墓
(清明 4月3日—5日)
•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五月初五)
• 吃月饼,赏圆月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大年三十
春节
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 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 ,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 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 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 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 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 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 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 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 ,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嫦娥奔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 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 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 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 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 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 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 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 重阳糕的风俗。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 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 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过十五 过十五,挑花灯, 小朋友们喜盈盈。 跑旱船,放花炮, 欢欢喜喜真热闹。 晚上还要吃元宵,
全家围坐乐陶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原创】《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图片,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
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
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3、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高参与意识。
4、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汇报成果。
活动难点:用合适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
教具:课件、资料、图片、实物等课型:汇报课活动过程:1、激趣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也肯定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顺序现在开始交流吧!2、分享成果 A组交流春节习俗生:春节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发现各种春节习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春节的各种习俗。
师:好啊!说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吧。
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之间很盛行生: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传统节日的作文教案

传统节日的作文教案
《快乐的春节》
一到过年,我就特别开心,因为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的时候,到处都特别热闹。
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我也会帮忙拿东西,虽然有时候会帮倒忙,但大家都不会怪我。
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啦!除夕夜,天刚刚黑,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到院子里放烟花。
烟花五颜六色的,有的像菊花绽放,有的像流星划过天空,漂亮极了!我捂着耳朵,看着烟花在空中一个接一个地炸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春节里,我还能收到好多红包。
每次收到红包,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放在枕头底下,晚上睡觉都觉得美美的。
春节真是个让人快乐的节日,我希望每天都能过春节!
《热闹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也是个很有趣的节日。
端午节的时候,妈妈会早早地起来包粽子。
我在旁边看着,只见妈妈把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放在粽叶里,然后用绳子绑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试着包了一个,可是包得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好看,但是妈妈说我很棒!
到了中午,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吃粽子。
剥开粽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咬一口,甜甜的红枣和软软的糯米在嘴里化开,好吃极了!
吃完粽子,爸爸就带我去看赛龙舟。
河边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
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上
飞驰,鼓手们用力地敲着鼓,划船的叔叔们喊着整齐的口号,场面可壮观了!
回到家,奶奶还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五彩绳,她说这样可以保佑我平平安安。
端午节虽然没有春节那么热闹,但也充满了欢乐和温馨,我喜欢端午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指导习作要求: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开展了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活动。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作,并与大家一起展示在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表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习作思路:一、描写节日情景。
1.选材典型。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来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比如,春节时和大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的故事。
端午节自己学会了包粽子,中秋节全家一起赏月……2.言之有序。
动笔之前想一想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条理清楚。
3.重点突出。
叙事不能平铺直叙,要把最能体现传统节日特点的地方、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写。
二、展示活动成果。
1.展示准备。
这项展示活动我们从单元开始就进行了准备。
整理收集到的、亲手制作的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图片、文学作品、实物、食品等都可以拿来展示。
比如,展示自己家制作的月饼、现场表演写春联、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大家怎么包粽子、讲一讲七夕节的来历……2.展示活动。
展示成果时,最好带来实物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这样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本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展示评价。
最后共同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可以从活动参与人数、活动效果等进行评价。
灯海元宵节今天是元宵节。
夜晚,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xié)幼,你拥我挤地去观花灯。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上街观灯。
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彩灯令人目不暇接。
瞧,那组彩灯不停地闪烁,像小星星眨着眼睛闪闪发光;白玉灯腾(ténɡ)空升起,好似天上的月亮;八仙过海灯正在讲述着神话传说……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商贸大厦前,“妈妈快看!”我惊喜地叫道。
变幻多姿的灯像一帘瀑布,从十层楼顶倾泻而下,金灿灿,亮闪闪。
《传统节日》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主题背景:端午节是一年里盛大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节日里有许多风俗习惯,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
学情分析: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此还有点陌生,由此我又联想到了其它传统节日,选取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料。
三年级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有些欠缺,在家长的协助下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确定活动主题。
2.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会制定初步的活动实施方案。
3.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学会与小组成员团结互助完成工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并且初步完成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并且初步完成活动计划,并能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资料与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好吃的,看看都有什么?(课件出示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食品)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吃到这些食品呢?(学生回答)说对了,我们把这些节日叫做传统节日。
你们还知道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本月我们就以传统节日为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请各小组互相研究一下。
把你们组研究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二、确定主题,提出研究问题。
1、师:看来大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都非常感兴趣。
你们想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吗?那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好不好?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传统节日的秘密吧!(板书课题)2、提出研究的问题。
师:下面四个人一组,讨论并整理你们想研究的相关问题。
学生进行活动,并汇报。
3、分组进行研究结合我们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我们制定活动计划,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设想都可以画在计划中。
传统节日作文教案设计

传统节日作文教案设计
段落一,激发兴趣。
嘿,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有时候生活中有些日子特别特别不同?对啦,那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们像是一本本彩色的故事书,每翻开一页,都能读到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故事,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变成我们自己笔下的篇章。
段落二,引入主题。
传统节日啊,它们就像天空中的星星,虽然各自闪烁,但共同点亮了我们的文化夜空。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像是一颗独特的宝石,闪烁着属于它自己的光芒。
它们不仅是我们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情感的纽带。
段落三,具体节日描述。
说到春节,你们是不是马上就能想到那红红的春联、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满桌子的美食?元宵节呢,是不是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五彩斑斓的花灯和甜甜的元宵?清明节,我们带着敬意去扫墓,怀念
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热闹场景仿
佛就在眼前。
而中秋节,月亮那么圆,那么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多么温馨啊!
段落四,写作技巧指导。
要想把这些节日写得更生动有趣,其实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
你可以试着描绘一下节日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或者讲讲
节日里的那些习俗,让大家明白这些习俗背后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
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傻大姐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特别的节日,比如说固定要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或
者其他的有意义的纪念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
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 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 (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五月初五)
2
吃月饼,赏圆月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
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刚说的四个传统节日,你
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生1:元宵节(正月十五)
生2:重阳节(九月初九)
生3:七夕节(七月初七)
生4:鬼节(七月十四)
......
师: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按照农历过节的。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但是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
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
(引: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二、讨论一下节日时精彩的活动和人的表现
(一)春节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3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
师:是呀,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
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
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4)贴“倒福”、春联、窗花、年画。、
师: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要倒贴?
5)放烟花鞭炮。节日的礼花绽放在空中,多美!
6)挂中国结。
师:同学们,红红的中国结是用一根红丝线缠绕而成的,喜气的中国结让一脉相
承的中华民族洋溢着喜庆,团结,象征着世界华人心连心。
(二)元宵节
师:大家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你们家里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家里的人都
有什么表现?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
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
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4
(三)清明节
1)了解清明节
师:请学生介绍当地过清明节的习俗?
生:祭祖、上坟
师:回忆今年的清明节还除了祭自己先辈外还祭了哪些人?
生:革命先烈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过清明节已不仅仅是祭自己的祖先,还要祭革命先烈
及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英雄,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来祭奠。
(四)端午节
师:我们这个星期刚过了一个什么节呀?(端午节)
1、请学生介绍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吃带黄的五种食品、小孩额头上画王字、
胸戴香包、门上挂艾草菖蒲等习俗,以用来避邪、祈求吉祥平安和驱虫……)
2、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
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
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
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
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师:伟大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爱国主义精神)
3、吃粽子
4、赛龙舟
师:赛龙舟还赛出了什么精神?(团结合作、拼搏、力争上游……)
(五)中秋节
师:知道为什么叫中秋节吗?还有的叫仲秋,是怎么回事?
5
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
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
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
家人团聚。远在牠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
中秋又称"团圆节"。
师: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
事流传甚广。其中中秋节和嫦娥奔月还息息相关呢!
(六)其他节日
师:除了刚才我们讲的这些节日,你们家里还有些什么特别的节日吗?你们家里
是怎么过节的?(让学生说说)
三、文场大练兵 /例文与范作
师:刚才说了那么多节日,那如果要写一篇有关“节日的文章”,该怎么写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篇例文——《我家的节日》。
例文1缺点:
1、第三段和文章的基本情感不太符合,没表现“节日”的特点。
2、没有写妈妈爸爸等家庭成员的劳动,和“我家的”不能先呼应。
3、全文只叙写一件事,显得单薄。而且没写出“节日”的氛围。
四、当场练
师:今天我们的写作内容是: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作。
分析:
节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节日,一个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6
节日就是喜庆欢乐的。写作重点一个是突出节日里的气氛渲染热闹的氛围。
另一个是要把节日里的活动写得生动,充实。第三,写自己愉悦的心情,并能对
周围人们的表情,心理略作描写就是对文章的提升。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写了《我家的节日》
的作文。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
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节日,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了解,查找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