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PPT课件

谈谈你受到的启示。(联想到我们所折的纸青蛙,它的后 腿同样又大又长,我们一按纸青蛙,它就能跳出去很远。)
结尾:点题(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去探 究。)
Page 23
1、在选题时可根据所在的任务来命题 《有趣的观察》、《我的搜集发现》等 2、写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从XX身上得到的启示》、 《神奇的XX》等 3、写自己根据动植物的启示而产生的想象发明 《水面行走鞋》、《植物吸尘器》等
241在选题时可根据所在的任务来命题有趣的观察我的搜集发现等2写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大自然的启示从xx身上得到的启示神奇的xx等3写自己根据动植物的启示而产生的想象发明水面行走鞋植物吸尘器等page25page25四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指导)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Page 2
Page 3
Page 4
7
小草是生命力的象征。绿意浓浓的小草,是具有顽 强生命力的模范。小路边、沙滩上、屋顶,随处可见小 草的身影。炽热的太阳烤不死它,刺骨的严寒冻不坏它。 一场春雨袭来,它又昂头挺胸从地底钻了出来。
Page 8
蚂蚁、蜜蜂团结,分工的精神,辨别方向的 能力。
Page 9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第三单元 习作:轻叩诗歌的大门(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 习作:轻叩诗歌的大门(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部编版)
●我的童诗 ●歌知识竞赛 ●XX班小诗集 ……
习作思路
1.开头:以疑问句开头,引起下文。
圆圆的是什么呢?
2.正文:连用四个形式相同的比喻句,让诗歌更有节奏。
春风说:“它是大自然未来的歌星。” 大树说:“它是果树明天的卫天。” 种子说:“它是将来的播种能手。” 太阳说:“它是蓝天会飞的眼睛。”
3.结尾:用“零”巧妙揭示爱护鸟蛋这一主旨。
创作诗歌的基础上,能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用不同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1)可以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2)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想象之美,你可以让石头说话,让小鸟唱歌,把苹果想象成胖娃娃,把
老房屋想象成老人……一个好的想象,本身就是一首诗。 (3)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东西,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
习作 我的奇思妙想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目标导航
1.能多渠道收集喜欢的诗歌并摘抄,通过阶段性交流,进一步丰富现代诗 收集的渠道和类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2.结合本单元学习,尝试通过续写、仿写等方式写一写诗,表达自己的感 受,并和同学交流。
3.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与同学合作 编小诗集。
但在梦里, 她也能听到, 上课的铃儿在摇…… 在黑夜和黎明之间, 老师是一支红烛在燃烧。
每天,老师—— 来得最早, 走得最晚, 这,第一缕晨曦知道, 漫天的斗星知道。 她用慈爱, 激起我心中的热潮,
让红领巾和红旗一起飘扬, 让理想的风帆和篝火一起燃烧 ; 她引导我们攀上一座座高峰, 向着光辉的未来远眺。 她站在今天, 想着明天。 春风化雨, 哺育着一代代新苗。 当我们长成苍天大树, 就去把未来创造! 老师是一座宏伟的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篇1教学目标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

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

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小兔快跑》。

2.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4.能够独立完成课文相关的阅读与默写。

教学重点1.课文《小兔快跑》的朗读和理解。

2.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

3.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2.能够自主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快跑》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音响设备及相关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兔快跑》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教学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变化。

3. 情感细读(1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兔会害怕、骄傲和最终感到感动。

4. 形象描述(10分钟)•让学生形象描述小兔奔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默读与默写(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文默读,并进行相关练习。

•在黑板上逐句写出课文,学生进行默写。

第二课时:巩固与拓展1. 课文复述(10分钟)•让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2. 课文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讨论其中的原因。

3. 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互相讨论交流。

•带出课文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兔快跑》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朗读、分析、形象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其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在情感细读和课文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种事物,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使文章条理清晰。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生动有趣,避免平淡的叙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超级有趣的大自然王国。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贝呢!比如说,像小伞一样的蘑菇,会唱歌的小鸟,还有那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

那今天啊,咱们就从这个魔法盒里挑出一个宝贝,把它好好地描写一番,让别人看了咱们的作文,就好像也看到了这个宝贝一样。

2. 展示一些大自然中美丽事物的图片,如花朵、大树、蝴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说向日葵吧。

那咱们现在就像侦探一样,仔仔细细地观察它。

首先看看它的样子,向日葵的花盘大大的,就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而且这个盘子里还装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瓜子呢,就像一群小娃娃挤在一个屋子里。

再看看它的颜色,向日葵的花瓣金黄金黄的,就像太阳公公洒下的金色光芒。

还有它的茎,直直的,像个小士兵一样,挺拔地站在那里,支撑着大大的花盘。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事物,像我们观察向日葵一样,从样子、颜色、习性等方面去观察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花朵、树叶、昆虫等不同的事物。

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听听同学们的讨论,适当地给予一些小提示,比如说:“你们看看那片树叶,它的边缘像什么呀?是像小锯齿呢,还是像弯弯的小月牙?”(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写作顺序。

同学们,咱们观察好了事物,那怎么把它写下来呢?这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得有个顺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关爱”为主题,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和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小燕子》、《荷叶母亲》、《乌鸦喝水》和《触摸春天》。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生动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2.1 教学策略- 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语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出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5. 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3.2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5分钟- 自主学习:15分钟- 课堂讲解:20分钟- 实践活动:10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四、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读并正确书写本单元的所有生字词。

•能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够模仿故事情节,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回顾。

教学难点
•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课文中的生字词认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素材:故事插图、生字词卡片、教学PPT等。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呈现故事插图,引出本单元主题。

2.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25分钟)
1.听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生字词意思和读音,并进行示范。

3.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学习。

三、活动设计(15分钟)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节,展示小短剧。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念,引发思考。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

2.默写本课生字词,并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三:大自然的启示
执教:吕志瑾
习作要求:
在这次综合学习中,我们队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

我们来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先分成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在汇报中,听的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

交流之后,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

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积累、整理并运用资料谈感受。

2、指导学生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积累的资料有条理地写下来。

3、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大自然的现象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1.在第三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9课.《自然之道》:违反自然规律,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甚至受到惩罚。

第10课.《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保护大自然!
第11课.《蝙蝠与雷达》:生物特点、规律的启示。

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大自然千变万化,通过你的观察,你了解了哪些现象呢?他们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
现象是什么?
现象发生时有什么变化或特点?
启示是什么?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2.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二、写法指导
(一)开头建议
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课下,大家积累了很多有关文章的开头。

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师:大家分享了很多,总结起来有这几种:
(1)开头点题,突出中心
如:《蛰人之谜》开头
我们学校有几棵核桃树,树上的洋辣子把我的胳膊蛰得又红又肿,疼得我直淌眼泪,我恨透了它,决心揭开它蛰人之谜。

(2)疑问式开头,自然引起下文
如:《下蛋后为什么叫》开头
外婆家养了很多鸡,而且大多是母鸡。

每天那些母鸡接二连三地蹲在鸡窝里下蛋,“咯咯”声此起彼伏。

听着母鸡们肆无忌惮的叫声,我的心中忽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鸡下蛋后会有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呢?
(3)引用俗语开头,生动,自然
如:《蜕皮树的启示》开头
人们常说:“人怕伤心,树怕揭皮。

”可是我却发现有两种树——雪松和梧桐很特别,每到秋末冬初就开始裂皮,蜕皮。

(二)结尾
有头有尾的文章才是完整的文章,那懂得了开头的技巧。

作为结尾,你有哪些建议可以提供给大家?
(1)《蜕皮树的启示》结尾
蜕皮树给了我生命的启迪:为了新树皮,旧树皮选择了死去。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父母,父母为了孩子不是天天蜕皮,年年蜕皮吗?我又想到我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想过去蜕皮吗?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做好蜕皮的准备吗……(得到启示,升华主题)
(2)《小蚂蚁的力量》结尾
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一群蚂蚁却是那么强大。

小小的蚂蚁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3)《我发现了乌龟会“夏眠”》结尾
今天我一次无意的失误,竟然发现了乌龟也会在夏天睡眠,真有趣!大自然中又有多少现象等着我们去观察、发现呢?(反问句结尾,加重语气)
(4)《大自然的启示》结尾
原来植物身上也有这么多学问呀!(总结全文,简洁自然)
(每个步骤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列出简单提纲)
(三)正文
1.师:除了开头结尾,文章的中心该是怎样的内容?
(1)详细记录观察所得,可以是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现象等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2)写清楚在观察过程中自己产生的疑问和由此进行的思考,把心里活动写出来。

(3)把发现的本质特征——例如: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可以是自己的思考、做法,也可以是有了疑问找到的资料答案或者自己研究弄明白的东西。

(4)通过观察、思考、研究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2.师:如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自然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绝招:
(1)抓住特点;
(2)注意写清楚你在观察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句
等修辞,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

3.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课文是如何描写和表达的。

(1)总结两篇文章,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通过总结,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观察——发现——启示”这样的思路来完成文章的。

(3)即我们在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特点,并将其所引发的的启示写出来。

出示:
A.抓住特点;
B.注意写清楚你在观察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C.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句
等修辞,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D.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

三、范文
师: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大家是否能找出它的妙处所在呢?(描写细致、针对现象发表感慨)
四、理清思路
1.拟定题目:《》
2.确定中心:观察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得到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交流习作,完善内容
1.交流所描写的自然现象。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读者了解自己所介绍的现象。

2.交流现象描写的细致度。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充实,现象描述更加生动。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投影出示。

(1)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文章,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2)出示一篇优秀习作。

①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2.小组合作,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3.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资料:
一、口语交际卡
二、常用文章开头
1. 名言开头:“东边日出西边雨”“大江东去浪淘尽”,天空的
一晴一雨,潮水的一起一落。

大自然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幻着,而人,总能够在这奇幻的大自然中捕风捉影,一叶知秋,从一颗石子中看到一片沙漠的影子。

今天就随着我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
2. 开门见山: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


如: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在我们村后面的山上,一片不起眼的松树留给我了太多遐想!大自然
是伟大的,大自然也是神奇的。

只要认真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就会从中受到启迪。

三、常用文章结尾:
1.生命虽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光彩,便可称得上永恒,不是吗!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呀!
2.人们从大自然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为人们造福,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大自然真神奇呀!连苍蝇这么令人讨厌的东西身上也能发明出东西。

我长大后一定要去探索这些无穷的奥秘!
3.看着这棵沙漠玫瑰的一天天长大,让我知道,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要像沙漠玫瑰一样努力坚强。

自然与人间,万事与万物,莫不同此一理啊!
四、范文引导:
蜘蛛的启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

比如: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偶然间在我家洗手间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蜘蛛。

我惊恐万状,正准备把那只小蜘蛛踩死,只见它正在准备织网,我于心不忍,决定看看它是怎么织网的。

只见那只小蜘蛛从嘴里慢慢地吐出一点白色的细丝来,然后从墙角这边爬到墙角那边,这样,第一根线就织好了。

接着,它又照着前面织线的方法往下织,过了一会儿,一张完好的蜘蛛网就快完成了,我心里真替这只小蜘蛛高兴,这时小蜘蛛还在默默地努力着。

眼看小蜘蛛就要完成了,淘气的风弟弟却跑来捣乱,它“呼”的一吹,蜘蛛网“绷”的一声就断了。

可怜的小蜘蛛只好又重新织网,它又按照刚才织网的方法一丝不苟地织起网来。

这一张蜘蛛网和上一张一样刚织了不到一半,蜘蛛网又断了。

就这样,蜘蛛网断了好几次,还是没有织完。

有些厌烦了,正准备走开,心里一想:人家小蜘蛛都没有烦,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怎么能烦呢?于是,我继续蹲在洗手间看蜘蛛是怎样织网的。

最后,经过它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织出了一张完好的蜘蛛网。

看到这里,我被小蜘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懂得干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