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现象及其理论探讨_郭建红

合集下载

辟谷的治疗原理

辟谷的治疗原理

辟谷的治疗原理辟谷疗法是通过减少甚致避开饮食的条件下进行治疗的一种康复方法,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一种健身治病的方法。

现在也已被国外人士所采纳和研究。

据日本的报告称,5-10天的辟谷可使人的巨噬细胞浓度翻一倍。

如此的浓度已可控制恶性肿瘤的发展。

辟谷疗法是一种极大避开饮食的方法,就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先天条件,因此他是一种最适合糖尿病治疗的辅助方法。

这种疗法是一种通过特殊锻炼来避开饮食的方法,因此凡是由于饮食导致的疾病用辟谷疗法治疗都是极其有效的。

辟谷疗法可以避开谷食但不会出现饥饿的现象,若方法得当还会越来越有力。

初次接触您会对这种方法感到奇怪,接触方法以后会不太相信,传统营养学的观念在人的心里影响太大了。

人在没有营养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呢。

使用以后您就会对此方法感到神奇。

辟谷疗法不同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它是一种医疗性康复疗法。

不需要专门的时间,不支持健康的人使用.辟谷疗法一般分为纳气,行气,闭气三种方法调和使用,须依据患者的素质搭配使用。

辟谷的原理:在传通养生理论中,饮食被称为谷气,食物与体内元气的结和形成真气,[元气又称为肾间动气],真气的流动支持生命的正常运行。

真正支持身命的是真气中的元气。

食物起了一个激发的作用。

食物却把他的'物性'留在了体内,这种物性在体内影响着人的真气的正常流动,也给人带来了种种欲望和智慧。

物性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就容易给人带来疾病,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虽然有着差距,但不至于有冲突,而辟谷这种方法和理论却直接与现代医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但现实说明了一切,我的病人可以连续十几天只喝点水,不吃任何食物,不仅不感到饥饿,而且病情发生了好转,不要因为现代医学解释不了就否认这种方法和事实,现代医学还在发展之中。

作用及适应范围作用:这种疗法可以极大的减少饮食,减少‘物性’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因此就具有清理功能,另外辟谷疗法还可以激发人的肾间动气的产生,古代称为天一之水。

因此就具有调节功能和免疫增强功能。

揭秘神秘辟谷之术 为什么不吃东西不会饿死

揭秘神秘辟谷之术 为什么不吃东西不会饿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神秘辟谷之术为什么不吃东西不会饿死导语: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的说法,辟谷是不吃东西,食气是说练功,大意是练功的时候能达到一种自动停止吃喝的状况。

这本是过去道家当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的说法,辟谷是不吃东西,食气是说练功,大意是练功的时候能达到一种自动停止吃喝的状况。

这本是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师运用能量来修养身心的形式,其功效也还存在着争议。

辟谷古籍记载,秦汉前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这是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

”这也是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

《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后汉书·方术传》载:“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

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中也有关于辟谷的记载。

《史记·留侯世家》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

《北史·李先传》载:“服气绝粒数十年,九十余,颜如少童。

”《宋史·陈抟传》载:”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北齐书》中记载一个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练辟谷之术,服用松生活常识分享。

功夫百科-中华养生辟谷

功夫百科-中华养生辟谷

功夫百科-中华养生辟谷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

《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

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②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

”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

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

……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

”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

《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⑤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

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辟谷养生原理

辟谷养生原理

辟谷养生的目的
1、食物 -- 精 -- 气 -- 神 -- 虚 -- 道-- 一 -二 -- 三 -- 万物
2、健康长寿 3、快乐平安 4、身 •气满不思食 •神满不思睡
为什么会生病?
吃错药 打错针 住错院 开错刀
器官衰竭代谢死
保持胃气差 睡眠质量差 负重锻炼少
• 神----精神------宁静平和无忧愁-----佛家文 化------人与自己的关系
目前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前途
• 1、中央重视。 • 2、地方产业。 • 3、教育探索。 • 4、实际运用。 • 5、个人修为。 • 6、改变命运。
辟谷的起源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辟谷”健身法,即人在几天内 不吃东西只靠喝水度日的方法--辟谷,即在保存原有生 存方式不变状态下主动、积极、强烈、的回避五谷断粮! 避开五谷杂粮而不食的辟谷,起于先秦时期,在社会动 荡、战乱纷飞、天灾人祸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辟谷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养身保健方法,虽然人 们对饥饿治病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从临床观察发现, 辟谷对人体疗效比用药、针灸、推拿等疗效还显著。
辟谷与生存变化
若个体生不逢时遭遇如大地震、大火灾、或大泥石流、大 滑坡、大海啸、大火山、大战争、大轰炸、大瘟疫、大饥 饿、大水灾、大旱灾等饥寒交迫时,或成为突发事件的幸 存者、灾难者、受害者时,辟谷就显得更重要!
辟谷后体内多余的脂肪就会转化为热量,以供给包括脑、 心脏、肺脏、内分泌、肝脏、造血器官等重要生命脏器使 用,而蓄积的老废物或有毒物被血液、淋巴液吸收,然後 再由肾脏和皮肤排泄出去。
• 辟谷修习者通过引路食气获得能量,几天后效果越 来越明显,原来不正常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趋向正常, 人越来越精神,仿佛回到少男少女的状态。

辟谷养生课件

辟谷养生课件

辟谷的作用与和谐内涵
• 辟谷能促进人的心身和谐:辟谷期间,人们处于 一个相对宁静的状态,平息了浮燥的心,提升了 身心的和谐水平。此时不论是学习、思考还是禅 坐静心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 辟谷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减少社会矛盾。辟谷 可减少对饮食的贪着,增长善心。由于辟谷能够 清心怡性,可致人与人之间和谐,减少社会矛盾。 • 辟谷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辟谷期间节省下来 的自然资源将是一个惊人的量!辟谷期间所减少 的各类污染排放量也是数量惊人! • 辟谷还有利于生态平衡:对于保护全球生态具有 非常重大的意义。辟谷可减少生活垃圾及生产加 工所产生的污染排放,有利于低碳生活。
《黄帝内经》中: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 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 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 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因其重而减之”、“ 引而竭之”、“ 渍形以为汗”、“ 汗 而发之”、“ 中满者,写之于内”、“ 其实者,散而写之” 这些均为排毒养生的最早理论基础。以内经为基础逐步发展起 来的传统中医有治病八法之称,即:汗、吐、下、和、温、清、 消、补。其中和、温二法意在寻找平衡;补法,不言自喻;而 汗、吐、下、清、消五法均为“减法”也就是“排”。 《伤 寒温疫条辨》中也提到“……急以除秽为第一要义”
辟谷养生
中国人与辟谷
• 辟谷,亦称“断谷”、“绝 谷”,即不吃五谷,而是食
气,吸收自然能量。
• 即不吃五谷的意思。《宗教 词典》:辟谷原为中国古代 的一种呼吸养生方法,同吐 纳相似。 • 中国传统佛家、道家、儒家 都有此法。其中,道家经典 对辟谷论述最为翔实(《道 藏》一书),是道家“修仙” 的主要方法之一。

辟谷养生

辟谷养生

辟谷养生辟谷养生:1、辟谷养生与节食有本质区别,辟谷一定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服气、吞气、静坐冥想,吸收能量——这也是辟谷养生的核心。

2、辟谷养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依据各种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辟谷养生方案。

辟谷养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三天、再五天、然后七天等等,有个适应的过程。

3、辟谷养生开始三天,会有饥饿、难受、疲乏感;四天之后,饥饿或难受的反应渐渐消失,能感受到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体内,身体变得轻盈。

4、辟谷养生期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舌苔变厚,口中发苦、发涩,口臭,皮肤可能会有酸臭味,或腋下有异味,大小便不正常等等——这些都是身体排毒的表现。

一般辟谷养生,腹泻是不用药调治的,毒气排光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5、辟谷期间,大多数人会有气冲病灶的反应,即:正邪相博,表面上病会加重,其实是把隐藏的病,或曾经没有治愈的病激发出来。

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

气冲病灶的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冲过之后病情将会进一步好转或彻底治愈。

6、最好在晚上10时正结束所有活动,到了10:30就打坐,聚集能量,吸收自然之气,进行放松练习。

7、辟谷结束后不要马上进补,要有三至五天的过渡期后才可正常饮食,进补也要七天后为宜。

8、辟谷者在整个辟谷养生期间都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辟谷辟谷即不食五谷杂粮,是通过吸收自然精华之气,而进行减肥,排毒,养生的系统养生方法。

这一做法起源于先秦,在我国唐朝时期民间比较流行,如今在我国南方地区及日本等国也受到不少人追捧。

国外,有断食等方法,都来源于辟谷的概念。

基本信息目录1历史起源2史料记载3功效作用4辟谷时间5辟谷形式6注意事项7相关争议辟谷又叫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

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

为此道士们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古人也常把辟谷当做一种养生保健法则气,乃得享天年之说,说明辟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史记·留侯传》:“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

45、辟穀养生的思考(二)

45、辟穀养生的思考(二)

45、辟穀养生的思考(二)【一、辟榖养生的方法和机理。

二、辟榖可以治病吗?能治疗什么病?三、什么人不宜辟榖,为什么?四、辟榖为什么可以平衡体重?可以重体吗?五、辟榖可以冶】辟穀说了以后,我收到了许多的电话和短信,有一些事情啊,没说清楚,大家还没明白。

今天,我对于这来电、来信的做一点解释,大家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咱们讨论一下,因为我讲的不是一个过去的、纯粹的过去的辟穀,对于辟穀有一些发展。

过去的辟穀啊是道家跟佛家,以及这两家之外的极少数人掌握的。

上一次我曾经说过,这事老百姓没有份儿,没有份的原因是:因为老百姓年年生活在半饥半饱的这么一种状态之中,没有辟穀的必要,辟穀在过去纯粹是一种养生的方法,有病的人没听说过有辟穀的,这是一;第二,过去的辟穀,它是有方法的,而且呢,各家的方法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是有共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是他们在辟穀当中吃一种药,他们叫药,实际上不是药。

这个药和食物,在中医非常的难分,就是分不清,这个问题是中医学一个核心理念造成的,因为它这个医,他不是用药治病的医而是用智慧治病的医,所以他不用药,他用的东西他叫药,是因为有病,吃叫药,要没病,吃就不叫药。

生姜,你炒菜的时候搁姜,你做菜的时候搁姜,你叫搁药了吗?你包粽子放枣,你叫药了吗?你使枣泥做烧饼馅,你叫药了吗?所以它不是药。

我说辟穀的时候,他吃那个药不是药,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我也吃过这个东西,说它更是茶,近似它的形态,你说是粥,它稀的像水一样,你说茶,它又比茶有一点浓度,这么一种东西,你反正90%的是水,那个我们叫它茶比较合适。

他吃这个这是共同的,不吃粮食这是共同的,至于说吃菜不吃菜,吃水果不吃水果,这个恐怕是没有,也不排除你吃一点水果,也不禁忌,你吃一点水果吃一点菜,在过去没有说,辟穀吃什么,就说吃药,因为它回避了食物,它叫药,就回避了食物,实际上它又是食物,而且很少,在水里的就是一杯茶,吃这么一种东西。

再加上导引,这是必有的。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科学研究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科学研究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科学研究*导读: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

它源于先秦,……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

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

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

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

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

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等。

提倡少食并非绝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

通观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

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

在科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辟谷,确实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其功效不应过分夸大,其中的科学原理仍有待研究。

科学研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即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

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很自然地会被推广到人类自身。

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节食有助于延年益寿。

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那么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

科学的节食要兼顾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可偏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辟谷现象及其理论探讨郭建红(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750004)摘要:辟谷即通过气功练习或服食辟谷药物使体内元气充足,从而达到不饥不食或不饥少食五谷杂粮的目的,是中国传统养生术的一种。

辟谷与禁食疗法不同,是以“气足不思食”为理论基础。

长期辟谷期间能量来源问题用现代科学理论难以解释,因此辟谷的科学性也受到了广泛质疑。

气一元论思想是对其最好的解释,而长期辟谷现象也是对气一元论思想的有力证明。

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对气性质和运行规律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辟谷养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对辟谷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人们对中医气概念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辟谷气一元论关系探讨1对辟谷养生术的认识1.1古代中医文献及史书对辟谷养生术的记载。

《庄周气诀解》是一本专门讲述纳气辟谷方法及心得的辟谷专著。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去(却)谷食气篇》是辟谷养生术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汉代之前就已经盛行辟谷术了。

《神农本草经》开创了辟谷食饵养生的先河,随后在《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方》、《儒门事亲》、《寿世保元》、《卫生简易方》、《遵生八笺》、《医方类聚》、《本草纲目》等方书中大量记载转录了辟谷食饵或救荒渡馑方[1][2]。

《三国志》卷29《魏书》第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云:“余(曹植)尝试郄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

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

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而不惮饥馑焉。

”《梁书》卷第51《列传》第四十五《处士》云:“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魏书》卷114《志》第二十《释老十》云:“(寇谦之)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

”《隋书》卷77《列传》第四十二《隐逸》称:“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炀帝所重。

”《北史》卷27《列传》第十五云:“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

年九十余,颜如少童。

”[3][4]大量的文献记载都表明辟谷养生术在古代确实有所流传,且具有很高的防治疾病和养生的价值。

1.2现代研究现代对辟谷现象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是对此现象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献较少。

胡孚琛系统的论述了道家辟谷养生技术及其注意事项,并介绍了许多辟谷经验[5][6]。

康承延和邵灵相对释宏青多年辟谷现象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严格监护,记录了释宏青自然辟谷期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各项生化指标[7]。

李保有创编神奇信息辟谷功法,并在江苏镇江、河北北戴河等地带领多人进行了多期辟谷养生实践活动,其辟谷实践证明辟谷养生术对多种疾病确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8][9]。

张培林对陈建民的辟谷活动进行了专访[10],陈建民进行了持续49天的辟谷实践,由于现代科学对其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其辟谷现象是否真实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旷秋和采用辟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28例,辟谷期间辟谷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头晕乏力等现象出现,总有效率为96.4%,长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防止复发[1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华卫国等人对食饵辟谷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小鼠进行1-3个月的食饵辟谷疗法,文中指出小鼠的新陈代谢率较高,自然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而人类是其30倍,故小鼠辟谷l 一3个月,对人类来说堪称长期[12][13][14][15]。

小鼠长期服食辟谷食饵是安全的,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且有降糖作用。

大量的现代辟谷研究证实,辟谷现象确实存在。

1.3辟谷期间人体能量来源问题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在不进食或进食量很少的情况下,最后耗光了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身体就会因能量耗尽而停止工作。

人体如何在不进食或少进食的情况下维持其基础代谢率,长期辟谷期间人体能量来源问题用现代科学是难以进行合理解释的,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气一元论”的思想是对辟谷现象的唯一科学解释,而长期辟谷现象也是对气一元论思想的最好证明。

2气一元论思想气的概念:《庄子·知北游》提出“通天下一气”的命题,认为人之生为气之聚,万物都是气的变化。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是世界的本原,宇宙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气化流行的宇宙,宇宙的演化过程为气—阴阳—五行—万物。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并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阐明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气一元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根源于气[16][17][18][19]。

2.2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是充养人体的精微物质。

《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气包括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

先天精气禀受于父母,先身而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

后天精气包括水谷之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是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成的。

2.3精气神互根互用精气神在先天本是一体,都是先天祖气所化。

《性命圭旨》指出:“大药虽分精、气、神,三般原是一根生,只是以其流行,谓之气;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

”张景岳在《类经·卷二》指出:“人生之本,精与气耳。

精能生气,气亦生精,气聚精盈则神旺,气散精衰则神去”《勿药元诠》也指出:“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器化神,炼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精气神本是一体,因此可以相互转化和互相促进[20]。

3辟谷现象与气一元论相互映证的关系“气”一元论可以科学解释长期辟谷期间能量来源问题辟谷期间,人体在少吃或不吃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体力,保持精力旺盛,这与辟谷期间“纳气”关系密切。

精气神可互根互用,保持心神的安宁就可以使体内精气充足。

《黄帝内经·素问》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说法,就是要我们保持心神的安宁,来使体内精气充足,从而防病养生。

我们对服气辟谷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辟谷方法,在辟谷期间都需要通过调心来使心神得到净化和安定。

而其原因也正是要“积神生气”,使体内元气充足,从而达到“气”足不思食的状态。

根据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辟谷状态下,“气”能否进一步生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值得探讨。

但是也只有在这种假设下,长期辟谷现象才能得到解释。

根据大量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以及我们自己的辟谷实践[21],长期辟谷现象是肯定存在的,而人体长期生理活动是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来提供基本物质代谢和能量需求的,所以我们可以基本肯定,“气”能进一步生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否则人就要饿死了。

但是这一命题还需要进一步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

3.2长期辟谷现象也进一步证明了气一元论的科学性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基于气一元论思想而提出的理论命题,因此可以说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

否认气一元论是中医学与西医学分歧的根本所在,正是对世界物质根本性认识的分歧,对气一元论思想的否定,才使西方科学家对于中医学感到迷惑,对于阴阳五行学说感到不可理解。

中医学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实证,但是西方医学家始终不承认其理论基础气一元论,因此认为中医学仅仅是经验医学,仅仅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

实际上中医学不仅仅是经验医学,其还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在于基于气一元论基础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以及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对于人体经络和体质的认识。

可以说否定气一元论就是否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就不能掌握中医学的精华。

在长期辟谷期间,只有气一元论才能解释人体基本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问题,认可长期辟谷现象就必须先认可气一元论的思想。

因此长期辟谷现象是对气一元论思想的最好证明。

4辟谷与限食疗法的区别在欧美许多国家以及新加坡、泰国等,禁食疗法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的自然疗法。

国外已经有许多禁食医院和禁食团体开展禁食治疗。

如德国北莱茵威斯法伦州埃森市中心医院就设有禁食疗法住院部,澳洲有悉尼健康中心,英国有克拉斯综合病院,以禁食治病而驰名世界[22]。

研究表明限食疗法可以延缓衰老,延长生命周期,提高许多功能指标,减少慢性疾病的代谢危险因素等[23][2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鉴等人引进在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访问学者期间学习的禁食疗法,认为无论欧洲的临床研究还是国内进行的临床研究都证实,在正确的指导下开展禁食安全有效。

并发现其对变应性鼻炎、顽固性腹股沟多汗症、全身瘙痒等症有效[25-28]。

限食疗法于辟谷养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理论基础的不同,气一元论的思想是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辟谷是以气足不思食为依据的,因此辟谷需要气功练习或服食辟谷药物使体内元气充足,达到不饥不食的目的,因此辟谷过程是轻松、安全、精力充沛的。

而限食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人体可应用自身的剩余能量,从而清除体内的多余垃圾,以此达到防止疾病的目的,限食过程中限食者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反应,需要专业医生监护。

而辟谷期间由于体内元气充足,人体能达到“不吃、不喝、有精神”的良好生理状态,不会产生由营养不良导致的昏迷或其它生命危险等极端情况,因此具有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的优点。

判断辟谷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在于辟谷者是否有饥饿的感觉,辟谷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

我们进行的辟谷实践也证实在辟谷过程中,虽然只食用水果等低热量饮食,但精神状态良好,在练功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辟谷七天以上而无头晕乏力等不良症状出现,确可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辟谷效果。

5总结辟谷养生术见诸于大量的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报道,其防治疾病和养生的价值巨大,是治未病的极好方法。

由于对辟谷期间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源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科学的解释,辟谷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辟谷养生术也没有得到临床应用。

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对辟谷现象的唯一科学解释,而长期辟谷现象反过来又是对气一元论思想的最好映证。

对辟谷现象的深入系统科学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认识水平,有助于我们将这一传统养生术发扬光大,使之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1]沈晓东,华卫国.辟谷食饵养生术的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5,23(4):25-27.[2]郭建红.辟谷养生术与其他限食疗法比较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1,24(1): 33-35.[3]黄永锋.关于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综合考察[J].世界宗教研究,2010,(3):106-114.[4]赵彬.三国时期辟谷者郤俭考析[J].成都大学学报,2010,(6):98-100.[5]胡孚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5-389.[6]胡孚琛.丹道辟谷与胎息功漫谈[J].宗教学研究,2010增刊:102-106.[7]康承延.释宏青辟谷现象研究[J].气功与科学,1993,(8):20-22.[8]丁瑞明.李保有和中国神奇信息功[J].现代养生,1996,(11):9-12[9]赵锡春.中国神奇信息功北戴河面授班侧记[J].现代养生,1998,(08):22-24.[10]张培林.专访辟谷挑战者陈建民[J].中华养生保健,2004,(7):2-4.[11]旷秋和.辟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2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6):16-17.[12]沈晓东,华卫国.辟谷食饵养生术的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5,23(4):25-27.[13]储维忠,许锋,王玉英.辟谷食饵疗法对小鼠生化代谢等影响的研究[J].河北中医, 2006,28(2):139-141.[14]许锋,沈晓东,王玉英.“辟谷食饵"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6,6(2):105-111.[15]沈晓东,华卫国,楚维忠.隔日禁食结合耐饥食饵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89-92.[16]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30.[17]秦立新,刘天君.气本体论朔源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J].2009;30(10):59-61.[18]符友丰.关于传统医学文化的“气”[J].医学与哲学,2000,21(10):33-35.[19]何凯文.略论气本体论对中医方法论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9,30(10):56-58.[20]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7-39.[21]郭建红.辟谷实践及探讨[J].中医研究,2011,24(1):33-35.[22]柯斌,秦鉴,孟君,等.禁食疗法及其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 (1):55-57.[23]Weindruch R,Sohal RS.Seminars in medicine of the Beth Israel DeaconessMedical Center.Caloric intake and aging.N Engl J Med1997;337:986–94.[24]Mattison JA,Lane MA,Roth GS,Ingram DK.Calorie restriction in rhesus monkeys. Exp Gerontol2003;38:35–46.[25]柯斌,吴正治,秦鉴.禁食疗法初步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固民间疗法,2009,l7(3):46-47.[26]柯斌,秦鉴,孟君,等.禁食疗法的安全性初步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 (1):41-42.[27]秦鉴,柯斌,孟君,等.禁食疗法治疗顽固性腹股沟多汗症1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63-64.[28]秦鉴,柯斌,孟君,等.禁食疗法远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