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历史教材第一分册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会考第一分册)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会考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古代东方文明兴起于肥沃的大河流域,农业是经济基础。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几乎都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在统一之后实行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BC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B)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及评价: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2.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A。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旁边。

3.象形文字和纸草古代埃及人早在BC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上海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上海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上海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上海高一历史第一册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历史学科的重要教材。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下面将依据本教材内容,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前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周朝则是商朝的后继者。

这三个朝代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从远古时期进入了文明社会。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分裂为多个小国的时期,各国争霸,战争频繁。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历史上众多思想家、政治家的活跃时期,如孔子、老子等。

3.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秦始皇是秦朝的建国者,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这个时期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郡县制度、科举制度等,国家繁荣兴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

这个时期分为三个主要国家,魏、蜀、吴。

在这个时期,各国相互征战,形成了《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

这个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兴起,国家政治稳定,军事强大,文化繁荣,被称为盛世。

以上只是上海高一历史第一册中的一部分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知识点,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信息。

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

学生们要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伟大。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温馨提示:由于新课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通史编写体例,采取古今中外合编的形式,同学们学习时往往线索不清,知识系统混乱。

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梳理历史线索和整体把握教材基本史实,特组合本学习提纲。

要注意,本提纲不能取代教材,望同学们对照本提纲,认真研读教材并加强训练,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福每位同学学业有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S :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首辅权压众臣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性、必要性)原因: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①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②领导:林则徐 (借口、导火线、偶然性) ③经过:1839年,虎门销烟 ④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直接导致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1840年广东——厦门——天津白河口 2、1841—1842扩大侵华: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危害) 败因:1、具体原因:对比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2 性质: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S: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1860年年英国袭击广州,挑起战争年组成联军攻陷广州,扶植柏贵傀儡政权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俄国也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大沽(史荣椿壮烈牺牲)、天津,后又占领,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4、西方宗教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领导:洪秀全等(农民阶级)时间:1851年——1864年1、初期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改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评价:革命性与空想性、结果及其原因)A、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B、时间:1853——1855①北伐:C、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D、结果及其原因:孤军深入而败E、意义:牵制了清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2、全盛时期A、目的: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B、时间:1853——1855②西征:C、领导人:赖汉英——石达开D、结果:控制了长江中下游E、意义:巩固了天京革命根据地③东征:①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3、转折点:天京变乱:②时间:1856年③影响:天国元气大伤4、后期失败: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防御战(攻势: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李秀成东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全本要点提纲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全本要点提纲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全本要点提纲整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一秦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第- -个统- -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_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一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三、中央官制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全国军事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

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_,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三、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 ——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 ——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 2、雅典的民主政治的三个里程碑
•开创先河——594B.C.梭伦改革(参见P26第2段小字) 开创先河——594B.C.梭伦改革(参见P26 594B.C.梭伦改革 P26第 段小字) •最终确立——508B.C.克里斯提尼改革(参见P26第3段小字) 最终确立——508B.C.克里斯提尼改革(参见P26 508B.C.克里斯提尼改革 P26第 段小字) •全盛时期——443B.C.~429B.C. “伯里克利时代”(参见P27第1段 全盛时期——443B.C.~429B.C. 伯里克利时代” 参见P27 P27第 小字) 小字)
第三单 元 古代 希腊罗 马
第 7课 古 代罗马政 治制度
一、罗马共和国
509年 1、罗马共和国的开始:公元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的开始:公元前509 27年 2、罗马共和国的结束: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的结束:公元前27
二、罗马帝国
27年 1、罗马帝国的开始: 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的开始: 公元前27
二、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开始:公元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 罗马帝国的开始:公元前509 509年 2、罗马帝国的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欧、亚、 罗马帝国的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欧、
雅典人
非雅典人
未成年的 男性公民 奴隶 妇女 奴隶
成年男 性公民
外邦人
雅典城邦内的居民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Homer 荷马
Socrates 苏格拉底
Plato 柏拉图

上海新教材历史第分一册复习资料

上海新教材历史第分一册复习资料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第1课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区域,于今伊拉克相当,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又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苏美尔人创造的,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作用和历史价值:作用——集两河流域法律大成,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的统治。

历史价值——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于今埃及大致相当。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

2.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就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将自己的意志是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控制所有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式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

3.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塔夫拉金字塔。

B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是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4.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纸草为其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1.雅利安人创造了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吠舍(平民)和首陀罗(奴隶)。

2.种姓制度的特点: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成员流动,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创始人:悉达多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经典:《大藏经》(分为经、律、论三藏)外传: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向域外传播,主要是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高一历史 第一、二分册 整理

高一历史 第一、二分册 整理

高一历史第一、二分册整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复习第一分册第一课《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它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古代埃及国家实行法老高度集权的专职统治。

3.金字塔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就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旁边。

评价: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事物的形象相像而得名。

主要书写材料:纸草。

第三课:《古代印度》:1.四大种姓的名称: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2.种姓制度的由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便出现了等级划分。

特征: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地点:北印度。

人物:悉达多。

经典:总称为大藏经或三藏经或三藏,由经藏、律藏、论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看着名字是不是就觉得有点儿严肃、枯燥?但是,别急,咱们来聊聊,这一课到底能给咱们带来啥。

你瞧,历史这门学科其实蛮有意思的,它不单单是死记硬背的时间表,啥什么时候发生了啥,谁谁谁又当了啥官,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了解人类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你想,咱们现在的生活、吃的饭、穿的衣服、用的手机,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

所以说,学好历史其实是在为自己铺路,嘿,别小看了这一课,历史有时候可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真相”的呢。

咱们从最基础的开始吧,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从古代到近代”这段巨长的时间线。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头晕?不过别担心,咱们一点点来。

你看,历史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第一页,咱们就得从古代文明说起。

这个古代文明啊,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其实就藏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

你觉得人类是从哪儿来的?有了文字才有了历史,咱们才知道谁是谁,干了啥事。

你别看现在手机一刷就能知道天下大事,古人那会儿啥也没有,一点一点从石器时代走过来的,真的是“点滴积累,才有了辉煌”。

要是没有了这些古老的文明,咱们现在的世界可能就不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面貌。

说到文明,咱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了。

你看,中国历史,真的是五千年悠久啊。

你说你是不是一听到“黄帝”“尧舜禹”这些名字就想打瞌睡?但是你想啊,要不是他们,咱们现在的生活可不一定是这个模样。

黄帝的时代,人类开始懂得如何种田、驯兽,开始有了部落、国家的雏形。

然后,尧舜禹三位帝王可不是一般人物,他们引导着社会的变革、推动着各个制度的形成。

嗯,就算你不感兴趣,但历史上这些人物,真的直接影响了咱们现在的生活,怎么讲呢?就像是你小时候不喜欢数学,可是你最终还是得用上那一堆公式不是?这就好比历史,咱们不一定能记住每一段,但它确实在每时每刻塑造着咱们。

然后嘛,咱们再聊聊那段超酷的战国七雄时期。

嘿,那可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什么“赵国的廉颇”“魏国的王翦”“楚国的项羽”,都在这个时期闪耀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一历史教材第一分册提纲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1.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力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3.《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1手文献。

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1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1手文献。

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管理国家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中叶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第2课: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1.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3.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4.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5.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稳定而安宁6.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7.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9.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文字复杂难懂。

10.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第3课:古代印度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外传1.种姓制度:祭司阶层——婆罗门,世俗统治者——刹地利,雅利安自由民——吠舍,被征服的土著——首陀罗2.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征服土著部落。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雅利安人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

3. 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4. 公元6世纪,政局动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5. 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是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6. 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7.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8.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览表:(1)玛雅文化:区域范围: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存在时间:公元前2500开始,公元16世纪上半叶毁灭主要成果: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建立了金字塔式神庙,20进制,会使用0和象形文字(2)阿兹特克文化:区域范围:今墨西哥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2世纪开始,公元15世纪强盛主要成果: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城,金字塔式神庙,掌握原始麻痹术,织布刺绣,灌溉农业(3)印加文化:区域范围:安第斯高原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5世纪向外扩张,公元16世纪30年代消亡主要成果:培植了马铃薯,灌溉农业,擅长建筑,使用多种植物治病1.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玛雅文化: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忽然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玛雅人发明和使用了“0”的概念;玛雅人就创造了约有850个字符的象形文字体系;最能体现玛雅人建筑成就的是金字塔式的台庙和圆塔式天文观象台。

3.阿兹特克文化:阿兹特克人掌握了高超的农业生产技术;他们擅长棉织,刺绣和和制作彩绘陶器。

4.印加文化: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兴起;15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

第5课古代黑非洲公元前590年~~公元前4世纪中叶麦罗埃文明兴起公元前后阿克苏姆文明兴起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大津巴布韦文化兴起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津巴布韦文化衰落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般称为“黑非洲”。

位于东北非的麦罗埃文明,它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中叶,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

麦罗埃是当地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铁中心。

在麦罗埃的物产中,陶器是最著名的。

麦罗埃文字是一种简化了的象形文字。

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于公元前后,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

阿克苏姆人随外贸易高度繁荣,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铸造金属货币的国家、巨石建筑也堪称一绝。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大约始建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

大津巴布韦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

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发展;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公元前656年,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王国进入麦罗埃文明.(2)阿克苏姆文明;东北非的另一古代文明,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第六课: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1.希腊城邦制度形成,发展和作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200多个)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目的在于打破血缘门第、重新调整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4.雅典民主政治评价: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部(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局限性: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5.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公元前508年:里斯提尼改革第七课: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古典时代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戏剧体裁: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着重于描写人与命运的抗争,塑造崇高的英雄人物。

主题:具有严肃、悲壮、崇高的特征,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

结构形式:完整而严肃。

古代希腊的戏剧代表了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类型。

1.荷马史诗: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2.列举世界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3.三大悲剧家及喜剧家:(1)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喜剧家:阿里斯托芬4.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5.希罗多德《历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修昔底德是与希罗多德齐名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

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埃斯库罗斯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最出色的作品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

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主要代表作是《蛙》、《马蜂》、《鸟》等。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也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主张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并首次提出勒逻辑学中归纳和定义的方法。

柏拉图创建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理想国”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

代表作:《理想国》、《辩诉篇》、《法律篇》等。

*1)精神恋爱 2)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主要代表作是《政治学》、《诗学》等。

第八课:前8世纪中叶~~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罗马共和国概括: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制度。

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是欧洲古代史终结的标志,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罗马法体系: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勒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什么是罗马法:它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