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广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单项选择题Ⅰ1.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答案] C2.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最后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答案] D3.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 C4.一战期间,利用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的可乘之机,加紧侵略中国的国家是( )A.俄国B.英国C.德国D.日本[答案] D5.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进口[答案] A6.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 A7.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 C8.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其中开近代教育先河的一项内容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C.筹划海防,建立海军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答案] B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答案] D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
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2.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3.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4.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5.下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6.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8.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状况的结论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要点提炼
资本来源不同
相对于传统手工业而讲,其本质特 中外官方或民间资本
征是机器生产
所有中国人办的企业,包括洋务企 中国官方或民间资本
业 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相
中国民间资本 对官僚资本而言,不包括洋务企业
联系与区别
它们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经 济发展与变化 在很多语境中,常把民族资本主义 与民族工业混用,应注意区别
答案 B 材料“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反映了农村人用洋纱 织布,表明传统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新的变化,B项正确;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 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均与题干时 间不符,A、C两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民族纺织工业,D项错 误。
1.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 江地区、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 解体的速度较慢。 (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其解体过程中一 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答案 C 材料“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 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 表明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C项正确。A项与“工商业者群体 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工商业者在……抗日 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表明工商业者 并不都是为了图利,B项错误;“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 动”不属于革命,D项错误。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2020年高考历史原创专题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3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颗星 1到12题 25题和26题考点3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颗星 12到24题 27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来源】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点33 难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漂洋过海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洋火(火柴)、洋布(机纺布)、洋油(煤油)等,日益涌向中国市场。
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 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来源】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考点33 难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
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
材料说明A.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B. 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C. 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D.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3.【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点33 难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
由此说明A. 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 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 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 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4.【来源】【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考点33 中难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读: 解读:外国经济侵略的方式及其影响
外 国 经 济 侵 略 商品 出 洋 出( 业) 资本 出(外商 业) 织 商品市场 业 洋 纺织 劳动力 民 族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20世纪初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 世纪初
原因: 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接原因) 接原因) 表现: 大生纱厂; 表现:张 謇——大生纱厂;荣德生、荣宗敬 大生纱厂 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 保兴面 粉厂; 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刘、冯——保晋矿务总局 启新洋灰公司; 粉厂; 周学熙 启新洋灰公司 保晋矿务总局 影响: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 戌变法、辛亥革命)
原因:①“法币政策”的实施; 原因:①“法币政策”的实施; 法币政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③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表现:国民生产总值大副增加,增长速度创历史新 表现:国民生产总值大副增加, 但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高。但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之 受到一定的限制。 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短暂发展 短暂春天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初步发展 获得新生 夹缝产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外商企业广泛兴办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C.《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D.中国的茶丝生产商品化程度高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A.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了B.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了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D.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了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壮大B.外商企业的刺激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D.洋务运动的诱导6.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是()A.外商企业B.洋务企业C.民族企业D.官僚企业7.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8.19世纪70年代最早投资于近代工业的是()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工场主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9.下列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①发昌机器厂②继昌隆缫丝厂③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汉阳铁厂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A.东南沿海地区 B南部沿海 C.整个沿海 D.长江沿岸1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指的是()A.甲午战争后B.一战期间C.20世纪20年代D.1927—1936年12.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资金和技术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13.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高频考点训练第9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经济变化的影响。表格信息中“上海招 商局”“朱丽记花米行”和“机器轧棉厂”等近代企业的创办,表明 士人突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的观念,说明传统社会的经济和阶级 结构发生了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取士”,故 A 项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这些人从热衷科举到兴办实业,这和儒家义 利观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新式工业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但不能体现 其“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3.(2019·海南)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 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 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 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7.(2017·课标全国Ⅱ)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 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协造”可知,福州船政局是从官办转为 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 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反映了 经费来源的变化,其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 B 项正确;根据 材料可知,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 C 项 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 制造业的状况,故 D 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J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6.J1[2020·安徽卷]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16.D [解析] 本题以19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商人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可以看出,内地(重庆)从上海进销洋货可以通过钱庄完成付款交易,故可得出钱庄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排除B项;A、C两项题干不能体现,排除;答案选D项。
16.J1[2020·全国卷]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C.张之洞 D.袁世凯16.B [解析] 从张謇的评论看,“某人”应该是积极兴办洋务运动,创设大量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的洋务重臣,首先可排除D项。
其他三人中,综合评价,“某人”应该是李鸿章。
16.J1[2020·海南卷]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
(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16.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 C 从材料中“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等信息可知,这些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保障工人权益,故A项错误;洋务企业的管理多为封建衙门式管理,故B项与史实不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
1873年唐廷枢任总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并声称:“嗣后商务归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
”这反映了( )A.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B.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C.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D.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答案 D 根据材料“嗣后商务归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改革清除了官府因素,使轮船招商局,完全融入市场,迎合了时代需求,故选D项;根据材料“嗣后商务归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改革清除了官府因素,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轮船招商局经营方式的变革,并未涉及筹办方式,排除B项;根据材料“嗣后商务归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改革后采取商办形式,排除C 项。
3.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约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答案 B “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约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表明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说明传统商业体系依然发挥重要作用,故选B项;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与材料内容强调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不符,排除C项;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不符,排除D项。
4.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了许多“洋行”。
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16卢布的奖金。
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
“洋行”的设立( )A.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B.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标志着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D.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答案 B 材料表明,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了许多“洋行”,鼓励“洋行”收购新疆土产的农副产品,然后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所以“洋行”的设立使新疆的农副产品商品化,工业品大量进入新疆各地,冲击了新疆的传统经济,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对新疆地区的商品输出,没有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排除A项;材料反映俄国政府鼓励“洋行”与新疆进行贸易,使新疆成为俄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不能说明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俄国把新疆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未在新疆地区建立现代化的工厂,所以不能促进新疆的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
5.20世纪20年代末,银两、银元、铜币和各式纸币在市场上并行流通。
各省往来,几若异国。
如:东北商人为了完成对上海商人的付款,需先用奉票购买日金送至大连,托朝鲜银行汇至日本,再从日本汇至上海,沪商将日元卖出兑换成上海通用的规元,才能完成。
此现象( )A.是由北洋军阀混战造成的B.推动了政府实行币制改革C.反映了官僚资本聚敛财富D.说明东北三省已经沦陷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境内货币不统一,这不利于经济发展,该现象推动了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故B项正确。
20世纪20年代末,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已实现国家形式上的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对金融的影响,故C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故D项错误。
6.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
这一措施体现( )A.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B.对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效果D.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答案 A 国民政府修改关税,维护民族企业利益,体现了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修改关税,涉及的是中国的国家事务,不能体现稳定国际市场秩序,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对国内经济的改革,与修改关税不符,排除C项;关税自主运动兴起于1925年,没有取得具体的成效,与材料中国民政府修改关税不符,排除D项。
7.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坐在一起的现象。
偏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
”这反映出当时(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四川成都的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这些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各地风俗趋向一致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反映平等思想而非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排除C项;“娱乐场所繁荣兴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8.(2019江苏泰州1月)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
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答案 C 材料反映的只是民族工业资金少,借款利率高,没有体现企业生存状况和政府举措的信息,A、B两项排除;“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
……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表明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程度的信息,D项排除。
9.“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
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
”作者剪辫是因为( )A.时局巨变B.驱除鞑虏的需要C.与旧俗决裂迎接新社会D.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作者并不乐意剪辫,但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不得不剪辫,这是受民国政府号召“剪辫易服”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表明该作者对辫子的眷恋,故B、C两项表述错误;剪辫并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
10.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
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
这反映了( )A.中西方习俗融合成为时尚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答案 D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阳历,其实质是积极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时间标准化是西方世界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需要接纳的内容,故选D项;材料没体现西方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革命思潮,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主导阳历的实施,并没有提及主导大众传媒演变,排除C项。
11.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有822所,民国十二年有1194所,民国十三年有1548所,民国十四年有1666所,民国十五年有1695所。
职业教育在当时( )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十年(1921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迅速增加,这些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顺应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故选B项。
A项中“全体国民”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兴办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
12.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答案 D 根据“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出现第一个高潮,故D项正确。
由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
自然经济解体主要表现为“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体现不出贸易中心的变化,故C项错误。
13.(2019江苏苏锡常镇3月)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之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
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的事项,且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
由此可知( )A.自行车已普遍使用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C.政府加强公共管理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答案 C 材料“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的事项,且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表明政府通过规范自行车的检验登记以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C项正确。
A、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使用自行车不等同于崇洋媚外,B项错误。
14.(2017江苏盐城期中)右图为从日本引进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的数量。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 A 黄包车是一种人力交通工具,但在当时比较发达的大都市上海,却仍然以黄包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见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并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上海黄包车的数量远远超过汽车,体现不出半殖民地色彩,也不能反映出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C、D两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