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探索地球课件ppt

小学科学探索地球课件ppt

地质年代划分及意义
地质年代的划分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 ,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地质年代的意义
地质年代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依据,也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 重要参考。同时,了解地质年代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环境的变化和预测未来 发展趋势。
03
影响
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变化加剧,极 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龙卷风、热浪等,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 响。
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稳定,以及为地球上的 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气和水分等。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问题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能够让 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而阻止地
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 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 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地球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 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大 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每种 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温度和降
水特征。
气候变化与影响
地球气候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会对 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海洋污染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排 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研发,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地球的基本知识》课件

《地球的基本知识》课件

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 壳体,包括陆地和海床。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主要 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主要由铁和镍构成。Biblioteka 球的运动和旋转1公转
2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绕行一周。
3
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 时。
倾斜与季节
地球的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况,结构和成分,运动和旋转,气候和气候带,地 理特征和地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口和文化分布。
地球的基本概况
大陆分布
地球上有七个大陆,分布在不 同的地理位置。
海洋覆盖
地球表面的70%由海洋覆盖, 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与大气
地球的气候受大气层的影响,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象条件。
不同气候带
天气变化
地球上存在着赤道气候、温带 气候和极地气候等不同气候带。
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由天气的 变化所决定。
降水分布
地球上降水量不均匀分布,影 响着地区的干湿程度。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形
山脉 平原 沙漠
长江 黄河 西湖
盆地 湖泊 海洋
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提供氧气和栖息地。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各种生物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是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支持着许多动植物的生存。
地球的人口和文化分布
人口分布
地球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 洲。

地球概论课件

地球概论课件
纬线的特点: (1)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2)除赤道是大圆外,一般纬线均为小圆,
并且距赤道愈远,圆半径愈小,到两极变成点。 南北极点是特殊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圈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称经 圈。 所有经圈均通过两极并被两极分割成两个1800的 半圆,称经线。
二、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
1、方向
l 天顶、天底:由观测者所在的点做铅垂 线,向上延长与天球的交点称天 顶,记Z, 向下延长与天球 的交点叫天底,记Z′
l 天赤道:地球上的赤道无限扩展与天球 相交的大圆;记做Q,Q′。
l 地平圈 :通过地心即天球的球心与铅垂 线垂直的平 面,叫地平面称 E,S, W, N
天 球 坐 标 圆 圈 系 统
③第二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黄纬不同于赤纬, 黄经不同于赤经。
沿天赤道逆时针方向0°—360°,也可0h—24 h 特殊的赤经圈: 二分圈:过春分点、秋分点的赤经圈,分春分圈、秋分圈 二至圈:过二至点的赤经圈。
4、黄道坐标系
l 基本圈是黄道,基本点是黄北极、黄南极。 l 平行黄道面在天球作无数小圆称黄纬圈。
黄纬度量:黄道为零点 0°—90°( K) ,到; 0°— -90° (K′) l 通过黄极作无数大圆称黄经圈。 黄经 a 的度量:春分点为起点,沿黄道逆时针量算 0°—360°,黄经、黄纬是固定不变的。
5
仰极高度(NP)即北点的极距,天顶的赤纬(QZ) 即上点的天顶 距均等于地理纬度 即:仰极高度=天顶的赤纬=地理纬度
②第一赤道坐标和第二赤道坐标
同一天体的赤经与当时当地 的时角之和等于上点的赤经,
即春分点当时的时角 S=ax +tx
这种关系式用于计算恒星时
天津:39°08′N,117°10′E 。

地理优秀ppt课件

地理优秀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和谐性等原则,确保不
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代际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互动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地理课件中不可或缺 的互动环节,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 件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检验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抢答、小组讨 论等不同形式的问答环节,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思考题是地理课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是地理课件中必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
旅游资源开发与地理学应用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和方法支持。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和分析地 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C、高原
指海拔600米以上, 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平坦或 米以上 起伏较小的广阔地区。 起伏较小的广阔地区。
D、平原
指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一般海拔小于200 指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一般海拔小于200 米,其内部高差在几十米以下。 其内部高差在几十米以下。
E、盆地
指四周高、中间低平的地区。 四周高、中间低平的地区。
(三)生物圈(biosphere) 生物圈(biosphere)
10km高空,地表3km深处 10km高空,地表3km深处 高空 3km 参与成岩作用, 参与成岩作用,破坏地表岩石
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一) 地壳 (二) 地幔 (三) 地核
地球中心的各个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 地核。虽然人们渴望“向地球的心脏进 军”,彻底搞清楚地球内部状况,但目前 世界上深井记录为12300m(俄罗斯科拉半 岛一口深钻,截至1986年),只占地球半 径的1/530,所以还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
其它大部分元素的克拉克值虽然很小, 其它大部分元素的克拉克值虽然很小,但它 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并形成矿床。 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并形成矿床。
菱锰矿
黑钨矿
硫地壳的厚度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 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 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 1/400 陆部分的平均厚度超过37km,海洋部分平 陆部分的平均厚度超过37km, 37km 均厚度则只有7km。一般说来,高山、 均厚度则只有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 7km 部分地壳最厚。 部分地壳最厚。例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壳 最厚可达70km。 最厚可达70km。 70km

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 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是以平静海洋 面的趋势延伸到各大陆之
下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自转轴
极半径 赤道 半径
图1
图2
地球为旋转椭球
Re Rp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 和不同状态的圈层 组成的近似球体,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 地பைடு நூலகம்和地核3个圈层。
3个圈层又可各自 分为上下两层
两个重要的密度分界面:
1)康德拉分界面,简称康氏 2)面莫霍洛维奇分界面,简称莫氏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所有地球物理方法的基础都是物理定律,而重 力法的基础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勘探解决的地质问题所依据的基本要素并 非一个点的重力场值,而是重力场在空间的分布, 特别是由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源这些密度(质量)分 布不均匀因素引起的重力变化,即重力异常。
“重力场”及“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的基本 概念,它们分别是重力勘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基础。

《地球的基本知识》课件

《地球的基本知识》课件
资源管理
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浪费和促进循环经济。
创新技术
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清洁能源、绿色技术 和可持续交通等。
全球气候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行动旨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导致地球 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海平面 上升、物种分布改变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 高能源效率等。
04
地球资源
矿物资源
矿物种类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目录
• 地球的概述 • 地球的地质历史 • 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 地球资源 • 地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1
地球的概述
地球的物理特性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 天体,其赤道略微鼓起, 两极稍扁。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公里,赤道周长约40, 075公里。
地球上已发现矿物种类超过3000 种,其中常见的有铁、铜、铝、
金、银等。
矿物分布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 不同,导致矿物资源的分布极不
均匀。
矿物开采
人类通过采矿、选矿和冶炼等过 程,将矿物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
工业原料和产品。
水资源
1 2
水资源量
地球上总的水资源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但 可用于人类的水量仅占全球水量的2.53%。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知识

• 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孕育了生 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命,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 。 。 中的水 水的 中, 中, 之 水 地 ,用之

• 生物圈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磁恘: 地磁恘:
岩石热剩磁 磁场的 。 悁 磁 地 时 地 变过程的
第 一 章 地 球 的 基 本 特 征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 水 圈 圈 ●内部圈层 地 壳 地 幔 地
• 大气圈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 是地球的最外圈
地热增温样: 地热增温样: 向 为 。 增温 ——地温 增 地温
高的温度 度。 增 的 度。 : 一般地 为
一般地 。
• 地热异常区
– 地热增温率高于平均值,这种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地热增温率高于平均值,这种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二 地 球 的 物 理 性 质
• (三)地磁
二 地 球 的 物 理 性 质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 • • • 一、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四、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第 一 章 地 球 的 基 本 知 识
一、地球概况
• (一)地球的形状 • (二)地球的大小
• (一)地球的形状
圆球形: 圆球形:毕达格拉斯和亚里斯多德在两千多年 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 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 不规则旋转椭球体 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 “梨”: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 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在下列的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 ①东半球 ②北半球 ③低纬地区 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D
6.经度相差1度所对应的纬线长度 C
A.在任何地方都相等
B.在任何地方都不相等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D.从赤道到两极之间增长
18
7.(双选)关于经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
一、地球仪与经纬线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记忆数据)
赤道半径(长半径):6 378千米; 极半径(短半径):6 357千米; ★平均半径:6 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快速旋转:赤道上“坐地日行八万里”
转方向度数减小者为西经。
12
• 3.依据经纬度确定的地理事象
分界线
一般方法
东西
20°W与 160°E的
半球 经线圈
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每隔经度
根据

所在
15°划分 为一个时 区,全球
度 时区 共划分为
7.5°W~7.5°E为中时区,向东向西每隔经 度15°划分一个时区,各划分出十二个时区
西经20度,东经160度
纬线
圆圈 不等长
东西方向
南北半球
赤道(0度纬线)
5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
表面的两个交点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 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纬线圈。 ●
经纬: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6
重要的经线 0°(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东西经的分界线 180°经线: 国际日界线 (不完全重合)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重要纬线 0°纬线(赤道): 南北半球分界线 30°和60°纬线: 低、中、高纬度的界线
23°26′和66°34′纬线:
五带的界线
7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
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160°E:东半球 160°E---20°W :西半球
(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避免 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8
在低纬度地区,火箭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 (惯性和自转线速度)
2
(二)地球仪
1、地轴、赤道和两极
(1)地轴: 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
相交于两极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赤道: 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3)两极: 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
每条纬线单独成圈, 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平行
间隔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 由赤道到两极递减
(111×cos纬度km/度) 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确定东西位置
任意两条纬线间隔,处处相等 (111km/度)
指示东西方向,确定南北位置 4
特点
特点比较
经线
形状 长度
半圆 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判断 方法
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 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 增大的是东经; 反之为西经
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 反之是南纬
11
(2)东西经判定: 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 或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 关键: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者为东经,自西向东度数减小者为
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者为东经,顺着地球自
10
3、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定义 当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 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当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 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0°起
算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赤道纬线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 规律
东经度数越往东越大 西经度数越往西越大
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 南纬度数越往南越大
经线的应用:划分东西半球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
20°W
160°E
9
纬线的应用:划分南、北半球;五带;中低纬度
N
北寒带
北极圈
90ºN 高纬 60ºN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热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中纬
30ºN
低纬

低纬
中纬 30ºS
高纬 60ºS
南寒带
90ºS
3
2、经线和纬线 经线(子午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长度 等长的半圆(约2万km)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纬度 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成圈 状况
相互 关系
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差为180°) 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平 分地球
相交于极点只,有赤道附近 的经线近似平行
的值
24个时区
确定
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区时相同,
日期要减一天;
东西 180°经线 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区时相同,
十二
日期要加一天;
区 13
• 3.依据经纬度确定的地理事象
分界线
Hale Waihona Puke 一般方法南北 半球根 据 高中 纬 低纬 度度 值 确 定 五带
划分
赤道(0°纬线)
南北纬30°纬线 南北纬60°纬线
南北回归线 (23°26′) 南北极圈 (66°34′)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0°~30°之间为低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极圈至南北极点为寒带
14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15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16
达标练习
1.在地球仪上,0°纬线与0°经线相比 D
A.正好相等
B. 0°纬线稍长
C. 0°经线稍长
D. 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多
2.地球上某点的南侧是低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东半球,东
侧是西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
A.30°N,160°E
B.30°N,20°W
C.30°S,20°W
D.30°S,160°E
A、在地球仪上,同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赤道 B、全球的纬线均不等长 C、除两极外,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只有一条经纬线通过 D、每一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大圆圈
3.(双选)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BC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增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增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17
4.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 是温带,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B A.23°26′N,180° B.66°34′N ,160°E C.23°26′N,180° D.66°34′N,2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