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册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植物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地球表面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植物地理学实习。

实习主要包括校园植物认知、野外植物调查和植物群落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过程1. 校园植物认知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校园内进行植物认知。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识别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生态特点和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量等参数,我们对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和工具书,提高了自己对植物鉴定的能力。

2. 野外植物调查实习的第二周,我们来到了广西大明山和马山县弄拉风景区进行野外植物调查。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不同海拔区域的植物群落,了解了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掌握了植物样方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抽取样方、记录植物种类、计算重要值等。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盖度、频度和多度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植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关联。

3. 植物群落分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回到实验室对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分析。

通过对植物种类的统计和比较,我们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校园植物认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量等参数,提高了自己的植物鉴定能力。

在野外植物调查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植物样方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抽取样方、记录植物种类、计算重要值等。

在植物群落分析过程中,我们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1一.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__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__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五.(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10′—23°8′,东经108°18′—108°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doc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徐红燕学号2011119010234实验日期2013年4月实验成绩教务处制年月日一、实习内容(一)标本馆实习1、腊叶标本腊叶标本又称压制标本,就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吸水纸压制使之干燥后装订在白色硬纸上制成的标本。

腊叶标本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是植物分类工作者常用的标本, 也是最容易制作的一种标本。

梓树:别名黄金树,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唇形目,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梓树叶片标本梓树2、浸制标本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比较复杂,因为植物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性质也不一样,所以对不同的植物标本所采用的方法和配制的溶液也各有不同。

为了使植物标本保持原有的颜色,制作原色浸制标本的程序是先用固定液固定其颜色,然后用清水漂洗,再置于保存液中保存。

(1)、夜来香:叶对生,叶片宽卵形、心形至矩圆状卵形,长4~9.5cm,宽3~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基出掌状脉 7~9条,边缘和脉上有毛。

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花冠裂片,矩圆形,黄绿色,有清香气,夜间更甚。

副花冠5裂,肉质,短于花药,着生于合蕊冠上,顶端渐尖;花粉块每室1个,椭圆形,直立。

蓇葖果披针形,长7.5cm,外果皮厚,无毛。

种子宽卵形,长约8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2)、金鱼草:金鱼草,又名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龙头工化,为玄参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做一二年和一栽培。

株高20~70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状,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开展外曲,有白、淡红、深红、肉色、深黄、浅黄、黄橙等色。

夜来香浸制标本金鱼草浸制标本(二)校园植物实习1、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英文名:Underleaf pearl ,别名:珠仔草、假油甘、龙珠草、企枝叶下珠等,属于被子植物门,蔷薇亚纲,大戟科。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小报告(一)*松科*(1)雪松(Cedrus deodara(Roxb.) G. Don )雪松属。

常绿针叶大乔木。

树皮深灰色,不规则裂鳞状块。

树冠圆锥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花期10~11月。

喜光,稍耐荫,耐寒,不耐水湿。

(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松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片状。

针叶粗硬,扁平条形,两针一束。

花期4~5月。

最喜光树种。

*棕榈科*(1)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别名棕树,棕榈属。

木本,常绿小乔木。

不分枝,叶片扇形,深裂,簇生顶端,深绿色,花朵单性,肉穗花序下垂,花小,淡黄色。

花期3~5月。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2)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蒲葵属。

木本,常绿乔木。

茎不分枝,叶团扇形,掌状分裂至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肉穗花序。

花期3~4月。

喜高温多湿的环境,不耐寒。

*樟科*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香樟,樟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黄褐色,纵裂。

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缘微波状。

幼叶淡红绿色,渐变绿色,背面灰绿色。

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小,碗状,绿色或黄绿色。

树冠广卵形,枝叶有香气。

花期4~5月。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木犀科*(1)银桂(Osmanthus,fragranscv.Latifoliu)花近白色、黄白色,香味较金桂淡,叶较宽大。

(2)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丁香属。

木本,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干皮灰褐色,纵沟裂。

单叶对生,卵圆形,宽大于长。

叶基心形或截形,无毛,先端渐尖,全缘,叶柄紫色。

花冠白色,细筒状,上部四裂,其形如丁。

花白色或淡紫色,具芳香。

圆锥花序,花期4~5月。

喜光,耐寒耐旱,忌涝。

*梧桐科*梧桐(Firmiana simplex )别名青桐,梧桐属。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次植物的野外实习,我们分别在校园、大明山周边进行。

主要是使我们在近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植物知识,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结合实地考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我们的综合动手能力和锻炼自我意志。

时间:2013年 6 月 5 日2013年6月17日—6月19日地点:武鸣大明西南坡弄拉自然保护区大明山东北坡实习内容:1、植物分类2、植物群落分类3、植物群落调查4、植被分布规律5、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保护措施二.正文(一)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我们校区位于南宁市内,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且多为外地引进。

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我们从师院明秀校区地理楼开始实习,绕过教学楼最后走到我校小植物园及鸿远楼附近,据初步统计得,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分别为金星蕨、小叶海金沙;裸子植物3科4种,分别为苏铁、竹柏、小叶罗汉松、南洋杉;被子植物共53科125种,如红椎、石榴花、龙船花等,实习途中我们看到的植物如下:其中,不同的植物特点不同,如黄素梅,又名黄叶假连翘黄金叶,属马鞭草科,假连翘属,是假连翘的变型种。

黄素梅属常绿多年生灌木,株型矮、分枝多、密生成簇,单叶对生,无托叶,小叶卵形,叶缘有锯齿。

扦插繁殖。

黄素梅性喜温暖和阳光、稍耐荫、不耐寒,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在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作多年生栽培,尤以两广一带广泛应用于城市街道、庭园绿化的色带和色块;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

还有很多植物各有其特点及特殊作用,如本地草红叶酢浆草生长能力强,具有三角叶;三叶鬼针草能用于解酒,这种植物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生命力极强,其黑色的管状花絮能黏在我们的衣服上;雷公根可作为凉茶,在山间、田边、荒地很容易找到它们的身影。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报告(江丽负责的部分)一、校园植物分组调查(8号含羞草)1、中文名称:含羞草拉丁学名:Bashfulgrass别称:感应草、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2、科属分类: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科:豆科亚科:含羞草亚科属:含羞草属种:含羞草3、校园分布及图片:成熟果荚含羞草花分布:校园内较少分布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由于易于生长成活,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无明显地理分布分区,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区较为常见。

4、形态特征:多为木本,稀草木,回羽状复叶,或复叶退化叶状柄,小叶中脉偏斜,花两性,头状,总状,蕙状花序,辐射对称,鄂,花瓣3-6,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子房上位,心皮,荚果。

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生着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总柄很长,基部膨大成叶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肥大部分,叫叶枕。

叶为回羽状复叶,羽片2~4个,掌状排列,小叶14~48个,长圆形,长0.6~1.1厘米,宽1.5~2毫米,边缘及叶脉有刺毛。

5、生长环境:含羞草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在湿润的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寒,喜光,但又能耐半阴,现多做家庭内观赏植物养植。

一般生于山坡丛林中及路旁的潮湿地。

6、主要价值:医药价值:性味甘,寒,有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

观赏价值: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

预报天气:含羞草叶子开合速度的快慢,间接地反映了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可以作为天气预报的参考。

预测地震:含羞草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

二、生科院标本实习1、腊叶标本(江丽钟汶邹敏)腊叶标本又称压制标本,干制植物标本的一种。

采集带有花、果实的植物的一段带叶枝,或带花或果的整株植物体,经在标本夹中压平、干燥后,装贴在台纸上,即成腊叶标本,供植物分类学研究使用。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加深物种多样性对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调查一个样地内,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群落各数量指标(2)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实验设备测绳、皮尺、卷尺、胸径尺、测距仪四、实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样地(2)根据植物群落类型设定样方(3)调查群落内各数量指标(4)根据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乔木层样方面积:5*5m2 总盖度:30% 调查人:李伟玮日期:2020/6/18 序号物种胸径高度枝下高郁闭度1 木棉树0.8m 6.5m 2m <0.12 垂榕树0.3m 3m 2.5m 0.13 蒲葵树0.2m 3.5m 0.7m <0.1(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选择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作为本调查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5P1=0.04 P2=0.13 P3=0.03 P4=0.15 P5=0.65 H=1.21 S=0.64 S=5P1=0.3P2=0.25P3=0.12P4=0.6P5=0.15H=6.27S=0.4606S=3P1=0.2P2=0.5P3=0.3H=1.029S=0.62六、结论与问题1.选择的样地的标准:①种类成分分布均匀;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③生境条件一致;④避免过渡地带;⑤明确观察范围2.确定样地后,要记录样地的基本情况,样地情况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环境因子的分析3.设定样方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取样面积太大会耗费太多时间耗费人力;取样面积过小又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本文是一篇关于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的文档。

本次实习是在本地一家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两周。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两部分。

第一部分: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主要对本地的植被类型、植物物种构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了了解和研究。

下面是本次实地考察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结论:1. 植被类型本地植被类型较多,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2. 植物物种构成本地植物物种数目较多,分布范围广泛。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植物物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适应性差异。

比如,有些植物物种喜欢生长在湿地上,而有些植物物种则更适合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应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构成。

比如,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而湿地则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4.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山脉和丘陵地带上的植被类型多样性较高,而平原地区上主要以草原为主。

第二部分:实验室实践在实验室实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有关植物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下面是实验的步骤和结果:1.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植物物种的种子和苗。

接着,我们将这些种子和苗种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养分等。

最后,我们记录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

2.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植物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

有些植物物种适应于高温和干旱的环境,而有些植物物种则更喜欢潮湿的环境。

此外,光照和土壤养分也对植物的生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需要我们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册
植物地理学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301班
姓名:北极圈以北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7月
实验一常见植物科属种识别
实验时间:2015年6月17日
实验地点:校园及生科院标本馆
一、实验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解剖、描述、绘图(不作要求)、鉴定、采集、压制标本、制作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野外记录等。

(4)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

包括如何调查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做好野外记录,如何观察植物,如何制作液浸标本和腊叶标本,如何鉴定植物标本等?
(2)学会描述植物;熟练掌握使用植物鉴定的方法以及运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正确分析植物特征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三、仪器与设备
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

2.调查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5.相关文献、参考书等。

四、结果与分析
4.1如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4.1.1一般植物标本的制作
4.1.1.1对植物进行初步修整。

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4.1.1.2给植物挂上标签,用铅笔填上编号等。

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

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4.1.1.3填写野外记录。

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
集号,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

(可以根据需求填写)
4.1.1.4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

如有的植
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

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

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

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4.1.2腊叶标本的制作
4.1.2.1压制标本
压制标本是将标本逐个地平铺在几层吸水纸上,上下再用标本夹压紧,使之尽快干燥、压平。

压制方法是先在标本夹的一片夹板上放几层吸水纸,然后放上标本,标本上再放几层纸,使标本与吸水纸相互间隔,层层罗叠,最后再将另一片标本夹板压上,用绳子捆紧。

罗叠高度以可将标本捆紧,又不倾倒为宜,一般叠至1尺左右。

每层所夹的纸一般为3-5张,粗大多汁的标本,上下应多夹几张纸。

薄而软的花、果,可先用软的纸包好再夹,以免损伤。

初压的标本要尽量捆紧,以使标本压平,并与吸水纸接触紧密,又较容易干。

3-4
天后标本开始干燥,并逐渐变脆,这时捆扎不可太紧,以免损伤标本。

4.1.1.2标本装订
在台纸正面选好几个固定点,用扁形锥子紧贴枝条、叶柄、花序、叶片中脉等两边锥数对纵缝,将纸条两端插入缝中,穿到台纸反面,将纸条收紧后用桃胶水在台纸背面贴牢,再将花、果的解剖标本、树皮等附件固定在台纸上,易脱落的花、果应装在纸袋里,贴在台纸的适当位置,以使必要时取出观察研
究。

因此纸袋既要贴得牢固,不使花、果丢失,又要便于取出。

大的根茎、果
实等纸条不易固定,可用白车线代替,细弱的标本可用桃胶水直接将标本贴在
台纸上。

没有桃胶水也可用一般办公用的胶水,或加防腐剂的浆糊代替。

4.1.2.3贴标签:标本装订后,在右下角贴上标签,标签项目按需要拟定。

一般有类别、名称、采集地、日期、采集者等。

4.1.2.4标本的保存
腊叶标本应存放在标本柜里。

标本柜要求结构密封、防潮,大小式样可根
据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分上下两层,便于搬动。

每层高100厘米,宽70
厘米,深45厘米。

柜前为对开的门,中间用板隔成两边,每边再用活动的木板横隔成五格。

标本就分类放在木板上。

没有标本柜也可用密封的木箱代替。


本柜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4.2生科院标本馆部分植物种类及特点
4.2.1马兰
形态习性:菊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伏平卧,白色有节。

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基部绿带紫红色,光滑无毛。

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


末开花,头状花序。

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较少,弱
而易脱落。

茎直立,高30-80厘米。

茎生叶披针形,
倒卵状长圆形,长3-7厘米,宽1-2.5厘米,边缘中
部以上具2-4对浅齿,上部叶小,全缘。

头状花序
呈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9毫米,总苞片2-4层。

边花舌状,紫色;
内花管状,黄色。

4.2.2水竹
形态习性:为禾本科刚竹属下的一个种。

是材用
为主的材笋两用竹。

竹身细长,节间长,色青,鞭节
间较短,根系发达。

材质柔韧,富于弹性,纤维极强,
表面光滑。

水竹喜温暖湿润和腐殖质丰富的粘性土壤,
耐阴不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5℃。

4.2.3苏铁
形态习性:苏铁为裸子植物。

种子10月成熟,种
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

苏铁雌雄异株,
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
褐色;雌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

花期6~8月。

苏铁喜光,喜铁素,稍耐半阴。

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栽培极为普遍,茎内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具有吸收二氧化硫、过氧化氮、苯、氟、汞蒸气、铅蒸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功效。

五、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在本次的实习中,我和组员发现了很多种类的植物,例如松树的种类就有很多,水杉、银杉、秃杉、百山祖冷杉等等都属于杉树,但是它们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平时对于植物的称呼有时候还是有点问题的。

还有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也学到了怎么制作植物标本,一般植物以及腊叶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对于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我觉得我们可以找时间去实地的进行制作,找到其中的制作方法。

简单学习可能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制作步骤。

对于地理学这门科学中,我觉得实地的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对实习提高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后我发现标本馆都是按照一种系统的排列方法排列的,后来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世界各国大的标本馆都是按照德国学者恩格勒系统排列,华南植物园和广西植物所和昆明植物园的标本馆采用英国学者哈钦森系统。

这对我们了解标本馆以及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方便。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实验二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实验时间:2015年6月12日
实验地点:校园大斋公山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认识学校里的植物,包括乔木、层间植物和草本植物;
(2)调查学校里植物群落长势状况,结合已学的课本知识,进行调查分析;
(3)掌握植物地理学野外调查的方法,注意事项;
(4)培养野外调查的能力;
(5)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验内容
(1)通过比较和观察校园不同种类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院标本馆,了解蜡叶标本的制作,并制作蜡叶标本。

(3)通过比较和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三、仪器与设备
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四、结果与分析
五、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