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 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根据地理差异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 特征:可变性——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 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1) 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降水量/光照)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 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人类活动差异:1) 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

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

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区域的含义;2.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3. 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 利用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差异,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 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明确千差玩别的地理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2. 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区域的特征;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课的类型授新课四、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

你了解什么事区域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板书】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高中地理课件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高中地理课件

—— 第一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2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0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区域整体性.(以浙江青田县为例)自然要素:大气、地貌、土壤、河流、生物人文要素:人口、稻田、建筑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

思考1: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结合图文材料,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区域要素?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鱼为水稻除草、除虫,鱼粪又可肥田;水稻为鱼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稻花)等。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等,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图文资料,绘制出“稻田”“水稻”和“田鱼”三者之间关联图。

思考2:提供生长空间提供有机质提供生长空间鱼粪肥田鱼食昆虫杂草提供氧气、 有机质田鱼水稻 结论: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有机食物,稻谷为鱼类遮阳,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则发挥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鱼粪为水稻提供肥料。

Ø那么延续1200多年这种生态系统模式,会不会遇到发展瓶颈?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学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学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第一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材内案例——抓牢靠]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教材外案例——领悟好]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一)据图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循流程解题——有一套]在解答有关“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类试题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以考纲为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高考怎么考][典例]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1978~1990年,三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相同,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西部地区居中,C错;2000~201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2024版】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

【2024版】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

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篇一】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板书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全册) (共155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全册) (共155张)

三 角
棉花
或至 水产发 业基地(运 发达 通便利
三熟 达
入矿产)

松 不是 玉米
嫩 很好 春小



大豆
一年 一熟
西部降 是我国重化 不太 水少, 工业基地 发达 草原广 (石油煤铁) 布发 展牧业
精品课件
铁路发达
(滨洲线 滨绥线 京哈线)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收集 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
资源调查、
专业图件 统计数字
5.应用领域: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精品课件
6.特点
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手段多、信息量大、用途广、地面限制少
7.分类
摄影法 宽波段摄影 多波段摄影
光学机械扫描(多波段扫描仪) 被动方式 扫描法电子束扫描(反束光导管摄影机)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区域 1.什么是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精品课件
层次性
差异性
2.区域的特征:整体性
可变性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区域范围: 有大有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数字地球
A.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B.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精品课件
可视电话、网络购物、无纸交易、 电视会议、视频点播、居家办公、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 知识点播。

1.2.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2.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以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为例,列表比较二者区域发展的异同。

2.绘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因地制宜地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图,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关联性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

3.结合资料,比较我国南方、北方地区发展的异同。

4.结合图文资料,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关联的角度,绘制日本因地制宜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等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3.区域关联的影响二、重难点突破1.小组合作:阅读教材P10页,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发展的异同。

2.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导致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4)绘制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地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图。

(5)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可以分别为对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4.小组活动(1)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3.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矮;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高。

(2)南、北方现代民居的差异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