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早期聚合物驱开发特征研究_王宏申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20 05年 1 月开始 的井组 注聚矿场试验 , 1 在聚合 物 驱 实施 基 础上 , 过 8年研 究 , 经 采油 技术 服 务分公 司 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海上 油田聚合 物驱配套技术 ,
为海 上油 田聚合 物驱 研 究 与实 施 做 出 了重 要 贡 献 。 具体包括 :. a新型耐温、 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 技术 ;. 上 油 田聚 合物 驱油 藏 工程技 术 ;. 上 油 b海 C海 田聚合 物 驱 开 发 方 案 设 计 和 开 发 指 标 评 价 技 术 ; d 聚合物 驱 调剖 、 窜技 术 .. 聚设备 的研 发 和 现 . 防 e注 场施 工服 务 技术 ;. f聚合 物粘 度 保 持技 术 ;. 聚 井 g注
5 中国工程科 学 0
体系, 覆盖了聚合物理化性能 、 溶液性能、 渗流规律、 驱油 性 能这 4个 大项 、2个 小 项技 术 指标 。 3
22 海 上油 田聚 合物 驱 开发方 案 设计 和开 发指 标 . 评价 技 术
田平台寿命为开发指标的聚合物驱预测评价方法。 在提高采收率 幅度上 , 海上油 田工作者也提 出 了 自己的观点 和认 识。陆上 油 田大庆提 高采收率 1 0% 一 2% , 1 胜利油 田提高采收率 6% 一 2%, l 平
1 前 言 刖舌
聚合物驱作为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 要技术 , J在我 国陆地油 田取得了很好 的降水增 油 效果 , 提高 采 收率 幅度 达 l 0% 以上 。 20 年 , 0 3 中国海洋 石油总公司 ( 以下简称 中海 油) 首次在 渤海 油 田开 展 了聚合 物驱 单井 注入试 验, 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进行 ,
11 亿 m , .1 。取得了明显的增油 降水效果 , 累计增油
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沈非;程林松;黄世军;范晶;李权【摘要】因海上平台寿命有限,研究聚合物驱不同注聚时机的生产特征及产能预测,对在有效时间内实现经济高效生产很有必要.通过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注聚可以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但含水变化率随注聚时机的延后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动态数据的含水变化率总结,建立累计产油量和含水变化率的关系式,可以实现对注聚受效井生产能力的预测.【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17【总页数】5页(P149-152,161)【关键词】聚合物驱;注聚时机;含水率;生产特征【作者】沈非;程林松;黄世军;范晶;李权【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聚合物驱是通过增加水相黏度,改善流度比,有效提高驱替介质的波及效率,其黏弹性还可以提高微观驱油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1],在陆上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操作平台空间受限、开发平台寿命有限以及开发投资的风险性等条件制约[2—4],海上油田一般比陆上油田普遍采取的含水98%的注聚时机要早。
文献调研显示,聚合物驱的注入时机直接影响着聚驱动态变化规律和最终采收率[5—7]。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注聚时机对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征分析,描述了含水变化率对生产能力的表征关系。
一般说来,聚合物驱油含水率曲线的典型特点,即在水驱转聚驱后一段时间,含水率会由原来的上升状态转为下降状态,达到一定谷值后再继续上升,这一变化过程被称之为含水率曲线下降漏斗。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

1 mL / mi n 。
对 比了单 一 聚合物 驱 ( 方 案 I)和聚合 物与 转 从实验结果可见,注入转 向剂待成胶液时的压 向剂结合驱替 ( 方案 Ⅱ)两种方案下提高采收率的 力与注入聚合物溶液时的压力相近 ,即使转向剂注 能力 。前者聚合物溶液注入量为 0 . 3 ,后者聚 人体积达 2 ( 孔隙体积 ) ,其流动阻力也没有明 合 物溶 液 0 . 2 + 转 向剂 0 . 1 ,单一聚合物溶液浓
1 实验
实验 仪 器包括 L B 一 3 0 平 流泵 、恒 温箱 、精 密压 力 表 、填砂 管 、三层 分 均质 岩芯 。实 验药 品包 括缔 合 聚合物 P ( 工 业 品 ,水 解 度 为 2 6 . 6 5 % , 固 含 量 9 3 . 4 0 %) 、交 联 剂 C L( 工业品 ) 、配 制 水 ( 渤 海 油 田 混 合 水 ) 和 原 油样 品 ( 渤 海 油 田脱 水 原
第3 2 卷第 6 期 ( 2 0 1 3 . 0 6 )( 技 术纵横 )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
李先杰 张健 吕鑫 赵文森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摘要 :为进 一 步提 升 聚合 物 驱 效 果 ,针 对 渤 海典 型 油 田条件 提 出 了聚合 物驱 深部 液 流 转 向 增 效技 术 ,研 究 了该技 术 的核 心材 料 深部 液 流转 向剂 的应 用性 能 。 实验 结果 表 明 ,深部 液 流转 向剂具 有较 好 的 注入 性 、较 强 的选 择 性封 堵 能 力和 的耐 冲刷 性 能 ,能够运 移 到 油藏 深部 , 实现 深部 液 流转 向 ;同时可 以增 强聚合 物驱 效果 ,进 一 步提 高原 油采收 率。 关键 词 :聚合物 驱 ;深部 液流转 向剂 ;封堵 ;采 收率
基于代理模型与遗传算法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控制方法

4 2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2 0 1 2年
数; x ε为 随 机 误 差; i 为 k 维 自 变 量 x 的 第i 个 分 量; 将其按照一 定 次 序 0、 i和β i i i 均为待求参数 , j、 β β β 求 解 向 量β 为 建 立 二 次 响 应 面 排列构成列向 量 β, ) , 模型的关键 。 将样本点的数据代入式 ( 利用最小 1 二乘法可求得向量β
பைடு நூலகம்
k
k
2
k 1 -
k
x x x x ε y =β 0+ i i+ i i i + i i j+ j ∑β ∑β ∑ ∑β
i=1 i=1 i =1 j=2
; 式中 : 响 应 值) k 为设计变量的个 y 为目标函数(
) ” 新一代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 编号 : 部分研究成果 。 2 0 1 1 Z X 0 5 0 0 9 0 0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 第一作者简介 :李俊键 , 男, 北京 )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 , 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油藏数值模拟及示踪剂解释 2 0 1 0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 ) 。E-m : 方面的研究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 邮编 : 0号9 1 0 信箱采油所 ( 1 0 0 0 8 3 a i l u n i a n@1 2 6. c o m。 j j
验次数利用 B 通 过油 B D 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 ; 藏数值模拟计算获 得 各 样 本 点 的 响 应 值 ; 然后利用 这些样本点及其响应值构造出满足精度要求的二次 响应面代理模型 ; 以已建立的二次响应面模型作为 利用遗 传 算 法 在 满 足 约 束 条 件 的 区 域 适应度函数 , 内实现全局寻优 , 获得满足收敛条件的注入参数最 最后通过油 藏 数 值 模 拟 对 注 入 参 数 最 优 组 优组合 ; 合进行验证 ,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

指导教师:付静
专业班级:海工06-1 姓名:郑会川 学号:06022011
第1章 前言
国内外聚合物驱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聚合物驱基础理论、配套技术等方面作了广 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随着聚合物驱技术应用规模的扩大, 研究逐渐深化,对一些传统的理论观点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虽然目前对于聚合物驱油机理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取得了一些新 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在学术技术界还存在争议,未能形成公认的系统的 理论。总体上来看,有关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的现状为:对孔隙尺度下 的驱替现象较多,而对于驱油的微观本质研究较少;定性的描述较多, 定量研究较少。因此,今后聚合物驱基础理论研究将向微观本质和定量 化发展。 另外,如何针对具体的油藏条件和水驱开发状况,因地制宜、经济 有效地发展聚合物驱油技术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主要内容
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质及驱油原理 适合聚合物驱油的油藏条件 聚合物的降解和防护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原理
2.1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质
1.驱油用聚合物的化学性质
主要介绍聚丙烯酰胺的化学结构和合成。
2. 2.驱油用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1)聚合物的溶解与增粘 2)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3)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4)聚合物在油层中的滞留
c.聚合物驱效果:在聚合物驱之前,J3井组综合含水率为66%,其 中J16井日产液量为 380m3、含水率达到95%。注聚10个月后,井组见 效,整个井组含水率降低,产油量增加,其中J16井效果最为明显,日 产油量超过70m3,含水率下降了40%左右,截至2006年3月底累计增油 23000m3(图5-4)。
1.油层温度:油层温度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油层中的稳定性、 油层温度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温油田需要较高的聚合物浓度来保证 粘度,以便达到流度控制,采油成本将提高。
聚合物凝胶-微球颗粒-表面活性剂堵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凝胶-微球颗粒-表面活性剂堵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魏俊;石端胜;张志军;王宏申;王晓超;梅苑
【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
【年(卷),期】2022(39)2
【摘要】采用树脂胶结非均质岩心开展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的“堵+调+驱”组合段塞注入方式相比单一段塞注入效果更好,采出程度比水驱提高34.78%。
该技术可协同发挥聚合物凝胶封堵水窜通道,调整吸水剖面,微球深部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
B油田现场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井组最大日降水9.6%,最大日增油127 m^(3)。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魏俊;石端胜;张志军;王宏申;王晓超;梅苑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
【相关文献】
1.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2.聚合物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先导性试验
3.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段塞调驱技术
4.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显著提高采收率
5.孤岛油田聚驱后聚合物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合物驱前后储层含油性与渗透性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聚合物驱前后储层含油性与渗透性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申本科;王瑞峰;张辉;冯全东【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6(028)004【摘要】注入聚合物溶液后,储层的含油性和渗透性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聚合物驱岩心试验,对比分析了注聚合物前后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和注聚合物前相比,注聚合物后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明显减小,而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变化不大,聚合物/油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除具有水湿岩心相渗曲线的典型特征外,其水相的相渗曲线及其端点值明显低于常规油/水体系的相渗曲线,而且降低幅度随束缚水饱和度增大而增大,但其油相相渗曲线与常规油/水体系的油相相渗曲线的差距很小.【总页数】3页(P128-130)【作者】申本科;王瑞峰;张辉;冯全东【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中心,北京,100083;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所,北京,100083;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相关文献】1.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储层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耿娜;杨东东;刘小鸿;缪飞飞;邱婷2.声场作用下煤储层渗透性试验研究 [J], 姜永东;李业;崔悦震;阳兴洋3.含瓦斯构造煤卸围压作用渗透性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J], 孙光中;田坤云;张瑞林4.聚合物驱后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J], 朱健;刘伟利;李兴;刘桂阳5.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分析技术识别含油性的分析——以渤海油田低孔低渗储层为例 [J], 杨纪磊; 郝鹏; 贺银军; 庾永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注聚油田聚合物强化泡沫驱实验研究与应用

海上注聚油田聚合物强化泡沫驱实验研究与应用王欣然;周凤军;刘斌;颜冠山;张振杰【摘要】注聚油田进入注聚中后期,形成的聚窜通道会严重降低聚驱效果,而海上油田受开发投资、平台空间等限制,难以实施多轮次调剖减缓聚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注聚油田化学驱增油效果,以渤海J油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油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窜流通道,提高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增加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对高渗层起到更强的封堵作用,改善整体驱油效果;相比于中高含水期,高含水时机下转为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9(033)001【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渤海J油田;注聚中后期;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提高采收率【作者】王欣然;周凤军;刘斌;颜冠山;张振杰【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3渤海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目前主要以聚合物驱为主导,受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多段合采开发模式的影响,注聚方案实施末期普遍存在聚窜现象严重、产聚浓度高的问题[1-3]。
与单一聚合物驱相比,聚合物强化泡沫复合驱能够抑制剖面过早反转,泡沫的液相成分中还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驱油效率[4-5]。
此外,聚合物能够增强泡沫稳定性,减缓泡沫在油藏中的吸附和运移速度[6-7],使泡沫体系具有更好的调剖能力[8]。
本文针对渤海 J油田注聚后期窜流问题,开展聚合物强化泡沫复合驱室内模拟实验,并应用于矿场试验,以探索海上注聚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
1 油田概况渤海 J油田主体区储层主要为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的中-细粒砂岩,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东二下段的Ⅰ,Ⅱ,Ⅲ,Ⅴ油组,储层横向分布稳定,纵向上隔夹层分布稳定,储层总体上具有中、高孔渗的物性特征,但纵向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级差为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