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CO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注气驱油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姬泽敏,秦积舜,李实,廉黎明(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市 100083)摘要:注气驱油技术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气驱油过程伴随着油气体系间的组分传质和系统压力变化,进而引起油气体系的相态转化,使得注气驱油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的表征和数学描述变得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和精确的油气体系相态表征和描述方法。
通过考察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数学模型和计算模拟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注气驱油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历程,评价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油藏储层及流体特征,提出了适合中国油藏特点的注气驱油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注气驱油技术;油气体系;数值模拟;组分传质;相态Research Status of Gas Flooding NumericalSimul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Ji Zemin1,Qin Jishun,Li Shi,Lian Liming(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RIPED,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Gas flood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ivotal EOR methods, which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mass transfer and change of system press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gas flooding lead to the change of phase behavior, which draws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henomenon during the process, so far there has not been a set of uniform and accurate methods to describe and characterize the phase behavior of oil and gas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entioned abo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veral gas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hackl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gas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evaluat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s of reservoirs and flui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as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proposed.Key words:gas flooding,oil-gas system,numerical simulation,compositional transfer,phase 1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姬泽敏(1985—),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及数值模拟研究。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进展及下步工作部署建议

不同界面张力时原油的拉伸程度
采出程度,产液含水,%
原油采收率,%
长岩心CO2驱油实验(特低渗透)
80
60
40 20
0 0.0
特低渗长岩心驱油效率 (k=1.43md,101.6℃)
0.5
1.0
1.5
水驱
CO2非混相驱 CO2近混相驱 CO2混相驱 水驱后CO2驱
2.0
2.5
3.0
注CO2和注水驱替压差对比(岩心) CO2与水注入能力对比(矿场)
边界层
超临界CO2粘度
0.0458mPa.s
粘度是水的1/5
流体的内摩擦力取决于流体的粘度、速度梯度、摩擦面积。
注入水与边界层间内摩擦阻力大 CO2与边界层间内摩擦力极小且不存在
新边界层形成问题
实验和矿场表明: CO2注入能力优于水
日油,t/d 日注水,t/d
2020.0700 2030.0800 2040.9000 2051.000 20161.000
日水,t/d 日注CO2,103m3/d
日产CO2,103m3/d
2007年开展CO2混相驱, 压力水平1.1MMP以上
注气后产量增加100倍, 提高采收率18%
8
东辛采油厂
100
30267
100
难点:埋藏深、物性差、丰度低,常规水驱开发难以动用。
需求:寻求单控储量相对较高的有效开发方式。
3
东辛采油厂
(一)中低渗透油藏急需CO2驱开发技术
已动用储量单井能力低(日液8.8t)、采收率低(18.9%)。
胜利油田特低渗、中低渗油藏已开发单元分类情况表
开发方式
动用储量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第一章概述1.1 CO2驱国外发展概况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油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90年代的CO2驱技术日趋成熟,根据1994年油气杂志的统计结果,全世界有137个商业性的气体混相驱项目,其中55﹪采用的是烃类气体,42﹪采用的是CO2,其他气体混相驱仅占3﹪。
目前,国外采用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匈牙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等。
其中美国有十个产油区的292个油田适用CO2驱,一般提高采收率7﹪~15﹪,在西德克萨斯州,CO2驱最主要是EOR方法,一般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1.1.1国外CO2驱项目情况在国外,注二氧化碳()技术主要用于后期的高含水油藏、非均质油藏以及不适合热采的重质油藏。
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资源、二氧化碳的输送及二氧化碳向生产井的突进问题以及油井及设备腐蚀、安全和环境问题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就注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这种技术是向地层中注入反应溶液,使其在油藏条件下充分反应而释放出气体,溶解于原油之中,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美国是CO2驱发展最快的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CO2驱项目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蒸汽驱之后的第二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CO2混相驱项目有64个。
最大的也是最早使用CO2驱的是始于1972 年的SACROC 油田。
其余半数以上的大型气驱方案是于1984~1986年间开始实施的,目前其增产油量仍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大部分油田驱替方案中,注入的CO :体积约占烃类空隙体积的30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为7 %~22%。
1.1.2小油田CO2混相驱的应用与研究过去,CO2混相驱一般是大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大油田由于生育储量多,剩余开采期长,经济效益好,而小油田CO2驱一般不具有这些优点。
CO2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世界发展现状

2019年3月25日•1- co2提高**采收率的世界发展现状钱伯章1 C02提高采收率的研发和前景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是近10年来正在发展的前沿技术。
若封存二氧化碳持续儿白年棋至数千年,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降低到最小。
其封存方式有地质埋存、海洋封存和矿石碳化等技术。
二氧化碳作为**开釆的驱**剂,在提高原杠釆收率的同时乂可将其深埋,可谓一举两得。
现已有大量将二氧化碳封存地下以提高林釆收率的项U在实施之中,看来潜力很大。
国际能源局表示,广泛采用注入CO2提高**釆收率技术,可望到2050年使全球来自矿物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半。
二氧化碳(CO?)驱衫技术就是把二氧化碳注入**层中以提高原**采收率。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和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杠中时,可以使原杠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水间的界面张力。
与其他驱杠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据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开发的资源量约为3000-6000 亿桶。
口前,世界上大部分和仍采用注水开发,这就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杠环境。
二氧化碳驱和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杯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U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祜项口有近80个。
美国是二氧化碳驱和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
目前,美国每年注入**藏的二氧化碳量约为 2000-3000**,其中有300**二氧化碳来源于煤**化厂和化肥厂的尾二氧化碳封存现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质埋存的选择可以是杉和天然和的储层,也可以是深盐水层。
虽然每一种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的评佔要素是可注入性、贮存能力和可容度。
注入深度推荐在800-3300米,以保证饮用水含水层的安全性,使二氧化碳保持在超临界状态(CO2临界点:1071psi 和87.2T,即7.39MPa 和31°C),以优化贮存能力,并保持合适的压缩成本。
利用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

摘要: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的社会现状的影响下,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石油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所以如何利用CO2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是目前正在研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源开采技术,对人类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利用CO2进行的石油开采技术进行一定的讨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浅谈。
关键词:CO2石油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地球能源的过度开发,目前地球上的矿物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石油更是首屈一指的亟需能源之一,为了能够更高效的开采石油以供人类日益庞大的能源需求,采用CO2来对石油进行开采,从而提高石油的开采率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主要开采和方式和重点研究目标,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均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进行石油的开采,CO2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近几年来,随着运用的不断深入也处在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由于CO2开采技术的高产性很多国家都对此十分重视,我国也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的研究。
一、CO2开采技术的高效原因CO2之所以可以提高石油的开采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CO2可以使原油的体积膨胀,当二氧化碳注入到原油后,就可以在其中得到充分的溶解,从而使原油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十甚至更多,原油的体积膨胀后不仅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还能够减少原油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
第二,二氧化碳进入原油后可以降低其原本的黏度,要知道原油初始的时候黏度越高的话,则黏度的降低幅度就越大,当降低了原油的黏度后更有利于其流动,从而也就提高了石油的整体产量。
第三,原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子,当二氧化碳进入后可以增加其黏度,而降低其流度;当原油碳酸化后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在这种综合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油和水更加接近,这样对于原油的开采就更加便利。
第四,二氧化碳在原油中是非常容易溶解的,这样反应的结果就是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有利于原油的流动,这样一来在进行石油开采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了。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采油率。
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的资源约为3000亿~6000亿桶。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
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项成熟的采油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美国是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每年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量约为2000万~3000万吨,其中300万吨来自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废气。
据“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第二次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结果,二氧化碳在我国石油开采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我国现已探明的63.2亿吨低渗透油藏原油储量,尤其是其中50%左右尚未动用的储量,运用二氧化碳驱比水驱具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
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二氧化碳将成为我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资源。
CO2驱油与封存的发展趋势

驱油与封存发展趋势1、注入方式以水气交替为主,占比80%•连续注气方式•水气交替模式•水气同注方式•重力排驱方式•重力双驱模式•循环注气方式•驱油埋存一体化水气交替驱示意图2、需要有针对性的井网•理论和实践表明,针对CO 2驱油特性要针对性设计井网井距•Weyburn 油田采用水平井和直井组合,改善了CO 2驱油效果.Marly VuggyMarly Vuggy油水CO 2+油垂直井采油水平井采油水平井注CO 2垂直井注水油田井网小溪反九点法SACROC反九点法Ikiz tepe 油田反五点井网weyburn 线性SSU鸡笼式部分油田井网统计Weyburn 注采井网3、CO 2驱需要有针对性的井距油气杂志世界统计CO 2驱井距分布情况•特低渗透油藏,CO 2驱技术极限井距约为300-600m ,是水驱技术极限井距(100-200m )的2~3倍•统计世界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10mD )注CO 2项目采用的注采井距,200~400m最多胜利油田CO 2驱技术极限井距确定图版4、化学辅助CO2驱➢泡沫➢CO2增稠剂➢聚合物及凝胶➢化学反映沉淀及盐沉淀➢混相压力降低剂流体粘度差异出现CO2粘性指进注入CO2原油我国油藏大多层薄、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重质组分含量高,这就导致气驱波及系数小,混相程度低➢传统泡沫:水溶性发泡剂,高吸附,气水分异➢新型泡沫:新型低吸附发泡剂、可溶于CO2的发泡剂+CO2WAG前六个月产油增加60%整个试验期产量增加20%泡沫抑制重力超覆泡沫扩大低渗透层波及体积泡沫驱扩大波及体积示意图(Katiyar et al,2020)美国康菲公司EVGSAU油田泡沫驱矿场试验(Katiyar et al,2020)国外CO 2泡沫改善气驱效果矿场试验国外泡沫体系发展较多,矿场应用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最小混相压力☐在CO 2中加入少量的C 5+可以有效地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澳大利亚,Bon,J.)R=C 4F 9,C 6F 13,C 8F 17,C 10F 21n=5-10CH 2RROn亲油基团亲CO2基团亲CO2基团亲油基团梳型混相剂☐低成本混相剂的研发腰英台油田数值模拟结果2注CO 2驱油实现了利用与埋存的双赢,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可行的方法。
CO2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排放是 目前全球 范 6 3 . 2亿 吨, 其中 5 0 %左 右 为 尚 未动用 的储量 J 。因而 , 二 氧化碳 驱油在 我国石油 开采 中有 着
巨大 的应用前景 。
C O 捕集 与 封 存 ( C C S ) 和C O : 提高原油采收率 ( C O : 一 E O R ) 是近年来 国内外备受关注 的温室气体 减排及 提高原 油采 收率技术 。美 国 、 澳大 利亚 、 加 拿大 等 国已实 现大 规模 管输 埋 存驱油 , 管道输送技术和 C O 驱油技术都 比较成 熟 。 1 C C S和 C O , 一E O R技 术
发展 , 第一个 大规模 商业 化的 C O :一 E O R项 目于 1 9 7 2年在 西德 克萨斯的 S A C R O C油 田开始 运营 , 一直 到今 天还 在 生产 工作 , 截止 2 0 1 0年 , 石油 与 天然气 杂 志 ( O i l a n d G a s J o u na r 1 ) 中关 于 E O R的调查 报告 称 , 全球 C O :一E O R项 目总 数 已经 达 到 1 2 7
全球 气候 变暖对人类以及整个地 球环境 可能产 生 的危 害 , 已经 日益 引起 世界 各 国的广泛 关注 。随着全 球 能源 需求 的增 长, C O : 排放量仍会相应 的增加 , 主要 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是来 自
能源 和工业部 门为产生能量而消耗 的化石燃 料 , 而人类排 放到 大气 中的 C O : 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温室效 应的主要 原因 , 有 数据 显示 , C O 是 主要 的温室气体 , 所 占的比例达到 7 3 % 以上 , 近年 来有记 录显示地 表温度 呈现 一个 增长 的趋 势 , 在上 个世 纪 , 全 球平均温度增 长了 0 . 7 4 ℃, 增幅 明显增 大 。因此 , 减少 C O :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
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机理1、降粘作用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可降低到原粘度的1/10左右。
原油初始粘度越高,降低后的粘度差越大,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提高原油产量。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
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膨胀作用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5、混相效应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
二氧化碳与原油混合后,不仅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而且还能形成二氧化碳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
油带移动是最有效的驱油过程,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
6、分子扩散作用多数情况下,二氧化碳是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
分子的扩散过程很缓慢,特别是水相将油相与二氧化碳气相隔开时,水相阻碍了二氧化碳分子向油相中的扩散并且完全抑制了轻质烃从油相释放到二氧化碳中,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使二氧化碳分子充分扩散到油相中。
7、降低界面张力二氧化碳混相驱中,二氧化碳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或使其汽化,从而降低界面张力。
8、溶解气驱作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溶于原油中具有溶解气驱的作用。
降压采油机理与溶解气驱相似,随着压力下降,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逸出,液体内产生气体驱动力,提高了驱油效果。
另外,一些二氧化碳驱油后,占据了一定的孔隙空间,成为束缚气,也可使原油增产。
9、提高渗透率作用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
碳酸水与油藏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氢盐。
碳酸氢盐易溶于水,导致碳酸盐尤其是井筒周围的大量水和二氧化碳通过的碳酸岩渗透率提高,使地层渗透率得以改善,上述作用可使砂岩渗透率提高5%-15%,同时二氧化碳还有利于抑制粘土膨胀。
另外,二氧化碳-水混合物由于酸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出无机垢堵塞、疏通油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
(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几种方式1、连续注二氧化碳气体2、注碳酸水(ORCO)2、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跟着注水4、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二氧化碳气体(WAG)5、同时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三)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优点1、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有着非常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二氧化碳驱油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根据油田地质情况的不同,每增产1 t原油约需1~4.2t二氧化碳,可增产油田总储量约l0%的原油。
3、适合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储量就非常可观4、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5、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四)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条件根据大量的矿场试验,总结出适应二氧化碳驱油油藏的基本条件是:油层的岩性可以是灰岩、白云岩或砂岩等,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碳酸可以溶蚀钙盐等,提高底层渗透率;二氧化碳你驱油油藏一般埋深在600-3500米,油层温度一般低于120℃,油层厚度大于3米;油层的破裂压力大于要求的注入压力,防止地层的压裂,影响驱油效果;油层具有大的空隙体积以便与二氧化碳接触,渗透率一般大于5个毫达西.(五)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大庆油田从1985年开始,为改善厚油层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三个区块开展了小规模矿场试验。
注气采取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进行,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根据对采出气采集气样分析结果及生产井反映动态变化,试验区内80%~90% 左右的生产井已见到了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油层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使萨南原油粘度下降35% ,使原油体积膨胀3.2% 。
注入后,原油粘度下降,原油轻质组份增加.分子量减小。
原油这一性质的1、CO2变化,反映了CO对原油轻组份的萃取及使原油粘度下降的机理。
22、试验区内含水稳中有降,产油量增加,延长了油田的开采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试验区日产油量由注气前12t上升到26t,水油比由40降到17,日产原油为注气前的2.2倍,日增原油l4t。
中心井注气前含水92.2%,注气后(1994年7月)最低降到84.4%,下降7.4个百分点。
产液量由每天的55t上升到63t,日产原油由4.3t上升到9.6t,水油比由11.5降到5.6。
日产原油为注气前的2.2倍。
3、调整了生产井的产出剖面。
注气前(1994年4月),全井有效厚度7.1m,只有底部2.8m有效厚度产液69t,含水92.5% 。
注气后(1 994年1月)较注气前产液韶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注气前上部有4.3m油层不产液.注气后产液量66.2t.占垒井产液量的85.3% ,可见注气后产液剖面得到显著改善。
突破后,产出债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钙镁离子明显增加。
钙离子增加到6~4、 CO2lO倍,镁离子增加到5~9倍,钙、镁离子增加,说明二氧化碳驱有垢质产生。
5、生产井产出液中氯离子和矿化度增加。
注气后较注气前氯离子增加到39%,矿化度增加到82% 。
这说明二氧化碳对水驱剩余油具有驱替作用,井可增加新的出油部位,提高了采收率。
(六)二氧化碳驱油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前苏联最早从1953年开始对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研究。
1967年前苏联石油科学研究院在图依马津油田的亚历山德罗夫区块进行了工业性基础试验。
尽管这些油藏的地质条件不同,但都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
而美国是二氧化碳驱发展最快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二氧化碳驱项目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蒸气驱之后的第二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混二氧化碳相驱项目有64个。
大部分油田驱替方案中,注入的体积二氧化碳约占烃类孔隙体积的30%,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为7%-12%。
近年来,加拿大和土耳其对二氧化碳驱开采重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土耳其大规模的采用驱替二氧化碳重油,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加拿大也从实验上证实二氧化碳一旦溶解在原油中就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并且可以把粘度降低到用蒸气驱替的水平。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二氧化碳气源较少,但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却一直没有停止。
注二氧化碳技术在油田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在江苏、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
我国对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例如,大庆油田利用炼油厂加氢车间的副产品——高纯度二氧化碳 96% 进行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虽然该矿场试验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的气窜影响了波及效率, 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降低含水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针对胜利油田特超稠油油藏黏度大、埋藏深 , 从 2005 年起胜利采油院与胜利石油开发中心合作 , 在郑 411、T826等特超稠油区开始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的试验 , 首次把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结合起来应用于热力采油 ,并据此展开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热采配套工艺技术水平。
2009年5月22日,在大庆油田公司榆树林油田树101二氧化碳驱油区块和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二室获悉,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攻关试验在这个油田外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这个油田已将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纳入战略储备技术,扩大二氧化碳产能建设和驱油试验区规模,并逐步将试验区从外围油田向老区油田延伸。
截至5月26日,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攻关试验累计增油已超过4000吨。
(七)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1、温度与压力条件的变化导致CO2浓度降低,使蜡和沥青质从原油中沉淀析出2、油井CO,气窜3、油井与油田设备的腐蚀4、CO2的有效输送5、工艺成本高6、油田附近没有CO2气源或者供应量不足(八)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二氧化碳驱油是一项成熟的采油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美国是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每年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量约为2000万~3000万吨,其中300万吨来自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废气。
据“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第二次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结果,二氧化碳在我国石油开采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我国现已探明的63.2亿吨低渗透油藏原油储量,尤其是其中50%左右尚未动用的储量,运用二氧化碳驱比水驱具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
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二氧化碳将成为我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资源。
(九)结论与建议从大庆油田几年的现场试验研究情况看,二氧化碳驱油的工艺技术是可行的,见到了一定的驱油效果。
但要将二氧化碳驱大面积应用于油田生产,除了要解决大型压缩机等地面设备和井下管柱工具防腐问题外,还要考虑当地是否有天然的二氧化碳气源。
在抽田开发过程中,结合油田实际,综合评价二氧化碳驱、聚合物驱、三元混相驱、天然气驱、蒸汽吞吐等三采措施,选择最适宜本油田开发生产的驱油技术。
参考文献:[1] CO驱提高采收率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陈志超,李刚,尚小东,尹艳梅2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王雅如,高树生,赵玉昆[2] 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文乔[3] CO2[4] 大港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的前景分析/王天明,王春艳,樊万鹏[5] 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取得进展/王志田,陈庆[6] 二氧化碳驱/金佩强摘译自《SPE 23564》[7] 二氧化碳驱油/中外石油科技[8] 科技动态/第10期第109页[9] 石油工程科技/第33页[10] 考虑传质扩散作用的CO2驱油数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安杰中国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