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

合集下载

蛟川书院第十八届课堂教学创新周

蛟川书院第十八届课堂教学创新周

蛟川书院第十八届课堂教学创新周 主题: 落实学为中心的“一科一模”,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力 展示课: 时间星期 学科 节次 姓名 班级 课题名 地点 12月22日周二 语文 第5节 范冠男 初一(15) 《湖心亭看雪》 微格教室

12月22日 星期二 语文 第6节 车营营 初二(11) 《选举风波》 微格教室

12月24日 星期四 数学 第1节 虞会 初三(13) 《建立坐标系以数解图形》 微格教室

12月24日 星期四 数学 第2节 李海儿 初二(11) 《特殊三角形复习》 微格教室

12月21日星期一 英语 第5节 陈丽 初二(6) 《Nothing is impossible》 微格教室

12月21日星期一 英语 第6节 徐凯 初三(11) 《A fairy tale: 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 微格教室

12月23日 星期三 科学 第5节 车琦荣 初一(11) 《阳光的传播》 微格教室

12月23日 星期三 科学 第6节 蓝燕 初一(7) 《空气的成分》 微格教室

12月25日星期五 思品 第5节 张萍 初二(8) 《做诚信的人》 微格教室

12月25日星期五 社会 第6节 汪剑锋 初一(3)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 微格教室

12月23日 星期三 美术 第5节 刘凤亭 初三(12) 《古希腊艺术》 3号四楼12班教室 12月21日 星期一 音乐 第5节 费江春 初二(3) 《御风万里》 音乐教室1

12月21日 星期一 体育 第6节 刘季武 初一(2) 《足球传球》 足球场

12月21日 星期一 体育 第5节 史培学 初一(7) 《跨过三个低栏》 田径场

12月24日 星期四 信息 第5节 陆少超 初一(4) 《数据统计、排序、筛选》 417机房

12月24日 星期四 信息 第6节 符水波 初二(15) 《FLASH引导层动画》 417机房

说明: 1.创新周活动作息时间如下:第1节7:50-8:30 第2节8:40-9:20 大课间9:20-10:00 第3节10:00-10:40 第4节10:50-11:35(含眼保健操) 第5节13:25--14:05 第6节14:15—15:00(含眼保健操) 第7节15:10—15:50 第8节16:00—16:40 2.欢迎其他学校老师参加活动,听课老师请提前15分钟到听课地点。前两节课堂展示,后两节课先进行微论坛活动(约25分钟左右),然后是专家点评或讲座。 3.如果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上午的,蛟川书院提供工作午饭,请前来参加活动的兄弟学校教师(或组长)提早给蛟川书院总务处(周老师628131)报一个人数。

第三单元简单--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简单--知识要点

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秘鲁安第斯山区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一、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1.安第斯山脉(1)西半球、南北走向(2)纵贯南美洲大陆西部,全长9 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3)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2.秘鲁地处低纬度,东临太平洋。

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二、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1.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明显变化的原因。

气候差异显著2.描述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常绿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干寒草原→ 高山冰雪图3—17 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3.自然环境的特点(1)地形复杂,地势崎岖(2)气候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3)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安第斯山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分布: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农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3.高海拔的畜牧业(1)安第斯山脉的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畜种。

分布: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带;畜种:骆马、羊驼。

(4)总结羊驼和骆马在秘鲁人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多少的地形严重影响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建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的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教材问题探究(1)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畜牧业:分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干寒草原上。

(2)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宜山区环境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食;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图3—23秘鲁国徽(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的动物图案,它的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什么?;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读图3—35函馆港,分析:1.四幅图和文字从哪些方面展示了日本独特的“鱼文化”?生产、饮食、文化方面。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课件)高一思想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3)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课件)高一思想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3)
内容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③民主决策(公民没有决策权):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和要求。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5.正确认识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而不是工作人员。 (2)不能认为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大代表。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大代表个人不能直接处理国家问题。人大代表可以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但个人对于国家和公共事务无权作出任何的决议、决定。
3.人大代表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审议权:指人大代表有权对列人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 (2)表决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对经过审议以后列人大会议程的议案和报告表示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的一种决定的权利。 (3)提案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4)质询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前提和基础: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④意义:第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类似的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置: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

2.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纬度位置:低纬度;温度带:热带。

3.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原因:(自然条件)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稻耕作方式:人工劳作。

5.6.稻作文化的影响:(了解)随处可见的米市,各种米制食品(米粥、粽子、米酒等),传统节日“御耕节”等,水上木偶戏。

用机械种庄稼——美国大平原1.美国大平原的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地区;纬度带:中纬度;温度带:北温带;2.美国大平原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终年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

4.适宜耕种的原因:地广人稀、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5.小麦耕作方式:机械化生产。

6.发展商品性农业的条件:大面积种植,高度机械化,人口少,商品率高,发达的交通,仓储条件等。

7.美国农业的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8.掌握美国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大洋、国家)、重要山脉(阿拉巴契亚山脉、落基山脉)、重要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位置。

课本P61●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的秘鲁1.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由于海拔高低(地势)的差别,导致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3.(了解)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

4.根据安第斯山脉环境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干旱草原地带,放牧骆马和羊驼作为衣食来源。

(畜牧业)5.(了解)羊驼毛有“纤维上帝”的美誉。

山地之国——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1.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第二课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3
18
12.25——12.29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第四课 汽车城:蔚山
3
19
1.02——1.05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综合探究四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3元旦Biblioteka 201.08——1.12
总复习
3
21
1.15——1.19
总复习
3
22
1.22——1.26
期末测试
第1课 家住平原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械种庄稼
3
14
11.27——12.01
第2课 与山为邻
第3课 傍水而居
3
15
12.04——12.08
第4课 草原人家
第5课 干旱的宝地
3
16
12.11——12.15
综合探究三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3
17
12.18——12.22
第四单元 不同类型的城市
第一课 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9.01
开学第一课
1
2
9.04——9.08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从社区看我家
在社区中生活
3
3
9.11——9.15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3
4
9.18——9.22
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3
5

高中政治部编版新教材目录(4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共计58课133框21综合探究)

高中政治部编版新教材目录(4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共计58课133框21综合探究)

高中政治新教材目录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课9框2综合探究)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1 伟大的改革开放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课8框2综合探究)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充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探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3.1 坚持新发展理念3.2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4.2 我国的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9课22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1 坚持党的领导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民族区域制度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8.2 法治政府8.3 法治社会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9.2 严格执法9.3 公正司法9.4 全民守法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修四《哲学与文化》(9课25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1 追求智慧的学问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2.2 运动的规律性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5.1 社会历史的本质5.2 社会历史的发展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1 价值与价值观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课20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3 政党和利益集团综合探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2.2 单一制和复合制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2 国际关系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 时代的主题4.2 挑战与应对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探究贡献中国智慧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6.1 认识经济全球化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综合探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8.2 联合国8.3 区域性国际组织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 中国与联合国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综合探究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10课21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2.1 保障各类物权2.2 尊重知识产权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3.1 订立合同学问大3.2 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4.1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4.2 权利行使注意界限综合探究财产制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5.1 家和万事兴5.2 薪火相传有继承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6.1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6.2 夫妻地位平等综合探究家庭生活法律守护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 立足职场有法宝7.2 心中有数上职场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8.1 自主创业公平竞争8.2 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综合探究企业创办之旅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9.1 认识调解与仲裁9.2 解析三大诉讼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10.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10.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13课28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1 “逻辑”的多种含义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3.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4.1 概念的概述4.2 明确概念的方法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5.1 判断的概述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综合探究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9.2 把握适度原则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处理复杂问题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综合探究结合社会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之关键

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之关键

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之关键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于地理区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地理区域是指具有一定地理特征、成为独立地理单元的地理空间范围。

培养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对于个人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培养地理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一: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对地理知识进行积累。

只有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常识有所了解,才能够对地理区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这包括了对世界各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等进行学习和掌握。

通过地理知识的积累,可以让个体建立起地理区域认知的基础。

关键二: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地理思维方法。

地理思维方法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历史思维、地理综合思维等。

地理空间思维是指通过地理空间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对地理区域进行认知和理解。

地理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对地理变化和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对地理区域进行分析和判断。

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将不同层面、不同要素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对地理区域进行综合认知和理解。

通过培养这些地理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地理区域认知的能力。

关键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地理区域。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定位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地理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供地理区域的多媒体展示和虚拟实景,使个体对地理区域的认知更加直观和生动。

关键四: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观察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地理区域进行实地认知和实地体验。

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个体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和地理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观察和感受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4------81从社区看我家2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9------151乡村聚落2城市聚落3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2带着地图去旅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与大洋24------291人类的栖息地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30------411地形多样2气象万千3众多的河湖4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42------521人口与人种2语言与宗教3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53------561观察地球仪2使用地球仪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58------631稻作文化的印记2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64------691垂直的生计2山地之间第三课傍水而居70------751耕海牧鱼2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76------811逐水草而居2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82------871石油宝库2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4感受区域的发展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94------96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97------100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101------103第四课汽车城:蔚山104------106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107------109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2归纳城市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