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_李正江
肺癌治疗指南

超过4个周期或巩固化疗并不改善其总生存期,相反却增
加毒性。近三年来发现IP方案(DDP60mg/m2,伊立替康 60mg/m2, d1,8,15)疗效与EP方案相当,可做为一线 方案。
新型抗代谢药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作用 的广谱细胞毒化疗药,与卡铂联合应用具 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做一线化疗药
发”;短于3个月的称之为“难治复发”,敏感复发患者
的预后要显著优于难治复发。敏感复发可以再次应用既往 一线治疗的方案,而难治性复发则需要考虑二线化疗方案 及其他治疗手段。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
胸部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
疗中的标准治疗措施,已证实化疗联合放疗可以 使局部控制率、FPS及总生存期受益。常规放疗 50-60Gy,1.8-2.0Gy/次。放疗范围包括:病变 区及纵隔,早期放疗定义为化疗开始后9周内且为
推荐术后同步放化疗。手术切缘距离肿瘤很近和
或有纵隔淋巴结受侵患者推荐术后放疗再后续化
疗。所有放疗都应给予现代三维适形放疗。
对于手术切缘干净的早期NSCLC,术后辅助放疗
不宜作为常规。
术后辅助化疗
T1N0切缘阴性并伴有肿瘤分化差、脉管瘤栓、楔 形切除、切缘距离肿瘤限近等高危不良预后因素 的患者术后可以观察或给予化疗(3类推荐) T1N0切缘阳性患者可选择再次手术、同步放化疗 或放射治疗(2B类推荐) T2N0切缘阴性患者可以选择随诊观察或辅助化疗 (2B类推荐)如果切缘阳性应考虑再次手术并后 续化疗或同步放化疗。ⅠB期切缘阴性未强烈推 荐辅助化疗
肺癌治疗指南
肿瘤科 赵增虎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
外科治疗原则
手术是Ⅰ期Ⅱ期NSCLC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肿瘤完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2168GuangiC MePical Journal,Sep.2019,L.41,No.17论著•临床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张瑞坚1刘立衡1刘巧爱1赵梓羽1赵建国2李永杰3 (1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廊坊市065000,电子邮箱:zhangrufian_212@;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呼和浩特市010050;3河北省定州市妇幼保健院普通外科,定州市073000)【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DTC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5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85个异常淋巴结,经术后病理证实70个为转移性淋巴结。
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内无回声、皮质内高回声、淋巴结内血流丰富及血流信号杂乱的比例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均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DTC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检查的首选方法,淋巴结呈无回声或高回声,以及淋巴结内血流丰富、杂乱时可高度怀疑为转移性淋巴结%【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影像特征【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19)17-2168-03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19.17.06Value of colod Doppled ultrasound io diagnosi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tced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o differentiated ttyroiO carcinomaZHANG Rui-jiar&,LIU Li-heeg,LIU Qiao-ai,ZHAO Zi-yu,ZHAO Jian-guo2,U Yong-jX(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Langfa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Langfang065000,China;2DepaOment op General Surgery, the(iliamP Hospital p Inner Mongolia Medial Universita,Hohhot010050,China;3DepaOment of General Surgery,Dingzhou Maternal and Chill Health Hospital o Hebei Province,Dingzhou07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vluv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E in the Eidgnosi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ceoicol lymph noEv metastasis in EEferentiateE thyroiE concer(DTC).Methods The clinical Eata of52 patients suffe/ng from recuirent ceoical lymph noEv metastasis1x0DTC surgeg conarmeE by operation an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E retrospectively,anE their imaaing features 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E were analyzeE. Results Peoperative ultrasounE reveabE85abnOTmal lymph noEes in52patients,anE70metastatic lymph noEes were confirmeE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propo/ions of inWacogWal echobss,inWacogWal hyperecho,abunEant blooE fow anE EisorEereE blooE fow signals in the metastatic tymph noE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 on-metastatic lymph noEes(W1P<0.05).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E can serve as the pofexeE methoE for Eetecting recurrent lymph noEe metastasis after DTC surgery,lymph noEes Eisplaying echobss or hyperecho,or with abunEant anE EisorEereE blooE Oow insiEe, coulb be highly suspecWE to be metastatic lymph noEes.*Key words+DifferentiateE thyroiE cancer,Color Doppler ultrasounE,Postoperative recurrence,Lymph noEe metastasis, Imaaing feature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EEferentiateE thyroiE cancer, DTC)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转移或者复发,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淋巴结、颈部软组织等[1-2]o DTC术后复查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全身放射性核素I131扫描等,其中超声检查敏感性最高,能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及血流参数,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手段[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2例DTC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监测DTC术后复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甲状腺髓样癌第二颈椎椎体转移1例

甲状腺 髓 样癌 , 体 转移 癌结 合病史 考 虑来 自甲状 C椎
腺 。遂 于 2 0 0 9年 3 2 月 0日再 次在颈丛 麻醉下 双侧 甲
患 者 , 性 ,4岁 , 女 4 系武 威 市 凉 州 区人 , 因颈 部 主 间断性 疼 痛 1 年加 重 2周 于 2 0 0 9年 2月 1 5日入 院 。 患者 于 2 0 年 3月 起 即有 颈 部 问断 疼痛 ,无 明显 诱 08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对革兰氏阳性菌
及 阴性 厌氧 菌均 有 良好 的抗 菌活性 , 临床 主要 用 于链 球菌 属 、 萄球 菌属 及厌 氧 菌 引起 的各 种感 染 。其 不 葡
良反 应 主要 为 胃肠道 反 应 , 如恶 心 、 吐 、 呕 胃部 不适及
药 量不超 过 1 g . 。本例单 次用量 及稀释浓 度均 明显超 2 过 限定标 准 , 为 引起 急 性 肾衰 竭 之 主要 原 因 , 建 或 故 议 临 床医 生使 用该 药时 应严 格掌握 适 应症 , 格按 说 严 明书 中的用 法用 量 ( 包括 用药 次数 和给 药途 径 ) 使用 , 注 意 避 免 剂 量 过 大 、 注 速 度 过 快 、 度过 高 , 年 滴 浓 老 人、 儿童 、 肾功能 不全等 高危特殊 人群应慎 用该药 。使
侧 甲状 腺摘 除术 , 手术 中完 全切 除 C 椎体 全 部 、 : 部分
C 椎体及右侧 甲状腺 , 术后切除标本送病检提示右侧
作者单 位 :3 0 0甘肃 武威 , 730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疗不敏感 , 一些研究则提示 , 放疗可改善复发率四 化 ,
疗效果不佳 , 对于少数病情进展迅速 , 很快 出现远处 转移 的患者 , 常需 考虑化疗 。 因为 MT C属 A U P D肿 瘤 ,
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策略的探讨

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策略的探讨发表时间:2011-08-22T16:34:34.60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屈良辉[导读]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 TMC)的临床因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屈良辉(石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石门 415300)【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 TMC)的临床因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106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106例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26/106),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以肿瘤最大直径≥0.7cm和甲状腺被膜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MC 分类分期及治疗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等高危因素患者,术中的细致探查及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对TMC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外科处理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urgical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Thyroid Microcarcinoma Qu Liang-Hui(Shimen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unan Shimen 415300 general surgery )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 patients. Method Retrospectively collecting 106 cases of TMC with operations from Jan 2002 to Jan 2009, divided 106 cases into two groups(metastasis group and non-metastasis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happening metastasis, then through single factor method to study. Result TMC patients in this study,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was 24.5%(26/106), no cases dead in follow-up, through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0.7cm and thyroid capsule invasion significant affct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lusi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inciples o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MC had not reached a agreement, for t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0.7cm and the thyroid capsule invasion of cases, detailed exploration and selecti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necessary and effective.【Key words】Thyroid micro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Lymph node dissection, surgic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根据WHO确定的标准,肿瘤最大直径<1.0 cm 的甲状腺癌被定义为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约占甲状腺癌的6 %~35 %[1]。
《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在清扫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喉返神经等。同时,应仔细辨认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界限,避免损伤重要结 构。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 应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后管理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妊娠期患者的处理策略
1 2
妊娠期甲状腺癌的诊断
妊娠期甲状腺癌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 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手术治疗
对于妊娠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妊 娠中期进行,以降低手术对胎儿的影响。
3
术后管理
并发症处理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对于出血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治疗;对于感染患 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神经损伤患者,应进行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04
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多 学科协作治疗
内科治疗在多学科协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细针穿刺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对可疑淋巴 结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 断。
03
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 科治疗策略
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时机
对于已知或怀疑存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时机应根据原发灶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身 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手术方式
专家共识的意义
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建议,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 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甲状腺癌诊疗 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淋巴结转移状况对Ⅲ期胃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11(12.5) 35(39.8)
23.8 0.094
35.8
弥散
27(30.7)
17.6
T1
0(0)
-
浸润深度
T2
T3
2(2.3) 18(20.5)
35.8 0.001
30.4
T4
68(77.3)
25.1
0
34(38.6)
30.7
+
35(39.8)
28.4
HER-2 组化 + +
9(10.2)
25.1
黑龙江医学 第 45 卷 2021 年 第 13 期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 No.13 Jul.2021
1359
淋巴结转移状况对Ⅲ期胃癌患者 手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张 军,李俊东,赵迎威
永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摘 要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Ⅲ期胃癌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对 2015 年 2 月—2019 年 3 月在永
图 1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 MLR 对术后胃癌患者生存状况 的影响
2.3 MLR 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获益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中胃癌患者 MLR 的中位值为 0.24,依据此值将
患者分为高 MLR (45 例) 与低 MLR (43 例)。高 MLR 患者 中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有 29 例,未接受辅助化疗的 16 例;低 MLR 患者中接受辅助化疗的有 23 例,未接受辅助 化疗的 20 例。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 疗能明显提高 MLR 患者的生存期;而辅助化疗却不能改变 低 MLR 患者的生存期,见图 2。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要点

部切除98例,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对侧结节剜除
LT)是一组以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的 甲状腺病理类型,通常也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 炎。目前,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48例,甲状腺全切除116例,患侧或双侧Ⅵ区淋巴 清扫259例,侧颈择区性淋巴清扫83例,其中Ⅲ、
虫堡璺皇咽噬迭堑之[型苤查垫!!生!旦筮i!鲞箜!塑!丛!』Q!!尘i!!!型!趔旦!型盟!些!!垡:垒P堕!垫!!:!堂:!!:塑!:!
・277
.论著.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 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
王士旭余志强 安常明 张溪微李正江 唐平章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士旭、安常明、张溪微、
VS
2.99
0.747),and anti—thyroglobulin
mU/L,P=0.233),thyroglobulin(TG)(27.14 18.60¨g/L,P= 378.7 U/IIll,P=0.834)between patients with antibodies(ATG)(417.3
Nanning 530001,China(She zq) Correspomling author:Li
Zheng打iang,Entail:tzjmed@163.coin
To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papillary thyroid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s having LT with PTC. neoplasms;Diagnosis;
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

63.1% .r espectively.Mediastinal lymph node recurrence developed only in 10 patients after initial upper
thyroid carcinom a patients. M ethods rr}le clinica l data of 79 th3,r o id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upper mediastina l lymph node dissection (between January 1984 a nd December 1998)were retrospect ively a na lysed.There were 45 male an d 34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47 years(range 10 to 74 years).Foi lOW. up WflS ended on December 31,2003.Results Histopat hologica lly,t here were 58 (73.4% )papillary
D 【Subject words】 Thyroid carcinoma; Upper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metastaSes: Upper C mediastinal lymph nod e dissection
分 化 型 甲状腺 癌预后 相 对 较好 ,10年生 存 率 大 转 移 的处理 同原 发 病 变 ,主 要 为 外科 手术 。关 于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李正江、唐平章、徐震纲),胸外科(张德超);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外科(苗绪学)通讯作者:李正江,E-m ail:li n i u lij uan1965@sina.co m 临床应用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李正江 苗绪学 唐平章 徐震刚 张德超【摘要】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79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
58例(73.4%)为乳头状甲状腺癌, 14例(17.7%)为甲状腺髓样癌,7例(8.9%)为滤泡状甲状腺癌。
随诊终止日期为2003年12月。
结果 经颈上纵隔淋巴清扫62例,胸骨部分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10例,全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7例。
79例中,3例患者仅行上纵隔清扫,未做颈清扫;76例患者中完成93个颈清扫,47例发生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总的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6%和63.1%。
10例发生上纵隔淋巴结复发, 9例死于上纵隔病变,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结论 在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
上纵隔淋巴清扫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主题词】 甲状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清扫Surgicalm anage m en t of upp er m ed i asti nal ly mph n odes m etastases fro m thyroi d carc i no m a L I Z heng-jiang*,M I A O Xu-xue,TA NG P ing-zhang,XU Z hen-gang,ZHA NG De-chao.*D epart m en t of Head and N eck Surgica l Oncol ogy,Cancer Institute(Hospit a l),Ch i nes e Acade my of Med ical S ciences,Pek i ng Un i on M edica lColl ege,B eiji ng100021,Ch i naCorres ponding author:L I Zheng-ji ang,E-mail:liniulij uan1965@sina.co m【Ab stract】 O b jective T o eva l uate t he si gnificance o f uppe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s dissec tion f o r thy ro i d carcinoma pati ents.M ethod s The c li n ica l da t a o f79t hy ro id ca rcinom a pa tien ts who under w en t t he upper m ed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issec tion(bet ween January1984and D ece mbe r1998)we re re trospec tive l y analysed.The re w ere45m a l e and34f em ale w ith a median age of47yea rs(range10t o74yea rs).Fo llo w-up w as ended on December31,2003.Re s u lts H istopa t ho logica ll y,t here we re58(73.4%)pap ill a ry ca rc i no m a,14(17.7%)m edull a ry carcinom a,and7(8.9%)fo llicu l a r carcinom as.F our o f them had poorly-differentiated carc i no m a.U ppe 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 dissec tion w as carried out in62pa tients through trans-cervica l approch,i n10t h rough an i nverted T-s haped incisi on,and i n7through a m i d line st e rno to m y.Seven t y-six pati ents had93neck l ymph node d issec tion procedu res,and47pati en ts deve l oped paratrachea l l ym ph node m etastasis.The ove ra ll5-and10-year cu m ula tive surv i va l rate w as64.6%and 63.1%,re s pec tively.M ediastinal ly m ph node recurrence developed only in10pa tien ts aft e r i nitia l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dissecti on.N i ne pati ents died o f uppe r mediastinal ly m ph node me tastasis. Po stope ra tive comp lica tions w ere obseaved in11patients w ithou t pe ri operative dea t h.Con cl u si on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m etastasis is m o st frequen tl y found in papillary t hy roid ca rcinom a.Surg ical dissec tion o f upper m ediastina lm e t a sta tic l ymph node s t h rough eit her ce rvica l i ncision o r m ediastino to m y is safe and e ffecti ve w it h lo w rate of pe ri operati ve co m plica tions.I tm ay i m prove t he life qua lit y and surv i v al of thy ro i d carcinom a pa tien ts.【Sub jec t w ord s】 T hy ro i d ca rc i no m a; U pper m ed i a sti na l l ymph node s m etastases;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 issec tion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相对较好,10年生存率大约在60%~95%,但极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乳头状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60%~90%[1]。
因此,这些患者时常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晚期患者。
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同原发病变,主要为外科手术。
关于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处理的必要性,已见诸一些文献报道[2-4]。
现对我院收治的7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评价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适应证和外科入路。
临床资料1984年1月至199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收治79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男45例,女34例,中位年龄为47(10~74)岁。
38例患者曾在外院行原发灶和颈部手术,41例患者为初诊。
79例中,乳头状癌58例,髓样癌14例,滤泡状癌7例(其中4例为分化差的滤泡状癌)。
初诊者中的36例,系术前影像检查或术中发现;外院术中发现而到我院进一步治疗者21例;于我院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术后发生转移时间平均为29(19~62)个月;于外院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7例,术后发生转移时间平均为45(18~240)个月。
全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分为以下3种类型: (1)经颈部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颈部领式切口),部分伴甲状腺腺叶或残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该术式适用于转移淋巴结位于上纵隔上部者;(2)倒T型切口,即于中线劈开上部分胸骨,于第2或第3肋间横断胸骨,部分伴有甲状腺腺叶或残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该术式适用于部分转移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上者;(3)全胸骨中线劈开,部分伴有甲状腺腺叶或残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该术式适用于部分转移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下者。
甲状腺残叶切除用于在外院仅行部分甲状腺或肿瘤切除的患者。
本组随访终止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5例失访,以死亡计算,随访率为93.6%。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以K aplan-m eier 分析生存率。
结果79例中,取颈部领式切口,行上纵隔淋巴清扫62例,部分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10例,全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7例。
全组不同的外科方式见表1。
本组有3例仅行上纵隔清扫,未做颈清扫。
其余76例共完成93个颈清扫,其中88个颈清扫标本可获得淋巴结计数,每个颈清扫平均转移的淋巴结数为10(1~52)枚;另外5个颈清扫标本未进行淋巴结计数。
在76例行气管旁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47例发现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其中8例发生双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除3例未进行淋巴结计数外,余44例每侧气管旁平均淋巴结转移数为3(1~10)枚。
另29例气管旁淋巴结清扫,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全组79例中,59例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进行淋巴结计数,平均为4(1~19)枚;20例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后未进行淋巴结计数。
表1 79例上纵隔淋巴清扫的外科入路 外科入路例数经颈领式切口62 加甲状腺残叶切除1 加颈清扫1 加甲状腺全切除和颈清扫31 加甲状腺腺叶切除和颈清扫17 加甲状腺残叶切除和颈清扫12部分胸骨劈开10 单纯上纵隔淋巴清扫1 加甲状腺全切除和颈清扫2 加甲状腺腺叶切除和颈清扫3 加甲状腺残叶切除和颈清扫4全胸骨劈开7 单纯上纵隔淋巴清扫2 加甲状腺全切除和颈清扫4 加甲状腺腺叶切除和颈清扫1合计79 由于局部病变较晚,17例患者术后接受外照射治疗,2例接受放射性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