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纵隔淋巴结分组及2017肺癌TNM分期
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

TNM分期标准 (第8版 )
T2:肿瘤最大径>3cm,≤5cm;
侵犯主支气管(不常见的表浅 扩散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 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 ,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
侵及脏胸膜;
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肺不张。符 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
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较大,蛋白质、细胞碎片、异物、 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上皮、角膜、晶状 体、软骨、脑和脊髓等处无毛细淋巴管。
4/ 26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若干毛细淋巴管 管 淋巴干 胸导管和右淋巴管 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
回收蛋白质、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 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保护机体
T2a:肿瘤最大径>3cm,≤4cm,
T2b:肿瘤最大径>4cm,≤5cm。
20/ 26
TNM分期标准 (第7版 )
T3 :任何大小肿瘤有以下情 况之一者:
原发肿瘤最大径>7cm,累及胸 壁或横膈或纵隔胸膜,或支气 管(距隆突<2cm,但未及隆突 ),或心包;
产生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5 主肺动脉窗
主动脉弓以下,动脉韧带/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左 肺动脉第一分支近侧,胸膜返折之内
6 主动脉前,膈上
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 脉的前方或侧方
7 隆突下
气管隆突下方,不包括肺内部分
8 食管旁
紧邻食管,不包括肺内部分
9 肺韧带
肺韧带内,还包括下肺静脉后方及下半部的淋巴结
原发肿瘤同一肺叶出现卫星结 节。
TNM分期标准 (第8版 )
T3:肿瘤最大径>5cm,≤7cm。 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 :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 心包;全肺肺不张肺炎;同一肺叶 出现孤立性癌结节。符合以上任何 一个条件即归为T3。
2017第8版国际抗癌联盟 (UICC)肺癌TNM分期

背
景
国际抗癌联盟 (UICC) 最新版肺癌TNM 分期标准计划于 2017年1月颁布实施。这 是全球肺癌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一件大事, 它是推动新一轮肺癌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重 要的指导性文件。
背
景
1996年10月,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胸 内分期研讨会呼吁世界为修订和改进当时 的TNM分期行动起来,意外的得到了世界 许多机构及组织的热烈响应。国际肺癌协 会(IASLC)在1990年到2000年间81000 例可评价肺癌患者回顾性数据库的分析构 成了UICC和AJCC第六版肺癌TNM分期的 基础。
简单记忆法
肺癌TNM新分期(第8版)
新版旧TNM分期对比
新版 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
1.1 T分期 (1)将T1分为T1a(≤1cm),T1b(1至 ≤2cm),T1c(2至≤3cm); (2)T2分为T2a(3≤4cm)和T2b(4至 ≤5cm); (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 肿瘤分为T3; (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
TNM分期
T分期 TX: 未发现原发肿瘤,或通过痰细胞学或支 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 镜无法发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NM分期
T分期 T1:肿瘤最大径≤3cm, 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 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位于叶支 气管开 口远端,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mi):微侵袭腺癌 T1a: 肿瘤最大径≤1cm T1b: 肿瘤最大径>1cm, ≤2cm T1c:肿瘤最大 径>2cm, ≤3cm
淋巴结图谱 (2)
主动脉淋巴结 AP区 5 主动脉下 6 主动脉旁(主动脉升部或横膈膜) 纵膈淋巴结下 嵴下区 7 嵴下 下部 8 食管周围(龙骨下) 9 肺韧带
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通用课件

目前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诊断结
果存在差异。解决方案是制定更加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Leabharlann 。02分组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分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及治疗
效果。解决方案是研发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分组的质量和
可靠性。
03
患者个体差异
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实施后,还需要根据 TNM分期和胸部淋巴结分组的结
果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在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TNM分期和胸部淋巴结分组结果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即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生 存期。
分期较早的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好,而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 策略。
入。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分析,研究者们 新的研究手段如基因测序、免疫组化等 不断优化和完善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 为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提供 巴结分组的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准确。 了更多有力的依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分组标准不统一
TNM分期将肺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 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 供依据。
TNM分期的重要性
01
TNM分期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 治疗计划,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放 疗、化疗等治疗方案。
02
TNM分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生 存时间。
TNM分期的历史与发展
研发更加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 分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2017肺癌TNM分期

多个、单一部位远处转移的MST分别为5个月、6个月 (p=0.006),1年生存率分别为20%和23%,多个部位 远处转移者预后更差。
Postmus, Pieter E, et al. J Thorac Oncol. 2007,2(8):686-693.
2017肺癌TNM分期
5. 定义肺部多发结节的诊断标准和分期
新分期中提出,对于肺部多发结节的病例,需要根据影
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来区分是转移灶还是多原发,若为多原
任何T,任何N,M1a,b
纵隔淋巴结 分组
1组锁骨上淋巴结 与2组淋巴结的分 范围,仍属N2 。 10L组淋巴结的 范围扩至左主肺 动脉处 也属N2
2R和2L、4R和4L 的分界不再是气管 中线,而是气管左 侧缘。
4组和10组淋巴结 的分界不再是胸膜 反折处,右侧是奇 静脉下缘,左侧为 肺动脉上缘。
(5~7cm) (4~5cm)
(4~5cm)
STAGE IIA T2b N0 M0 (4~5cm)
右肺门淋巴结 属N1 ? N2 ? IIB T2a N1M0? IIIA T1a–c N2M0 ?
? STAGE IIB ?
第8版肺癌TNM 分期标准于 2017年1月1日 正式开始实施
T1a–c N1M0
2. 缺乏淋巴结大小的数据 头颈部肿瘤的研究提示淋巴结放化疗后,2年内≤3cm3的淋巴结控 制率为91%,>3cm3的淋巴结控制率下降至64%(p=0.021) [c] 。
a. De Langen AJ, et al.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29(1):26-29. b. Berghmans T, J Thorac Oncol,2008,3(1):6-12. c. Vergeer MR,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6;79(1):39-44.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一、TNM分期的历史沿革及数据来源199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成立了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整体负责肺癌的分期工作。
从委员会成立至今,分期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该分期委员会首先收集了从1990—2000年,来自20个国家共计100869例患者的数据,并递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分析委员会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修改TNM分期的初步意见并被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采纳,形成第7版肺癌TNM分期。
同时,为了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进行统一,IASLC在2009年还制定了淋巴结图谱,对不同解剖位置的淋巴结进行详细定义,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在第2阶段,IASLC收集了1999—2010年间,来自16个国家共94708例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成为第8版肺癌TNM分期修改的依据,第8版分期主要强调了肿瘤长径及转移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第8版TNM分期于2017年开始应用至今。
第8版TNM分期公布后,IASLC开始了第3阶段准备并着手数据收集,为第9版更新做准备,此次最重要的变化是分期委员会开始收集并评估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并考虑将分子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可能性。
本次数据库共纳入来自25个国家、75家中心共计124581例患者,其中,18.9%的患者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纳入本次分析的数据中,亚裔患者占比首次超过欧洲患者,比例达到56%,远高于欧洲患者的25%,此外,中东及非洲患者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占数据来源的0.1%。
剔除病理不明确、生存数据不完善、分期不确定的患者后,最后,共计87043例患者纳入分析及验证(神经内分泌肿瘤及非小细胞肺患者分别纳入8045例和73197例);就治疗方式而言,47%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最新TNM分期解读图文最全版

T
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或同叶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T4 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至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 管/椎体或隆突 或同侧不同叶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IASLC=国际肺癌研究学会;UICC=国际抗癌联盟;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2009版分期系统入组患者的地 理分布
IASCL Staging Manual in Thoracic Oncology P24.
2009版分期系统入组患者与排除患者
总例数 排除患者
•
100,869 19,374 5,467
不在1990-2000时间段内
•
• • •
生存数据不完整
组织学类型未知 分期信息不完整 复发和其他(如:无法判断复发还是初诊、隐匿性肿瘤)
1,192
2,419 8,075 1,093
•
类癌、肉瘤及其他组织学类型
1,128
81,495
入组患者
• •
小细胞肺癌(SCLC)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3,032 68,463
无定论问题
T3同一肺叶结节 若肺叶切除技术上可行 治疗效果如何? 如果病理类型相同,则可能为转移病灶 是否完全切除?
无定论问题
T4同侧不同肺叶结节 如病理类型相同,则可能为转移病灶, 全肺切除是否合适?
M1a不同侧肺叶结节 如无LN和远处转移,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总 述
2009 IASLC NSCLC分期解读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TH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淋巴结转移: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TNM分期是评估肺癌病情的重要指 标,淋巴结转移是TNM分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的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位置会影响 TNM分期的结果,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T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
N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
M分期: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和部位
最新标准: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来判断肿瘤的分期和 预后。
PRT 3
肺癌TNM分期解读
T分期解读
T分期的定 义:根据肿 瘤的大小和 侵犯范围进 行分期
M分期解读
M分期的定义:表示肺癌转移的程度
M1:有远处转移,包括脑、骨、肝、 肾等器官
M分期的分类:M0、M1、M2、M3
无远处转移
M3:有远处转移,包括胸腔内外
PRT 4
纵膈淋巴结划分标准
纵膈淋巴结的解剖位置
纵膈淋巴结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有一组
左侧纵膈淋巴结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左锁骨下淋巴结、左气管旁淋巴结、左支气管旁淋巴结、 左肺门淋巴结、左肺动脉旁淋巴结、左心房旁淋巴结、左心室旁淋巴结、左膈脚淋巴结
2017第8版国际抗癌联盟 (UICC)肺癌TNM分期

TNM分期
T分期 T2:肿瘤最大径>3cm, ≤5cm;侵犯主支气 管,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 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不张。符合以上 任何一个即归为T2;
T2a: 肿瘤最大径>3cm, ≤4cm T2b: 肿瘤最大径>4cm, ≤5cm
TNM分期
T分期 T3: 肿瘤最大径>5cm, ≤7cm;侵及以下任 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膈神经、心包; 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符合以上任 何一个即归为T3;
简单记忆法
肺癌TNM新分期(第8版)
新版旧TNM分期对比
新版 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
1.1 T分期 (1)将T1分为T1a(≤1cm),T1b(1至 ≤2cm),T1c(2至≤3cm); (2)T2分为T2a(3≤4cm)和T2b(4至 ≤5cm); (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 肿瘤分为T3; (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
TNM分期
T分期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 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膈、心脏、 大血 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 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出现孤立癌结节;
淋巴结图谱 (1)
锁骨上区域 1 低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
纵膈部上 上区 2R 气管旁(右) 2L 气管旁(左) 3a 血管周围 3p 气管后 4R 气管旁下(右) 4L 气管旁下(左)
新版 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
1.1 T分期 (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 隆突,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 (6)侵犯膈肌分为T4; (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新版 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
1.2 N分期: 继续使用原 N分期方法 ,但提出了转 移淋巴结的位置,nN(单站与多站),存 在和不存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pN1a,pN1b,pN2a1,pN2a2和pN2b可 能对预后的评价更为精确。这种分类需要 前瞻性评估后考虑是否纳入修订的TNM分 期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A期 IIIB期 IIIC期
T1a–c N2M0, T2a–b N2M0, T3 N1M0, T4 N0M0, T4 N1M0 T1a–c N3M0, T2a–b N3M0, T3 N2M0, T4 N2M0 (>7cm)
T3 N3 M0,T4 N3 M0
IVA期 IVB期
任何T,任何N,M1a,b 任何T,任何N,M1c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2017肺癌TNM分期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张国桢
纵隔淋巴结分组
7区(zones):①锁骨上区(1组);②上纵隔区(2R、2L、3a、3p、4R、4L组); ③主肺动脉AP区(5、6组);④隆突下区(7组);⑤下纵隔区(8、9组);⑥肺门/叶 间区(10、11组);⑦周围区(12、13、14组)。
左侧纵隔内外的分界 线不如右侧有一条纵 行的脂性密度的线状 影作为分界标志,而 是以左肺动脉第一支 近端和左上叶支气管 开口处作为左侧纵隔 内外的分界线。
Ashida C et al. CT demonstration of prominent right hilar soft tissue collactions. JCAT.1987,11:57-59
原发性肺癌与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关系
上叶肺癌有最高频率的淋巴结转移(1385/2538例): N1 53%,N2 59%; 右中叶肺癌最少见; 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
右上叶:4R组(191/280,68%) 左上叶:5/6组(195/251,78%) 中下叶:7组(228/353,65%)
SMPLC 曹xx 男59y 左上叶前段及左下 叶前段各有一个处 GGN,不作增强CT 及图像后理是无法 解决微小肺癌的影 像诊断问题的。
0期TISN0M0 AIS原位腺癌
15岁杭州高一女生,6mm半实性GGN,有家族史,抗炎无效,MPR MIP CPR 明确诊断 手术病理 证实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 IA1期 T1a(mi)N0 M0
Valerie W. Rusch, et al. J Thorac Oncol. 2007;2(7):603-612.
FDG-PET阴性的淋巴结中,有21%的淋巴结转移
1. 缺乏相关FDG-PET数据 一项meta分析显示NSCLC在直径≥16mm的FDG-PET阴性的淋巴
结中,有21%的淋巴结转移 [a] 。 欧洲肺癌工作组 (ELCWP, European Lung Cancer Working Party) 综合了13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原发肿瘤SUV最大值为2.27 (95%CI 1.70-3.02) [b] 。
(≤1cm)
2017肺癌T瘤大小的测量尤为重要。不同于第7版T分期,将肿瘤大小 1cm作为新的分界值。3cm是T1和T2的分界值,5cm和7cm分别为T3和T4的分界值 。依据患者T分期的大小,IA期进一步细分为IA1-3。例如T1b(1~2cm) N0 M0 属IA2期 ;T1c (2~3cm)N0 M0 属IA3期;T2进一步细分为T2a (3~4cm)N0 M0 属IB期 ;T2b (4~5cm)N0 M0属IIA;III期细分为IIIA-C,例如T3-4N3患 者属IIIC,因为这类患者和T1-2N3患者预后不同。新的分期将不同分期患者的 预后进行不同的区分。
纵隔淋巴结分组
两侧纵隔胸膜、下肺韧带与动脉韧带
4组和10组淋巴结的分界不再是胸膜反折,而是由更具影像和手术操作识别 度的标志性解剖结构,即右侧为奇静脉下缘,左侧为肺动脉上缘。
右肺动脉远端可以见 到一条纵行的脂性密 度的线状影,这是右 侧纵隔内外的分界线, 此线外侧有正常的10R 组肺门淋巴结、脂肪 组织等集聚称为“右肺 门软组织集聚征” ( right hilar soft tissue collection), 不可误认为右肺动脉 栓塞或病理性右肺门 肿大淋巴结
2. 缺乏淋巴结大小的数据 头颈部肿瘤的研究提示淋巴结放化疗后,2年内≤3cm3的淋巴结控
制率为91%,>3cm3的淋巴结控制率下降至64%(p=0.021) [c] 。
a. De Langen AJ, et al.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29(1):26-29. b. Berghmans T, J Thorac Oncol,2008,3(1):6-12. c. Vergeer MR,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6;79(1):39-44.
TNM分期
IASLC第8版TNM新分期标准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Goldstraw et al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16,11(1):39-50
隐匿癌
0期 IA1期 IA2期 IA3期
IB期
TxN0M0
TisN0M0 T1a(mi)N0 M0 (≤1cm) T1b N0 M0 (1~2cm) T1c N0 M0 (2~3cm)
T2a N0 M0 (3~4cm)
IIA期 IIB期
T2b N0 M0 (4~5cm) T1a–c N1M0, T2a N1M0, T2b N1M0 , T3 N0M0 (5~7cm)
Tis, carcinoma in situ; T1a(mi),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把握好AIS的影像诊断是关键
2017肺癌TNM分期
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 施。其中T分期变化最为明显,N分期及M分期也有改 变。其内容比第7版更为精准、详细,现解读如下。 1.依据2011年肺癌新病理分类,将AIS、MIA归入相应 T分期并规范部分实性结节的肿瘤大小测量 结合2011年的肺腺癌病理分期,原位癌(Tis)细分为 原位腺癌[Tis(AIS)]和原位鳞癌[Tis(SCIS)]定义为0期; 微浸润腺癌(MIA)定义为T1a(mi)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