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滇的开发治理初探

合集下载

试论明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治理和开发

试论明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治理和开发

*本文为云南大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特区高端科研成果培育项目“明清边疆治理研究”(项目编号:Y2018-11)。

*作者简介:丁存金,男,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南边疆史、中国民族史研究。

试论明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治理和开发丁存金(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昆明650091)【内容摘要】元顺帝北走后,元朝留在内地的军事力量还有两大支:一是云南的梁王,二是东北的纳哈出,都依然用元朝的年号,秉承元顺帝的命令、雄踞一方。

朱元璋忌惮于蒙古人“斡腹”亡宋的历史教训,于是武力统一了云南。

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明朝首先结束了大理段氏雄踞大理的局面,将段氏迁出云南。

同时伴随着大量汉族军民的移入,云南几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儒学的兴起和内地先进技术的传播,云南进入又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备,是上承蒙元、下启满清的卓有成效的边疆治理模式。

【关键词】明朝统一经营汉族移民土官土司儒学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9)04-0122-052019年4月社科纵横Apr ,2019引言元人李京所撰《云南志略》中已简要阐述了各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关系,自秦开五尺道始通西南后,汉至唐,内地王朝都加强对西南地区的开拓和经营。

方国瑜等老一辈学者也对各时期云南与中央的关系有所阐述,汉武帝时,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沿至南朝萧梁时期,王朝统治,任命流官与土长并存,这是边郡统治时期。

两汉设数郡隶于益州刺史部,蜀汉设庲降都督统率七郡,西晋以后设宁州刺史。

但是从东汉晚年(184年)至东晋中年(347年),西南地区长期被大姓控制,西南爨氏称雄一隅。

隋开皇初,韦冲任南宁州总管,设恭、协、昆三州,后史万岁南征至西洱河,设治情况不详于记载,经略西南,多凭武力。

唐初置南宁州、姚州、嶲州三都督府为经略西南之据点。

此后,蒙舍诏崛起并统一西洱河地区的其他五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贞元十年(794年),南诏异牟寻归唐后,设云南安抚司并延续到唐末。

明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与经营

明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与经营

第39卷第5期2020年9月曲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Vol.39No.5Sep.2020明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与经营方铁(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31)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79(2020)05-0004-06明朝统治时间长达277年,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朝。

明朝统治云南地区,恪守“宽猛适宜”的原则,先后派驻大量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并命卫所将士携带家眷就地屯田,使云南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于社会下层,了解百姓的疾苦,参加红巾军后注意读书研习,并在反对元朝统治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以后成长为一个熟知封建统治传统,又以精明务实为问政特色的政治家。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在位31年之久,其施治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朱元璋死后,他制定的政策和施行的一系列统治措施大部分成为明朝的定制,并对以后的统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朱元璋建明后实行分封制,把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力图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

由于北元退守大漠后仍然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使朱元璋及其继承者为之寝不安席,因此朱元璋分封的诸子有不少是安排镇守北方。

对于西南,朱元璋采取任用亲信率重兵镇守的策略,在云南他任命养子沐英为云南总兵官,沐英病死后,又以沐英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对于沐英镇守云南,朱元璋这样认为:“能布恩威,蛮夷率服,朕无西南之忧者,十有一年”.1/$朱元璋对保持西南地区的稳定是很重视的,他指出,使西南边疆得到安定的关键之处,是统治必须“宽猛适宜”,重在“使其无叛”,施政贵在“以静治之”,减少对边疆诸族的骚扰$朱元璋对西南的治边策略,被后来的统治者接受。

1402年,西平侯沐晟与岷王交恶,太宗谕之:念乃父佐命开疆之力,不忍罪之,“况又思云南重地,昔倚任其父而蛮夷率服,故仍遣晟往,欲其安边抚夷,必如乃父存日”$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贵州镇远镇守顾成提出了总体的治边策略:“云南两广,远在边陲,蛮贼间尝窃发,譬犹蜂蚕之毒,不足系心。

第八讲 明朝统治时的云南

第八讲  明朝统治时的云南

而明朝的土司制度,从形式上把少数民族中 的地方政权直接纳入王朝政权组织系统,规 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这套制度是在保 证封建中央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土司在自己 辖区内按照本民族的情况来处理各种事务。
土司研究文献介绍
1、《明史.土司传》 2、 《明史.职官志五》 3、龚荫:《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云南民 族出版社 1985年版。 4、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 版社1992年版。
二、明军入滇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9月,朱元璋发兵30万, 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进军 云南,明军攻克滇东,又分克滇中、滇南、滇西各 地。1382年,明朝设立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云南都 指挥使司,告示安民,恢复占领地区的秩序。与此 同时,兵发滇西,生擒段氏。至此,袭大理总管9 世、割据滇西120余年的段氏彻底垮台。此后,明 军又分兵各地,云南全省平定。
第三节 明朝中后期在云南的腐朽统治
一、土地兼并和地租田赋加重 二、各种苛派掠夺 1.征收矿税 2.采办黄金进贡 3.索取宝石、琥珀、大理石 三、政治腐败
推荐文献: 陆韧:《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 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12-1
四、靠内地区的改土归流
1.改土归流的含义 废除世袭的土官,改派定期轮换的流官,也就是废 除原来任命的各族贵族分子担任的土官职位,改由 中央王朝直接派汉族官吏为流官。
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的目的为了中央王朝 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统治,即意味着中央集权 在归流地区的最终实现; 从社会经济上讲,意味着在归流地区的封建 领主经济为封建地主经济取代; 从文化上讲,在改流地区办起儒学,并在此 基础上推行科举制度。这一系列的变化是一 次重大变革。

试论明王朝经营云南之策及影响

试论明王朝经营云南之策及影响

收稿日期:2019-01-03 作者简介:丁存金(1993—),男,云南曲靖人,硕博连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边疆史和民族史。 ①《明太祖实录》卷 138,八月癸酉朔条。
95
第 36卷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 3期
代第二 次 军 事 移 民 中 的 屯 田 军 官 已 经 接 近 17 万。①
平定云南以后,明朝政府为开发西南,巩固边 防,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建立云南都指挥 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管理云南军政事务,并于军
事要冲地 区 设 置 卫 所,屯 兵 戍 守。 在 元 代 土 官 设 置的基础上,边疆民族地区建立起土司制度,共同 构成了明王朝统治云南的政治基础。伴随着政治 的稳定,明王 朝 采 取 了 多 种 措 施 来 经 营 和 稳 定 云 南局势,其中移民开边、大兴文教和改土归流三个 方面的影 响 较 为 突 出。 有 关 于 三 方 面 的 单 独 研 究,学术界已有较多成果,本文拟在充分利用既有 研究的基础 上,综 合 分 析 明 朝 经 营 云 南 的 举 措 和 产生的社会影响。
汉族移民除了军屯外还有其他大量入滇的人 群。“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谓之商屯。”⑤ 很 多商人 出 招 募 内 地 农 民 到 云 南 开 中 地 区 种 植 粮 食,年久定居,成为移民。洪武十七年 (1384年) 迁中土大姓 以 实 云 南,其 主 要 分 布 在 靠 内 地 区 的 府、州、县。而 在 其 他 移 民 中,还 包 括 因 罪 谪 戍 的
丁存金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明朝统治云南,上承蒙元,下启清朝,是云南地区加快与内地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初军事上征服 云南,为云南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伴随而来的汉族移民奠定了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使得内地先进的科技 和文化迅速传播到西南边疆地区,尤其是儒学教育在云南得到广泛传播,加速了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了 稳定和加强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明王朝在部分地区不断尝试改土归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清朝的改土归流 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明朝;西南边疆;汉族移民;改土归流;儒学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19)03-0095-06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1903016

明军三次大战云南,看朱元璋如何武力平定西南夷

明军三次大战云南,看朱元璋如何武力平定西南夷

明军三次大战云南,看朱元璋如何武力平定西南夷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乘元末农民起义军大胜之势,用武力推翻了元朝蒙古贵族统治,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至此统治了中原近百年的大元朝覆灭。

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开始肃清元朝统治的残余势力,地处西南的云南地区,被当时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和大理段氏占据。

由于明朝刚建立百废待兴,朱元璋的新政权急需巩固,无法出动大军征讨云南。

于是,朱元璋想兵不血刃以和平手段来统一云南,朱元璋从洪武二年(1369年)至洪武八年(1375年),先后五次派遣使臣对元朝在云南的统治者梁王及大理总管段氏进行招降,然而这些努力均遭失败。

其中第三次和第五次派遣的使臣王讳、吴云还被梁王杀害,和平统一云南的努力一再遭到失败。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明朝在中原建立统治已经14年之后,当建立的政权得到巩固,内陆的社会秩序得到安定后,于是朱元璋决定以武力平定云南。

以名将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调集30万大军开始征战云南。

一,白石江之战,明军攻占云南曲靖地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大军进抵曲靖地区。

梁王密闻明军已至普定,派遣达里麻领精兵10余万,在曲靖以北之白石江(今南盘江)一线设防,以拒明军。

右副将军沐英建议:敌人以为我军远征,已成疲惫之师,行动未必迅速,宜加速急进,オ能出其不意,战而胜之。

这符合朱元璋出奇制胜的方略,傅友德接受了这个意见,挥师兼程急进。

达里麻见明军突至,大惊失色,以为神兵天降,急令元军沿江岸列阵以拒明军。

傅友德于是果断挥师渡江,沐英亲率骑兵冲敌主阵,明军士气高涨纷纷杀入敌军阵营,梁王军队大败。

至此明军经过大战白石江,肃清了梁王的兵力,占领曲靖地区。

二,乌撒之战,明军攻占云南滇东北地区据《滇史》记载:傅友德所率明军自曲靖出发,沿格孤血亦进至乌撒境内,明军东西两路大军夹击声势浩大,乌撒部族武装不敢抵抗纷纷离去,乌撒大将实ト也领兵逃离。

元明时期云南的出镇藩王与镇守中官

元明时期云南的出镇藩王与镇守中官

元明时期云南的出镇藩王与镇守中官
云南在整个元代一直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体现在诸王封镇问题上,就表现为云南与漠北祖宗根本之地一样,都是一直以亲近宗王出镇。

而王政也就与省政一起,成为元代云南政治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

在明代前期,虽然也一直试图在云南建立类似元代的封藩体制,但是数次尝试却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最终放弃,到了明中期,则代之以镇守中官体制。

本文通过对以云南王、梁王为主的元代云南地区封镇诸王,和靖江王、周王、岷王、汝南王等明代云南藩王的王系更迭与王政活动情况的考述,大致按照历史时期的先后,对元明两代云南的王政和镇守中官体制历史作一比较系统详备的纵向梳理。

并对有元明两代云南王政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王政与省政关系的消长演变作出分析和揭示,最后试对云南王政为何在元代政治历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在明代却相差甚远这一问题作出一些解答。

本文在综合把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了《高丽史》、《南夷书》、《明实录》、《弇山堂别集》等书中的史料,以及云南的地方史书、碑刻文物等史料,综合比勘,对传统史书中关于元明云南封镇诸王和明代镇守中官的记载作出了补缺、纠误。

本文对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封镇云南的史实,以及有关元代后期云南王、梁王字罗的世系问题,他与末代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之间的血统关系以及他们二人活动年代的划分,明前期的云南藩王靖江王朱守谦、周王朱橚、岷王朱楩和汝南王朱有爋以及明中期的镇守中官在云南的活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明朝统治时的云南课件

明朝统治时的云南课件
朝贡关系
明朝时期的云南与周边 民族存在朝贡关系,周 边民族向明朝朝贡,明 朝政府给予回赐和册封 。
明朝时期的云南与海外的交往
01
海上贸易
明朝时期的云南通过海上贸易与海外进行交往,主要贸易对象包括东南
亚、南亚、中东等地。
02
外来文化
明朝时期的云南通过海上贸易和交往,吸纳了外来文化,包括佛教、伊
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和工艺技术等。
03
人员往来
明朝时期的云南与海外的人员往来逐渐增多,包括商人、传教士、学者
等各类人群。
CHAPTER 06
明朝时期的云南历史意义与影响
明朝时期的云南对今天云南的影响
文化影响
01
明朝时期的云南文化对今天的云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包括语言、习俗、艺术等方面。
地理影响
02 明朝时期的云南地理环境对今天的云南地理环境产生
明朝统治时的云南
CONTENTS 目录
• 明朝时期的云南概述 • 明朝时期的云南政治制度 • 明朝时期的云南经济文化发展 • 明朝时期的云南社会文化 • 明朝时期的云南对外关系 • 明朝时期的云南历史意义与影响
CHAPTER 01
明朝时期的云南概述
明朝时期的云南历史背景
• 明朝时期的云南历史背景:明朝时期,云南地区逐渐被纳 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成为明朝的一个省份。在此 之前,云南地区曾是地方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明朝时期的云南政治体制
• 明朝时期的云南政治体制:明朝时期,云南地区实行的是土司制度,即由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 管理当地事务。同时,明朝中央政府也对云南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辖和干预。
明朝时期的云南经济文化发展

简述古滇国的发展历程

简述古滇国的发展历程

简述古滇国的发展历程
古滇国是中国史前时期一个重要的古代国家,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左右。

据史书记载,古滇国是由滇池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联合而成,建都于今云南昆明一带。

在古滇国的建立初期,其统治者主要是当地的部落酋长,政治组织形式也比较简单。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末,随着周边部落的逐渐加入和统一,古滇国开始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古滇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治组织体系和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也开始接触和影响周边的文化和商业。

公元前二世纪,随着汉朝的统一和强盛,古滇国逐渐成为汉朝的一个附属国。

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收买,成功将古滇国纳入其版图。

在汉朝的统治下,古滇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汉朝也在这一地区大力发展了农业和商业,促进了该地区的文化繁荣。

随着汉朝的衰落和东汉时期的战乱,古滇国逐渐独立出来,但受到了南诏和其他部族的侵扰。

在唐朝时期,古滇国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其国土范围也较为广泛。

唐朝的统治为古滇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古滇国也为唐朝开拓了南方地区的贸易通道。

总的来说,古滇国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但其在中国史前时期和古代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对滇的开发治理初探【摘要】历朝历代统治中,边疆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的重要问题。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对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云南的全面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做出了良好典范。

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能为当今少数民族管理和民族交流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朱元璋;云南;民族政策;开发治理一、朱元璋独特的民族政策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争议颇多的皇帝,历史评价褒贬不一。

当今史学观点对他的功过评价也比较两极分化,没有统一的定论。

大多数观念认为,朱元璋是一位集贤君与暴君为一体的皇帝。

朱元璋通过发动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一生很多建树,比如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权臣的权力,改革地方管理体制,三权分立加强监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反腐活动,提倡廉政勤政政策,任用有德行的人才,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加强了边境稳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改革礼俗、科举、教育,加强对外交流,颁布社会福利政策等,对维护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朱元璋屠戮功臣,打击贪腐,牵连甚广,刑罚过重,进行宗室分封,埋下王室争权祸根等受到了后世的批评,废除宰相制度也褒贬不一。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奠定了明王朝三百多年统治的基础,对后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朱元璋的评价,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顺治帝、康熙帝皆赞“洪武,历代诸君不及”,称其为“贤君”。

毛泽东将朱元璋与中国古代著名的能君李世民相提并论,认为其是李世民之下的唯一能君等。

后来的研究中,学者的研究视角逐渐开阔,对其的评价相差较大。

在朱元璋众多的新统治政策中,特殊的民族政策是其一大特色。

不管朱元璋功过如何,他在边境管理和开发上的贡献是很大的,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共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边疆的少数民族总体上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威德兼施”的政策,并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朱元璋即位后,采取了长时间的?Ρ狈矫晒抛逦?主的元朝统治残余势力的清剿、镇压、招降等政策,以武力镇压威慑为主,同时又优待俘虏和降将,颁布了很多对北部少数民族宽容的民族政策,将元朝遗民称为“皆吾赤子”,分化了元朝残余势力,加速了北元的灭亡,也为北部少数民族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获得了民心。

第二,对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朱元璋更大范围地开始了边疆的治理之路。

以“以德服之”“抚字如一”等为主,兼武力镇压,再根据各民族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段收服、治理,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最典型的是西南地区和湖广地区。

西南地区和湖广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由当地的部落首领治理。

元朝征服这些地区以后,授予当地首领为土司,实行土司制,利用土司对当地进行管理。

朱元璋称帝以后,相继征服了这些地区,沿用元朝土司制的同时,设立土知州、土知府、土知县以及长官、宣慰使、宣抚使等,分属布政司、都指挥使司,与当地土司制共同治理。

朱元璋对土司征收贡赋,允许其在中央批准下世袭爵位,对苗、壮、瑶、彝等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宽减赋税,兴修水利,办教育,改善交通,促进了当地开化与发展。

第三,在西北设立卫所,对羌族进行有效管理。

第四,对藏、青、川西部的藏族遣使招抚,册封国师,设立茶马司等,维持中央对当地的统治。

第五,招降东北以女真族为主的各部,任用招降的当地元朝官员,以德怀之,并分封宗室王往赴当地进行管理等。

朱元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广泛的开发和管理,为后来的明朝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影响深远。

二、朱元璋的“云南统一之战”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针对北方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管理以及对云南的开发治理。

元朝统治时期以及朱元璋即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一直处于元朝及其残余势力的统治之下,与辽阳、湖广、甘肃、岭北地区共列为元朝的边疆行省。

元朝中央派兵驻扎昆明,下辖37路、2府、3属府、54属州,利用土司制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统治。

所以,朱元璋称帝后,湖广地区、黔、桂地区先后归顺了中央,只有云南拒不归降。

当时镇守云南的是元朝的梁王,多次拒绝了朱元璋的招降,并且杀害明朝的诏谕使。

朱元璋认为,云南乃蛮夷之地,经常发动叛乱,对中央的大一统十分不利。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颁布诏令要驯服云南蛮夷,采用“宽猛之道”进行制服,使其不敢叛乱。

朱元璋命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义子沐英、蓝玉,统兵三十万,发动了统一云南之战。

统一云南的战争先是在滇东取得了胜利,梁王自杀,然后滇南、滇中、滇北等广大地区也相继被明军攻占。

明军在滇西大理一带遇到了大理总管段世的顽强抵抗,最终段世战败,沐英统帅的明军完全统一了云南。

朱元璋为了稳定当地的局势,派沐英镇守云南,从此开始了沐氏对云南的长期管理。

三、朱元璋对云南的开发与治理朱元璋对统一云南十分看重,他发动的统一云南之战取得了胜利,征军撤离了以后,他又派十分器重的义子平西侯沐英留下镇守云南。

从此,云南正式被纳入了明朝的中央版图,明朝开始了对云南的统治。

朱元璋对滇的主要思想是维持边境稳定。

为此,朱元璋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对滇的开发和治理。

朱元璋对滇政策的实行和创新,主要是通过沐英及其后继者完成的。

统一之战后,明对滇的开发和治理过程并不顺利,沐英镇守云南十年,逐渐落实了朱元璋的各项政策,并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逐渐建立起威望,使明军逐渐在当地获得了认同。

沐英去世后,后继者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一系列措施,使云南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完全稳定了下来。

(一)朱元璋对滇管制的政治改革朱元璋武力征服了云南之后,首先将对云南当地具有重大影响的地方割据势力大理段氏迁到了内地,分散了地方割据势力,派沐英镇守云南后又颁布诏令,要求云南设立都司统帅云南境内军队,设立布政司及府、州、县对云南进行管治。

这样,朱元璋在云南设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将元朝设立的忠庆路,也就是今天的昆明,改为云南府,将其作为首府,供布政使司居住。

设立布政使司后,相继将云南各地分为不同的府、州、县,统属布政使司,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治体系。

朱元璋又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

自此,中央内地实行的完整的“三司”制度都在云南建立了,云南的行政、军事、刑法的管制与中央内地一致,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但是,云南是边疆少数民族,地理位置、民族风俗、历史等都十分复杂而特别,朱元璋将中央制度搬过来出现了很大的“水土不服”,元朝设立的土司制度对当地依然具有无可估量的影响,新建的明朝统治机构根本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维持稳定,朱元璋及时做出了政策调整,根据云南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办法:云南内部地区直接由中央设立的管辖机构管辖治理,偏远地区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由当地土司或者流官行使行政权。

这样,云南的各部分地区仍然是中央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土司变成了国家授予的官职,土司或流官对当地进行行政管理,土司定期朝贡,在中央允许下可以世袭。

这种因地制宜的政治政策,对促进云南地区稳定和明朝在当地的政权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朱元璋对滇的经济开发沐英统一云南以后,深感当地经济落后,山林荒芜,水利、交通十分不便,便上奏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将滇的管制交由沐英。

沐英镇滇十年,对云南开展了许多开发治理活动,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各项发展开了先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大规模屯田。

沐英镇滇后,请奏朱元璋进行卫军屯田,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

屯军一方面进行边境防守,一方面进行屯田。

并且沐英还积极吸引外省人口迁入云南,使得云南的大量荒山、荒地得到了开发,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这样,不仅实现了军队粮饷的自给自足,而且对促进云南的土地开发、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增强了明军在当地的威望,维护了明朝在滇的长期统治。

2.兴修水利。

云南深处内陆,山高谷多,交通十分落后。

沐英镇守后,积极兴修水利,对原有的河道进行疏浚、修整,保障运输和水流供给,减少了旱涝灾害,扩大滇池,开发盐井,修缮堤坝,并且新修了二十几项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明军在滇逐渐建立起威望,沐英很受爱戴。

3.改善当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沐英镇守云南后,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具、耕作技术、新农作物品种等带入云南地区,增加了当地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

4.发展手工业、副业、矿业等其他产业。

朱元璋对滇的开发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沐英镇滇,积极带领当地土司进行当地物产的开发,鼓励手工业、副业等产业的发展,于是云南的制糖业、制瓷业、食品加工等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5.改善交通条件。

朱元璋时期,云南的交通运输发展十分迅速。

交通的发展为云南各城镇的兴盛和加强外部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沐英镇滇,为了便于管辖和卫所之间的沟通,根据朱元璋的指示大量修建驿道、马驿、水驿,建成了堡、铺、哨等中转地,以道路连通,派兵驻守。

交通的改善便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云南与外界的交流,对云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朱元璋对滇的社会治理和对外交流朱元璋对云南的政策,总体是武力镇压和“以德服之”相结合。

统一云南以后,朱元璋对云南大多实行怀柔政策,武力镇压反叛部落首领后,对归降的酋长、首领、土司都予以宽大处理,有的继续被任命为土司进行当地管理。

同时,朱元璋派沐英镇滇,鼓励其对当地进行教化,扩大汉文化在当地的影响。

沐英留滇十年,在云南各府、州、县开设府学、州学、县学几十所,大兴儒学,土官子弟和民间优秀的学子可以入学,由朝廷供给食宿衣物等,保障其基本生活,平时由教授、学正、教谕等为学生授课,优秀的生源还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这样,儒学、汉文化在云南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当地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朱元璋继令外省人入滇屯田后,又颁布了很多鼓励外省人迁入云南的办法。

大量移民的涌入,不仅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也对当地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

云南的对外交流增多,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当地的开化,也巩固了中央的统治。

朱元璋对滇的开发治理,主观上是统治阶层实现全国大一统,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通过武力征伐和怀柔政策的结合,成功将云南纳入了中央的版图,并且实现了稳定的统治,促进了明朝的边境稳定,但客观上?υ颇系目?发、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确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的各方面进步,缩小了云南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交流鸿沟,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结语朱元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他的许多政策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他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获得了很多称赞,对巩固明王朝的统治,维护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